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平 《中国蜂业》2003,54(4):17-17
我是湖北黄石的一名青年养蜂者 ,在黄冈武穴市春繁和采油菜 ,后到安徽定远县赶油菜。可没过一周 ,便爬蜂遍地 ,让人看了心痛。我赶紧走访了一起来的几家蜂场 ,也全都爬蜂遍地。有蜂友说是从武穴采了一种有毒花粉 ,可往年却没有这种现象。请问爬蜂病有何好办法治疗 ?通过《中国养蜂》向广大蜂友征答。我实在是对遍地的爬蜂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 ,祝《中国养蜂》越办越好 !希望有经验的蜂友们关注爬蜂病 ,共同献计献策。爬蜂病有何办法治?!湖北黄石@汪平  相似文献   

2.
张兴绵 《中国蜂业》2009,60(4):32-32
早些年前,我的蜂场出现青壮年蜂在地上爬的现象,以后一年比一年严重,到了2004年春季已是爬蜂遍地。无奈之下求助于辽宁省蜜蜂原种场,对蜂尸进行化验,确诊为孢子虫病。下面谈谈我防治孢子虫病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王德朝 《中国蜂业》2006,57(9):21-21
2005年7月中旬,张蜂友找我说他的蜂场爬蜂很严重,要我去看看究竟是何原因引起的。我到蜂场一看,遍地是爬蜂。大部分工蜂翅薄、腹大,飞不起来;有些翅膀残缺不全;还有一部分死蛹被拖出巢门外。我断定是小蜂螨危害所造成。危害最重的在蛹期死去;危害较重的造成无翅;危害稍轻的因营养不足而成为体形笨重、腹大、翅薄,无力飞行的爬蜂。  相似文献   

4.
陶春林 《中国蜂业》2006,57(6):19-19
2000年以前我地没有小蜂螨,早春和晚秋治螨都是防治大蜂螨。2001年7月小螨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让我措手不及。当时我有87群蜂,每群9~10框蜂,这样的群势在我地算是强群。小螨危害初期爬蜂并不多,每天只有几十只,后来逐渐增多,每天清扫2~3铁锹。看到这情景我坐不住了,马上用药物治螨,开始用“杀螨剂一号”,后来又用“绝螨一号”,可爬蜂还在不断增加。无奈之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用起了升华硫。起初按照资料所说的每群用3克,也就是9~10框蜂撒3克升华硫,我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着药粉撒向每一个蜂路,根本不够撒的,后来控制用药量,撒完整个蜂场,计算单位用量,每群蜂竞用了9克,超过标准用量2/3。因为以前没有治过小蜂螨,也从未使用过升华硫,心想这点药量能有多大威力。就这样连续治了3~4次,一个月过后,我发现除中间巢脾上有卵外,蜂群没有一虫一蛹,这说明蜂群内卵不能孵化。这时我意识到资料中所说的升华硫使用过量会使卵不孵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黄坚 《中国蜂业》2006,57(12):21
蜜蜂爬蜂病在养蜂生产中普遍存在,它传播快,危害重,严重威胁着养蜂生产。我省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蜜蜂爬蜂病,1990年至1995年进入高发期。我市是爬蜂病的重灾区之一,当时全市80%的蜂场发生不同程度的爬蜂,损失严重。1991年我地5个蜂场,300多群蜂患上了严重的爬蜂病,死蜂满箱底,堵住了巢门。到来年春季蜜蜂所剩无几,一般死蜂在60%~70%。近年来,爬蜂病的势头有所减弱,但对养蜂仍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6.
我越冬时蜂量在8框以上(继箱越冬,均为单下)的蜂量,但好景不长,到春繁,蜂一直往外爬,死蜂吻伸出,似中毒现象。春繁整巢时,每箱蜂量下降为不足3框。一脾开繁,蜂还是老往外爬而亡。我将“蜂百克“、“爬蜂康“种药交替使用,按说明书用量来治疗这种爬蜂病,连治两个疗程没什么效果,到去河南淅川老城去采油菜蜜时,每箱蜂已不足半脾蜂。  相似文献   

7.
春季“爬蜂病”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松林 《蜜蜂杂志》2003,(12):23-24
意蜂“爬蜂病”自 1 988年在全国暴发流行以来 ,病情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是养蜂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2 0 0 3年春季又是“爬蜂病”较严重的一年 ,给养蜂生产造成惨重的损失。“爬蜂病”虽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 ,但它的致病菌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笔者经多年的实践观察和调查研究 ,根据症状判断及显微镜检查 ,断定我地春季“爬蜂病”是由孢子虫病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成蜂先天不足 ,免疫功能低下。本文提出不用药物 ,通过管理手段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或减轻病情。现就以孢子虫病为主症的“爬蜂病” ,谈一点我的见解 (据笔者定地养…  相似文献   

8.
下启昌 《中国蜂业》2006,57(6):19-19
近几年春季爬蜂病较为常见,养蜂人对此病的感觉是“难治”,用尽各厂家生产的“爬蜂康”、“爬蜂宁”、“爬立停”均无明显疗效,有的甚至越治越严重。我通过对本场蜂群的观察以及与蜂友交流的经验,将爬蜂病概括为。  相似文献   

9.
陈渊 《蜜蜂杂志》2014,34(11):24-25
<正>巢蜜是一种新型蜜种,许多蜂农不仅没有生产过,而且连见都没有见过,看来似乎很神秘,其实和生产普通蜂蜜程序差不多,不同之处就是"巢蜜"是成熟蜜,而平常数天一取的是非成熟蜜。巢蜜,在我国问世不久,可以说是新蜜种,与此有关的资料比较贫乏,蜂农一时无法下手生产。笔者近些年来专门从事巢蜜生产研究,亲自带蜂群到东北三省和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爬蜂病”已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给蜜蜂造成严重危害。粗略统计,仅浙江一省,每年由于“爬蜂病”的危害给养蜂生产造成的损失不下5千万元。广大养蜂者说:“爬蜂病”是继大小峰螨之后出现的又一大害。他们急切地盼望着有关部门能尽  相似文献   

