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本文针对北京市果园生产现状,依据果树生产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理论,详细分析了果树生产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构成和指标体系,特别设置了果园投入产出经济评价,果园最大经济效益期和最佳更新期评价,新品种引入经济效益评价,果树单项技术及多项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施肥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从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出发,设置了果实(仁果类果实)品质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提高果园管理质量的着眼点上,分析和设置了果园管理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内容,计算进行了定义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果树生产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出发,论述了果树技术经济效益概念,果树技术经济效益的特点,详细阐述了果树生产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是否有效,决定着能否准确测量内部控制的质量,是对内部控制进行建设和研究的前提。本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基本步骤进行了总结;然后以社会测量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的步骤;最后,分析了在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可能会影响指标体系有效性的因素。本文的研究能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获利能力、经营效率、资产利用效率、发展能力和贡献能力等5个方面人手,构建了8个经济效益指标组成的温室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修正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线性加权平均法确定评价标准,对不同生产温室在同一时期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调研数据,对上海市和苏南地区的部分生产温室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该研究克服了单因素法的片面性和单一性缺陷,在温室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南疆三地州粮棉果间作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地调研南疆三地州的粮食棉花果树间作模式,了解当地的多种间作模式及其基本情况,确定粮棉果最佳的间作模式.[方法]选取10个静态指标和2个动态指标,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4种粮棉果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并用熵值法进行复核评价,两者的评价结果通过了Kendall-W协和系数法的一致性检验,由集成综合评价法得最终评价结果结果.[结果]果树处于不同时期,其适宜的间作模式不同,因果树类别及间作作物而异;处于盛果期时,核桃-小麦、核桃-玉米、核桃-小麦-玉米,这种核桃间作粮食作物的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并且除了棉花单作的经济效益较高外,其他单作的经济效益都比间作低.[结论]粮棉果间作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贺秋华  钱谊  李昌平  刘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32-6433
对贵州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的选用原则、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要点进行了探讨。拟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均匀分布函数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各县域单元的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及生境、酸雨敏感性进行定量评价,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GIS支持下的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根据河南省烟草生产的实际情况,利用GIS技术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对河南省各烟草种植区进行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方法】用特尔菲法进行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的选择,从气候、土壤、地形条件3个方面确定了17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生态因子对烤烟生长与品质效应建立各隶属度函数,并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绘制河南省烟草种植区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状况图。【结果】河南省西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为烤烟生产最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52%;南部、中部的部分地区为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99%;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为次适宜区,这部分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54%。【结论】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GIS技术有效的整合,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河南省烤烟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烤烟生态适宜性都在中等程度以上,计算出的适宜性分布区域与实际生产水平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油气田开发项目技术评价与经济评价的相互关系 ,从开发决策的角度研究了方案设计与经济评价之间信息反馈的基本模式 ,建立了方案开发决策模式、经济评价模式及方案优化模式 ;提出了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和效用函数排序法进行方案设计与优选的基本框架 ,同时研究了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了开发方案经济评价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国英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7):41-44,59
针对传统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的不足,引入了带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PPC)。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角度出发,构建了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AGA-PPC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评价模型。以舟山市区为例,利用MATLAB7.1语言进行程序的开发,获得了最佳投影方向。通过计算,得到了各方案的投影值,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解决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是管理渔业生态环境的基础。对于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来讲,管理上常用单因子法评价。近年来,某些环境质量评价领域常用方法如内梅罗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富营养化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也被借鉴应用在不同的渔业水域环境质量评价中。本文结合渔业行业特征,对行业领域内常用的渔业生态环境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方法的原理、运用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说明;对近年来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科研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开展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步骤;分析了目前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在评价方法开发和实际应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晋光“和”国光”两个品种十四年的投入产出资料,建立苹果品种间经济效益对比的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用Y=Ax~3+Bx~2+Cx+D逐步回归拟合,确立了两品种幼树期—盛果期的树龄与产量、产值、纯收入、龄均纯收入和累计成本盈利率间的回归关系,并从树龄、资金利用、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6年生金冠/M9/山定子,金冠/M2/山定子,红星/MM106/山定子和红星/M4/山定子为试材,调查分析了不同矮化中间砧对树体结构参数的影响。对照丰产树体结构参数,本研究认为6年生树体树高3m。冠高2.5m。冠径2.7m。干周23cm,树冠体积5.2m~3,枝量807个,其中长枝占14%,中枝占14%,短枝占72%,主枝数为5个,单株叶量8128.3片,单株叶面积12.78m~2,枝果比:3.3:1,叶果比:34.4:1,冠果比:0.009:1,干果比:0.0063:1,株产量75kg,是6年生树体较为理想的树体参数。  相似文献   

13.
