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北方水稻》2011,41(2):55-55
水稻二化螟给黑龙江省庆安县的水稻生产造成了危害,且发生及危害程度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阐述了水稻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牛规律及其防治指标,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衣宝靖 《北方水稻》2014,44(5):52-53
多年的调查与研究表明,二化螟在黑龙江省方正县每年发生1代。二化螟在方正县的越冬场所不一,蛾期持续时间较长,给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笔者重点研究了方正县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危害表现,为科学有效地防治二化螟危害、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增加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方正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的实际情况及有关资料,分析总结该害虫的发生原因及发生规律,并提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联防联治等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方正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的实际情况及有关资料,分析总结该害虫的发生原因及发生规律,并提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联防联治等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双峰县水稻二化螟上升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化螟是双峰县水稻主要害虫。近年来,二化螟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危害程度持续上升,并分析了其原因。为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应大力推广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用药作保证的综合防治,采取以“狠治一代,巧治二代,重治三代,挑治四代”的策略,抓住防治适期选择对口药剂科学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二化螟虫(简称"三病一虫")对吉林省水稻生产造成较严重危害,影响水稻产量及水稻生产的发展。介绍了"三病一虫"的发生概况,总结分析了其发生流行因素及发生危害特点,并从农业技术措施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水稻"三病一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稻田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寄生和控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方正县2015年二化螟虫源基数低,二化螟危害轻,赤眼蜂防治田和农民自防区在水稻二化螟卵孵初期施用防效分别为70.15%和88%.经过大面积放蜂,培养自然种群,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用量和施药次数,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立(黄)枯病、恶苗病、细菌性褐斑病、烤苗等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条件、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等,总结了稻瘟病、赤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水稻本田病害与潜叶蝇、负泥虫、稻水象甲、二化螟、粘虫等水稻本田虫害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加强水稻生产管理,正确防治水稻病虫害,是保证水稻品质、提高产量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防治二化螟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近年来一直大发生,二化螟在稻田发生时间很长,往往有多个峰次,大龄幼虫转株危害的时间也不一致。在田间二化螟较重发生,而且龄期不一致的情况下使用持效期短的农药,在二化螟幼虫孵化高峰至钻人稻株前施药效果较好,但在二化螟钻入稻株危害形成大量枯心苗的情况下使用效果不佳,对水稻的增产增收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应用锐劲特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研究,探索解决近几年由于水稻二化螟发生期延长及单一使用沙蚕毒素类药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问题。结果表明,锐劲特防治水稻二化螟好于其他防治药剂,防效高达98%,比较效益最好可达3045.2元/hm2,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在绥化市的生活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 ̄2006年通过对黑龙江省绥化市水稻二化螟发生虫态调查,发现水稻二化螟可以蛹和幼虫两种虫态越冬,存在不完全二代现象。并通过温度、温度对二化螟影响的讨论,结合近几年绥化市气候特点的情况,提出了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2006年通过对黑龙江省绥化市水稻二化螟发生虫态调查,发现水稻二化螟可以蛹和幼虫两种虫态越冬,存在不完全二代现象。并通过温度、温度对二化螟影响的讨论,结合近几年绥化市气候特点的情况,提出了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杂交水稻生产中缓释尿素用量、普通尿素用量、肥料类型及施肥方式、稻株含氮量等对二化螟发生危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发生危害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加重;施用缓/控释肥、适氮适磷钾肥、有机肥等能减轻二化螟的危害,而普通氮化肥施用过多则危害加重.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二化螟信息素诱控技术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信息素诱控技术是一项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高效环保的水稻绿色防控实用技术。阐述了其防治技术原理,强调做好越冬代二化螟虫情调查监测,以保证在越冬代蛾始见期前放置诱捕器,介绍了诱芯和诱捕器的选择、安放时间、安放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并根据防治区诱蛾量和害虫危害情况,通过对秋季田间防效调查、测产调查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评价二化螟信息素诱控技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二化螟是江苏北部沿海地区水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之一,不仅其发生历期较长、峰次多,而且幼虫转株危害的时间不一致,在田间发生极不平衡,对该地区水稻的增产增收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控制二化螟的危害,我们设计了筛选高效低毒安全的药剂试验。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二化螟是新宾县的重要水稻害虫之一,在全县的大部分稻区均有发生.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介绍,并从农业、物理、化学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的策略,者重在稻草处理上下功夫,可控制80%以上的越冬虫源,使水稻二化螟不至于成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二化螟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其钻蛀为害,防治困难,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本研究对感染二化螟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筛选和感染特性进行研究,期望为水稻钻蛀害虫危害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自越冬代二化螟幼虫体内通过组织分离筛选,获得野外感染二化螟的昆虫病原线虫,室内接种实验分析分离昆虫病原线虫对二化螟的感染活性和作用特性。【结果】自然罹死二化螟幼虫体内分离获得野外感染的昆虫病原线虫N-Yz1,接种4龄二化螟幼虫导致感染并死亡,后期虫体内产生大量形态一致的侵染期线虫(IJ)。形态学观察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昆虫病原线虫隶属于斯氏线虫属,与已鉴定种小卷蛾斯氏线虫同源性达99.87%。昆虫病原线虫N-Yz1对不同龄期二化螟幼虫都有较高感染致死作用,40头(IJ)的线虫接种剂量,对低龄(2~3龄)二化螟致死速度快、致死率高,接种24h就出现感染致死个体,48h后幼虫全部死亡。高龄幼虫(4~6龄)感染致死速度较慢,死亡高峰发生在接种线虫后的48 h。N-Yz1接种剂量与二化螟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剂量超过30IJs/头时,4龄二化螟感染死亡率达90%以上。N-Yz1对二化螟幼...  相似文献   

18.
<正> 二化螟是我地区主要害虫之一。建市以来仅因二化螟的危害损失稻谷就达7600吨。在1992年全市虽然使用了100余吨化学药剂防治二化螟,但仍有数万亩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损失稻谷近570吨。二化螟在我市发生传播蔓延原因:一是对二化螟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防治药剂不对  相似文献   

19.
泉州市近年水稻二化螟偏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越冬场所多、转株为害等特点。近年来二化螟在泉州市持续偏重至大发生,据泉州市植保植检站历年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发生面积1.58万hm^2,2004年发生面积1.81万hm^2,2005年发生面积3.05万hm^2。2003—2005年,全市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净增1.47万hm^2,其发生及为害程度已经超过三化螟。为做好泉州市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工作,笔者通过3a多的研究,初步摸清二化螟在泉州市稻区的发生情况及偏重发生原因,并提出一套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水稻二化螟是我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它钻蛀稻株,造成枯心苗或白穗,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过去在我市只是局部发生,近几年来,随着栽培管理制度的改革及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的变化,二化螟发生逐年加重,如不引起重视及时防治将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