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森林环境因子监测平台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霓虹  戴巍  杨英奎 《森林工程》2015,(2):103-107,111
针对森林环境因子监测的需求,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森林环境因子监测平台的构建中。监测系统以多个类型的传感器为核心,应用ZigBee技术组建无线传感网络,结合物联网网关,完成温湿度、光照强度、降水量等森林环境因子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工作。在对采集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处理的基础上,研建面向用户的交互式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实现硬件智能控制和数据综合管理,最终达到森林环境智能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森林火灾形成初期情形下的多节点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建模分析林火形成初期周边林区环境因子变化情况。同时,通过特征重要性排序,发掘林火形成初期不同的林区环境因子对模型的影响,从而为建立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林区环境监测提供一定的算法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3.
《林业实用技术》2021,(5):43-45
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B-IoT已经普遍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进行设备的自动控制以及数据采集。本文针对林区环境因子监测中的需求,利用NB-IoT技术构建无线传感网,完成温湿度、CO_2浓度、光照度等林区环境因子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工作。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通过数据可视化方法构建web端面向用户的交互式林区环境因子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4.
刘雷  马妍 《辽宁林业科技》2023,(1):43-45+77
数字化林业建设是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六大林业科学技术工程之一。随着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森林生态环境、林业资源数据的快速感知和精准采集。该文对无线传感网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研究,并结合一种森林土壤监测报警传感器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对无线传感网技术在数字化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数字化林业建设工作提出相应建议,为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实现林业现代化提供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海峰 《绿色科技》2012,(6):277-279
以Zigbee无线技术为核心设计了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以各个无线传感器节点为基础单元,各个节点由中心基站统一管理。从节点低功耗优化设计入手,在不影响无线传感网络实际通信质量的情况下,重点研究了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睡眠调度,合理有效降低各个节点的数据传输能量消耗,从而使整个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长时间工作在无人职守状态,并有效完成各个节点的监测任务。  相似文献   

6.
针对温室环境监控的需要,研制出一种以ARM 11核心板为平台的手持式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结合Zigbee无线传感网可以有效实现温室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系统利用LabVIEW2011虚拟仪器软件对监控程序进行了编程,结果表明移植监控程序后的手持式设备能够准确地解析和显示采集到的温室环境参数.  相似文献   

7.
森林火灾频发的今天,建立比较好的森林火灾监控非常有必要。文章针对以前的森林火灾监控均存在着欠缺实时性、可应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比较好的火灾监控系统。在ZigBee和GPRS的支撑下,通过无线传感完成火灾的监测预警。阐述了整个系统的结构,以及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的网络结构,以分布式的组网的方式,将ZigBee无线传感节点分散开来。经过实际验证,这个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监测和预警森林火灾,并且还有比较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8.
徐磊  李滨 《森林工程》2013,(3):79-82
为了能够准确、实时地对农田温度进行采集和监测,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成本和效率,设计一种远距离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DS18B20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测量,通过CC2430芯片实现数据的传输,并通过串口通信发送至服务器,用户端可通过检测软件进行监控和查询,并能够通过互联网完成对温度的远程监测。实验不仅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而且得出数据更新与无线节点测量距离的关系,为精准农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农业的需要,设计温室无线温湿度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ZigBee无线网络,以美国TI公司生产的CC2530芯片及瑞士Sensirion公司的SHT11型温湿度传感器为核心,通过星型网络实现温湿度的采集和传输.文中详细阐述了ZigBee协调器节点和终端节点的软硬件设计,在实验室模拟温室环境下,通过设置的实验节点来测量实验环境的温湿度数据,并采用温湿度计测量为对照试验,使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基于PTR8000的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给出了无线传输的实现方法并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核心芯片,可实现对温湿度参数的测量、处理、显示和传输等功能,数据的传输则由PTR8000无线传输模块完成。  相似文献   

11.
在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调查中,通过运用arcgis与"林调通"软件,简化森林碳汇调查的工作流程,降低野外调查的工作强度,确保成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对林业数据野外采集和更新的无纸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浅析机载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在森林航空消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森林航空消防站所面临的森林航空消防形势和任务,提出了森林航空消防在综合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规划与实践。阐述了基于森林防火直升机的多用途机载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该系统与省应急卫星通信体系完成对接后,将会对森林航空消防信息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使用专门的防火气象站对防火预警环境因子进行实时监测,利用无线通讯传输数据,应用VB6.0与Oracle数据库设计森林防火预警软件的数据中心,该中心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存储及火险等级计算,以达到预防火灾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林区内合理布置的各个前端监控点,实时采集森林现场图像数据,凭借无线通信网的传输信道,把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以数字方式传输至监控中心,同步实时显示,同时由火情自动监控报警软件负责实施图像监控和火情报警。  相似文献   

15.
《技术与市场》2006,(4):8-9
无线传感器网络用电池作为能源,实现无线传输,可以用来监控环境、机械,甚至人类自身。网络由许多密集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具有无线收发、数据处理和通信的功能。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等,能够协作探测、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的区域内的感知对象的各种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等。下面简要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及面临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6.
绿讯     
通辽市引进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系统近日,通辽市森林草原防火部门引进一项高新技术设备——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系统,在大青沟、罕山、乌斯吐三个自然保护区安装了测报分站。通过该系统可自动将测报分站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和降水量等气象因子数据精确采集,建立起符合《国家森林火险气候等级标准》的数学模型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远程发送到中心站,经过中心站计算机处理自动生成相关地区的森林草原火险等级。  相似文献   

17.
以近年来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设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研究对象,阐述有线传输模式的光纤传输和无线传输的微波、4G、5G和自组网等网络传输模式,并分析比较不同传输模式间的优缺点及适宜范围.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形成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出适宜不同野外环境条件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传输模式.  相似文献   

18.
林隙微环境异质性及物种更新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隙作为森林循环和演替的重要场所,其内小环境特征随着时间和空间而改变,林隙内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为物种的共存和更新提供了环境条件,而物种分布的复杂性又进一步促进了森林小环境的异质性分化。本文从小气候状况、土壤及微地形方面对林隙小环境异质性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就林隙内微生境因子的异质性分布格局与物种拓殖策略的关系以及边缘效应对物种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林隙微生境及更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宋新章  肖文发 《林业科学》2006,42(5):114-119
系统评述了国内外关于林隙干扰及更新的最新研究进展.林隙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小规模干扰,是森林群落时空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不同的林隙干扰状况导致了林隙内光照的差异,进一步造成林隙内温度、湿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形成了微生境的时空异质性.林隙干扰通过改变微生境而对幼苗的出土、存活、定居和生长产生重要影响.林隙内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变化很大,是幼苗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子.更新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量受林隙大小及幼苗在林隙中位置的影响.指出了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呼中区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的计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因子,亦是导致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动态变化的重要干扰因子.森林火灾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及大气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计量,对了解区域和全球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大兴安岭野外森林可燃物的调查数据和2010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利用GIS技术工具,通过野外火烧迹地调查与室内控制环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种计量参数,从林分水平上,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大兴安岭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量和含碳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大兴安岭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量为117 870.62t;含碳气体排放量CO2、CO、CH4和NMHC分别为379 606.01,23 425.74,1 081.46和758.61 t.虽然针阔混交林火烧面积占总过火面积的26.35%,但是碳排放量只占总排放量的13.79%,而2种偃松林型的火烧面积只占总过火面积的29.92%,碳排放量却占总排放量的50.35%,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林火管理策略.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森林火灾对区域碳平衡及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