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喷施稀土LaCl_3对绿萝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质膜透性的影响,进而确定绿萝喷施LaCl_3的适宜剂量。[方法]以室内观赏植物绿萝作为受试对象,对南通市新城区20个居民小区共110家住户,进行入户调查与检测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采用熏蒸法考察LaCl_3对甲醛胁迫下室内观赏植物绿萝降醛能力的影响,并研究其甲醛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南通市新城区居室空气甲醛污染较为严重,污染程度与装修后时间长短有关;绿萝喷施LaCl_3的适宜浓度为20mg/L;在喷施适宜浓度LaCl_3之后,室内观赏植物绿萝单位叶面积吸收甲醛能力有所增强,提升幅度为19.75%;甲醛胁迫下,绿萝叶绿素含量降低了39.87%,质膜透性和MDA累积量分别增加了8.17%、56.92%,POD活性升高了11.32%;经LaCl_3预处理后,较甲醛胁迫组,绿萝叶绿素含量降幅与质膜透性、MDA浓度增幅均变小,而POD活性增幅变大。[结论]该研究为稀土应用拓展及室内空气污染防治对策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2.
陈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96-6398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大豆幼苗的伤害与膜质过氧化的关系以及保护酶系统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 以2个不同耐旱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轻度胁迫下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幅较小,重度胁迫时增幅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MDA含量与质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SOD和CAT活性分别在胁迫的第2天和第3天达到峰值,尔后下降,第6天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而POD活性在第3-4天达到峰值,尔后下降,第6天仍略高于对照。耐旱性品种比不耐旱性品种具有较低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结论]为大豆抗旱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巴西蕉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A对香蕉幼苗抗冷性的生理影响及冷害机制,为ALA调节香蕉抗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巴西蕉幼苗为材料,设清水常温(CK1)和清水低温(CK2)为对照,喷施1 mg/L ALA后置于人工气候箱中(7℃)低温胁迫12、24、36、48 h,期间取样测定叶片质膜透性、叶绿素、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以及SOD、POD酶活性等.[结果]与低温对照相比,在低温胁迫期内,外源ALA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提高,质膜透性、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则有所降低;当低温胁迫36 h后,外源ALA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OD 、POD酶活性分别提高了90.6%、11.7% 、58.4%,O2-生速率、质膜透性、MDA含量降低了85.3% 、27.6%、37.1%.[结论]低温胁迫下,外源ALA可提高叶片SOD 、POD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减小质膜透性,同时还可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维持叶绿素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巴西蕉幼苗的抗玲性.  相似文献   

4.
花卉市场上对室内观赏植物净化甲醛能力的说法不一,人们在购买室内观赏植物用以净化室内甲醛污染时,缺少科学依据,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选取5种室内常用的观赏植物进行熏蒸试验,测量熏蒸12 h和24 h后甲醛的变化量和植物试验前后体内叶绿素含量变化及植物细胞质膜透性,以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植物吸收甲醛能力并排序.结果显示,5种植物吸收甲醛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绿萝、金边虎尾兰、常春藤、吊兰、君子兰,其中常春藤抗性较弱,适合做甲醛指示植物,绿萝、金边虎尾兰、吊兰抗性较强,适合做甲醛吸收植物.  相似文献   

5.
LaCl_3对铅胁迫下香樟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常绿树木香樟对铅污染胁迫的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铅胁迫下,香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和及铅富集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均产生明显变化。在喷施10 mg/L的LaCl3溶液后,可减轻铅胁迫对香樟叶片的伤害程度,这与LaCl3能提高香樟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等多重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海滨木槿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4%的NaCl溶液对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 Sieb.et Zucc.)植株进行盐胁迫,处理时间为10 d和15 d。结果表明,海滨木槿受盐胁迫后,随着NaCl浓度提高和胁迫时间延长,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逐渐增大,叶片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质膜透性、MDA含量及POD活性可以作为海滨木槿抗盐性研究的重要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甲醛污染对4种观赏植物叶片叶绿素及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室内常见观赏植物对甲醛的吸收能力,并对植物吸收甲醛的生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4种观赏植物对甲醛污染的净化能力大小表现为绿萝>金边虎尾兰>玉树>大花惠兰.甲醛污染造成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而MDA含量上升.不同植物类型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和MDA含量上升幅度不同.室内存在甲醛污染时,适宜选择净化效果较好而伤害程度较轻的植物.  相似文献   

