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从我多年的养蜂实践中发现,要把住蜂产品质量关,收购是重要的一环。有的收购人员凭经验,用口尝、眼观的方法来收蜜。由于蜂蜜的成分复杂,眼观根本看不出搀入少量蔗糖的蜂蜜,更何况抗生素、农药、重金属残留超标的检测。如果收购环节不采取先进的检测手段,凭经验和感观就难以收到优质蜂蜜。2.假如收购环节对40波美度以下的蜜坚决不收购,让不成熟蜜无销路,养蜂者自然就生产成熟蜜了。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养蜂者生产的是成熟蜜,收购部门就要优质优价。因为生产成熟蜜意味着产量就要减少,要是在价位上不提高,也会挫伤蜂农生产成熟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正>一、蜂蜜质量现状1.浓缩蜜占我国蜂蜜市场的绝对多数我国蜂蜜营销单位,除个别自产自销的养蜂户专卖店有生产基地,产品多从中间商渠道进货,每年流动养蜂场进入蜜源场地后,收购蜂蜜的中间商也赶到,他们提前发放蜜桶,收购价却实行"一口价",不按质论价,更有许多收购商利用地方势力压价砍价,蜂农生产低度蜜以应付这种不正常现象,久而久之养成生产稀蜜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3.
<正>中蜂是我国独有的当家品种,全国饲养量超过200万群,但是我国蜂产品质量在世界养蜂行业中却不会令人满意。再加上勤摇蜜和生产不成熟蜜,造成蜂蜜浓度低、香味差、易发酵变酸、保质时间短等问题。这种勤摇蜜、摇稀蜜的生产方式,不仅增加了蜂农的劳动强度,影响了蜂产品的品质,效率和收益不成正比,而且还大大影响了蜂群的繁殖,一个花期过后,蜂群损失1/3,甚至过半[1],养蜂者的幸福安稳生活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自然成熟蜜在常温下可保持数年不变质,正所谓:“十年陈蜜,乃一味良药”,这也是成熟蜜的价值所在;而未成熟蜜连一年也保存不了,可却有人乐意收购,这一问题值得大家去探讨。1.蜂蜜购销中价格杠杆的支点没有摆正生产成熟蜜对蜂农来说是件好事,因为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何乐而不为呢?养蜂人都知道,生产成熟蜜产量低,在目前的状况下,产量低收入就减少,二者是相互矛盾的。不能体现优质优价,蜂农也就没有积极性。如:我地收蜜商,蜂蜜浓度在波美40度,低了降价收购,高了不加价。这一办法蜂农是不拥护的,当然也就不生产成熟蜜。自古以来,商品都是…  相似文献   

5.
胡元强 《蜜蜂杂志》2012,32(5):26-26
近年,在油菜花期笔者看到不少蜂场都是上午采浆,下午摇蜜,油菜蜜浓度能达到38波美度(水分≤27%)的不多,大多浓度在35~37波美度。如果蜂蜜浓度低,水分含量高,容易发酵变质。蜂农为什么生产低浓度的蜂蜜?改革开放前,只有生产队或国营农场等集体饲养蜜蜂,蜂农的生产行为有制度监管。改革开放后,养蜂大发展,养蜂基本以家庭为主的,蜂蜜产区的蜂蜜  相似文献   

6.
李天宝 《蜜蜂杂志》2006,26(7):32-32
近10年来,我国蜂农一味追求产量而不讲质量的陋习,其根源是经营企业依赖中间商不分优劣一个价收购蜂蜜所造成的。我国的浓缩蜜成了国际市场上劣质品的代名词。因此,生产出来的蜂蜜卖不出去,或者卖价很低,又面临物价上涨10倍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蜂农只得弃蜂改行。重庆市荣昌县梁朝友养蜂30年,为使蜂友们摆脱困境,走中国蜂业创新之路,在得知国际市场上成熟蜜价比我国浓缩蜜价高50% ̄80%的情况后,决心联合相识多年的蜂友发展成熟蜂蜜生产,打入国际市场去创品牌,为国争光。于是,他把养蜂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借款,于2002年投资100万元在新疆布尔…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养蜂者宁愿生产不成熟蜜而不生产成熟蜜?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不成熟蜜的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不成熟蜜能够在市场上销售,自然养蜂者愿意生产。为了弄清生产成熟蜜与不成熟蜜的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的取蜜方式对养蜂的近期和远期效益的影响问题。笔者根据牡丹江农业学校张彤等发表的《不同取蜜方式与蜂蜜产量、质量以及产值关系的研究报告》[1](下称牡丹江点)与为了验证勤取蜜的效益,河北省青龙县燕山联合养蜂场赵景民[2]在2001-2002年荆条花期进行的勤取蜜和取成熟蜜的对比试验情况(下称河北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取成熟…  相似文献   

