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漳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属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的过渡地带。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县的浅山半干旱区和河谷川水区引进并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除广泛应用于玉米、小麦和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栽培外,也示范推广于蔬菜和中药材等园艺、经济作物的生产中。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效应,能够大幅度提高各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当地农民向小康迈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当地农民亲切地称地膜覆盖栽培为“温饱工程”、“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较大,对马铃薯、玉米、沙窝萝卜种植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限制。利用滴灌三膜大棚种植,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等来延长生长时间,能够弥补季节性的缺陷,既节约水资源,降低灌溉成本,又能减少病虫害,不仅能提高生产总量和质量,也能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空纤维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际洗浴污水,考察了膜污染特征及清洗情况。通过对清洗前后膜组件表观观测、电镜观察,发现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中可逆污染为主要部分,且随运行时间增长,可逆污染的主导地位有加大趋势;物理清洗可以有效去除膜表面淤积的污泥及颗粒沉积物,膜过滤总阻力由初始膜阻力的265.22%降低至初始时的142.39%;用5‰NaClO和5‰H2SO4溶液进一步浸洗膜组件,可使膜过滤性能得到全面恢复,膜过滤总阻力恢复到接近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4.
试验制作了百里香酚-壳聚糖复合膜(CH/TO),对复合膜的厚度、水分含量、水蒸气透过系数、膜硬度以及穿刺强度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百里香酚浓度的不断增加(0、0.25%、0.5%、1%),复合膜的透明度降低,厚度增加,水分下降,水蒸气透过系数(WVP)下降,硬度和穿刺强度降低。显微下观察发现,当百里香酚的添加量为1%时,复合膜表面粗糙,且有部分孔隙。  相似文献   

5.
6.
7.
以丝素蛋白为原料,海藻酸钠和甘油作为添加剂,考察丝素蛋白溶液、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和甘油的加入量对膜的厚度、断裂伸长率以及水蒸气迁移速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丝素-海藻酸钠-甘油共混膜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丝素溶液浓度3%,海藻酸钠溶液浓度12.5 mg·mL-1,甘油加入量0.5 mL.在此条件下,膜的厚度、断裂伸长率及水蒸气迁移速率分别为0.075 mm、45.53%和13.76 g·m-2·h-1.  相似文献   

8.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我县大面积的推广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平均每667m2产达630kg以上,每667m2纯收入达1000元左右,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和延伸种植地域的同时,为了充分挖掘生产潜力,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试验、示范秋覆全膜玉米套种经济作物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谷子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选用良种,种子处理,整地施肥,起垄覆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保护地膜等方面介绍了干旱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谷子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利用五层膜进行多层保温错季栽培西瓜是一项创新技术,西瓜在4月中下旬上市,比普通大棚西瓜提早20-30天。5月中下旬收获第二茬,平均产量5000公斤,亩效益6000~8000元。而五膜西瓜接下茬番茄是我市试验成功并推广的又一属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使大棚充分利用、周年生产,又解决了大棚西瓜下茬效益低的问题。番茄平均亩产6000~7000公斤,效益0.4万元以上。全年亩收万元以上。其主要技术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覆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对凉州区井水灌区玉米—小麦一膜两用种植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六合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部,蔬菜种植面积大,生产效益好。为进一步构建蔬菜生产格局,创新蔬菜种植模式,该区通过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开展庭院蔬菜种植研究,探索地膜春黄瓜-秋豇豆栽培技术,不但产量高、效益显著,而且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受到农户青睐。该模式春季利用地膜种植黄瓜,选择3年内没有种植过瓜类蔬菜的田块,于4月上旬定植,6月上旬上市,产量为3 000 kg/亩以上,7月中旬采收结束;豇豆于7月初直播在黄瓜穴旁,待豇豆出苗7 d左右,及时剪断前茬黄瓜根蔓,让其自行枯萎,保留黄瓜支架,豇豆一般8月上旬开始采收,9月上旬采收结束,产量为2 000 kg/亩以上。该模式不但收益较高,而且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供都市涉农郊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丝素-壳聚糖合金膜固定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富含自由氨基的丝素-壳聚糖合金膜为载体,吸附固定从柞蚕蛹提取分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研究并确定了固定化的最佳条件,分别为酶浓度38U/mL、pH6.3、温度4-8℃、时间15h.制得的固定化酶活力为89.1U/g载体,酶的活力回收达到35.9%.  相似文献   

16.
“玉米-马铃薯-油菜”一膜三盖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是对传统的玉米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该技术改传统的玉米膜内播种(或移栽)为膜侧播种(或移栽),在玉米收获前后直接在玉米行间的旧膜上打洞施肥.播种马铃薯,低山秋季再在旧膜侧移栽油菜.  相似文献   

17.
秦州区地膜玉米-冬油菜-夏大豆一膜三收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膜多收免耕高效栽培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它具有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病虫危害等特点,可实现“一膜三收,两年三熟”。目前天水市秦州区一膜多收免耕高效栽培技术主要模式有地膜玉米-冬油菜-夏大豆(甜玉米)、地膜玉米-冬油菜-架豆王(西葫芦)、地膜玉米-冬小麦-大白菜等,尤以地膜玉米-冬油菜-夏大豆模式的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近年来在天水市秦州区累计示范推广面积0.91万hm^2,玉米平均折合产量10072.5kg/km^2,冬油菜平均折合产量3278.1kg/hm^2,复种夏大豆平均折合产量3957.3kg/hm^2。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武山县全膜玉米-冬小麦-菜豆两年三熟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研究,总结出了武山县半干旱山区全膜玉米-冬小麦-菜豆两年三熟种植技术,并对其栽培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曹相进 《农家顾问》2008,(10):42-43
我们在湖北十堰茅箭区蔬菜种植实践的基础上,筛选和优化水泥骨架塑料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模式,总结出白玉春萝卜-豇豆“一膜两茬”高效栽培模式,既有效提高了地膜利用率,又方便快捷、节约劳力,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现将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丝素合金膜的制备及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壳聚糖和丝素2种高分子物质溶液了适比例混合,再加入戊二醛后,在聚乙烯薄膜上均匀涂布,真空干燥成合金膜,并对合金膜的外观,溶 胀度,酶固定化效果等性状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丝素合金膜的柔韧性好,在不同pH值下的溶胀度稳定,具有亲水性强,含游离氨基多等优点,是固定化酶尤其是固定化荷电负性酶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