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原试验名:西衣79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惠民教授承担国家“十五”863重大节水专项“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筛选与利用”课题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号为:陕审麦2005003。西农928是以耐旱高产品种陕229为母本、大穗高光效品种莱州953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抗旱节水生态育种技术.经水早交叉、高强度干旱胁迫、单穗系统选育、多代群体多生态区定向筛选而成的高产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具有如下突出特点:高产抗旱适应广陕西省2004-2005年度旱地生产试验,各点全增产,平均产量4…  相似文献   

2.
王宏礼  谢惠民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F0003-F0003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原试验名:西农7971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惠民教授承担国家“十五”863重大节水专项“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筛选与利用”课题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号为:陕审麦2005003。  相似文献   

3.
王宏礼  谢惠民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3):F0002-F0002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原试验名:西农79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惠民教授承担国家“十五”863重大节水专项“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筛选与利用”课题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号为:陕审麦2005003。  相似文献   

4.
正云麦76(参加区试代号:易2011-1)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分别以自育的旱地品种云麦50为母本、云麦39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和穿梭选择育种方法,通过多年多点抗旱鉴定筛选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旱地小麦新品种,于2015-2017年参加云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2017-2018年参加云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于2019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19001号)。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弱  相似文献   

5.
晋麦90号(试验名称临抗5069)是由山西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于2002年配制杂交组合"晋麦47/02L013",F2~F5代采用系谱法分别在水地、旱地交替进行农艺性和抗旱性选择,并采用穿梭育种在临汾、运城两地进行抗旱鉴定,2007年出圃的一个旱地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1004)。  相似文献   

6.
小麦新品种衡4041是我所以抗旱节水、抗倒、抗病、适应性强为育种主攻目标,采用水旱交替选择法,经多年选择培育成功的小麦新品种,1997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冀审麦97002。同年被评为河北省农业名优产品,1998年获国家“九五”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199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到2000年累计推广面积1760万亩,成为河北省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西农52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绵阳26为母本、小偃597为父本经系谱法于2009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5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麦2013011。2012年秋播时,在参加陕西省区域试验的同时参加了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预备试验,由于各试验点增产点率都达到进入国家区试的标准,2013年秋播时,被推荐正式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1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长武521是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2001年育成,2008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原名长武521-7,审定正式定名长武521),审定证书编号:陕审麦2008010.  相似文献   

9.
干旱和水资源匮乏是北方麦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抗旱型和节水型小麦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创制抗旱节水新种质是培育小麦品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小麦品种济麦22,获得济麦22遗传稳定突变体223份,采用旱地增产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方法,筛选出18份抗旱增产突变体;经旱作胁迫和节水性鉴定,12份突变体具有极强抗旱性(抗旱指数DI≥1.300)、10份突变体具有极强节水性(节水指数WSI≥1.400),其中7份突变体同时具有极强抗旱性和极强节水性,编号分别为22-3、22-4、22-5、22-9、22-13、22-16和22-17,可以作为抗旱型和节水型优异种质加以利用;此外,突变体22-1、22-10、22-11、22-12和22-14可以作为抗旱种质,22-2、22-7和22-18可以作为节水种质。经相关性分析,突变体在雨养生境下的产量相关性状可作为小麦抗旱种质的筛选指标,突变体穗粒数以及在节水生境下的单位产量可作为小麦节水种质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京花12号是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的常规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京冬23/京冬17。亲本均为本单位选育。京冬23是节水小麦品种,京冬17是具有高产、稳产性能的品种。组合配置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接种F1代的花药培育而成。2012年秋播升入品比,代号京农12-79。2013-2014年参加北京市预试,2015-2017参加北京市区试节水组和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试,2018年完成北京市区试和国家区试程序,同年通过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京审麦20180005和国审麦20180067。  相似文献   

11.
山农16(原代号旱丰3号)是由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安市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三家单位合作育成的抗旱小麦新品种,2007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7号).该品种是由父本旱635与母本济南13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特别适于旱地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12.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晋麦9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于2004年利用超优67为母本、临旱6326为父本,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的抗旱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其于2014年11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三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4009。1生物学特性晋麦98号为冬性,早熟、抗寒、抗旱、抗干热  相似文献   

