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显微注射法转基因猪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方法是核显微注射法。其原理是在显微镜下将外源基因注入到原核期或经重构发育至原核期的受精卵细胞的胚胎原核中,注射的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这样分娩的动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此即转基因后代。显微注射法的缺点是效率低、位置效应(外源基因插入位点随机性)造成表达结果的不稳定性、动物利用率低等。其优点是外源基因的转移率和整合效率都较高。迄今为止,核显微注射法还是最有效、最实用的动物转基因方法。2核移植转基因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物检疫》2014,(3):80-80
中国兽药信息网按转基因猪在农业新品种培育和生物医药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猪胚胎干细胞,转基因猪的制备主要依赖体细胞基因修饰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而目前,对体细胞的基因修饰主要依赖将外源基因随机插入猪基因组的方法,导致外源基因在猪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和拷贝数不可控,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猪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方法是核显微注射法。其原理是在显微镜下将外源基因注入到原核期或经重构发育至原核期的受精卵细胞的胚胎原核中,注射的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这样分娩的动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此即转基因后代。  相似文献   

4.
1显微注射法  转基因猪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方法是核显微注射法.其原理是在显微镜下将外源基因注入到原核期或经重构发育至原核期的受精卵细胞的胚胎原核中,注射的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这样分娩的动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此即转基因后代.  相似文献   

5.
基因工程技术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工程技术(主要是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反刍家畜还处在起始阶段,要在实践中进行应用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本文就当前基因工程技术对改善、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一简述。1 转基因技术1 1 核显微注射法 核显微注射法是转基因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在显微镜下将外源基因注到受精卵细胞的原核内,注射的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这样分娩的动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效率低、位置效应(外源基因插入位点随机性)造成的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6.
80年代早期 ,产生了将外源基因显微注射到受精卵 ,产生携带外源基因的动物品系新技术 ,这种携带有外源基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相继出现了 DNA体外重组、某些重要生产性状基因的分离、基因融合、胚胎体外操作等转基因相关技术 ,并在畜牧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报道的转基因动物有线虫、果蝇、海胆、两栖动物、鱼类、小鼠、猪、牛、羊、鸡、兔等。本文就目前转基因的方法及该技术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抗病育种、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作一论述。1 外源基因转移方法1 .1 显微注射法  Jaenis…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精子载体转基因技术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子载体法是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在受精过程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胚胎,从而使外源基因进入子代的基因组中。相对于显微注射法、反转录病毒感染法、胚胎干细胞法等方法而言,它的主要优点是利用精子的自然属性克服了人为机械操作给胚胎造成的损伤,提高了转基因效率,而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因而成为转基因动物研究的热点技术。现就精子结合外源基因的机制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发展起来的精子细胞输精管内注射法、曲细精管徽注射法和睾丸直接注射法等精子载体转基因新途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显微注射法具有操作繁琐、技术要求高和外源基因导入率低等局限性,本试验对常规显微注射法进行改进,旨在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水平显微注射方法。采用水平微注射系统,将外源DNA片段导入胚胎的雄原核中,获得子代鼠,分娩后3周提取鼠尾基因组DNA,PCR法筛选转基因阳性鼠。本试验采用Puc/BLG IN S和Chym os in基因,共使用710枚鼠原核胚进行研究,胚胎经注射后移植了25只受体,产下仔鼠77只;妊娠率分别为33.3%(5/15)和50%(5/10),胚胎成活率分别为9.47%(41/433)和l3.00%(36/277),阳性率分别为4.88%(2/41)和8.33%(3/36)。将阳性雌鼠配种妊娠后,对外源基因整合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初步获得了转基因阳性小鼠。  相似文献   

9.
一、家禽受精卵体外培养的意义用显微注射方法生产转基因小鼠、家兔、猪、羊、牛及其他哺乳动物已成为常规操作。外源 DNA 可直接用微型注射器注入这些动物的受精卵的雄原核中。禽卵的结构明显不同于哺乳动物的卵子,产出时已受精24小时,在体内已发育到5000~6000个细胞。此时外源注射DNA 显然已经太晚了。而禽受精卵在单细胞时,胚胎在输卵管的膨大部,不易接近。已证实,这时将受精卵取出体外操作,再转入母体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动物与动物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转基因技术 1.1 显微注射法 在众多转基因技术中,显微注射法因其出现早,研究深入,被推荐为一种最经典有效的方法。显微注射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外源基因直接用显微注射器注入受精卵(雄原核)内,利用受精卵分裂繁殖中DNA的复制过程,将外源基因整合到DNA中进行表达。显微注射法的优点是导人外源基因的效率较高,常能获得良好的表达,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注射的基因不受片段大小限制,无需载体。此法不足之处为外源基因绝大部分是头尾相连,拷贝数不等地随机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上,因而其表达水平在转基因个体间常不稳定。另外,显微注射法不能将外源基因导入发育较晚阶段的胚胎细胞;显微注射法所针对的是受精卵,对一些单胎动物或少胎动物,加之低整合率,阳性后代出现的机率很少。  相似文献   