不同高效授粉树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效授粉树授粉对红富士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选育优良的高效授粉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有高效授粉树优系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果实品质,特别是在增大增重、增加果实硬度、增糖降酸和促进Vc合成上。因此,高效授粉树能够提高果园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以作为授粉树在果园配置、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两年定树调查测定44株次的酥梨产量及其相关的树高/冠径、花芽数、总果数、座果率、枝/果,叶面积系数、每果叶面积、平均单果重等8个性状。应用逐步回归法逐个别除对于产量没有显著线性效应的性状,得到包括总果数、每果叶面积和平均单果重在内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再对入选的各个主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明确其对产量构成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结果说明,提高酥梨单株产量。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果量,其次是增加平均单果重,再次是维持叶面积与果实的适当比例。在树冠大小基本稳定的情形下,增加每果叶面积会造成果量减少而使产量下降,同时又可提高平均单果重而使产量上升。每果最佳叶面积应是提高平均单果重而使产量的上升量大于因果量减少而使产量的下降量,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而且可提高果实的商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吊瓶精准输液技术,在芒果树开花到成熟期按树体大小定量向树杆木质部注射营养液,以确定对芒果产量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芒果果数可增产23.85%,单果重可增产22.77%,总产量可增产52.06%,其产投比为3.38:1,是对照产投比(2.29:1)的1.48倍。通过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推导出芒果精确施肥用药量的数学模型为y!=5.15383(D)3.09674(g),对吊瓶输液技术导致芒果抗旱丰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及讨论。  相似文献   

16.
蓟州脆枣丰产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介绍了蓟州脆枣稳产、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选壮苗、合理密植;加强土、肥、水、花期管理;适时做好疏花疏果、环剥、整形修剪和"三摘"工作;认真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利用土壤养分、提高产量和改善果品质量,通过不同施肥方式与施肥量的组合试验,探讨了薄壳山核桃生产中施肥方式、施肥量与树体营养、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采用国家标准对薄壳山核桃种仁、青果、叶片和枝条(韧皮部与木质部)的钾、磷和钙等10种矿质元素含量、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出仁率、核果长度、核果横径和果壳厚果实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借助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的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不同施肥方式(传统土施和树干输液)和施肥量对成熟期薄壳山核桃树体内部营养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PCA分析法构建模型对薄壳山核桃果实进行综合评价,当地传统土壤施肥结合树干输液处理下的薄壳山核桃果实综合品质得分最高,仅传统土施处理次之;传统土施结合树干输液处理使果树韧皮部的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表明树干输液措施的加入能在传统土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并且促进树体的养分贮藏与矿质元素的再利用。研究结果对明确薄壳山核桃树体的矿质元素需求动态、吸收能力和养分调控有重要意义,可为提升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完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ResNet-50深度卷积网络的果树病害智能诊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果树病害危及农业生产安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果农及时准确地识别果树病害对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10000张果树叶片病斑图像数据集,通过旋转、污化、增噪、切割等图像增强手段,提高样本图像的多样性;使用ResNet-50深度卷积网络模型,进行机器学习,获得果树病害识别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开发了应用软件提供在线诊断服务。[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4种果树病害的平均识别率达到92.9%,和相关研究成果相比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丁岙杨梅果实成熟期恰逢夏季梅雨季节,高温高湿导致采前落果严重,果蝇数量大量发生,果实品质差,针对此情况采用防虫帏与避雨棚相结合技术对丁岙杨梅单树进行避雨栽培试验。通过测定露地栽培和避雨栽培丁岙杨梅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含量、各糖成分积累量、果蝇数量等指标,探讨防虫帏与避雨棚结合技术对丁岙杨梅单树果实品质的影响和防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防虫帏与避雨棚结合技术栽培的单树杨梅果实单果重与对照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各糖成分积累、果蝇数量防御上均优于对照果实,生产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