13.
晋麦88号(品系名临抗19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协作选育而成的一个多抗优质丰产旱地小麦新品种.1999-2000年配制复交组合99R162/临抗5025//晋麦47,即以高抗黄矮病、品质优良的种质材料99R162为母本,自育品系临抗5025为父本杂交,其F1代再与旱地高产品种晋麦47号杂交.F2~F5代采用系谱法分别在水地、旱地交替进行农艺性和抗旱性选择,并采用穿梭育种进行抗病性鉴定,2005年出圃.2006-2007年参加旱地品比试验,2008、2009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9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9006.  相似文献   

14.
京花9号是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从配制的三交组合:京试467/京冬8号//京单93-2197,经花药培养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5~2007连续2年参加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22.  相似文献   

15.
据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提供的最新消息,继取得世界上第一份节水抗旱杂交稻的不育系之后,这家中心选育的2个稳定的杂交组合已通过了上海市的新品种审定。这标志着我国节水抗旱杂交稻率先迈出了商品化推广的最初一步。据节水抗旱稻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博士说,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2号”和“旱优3号”已经通过了上海市农业部门的新品种审定,可以在上海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可进行商品化的生产。这位科学家说,以上两个稳定的杂交组合目前还在全国多个省份试种,将视试种的情况和效果,在上海以外的地区争取获得新品种的审定,最后将争取通过…  相似文献   

16.
山农优麦2号(原代号920691)是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小麦品质研究室以PH85-115-2作母本,以(79401×鲁麦11)为父本,经有性复合杂交后,采用田间系谱与室内Mangan抗旱生理鉴定方法(低渗透势下的胚芽鞘伸长法)相结合选育出来的节水、高产、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1996年参加省旱地区域试验,1998~1999年通过山东省生产试验,2000年4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山农优麦2号。1 技术经济指标1.1 品质情况 山农优麦2号品质方面的突出特点是面筋含量高、面团延展性好、咬劲强、口感好,特别适宜加工高档方便面、面条、水饺等食品。根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省部级单位测定,其籽粒容重810g/L左右,粗蛋白15.11%,湿面筋38.8%,干面筋13.0%,沉降值 50.2 ml,吸水率61.74%,形成时  相似文献   

17.
正漯麦90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10年以黄淮南片国审对照品种周麦18为母本,以野二二燕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6-2018年参加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品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黄淮麦区南片小麦试验联合体水地组),两年试验综合评价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品质达到专用小麦品质标准。201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9-1-0064。1 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8.
旱地小麦新品种——晋麦47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晋麦47号系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组1985年以12057作母本,(522×K37-20)为父本,经杂交,采用改进F2后裔育种法选育而成。1989年出圃,1990年经过新品系比较试验,1991~1995年完成国家及山西省旱地预区试,1995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麦47号,1998年又分别通过国家及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获农业部“九五”重点推广品种二等后补助和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为国家黄淮旱地、山西省旱地、陕西省旱地区试的对照品种。 1 主要特征(1)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生长繁茂稳健。(2)穗长粒多粒重高。平均…  相似文献   

19.
长699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自育的抗旱、大穗、大粒中间材料03-6564做母本、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丰产品种晋太170做父本进行杂交,后代在水、旱地两种条件下交叉选育,于2011年稳定出圃。2012年度在旱地和水地鉴定中均表现突出,2013年度进入品比试验。2016年12月通过山西省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6011;2018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80065。  相似文献   

20.
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利用1986-2015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长治区试点参试品种的试验资料,研究其演变规律,并对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8年间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68.163kg·hm~(-2)或1.57%。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总趋势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增加,穗粒数略有减少,株高降低,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灌浆期延长,其年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0.18%、0.26%、-0.03%、-0.26%、-0.12%、-0.05%、0.17%。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趋势和变异情况及区域布局、气候条件和育种现状分析,选育抗旱节水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品种是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育种面临的挑战和最终目标。为了适应当前耕作制度、生产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北部冬麦区旱地品种选育应在加强品种抗旱节水性选择的基础上,通过适当降低株高增强抗倒性来进一步增加穗数,通过选育穗子较大、小穗数适中、结实性好的品种来提高穗粒数,通过选择灌浆期长且灌浆速率高的品种来提高品种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