8.
刚刚进入五月 ,宜昌的蜂农才摇第一次柑橘蜜 ,收购者纷至沓来 ,开着车抢着收购。因为不讲浓度 ,不讲质量 ,见蜜就收 ,所以蜂农多是当天下午取蜜。就是这样的蜜 ,抢到最高峰时 ,收购价达70 0 0元 t,蜂农们咋舌了 ,“今年的价格超历史了 !”由于价格的诱惑 ,收购商不讲质量 ,部分蜂农制假售假就难免了。我们蜂场作了详细对比 ,摇稀蜜的产量是摇成熟蜜的 4~ 5倍 ,可是没有一个商家能以 4~5倍稀蜜的价格收购成熟蜜。在稀蜜不愁卖的情况下 ,蜂农当然要取不成熟蜜了。虽然不成熟蜜在市场上最终抗不过成熟蜜 ,但是在目前消费者对蜂产品普遍了解…  相似文献   

9.
2019年2月,中国养蜂学会收到国际蜂联的来函和文件,国际蜂联(APIMONDIA)说为了保护全世界养蜂人、蜜蜂及消费者,拟针对"造假蜂蜜"发出声明(声明内容如下)。打假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然而,这个声明里打的不仅是假蜜,还包含了非成熟蜜。国际蜂联向世界推崇的只有"成熟蜜"才是蜂蜜。中国蜂蜜何去何从?是当前迫在眉睫的急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我们应当如何来回应国际蜂联?既能让中国跟上国际步伐,又能保护中国蜂蜜业不受损失,还望有识之志向中国养蜂学会献计献策。中国养蜂学会也将会加大成熟蜜基地建设力度,引领中国蜂业与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10.
在现阶段的养蜂生产中 ,主要以取液态蜂蜜为主 ,只有少数地区的蜂农生产巢蜜 ,而产量极低。由于目前大多数蜂农采用转地饲养 ,受时间、条件限制 ,而取不成熟蜜时间短、产量高、生产过程简单 ,因此普遍采用勤取蜜 ,取不成熟蜜这一生产方式 ,致使蜂蜜质量低下。我认为 ,要解决这一问题 ,生产巢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由于巢蜜从蜂箱中取出来只要通过包装就能直接成为商品 ,不用任何加工 ,质量上等 ,又无任何污染 ,是真正的绿色天然食品。在生产巢蜜的过程中 ,要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但又不能生搬硬套。我国养蜂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  相似文献   

11.
中蜂生产的蜂蜜浓度偏低,鹅掌柴蜂蜜采用真空浓缩加工,温度虽然控制在40℃,但仍然影响质量,特别是蜂蜜的颜色变深变黑,断了国际市场销路,就是在国内也难卖出。有一次,土产公司需要1桶新采收的高浓度、高质量的鹅掌柴蜂蜜,1kg以3kg的价钱付给。我们县养蜂学会指导蜂农采取2次摇脾的方法取蜜,即第一次不割开蜜盖将未封盖的蜜和巢脾上的水分摇出,第二次割开蜜盖用另一台木制摇蜜机(不锈钢摇蜜机亦可)将蜜摇出。第二次摇出的蜂蜜,不仅浓度在40波美度以上,而且酶值、还原糖以及其他指标均是蜂蜜一级品的标准。为了让中蜂能生产出高浓度的优质鹅掌…  相似文献   

12.
贵刊1998年第9期32页杨多福先生撰写的《蜂业的出路——以质量求生存》一文中关于“杜绝转地饲养”“造假蜜者多是转地养蜂者。各地蜂蜜收购单位应拒绝收购外来蜂农的蜂蜜……”,我觉得这些说法十分不妥。我从1993年转地养蜂以来,结识的蜂友有陕西、甘肃、青...  相似文献   