8.
镧对低温胁迫萝卜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低温冷害对萝卜幼苗活性氧代谢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及稀土镧对植物抗冷性的诱导。[方法]以白沙短叶13-6早萝卜的幼苗为试料,采用模拟低温冷害的实验法,通过测定抗氧化保护酶系统中的SODP、OD、CAT以及常用的MDA含量变化,研究镧对低温胁迫萝卜幼苗的缓解作用。[结果]以相对电导率为指标筛选出LaCl3最佳浓度为10 mg/L。在10和5℃低温条件下,MDA含量明显上升,SOD先上升再下降。POD、CAT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加入稀土镧处理后发现,SOD、POD、CAT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MDA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适当浓度的稀土镧处理能诱导萝卜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抗性,减轻低温对萝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以2个不同耐旱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及其与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轻度胁迫下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幅较小,重度胁迫时增幅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经相关性分析可知,MDA含量与质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SOD和CAT活性分别在胁迫的第2d和第3d时达到峰值,而后下降,第6d时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而POD活性在第3、4d时达到峰值,而后下降,第6d时仍略高于对照,维持较高水平。耐旱性品种比不耐旱性品种具有较低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低温胁迫下油棕幼苗生理的影响,为提高油棕种苗抗寒能力及进行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油棕幼苗期,于10℃低温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ABA后,测定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分析油棕幼苗的抗寒性能.[结果]在10℃胁迫下喷施ABA,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及脯氨酸、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下同),SOD和POD活性显著下降.喷施50.0~200.0μmol/L ABA处理在降低幼苗质膜透性和SOD活性的同时,抑制了MDA和H2O2含量上升,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并提高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结论]低温胁迫下喷施ABA可提高油棕幼苗抗寒能力,以喷施200.0 μmol/L ABA的抗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12.
13.
水发产品中甲醛含量测定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磷酸介质中甲醛催化溴酸钾 溴甲酚紫氧化还原反应,使其反应体系褪色,建立了测定甲醛的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2 0×10-4g/L,线性范围为0 2~8 0mg/L,方法简便,用于水发产品中测定甲醛含量,与HPL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尿素—甲醛的成环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脲醛树脂合成初期对尿素-甲醛衍生物进行Uron化反应后,再进行UF树脂合成的技术方法,通过FTIR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种类对尿素与甲醛成环化反应的Uron相对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脲醛树脂合成中引入Uron环等环状结构物质能够有效提高脲醛树脂胶黏剂的耐水性;当反应温度高于75 ℃时,反应产物都生成了一定量的Uron环物质;在pH值为8左右、温度控制在85 ℃、不使用催化剂、尽可能延长反应时间的条件下,尿素与甲醛成环化反应生成的Uron相对值最多.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康海生  苏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266-268,379
采用氨催化-热固化法合成了板栗壳色素-甲醛树脂,研究了甲醛用量对所合成树脂元素组成、阳离子交换量以及吸附去除水中Cu(Ⅱ)、Zn(Ⅱ)、Ni(Ⅱ)、Pb(Ⅱ)、Cd(Ⅱ)、Hg(Ⅱ)性能的影响.与板栗壳色素相比,合成树脂中C、H、N元素含量以及H/C、N/C均略有增加,而O、S元素含量及其与C元素的原子数比均下降,但不同甲醛用量对所合成树脂中各元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多聚甲醛与板栗壳色素质量比为1.4时所合成树脂的离子交换量最大.不同重金属最适的甲醛用量不同,Cu(Ⅱ)、Hg(Ⅱ)、Zn(Ⅱ)在多聚甲醛与板栗壳色素质量比为0.825时有最优的吸附效果,Cd(Ⅱ)、Ni(Ⅱ)在多聚甲醛与板栗壳色素质量比为1.750时去除率最高,而Pb(Ⅱ)在多聚甲醛与板栗壳色素质量比为1.225时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甲醛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将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低、中、高浓度甲醛组,盐酸苯肼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期间连续腹腔用药,第二天起每天检测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网织红细胞比例等参数的改变,试验第十天检测后处死小鼠取肝脏和骨髓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表明,用药第二天小鼠即出现溶血现象,第八天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小鼠红细胞数量降低了32.47%,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了44.14%,网织红细胞比例高达22.86%;肝脏、骨髓切片可见较多破坏的红细胞.甲醛对小鼠有致溶血作用,能严重影响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异氰酸酯对脲醛树脂进行了改性,制备复合胶黏剂,并采用DSC和TGA研究了异氰酸酯—脲醛树脂复合胶黏剂程序温度下的热量变化和热质量损失规律,讨论了异氰酸酯与脲醛树脂复合比例以及固化剂种类对复合胶黏剂体系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异氰酸酯能够加速脲醛树脂固化反应,提高复合胶黏剂的热稳定性,在不同比例条件下,异氰酸酯与脲醛树脂混合比例为1/7时热稳定性最好,异氰酸酯复合胶黏剂最适宜的固化剂为氯化铵与甲酸混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