11.
基因转移的主要目的是把外源DNA导入动物细胞核内,改变动物遗传性状,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自Palmiter等(1982)获得第一只转基因小鼠以来,转基因猪、牛、羊、鱼、鸡等先后获得成功。目前,动物基因转移的主要方法有;显微注射、反转录病毒感染、胚胎干细胞途径和精子载体。显微注射因安全、可靠而得以广泛运用。精子载体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方法。与其它几种方法比较,因它得到后代的阳性率高、方法简单而引起广泛注意。但它的可靠性一直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原核注射法生产的乳腺特异性表达PRL基因小鼠为模型,从外源基因遗传完整性、拷贝数和插入位点3方面对其进行遗传性状分析,为今后大型转基因动物的选育提供基础。采用基因组DNA PCR方法筛选发生外源基因片段部分缺失的小鼠,并进行Southern blot验证,以检测外源基因的遗传完整性;用绝对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外源基因拷贝数,用Genome walking方法分析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结果显示,外源基因片段部分缺失率为1.91%;整合十几个拷贝外源基因的小鼠在便携UV灯下可见绿色荧光,整合2个拷贝的小鼠无绿色荧光;在NW_001073945.1序列的2 025~2 026bp和NW_001030574.1序列的10 760 020~10 760 021bp处插入的外源基因可正常表达。以上结果说明,外源PRL基因在原核注射法生产的转基因小鼠中可稳定遗传;在一定范围内,外源基因的表达量与拷贝数呈正相关;附近无其他基因的外源基因插入位点有利于外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应用非同位素标记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对9头不同世代的转OMT-PGH帮6头原代转hDAF基因猪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的分布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头原代转OMT-PGH基因猪外源基因分别整合在第7,13,2和8号染色体上,6头原代转hDAF基因猪外源基因分别整合在第13,6,11,2,7和7号染色体上,证实了用原核注射法转基因猪外源基因的整合是“随机”的,来自同一亲本,不同世代的5头转OMT-PGH基因猪,其外源基因均存在于第13号染色体上,与共同祖先原代转基因猪的整合位点相一致,表明转基因猪外源基因可以传递给后代,且整合位点的遗传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动物是指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将体外重组的基因导入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生产的带有外源基因的动物(Tramgemc Anima1)。整合到动物基因组上的外源结构基因称为转基因。在哺乳动物、鱼类方面转基因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突破,得到的转基因动物在生产实践中已展示很好的应用前景。而禽类由于其生殖生理的独特性,目前用显微注射存在着以下困难:1、不易获得大量的受精卵;2、受精时多精入卵的干扰使雄原核不易识别;3.卵子重新输入母体输卵管内的技术或受精卵体外孵化技术难度大。  相似文献   

15.
外源piggyBac转座元件在转基因家蚕中的整合位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iggyBac转座子为介导的显微注射家蚕早期胚胎的技术,是目前获得转基因蚕的有效和主要方法。基于piggyBac以随机方式发生高频切出和转座的特点,已将其开发成各种遗传分析工具,用于果蝇、小鼠和家蚕等模式生物的基因功能研究。本文旨在分析外源piggyBac转座元件在转基因家蚕中的基因组整合位点特征,以期为更好的利用其开展家蚕转基因研究提供参考。采用反向PCR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获得并分析了转基因家蚕中67个外源piggyBac的整合位点,结果显示:有28个整合位点位于基因间区,22个位于基因内部,但不在外显子区域;在整合位点两侧各10Kb区域范围内,注释基因多为转座酶或反转录酶等,推测其可能为piggyBac插入整合的热点区域(hotspotregions);此外,有47个整合位点可定位至家蚕的18条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6.
所谓转基因动物是指基因组整合有外源基因,并且能将外源基因稳定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动物制备技术的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法、干细胞嵌合体法、体细胞克隆法和病毒载体法四种主要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孙燕  侯蓉 《中国兽医学报》2002,22(4):387-389
采用纯化的羊金属硫蛋白(sMT)启动子指导的猪生长激素(PGH)基因(sMTPGH)为显微注射片段,将其导入小鼠受精卵原核,比较了几种不同培养液对导入外源基因的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的M16培养液(用mM16表示)能有效克服2-细胞阻断现象,并使转基因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在mM16培养液的基础上,再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使1-细胞胚胎发育到囊胚的比率进一步提高。在3和培养液(M16,mM16,mM16 EGF)中,转基因胚胎突破2-细胞阻断期的比率分别为12%,68%,90%,发育到囊胚期的比率分别是0%,20%,43%。采用PCR方法检测57枚经体外培养发育至囊胚的显微注射胚胎,4枚扩增出阳性条带,外源基因在囊胚期胚胎的滞留率为7%。  相似文献   

18.
<正>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最初,人们尝试向蛙卵和小鼠胚胎注射mRNA,但mRNA无法翻译。还尝试过向小鼠囊胚注射SV40的DNA,用反转录病毒感染小鼠胚胎,但效果都不理想。向原核期的小鼠直接注射纯化的DNA得到转基因小鼠,表明用DNA的显微注射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种系中。  相似文献   

19.
目前制作转基因家禽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显微注射法,是将外源基因显微注射到新生蛋胚盘内,DNA随机插入基因组,封壳后再孵化。这一方法效率的好坏过多地依赖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成功率约为显微注射受精蛋的3%-5%;第二种方法涉及原始生殖细胞的体外转染,转染后的细胞先移入受体胚盘中,然后封壳再孵化。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通过同源重组产生基因敲除雏鸡。目的基因可通过诸如Cre—Lox系统的适当技术步骤被敲除。最近还发展了一项新技术,如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鸡胚盘。虽然这些技术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凌  杨殿有 《畜牧与兽医》1998,30(4):181-183
Gordon等(1980)将重组DNA用显微注射法导入小鼠受精卵原核,首次获得了整合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此后的十几年中,建立了许多整合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和大鼠、转基因兔、猪、羊、牛,使得转基因动物这一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展示出良好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