13.
笔者 2 0 0 2年春季在江南春繁 ,亲眼目睹了一些令人痛心而又不可思议的现象。江南的 3~ 4月是产油菜蜜盛期 ,此时蜜蜂忙于繁殖、采蜜 ;养蜂人忙于取浆、摇蜜 ;收购商忙于收蜜、调 (销 )蜜 ,蜂界一片忙碌景象。然而 ,在这忙碌的背后也有不如意的地方。镜头一 养蜂人每天摇蜜 ,不管蜂蜜是否酿制成熟 ,也不管是上午、下午 ,有蜜就摇 ,你不收他收 ,反正有蜜就有钱。还有的蜂农将蜂群颠倒饲养 ,继箱改为繁殖区 ,巢箱作为生产区 ,每天摇蜜。名曰 :减轻蜜蜂劳累 ,提高蜂蜜产量。镜头二 收购商见蜜就收 ,装蜂蜜桶更是破旧不堪。笔者曾问过收购商…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五大莲池市二龙山等农场种植大面积夏油菜,每年7月有10来个省上千蜂农到该市放蜂采油菜蜜,无偿为农作物授粉的蜂农,虽为当地农业生产作出积极贡献,可近年却遭毗邻北安市黑社会团伙欺行霸市盘剥、抢劫而冤屈难伸!这伙人是由蓄长发、纹身的十几名地痞流氓组成。当蜂农摇蜜后,他们以低于市场40%至50%即每公斤120~140元价格,到各蜂场强行收购油菜蜜。如蜂农不肯卖,便会遭到拳打脚踢;同时也不准蜂农将所生产蜂蜜带走,甚至连饲料蜜也搜出强行收购。尤其是这伙人在秤上搞名堂来盘剥广大蜂农,净重一百多公斤标准桶蜂蜜,可他们称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蜂业》2020,(1):27-28
蜂棚能遮阳挡雨、防止虫害;摇蜜室在取蜜时,防止蜂蜜受到污染。蜂棚与摇蜜室的建设适合当地养蜂生产,对蜂群繁殖、防治虫害、取蜜,生产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许明亮 《蜜蜂杂志》2006,26(12):24-25
最近读了《蜜蜂杂志》2006年第6期李易谷先生关于《设立国家“生产成熟蜜奖售基金”的建议》一文后,作为一名县级基层养蜂工作管理者,感想、感受颇多,故撰此文。关于生产成熟蜜,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蜜蜂杂志》也登载过多篇文章。毋庸置疑,生产成熟蜜,能提高蜂蜜品质,提高我国蜂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争取更大的利益。生产成熟蜜是蜂蜜生产的发展方向,但却一直做不到,在我国还是生产低浓度蜜占主导,出口仍以浓缩蜜为主,形成低浓度—低品质—低价格—低收益的恶性循环。有人把造成这一现象的责任归咎于蜂农,认为蜂农存在短视行为,看不到长…  相似文献   

17.
我过去曾在加利福尼亚为一个有1万群蜂的专业养蜂者工作。这位先生养蜂却从未动过摇蜜机,所以干脆把摇蜜机也卖了。由于他“特殊的”蜂群管理方法,这些蜂群从不自然分蜂,也没有生产过蜂蜜。但公正地讲他称得上是一位授粉和笼蜂生产的行家,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我国蜂农一味追求产量而不讲质量的陋习,其根源是经营企业依赖中间商不分优劣一个价收购蜂蜜所造成的.我国的浓缩蜜成了国际市场上劣质品的代名词.因此,生产出来的蜂蜜卖不出去,或者卖价很低,又面临物价上涨10倍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蜂农只得弃蜂改行.  相似文献   

19.
地处河南省西部山区的卢氏县,有刺槐林46万余hm2,每年5月初有十几个省的近千位蜂农前来放蜂采洋槐蜜。20世纪90年代初,当地蜂农郭玉朝,因蜂蜜优质不优价、卖蜜难等问题困扰而多方奔走,向有关部门介绍卢氏县丰富蜜源及其优质蜂产品,寻找市场,在养蜂老前辈马德风的热情帮助下,1991年组织生产了10 t成熟刺槐蜜出口到日本,受到消费者好评。至今十余年,卢氏县出口日本的成熟刺槐蜜达1 300多t,卢氏县品牌成熟刺槐蜜畅销日本市场。为了进一步开拓中日蜂产品市场,日本松本养蜂总本场、惠友株式会社慕名前来合作,于2003年10月14日,与卢氏县玉皇蜂业公…  相似文献   

20.
我业余定地饲养中蜂十多年,现在有中蜂20群,总感觉到生产蜂蜜和繁殖蜜蜂存在矛盾,虽然运用过继箱、主副群等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但对于业余养蜂者来说总觉得太麻烦。我由《蜜蜂杂志》文章中的经验介绍和养蜂实践,摸索出一种组合巢脾的方法,效果不错。下面把我的做法介绍于后,有兴趣的蜂友不妨 试试。每张巢脾分上下两部分:下面部分主要用作育虫,我称为子脾;上面部分用作贮蜜,我称为蜜脾。繁蜂期只使用下部子脾,生产蜂蜜时把蜜脾加在子脾上,蜜蜂就会把蜜贮存在上部蜜脾中。当贮蜜成熟时,把蜜脾取下摇取蜂蜜,摇完后再把蜜脾加于子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