11.
李易谷 《蜜蜂杂志》2007,27(4):28-28
2000~2004年,我地定地蜂场在油菜花的中后期曾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爬蜂现象,直接影响了当年的收入和蜂群的发展。爬蜂出现在4月上中旬(清明节前后),当气温稳定在25℃左右便逐渐消失。病症有两种:一种是病蜂先爬后蹦,蹦后再爬直至死亡;另一种是病蜂爬出箱外,一直向前爬至死。  相似文献   

12.
祝长江 《中国蜂业》2009,60(10):27-27
2008年9月18日,我家蜂场2号和3号箱蜂群,箱前爬蜂遍地,过几天发现黑尾尖蜂越来越多。起初以为是别人家的蜂来盗蜜,掀开覆布发现箱内无黑尾尖蜂。原来患病蜂全为黑尾尖,被箱内没患病的蜂赶出。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治疗爬蜂病一方大黄、山楂治疗爬蜂病有奇效。今年4~5月份本地有数家蜂场,蜜蜂得了爬蜂病。开始与农药中毒同期,多数蜂友认为是农药中毒。当时我发现不完全是中毒情况。因为农药期过后,蜜蜂的损失却仍照常,蜜蜂是得了爬蜂病。于是我采用中草药大黄、山楂煮水...  相似文献   

14.
宛希平 《蜜蜂杂志》2011,30(1):20-20
2010年7月后,我地蜂场不同程度的发生了爬蜂,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我地蜂场的爬蜂病与除草剂无关,而是传染病。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蜂场距离本县城一条小河不过百米,最近2~3年来,由于县城人口急剧增加,全县的生活污水没经治理全排到该河段。前几年,各蜂场春繁普遍爬蜂时,我的蜂场倒没觉得爬蜂多严重,最近两年春繁时,别的蜂场基本上没有爬蜂了,而我的蜂场则爬蜂遍地。用尽各种药物效果不佳,并且连续两年春繁垮场,洋槐滴蜜无收,经我们分析认为可能是污染水源所致。2018年越冬场地就选择远离污水3km以上的地段,2019年春繁结束没发生爬蜂,4月5日南繁的蜂场将300箱强群放到离我蜂场不足500 m处,致我场发生大面积盗蜂,被逼无耐又迁回原场。迁回3天就发生爬蜂遍地,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16.
2014年秋,我的蜂场进行了一次彻底治螨,由于治螨比较彻底,蜂群发展迅速,群势喜人。11月蜂群采油茶花,取得油茶蜜丰收。但好景不长,12月油茶花期结束出现严重爬蜂,死蜂遍地。每天要收集数以万计的死蜂,几天后700多脾蜂所剩无几,死蜂装了几麻袋,给农民做肥料。眼看蜂就要全部死光,只剩下蜂王,试用了很多药方效果均不佳,正发愁时翻阅到一本《中国蜂业》里面介绍用病毒灵和灭滴灵混合治疗爬蜂病,只治了3次基本控制病情。全场蜂群剩下1/10,好在保住了蜂种。  相似文献   

17.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0,51(3):16-16
巢蜜是一种特殊的蜂蜜品种 ,1 857年美国人首次采用木制巢蜜格生产巢蜜 ,一百多年来 ,巢蜜格的规格几经变化 ,目前常用的有 1 1× 1 1× 4 .7cm和 1 0× 1 2 .5× 3 .4cm两种。巢蜜含有花的独特香味 ,是一种真正的天然品 ,因此它深受人们的欢迎。下面简介一下巢蜜的生产过程。一、巢蜜生产群的组织与管理生产巢蜜必须采用强群 ,在越冬后期蜂群就应利用巢内的贮粉或饲喂花粉进行繁殖 ,春繁前要治一次螨。春繁时 ,巢蜜生产群都采用上下双箱繁殖 ,并经常对调上下箱的位置 ,上下箱对调可使两箱的蜂儿相一致。在流蜜期间可继续使用双箱繁殖 ;…  相似文献   

18.
爬蜂病的防治季福标,黄斌爬蜂病是春末夏初多发生于成年蜂的一种疾病。蜂群感染此病后,表现出烦躁不安、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青壮年蜂大量死于蜂箱外,给正常的养蜂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1988年早春,浙江某蜂场120群蜂于3月25日在浙江采油菜时加上继箱,4...  相似文献   

19.
如何预防“爬蜂病”陕西省周至县竹峪乡岭梅村(710406)杨俊辉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我对“爬蜂病”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找出了影响蜂群爬蜂的内在因素,只要坚持从早春开始,把好5个关,可有效地控制爬蜂病的发生。现将具体作法介绍如下。1早春繁殖关早...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的养蜂生产中 ,主要以取液态蜂蜜为主 ,只有少数地区的蜂农生产巢蜜 ,而产量极低。由于目前大多数蜂农采用转地饲养 ,受时间、条件限制 ,而取不成熟蜜时间短、产量高、生产过程简单 ,因此普遍采用勤取蜜 ,取不成熟蜜这一生产方式 ,致使蜂蜜质量低下。我认为 ,要解决这一问题 ,生产巢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由于巢蜜从蜂箱中取出来只要通过包装就能直接成为商品 ,不用任何加工 ,质量上等 ,又无任何污染 ,是真正的绿色天然食品。在生产巢蜜的过程中 ,要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但又不能生搬硬套。我国养蜂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