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石羊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问题与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羊河流域是社会经济活动对水资源依赖性极强的区域,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成了决定本区发展的生命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严重超载,社会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原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整个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植被退化、枯死,沙漠不断向绿洲逼近,沙尘暴频发。在反思惨痛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石羊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功能定位。为了保证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出了该流域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黑河流域农业用水比重大的特点,从农业资源利用、用水协调性、用水效率及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用水健康指标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农业用水健康性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对黑河流域11个县1999、2006、2020年,3个水平年不同来水频率(50%、75%、95%)实际和拟定共计10个农业用水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各水平年拟定方案健康等级均高于实际农业用水方案,流域农业用水随时间1999—2006—2020年趋于健康发展,反映了各评价指标的贡献率和方向性,农业健康用水方案优化配置水资源,评价结果与区域近年来的农业用水发展情况相符,符合干旱地区水资源匮缺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  相似文献   

3.
阿克苏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克苏河是天山南坡水量最大的河流,是目前塔里木河最大的水量补给来源。由于阿克苏河流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仅使得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同时导致了补给干流的水资源减少,使得干流(尤其是在下游)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阿克苏河流域水资源的实际情况,依据阿克苏河流域供需状况等,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生态用水率等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的评价了流域内现状和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并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的水资源状况,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系统进行合理的概化,并提出基于目标、约束条件及边界函数的网络模拟计算流程,建立该流域生态与正常用水相结合的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网络模拟模型。在模型中,采用典型年法以季度为计算时段进行了不同保证率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配置模拟计算,提出了多年平均的不同水平年的推荐方案,为缓解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供需水矛盾、经济发展及环境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春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动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资源的供需关系作为衡量水资源承载力的依据,利用统计资料分析了长春市水资源现状.以水资源利用量为因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在GDP、工业总产值、总人口数、工业需水量和农业需水量等9个与水资源利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中筛选出GDP和农业人口两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GDP和农业人口的增长预测了未来10年长春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未来10年长春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无法维持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发展.根据长春市水资源的形势,从开源、节流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敦煌1980-2012年农业水足迹及结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水足迹模型,从生产水足迹角度计算评价了1980-2012年敦煌市农业水足迹及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并进行敦煌农业水足迹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研究表明:(1) 1980-2012年敦煌市农业水足迹从1980年的1.26×108m3增加到2012年5.43×108m3,对水资源的真实占用是农业用水统计量的1.72倍;敦煌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结构不合理,耗水作物占经济作物种植的50%以上.(2)水足迹研究为解决干旱区水资源在本流域或更大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借鉴.敦煌市水资源利用呈不可持续状态,调整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实施虚拟水战略,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缓解敦煌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上中下游用水竞争强烈,水资源的使用权分配对解决流域内不同区域间用水冲突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提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使用权的优化分配原则,考虑不同规划年可利用水资源量和净需水量,以流域人均自产粮食需求需水为水资源使用权分配的约束下限,建立多目标优化分配模型。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得到在不同规划水平年下分别考虑外调水和自产水情况下的流域水资源使用权的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各行政分区缺水率差异明显减小,并与《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分水方案比较,金川区生产用水使用权分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容量与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决定区域人口经济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制定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以湖北省陆水流域为例,从水环境与水资源两个维度综合分析该流域人口经济承载力;利用湖泊均匀混合模型和河流一维模型计算了陆水流域的水环境容量,测算了2015年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承载力。探讨了低速、中速和高速经济增长三种情形下2020年水环境和水资源承载力,并与2015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水环境与水资源依然存在承载空间,在2020年不同经济增长情形下,NH+4-N和TP将是制约流域人口经济规模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基于此,需减少人为污染、治理天然污染和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来有效控制污染,以期实现陆水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九源一干”可承载最大灌溉面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已实施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和近10 a的生态输水实践,以水量平衡为依据,探讨塔里木河"九源一干"农业灌溉面积是否超载及超载程度:1 1990—2010年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尤其在叶尔羌河、开-孔河和阿克苏河增速最快;2 2010年灌溉面积超载29.1%;3 2020年若是平水年,仅有和田河、阿克苏河、迪娜河、克里雅河、车尔臣河5个子流域灌溉面积不超载;若是枯水年,各子流域均超载,平均生态水保证率为61.4%;若是特枯水年,各子流域平均生态用水保证率仅为44.2%;4规划年(2020年)超载面积较2010年减少54.1%。因此,为了实现规划年不超载的目标,实施退耕势在必行:在考虑流域稳定、环境改善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实施退耕退水,减少农业用水以保障生态用水,加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妥善安置被退耕的农户,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北干旱内陆区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1991~2004年的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中的用水数据,采用信息熵描述用水结构的演变,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用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的用水结构特点是以农业用水为主,工业、生活及生态用水比例小;1991年以来总用水量变化不明显,农业用水比例降低,工业、生活用水比例相应增加;用水结构信息熵结果表明:金昌市的用水结构信息熵显著增加,而武威市和全流域的未来趋势不明显;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社会经济因子是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因此,石羊河流域应继续加大用水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关井压田和节水技术的推广降低农业用水比例,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1.
金昌水资源特点及供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金昌市人口与牲畜增长规律 ,第二、三产业的GDP增长率规律数学模型 ,计算出在长时间序列中的用水量持续增长状况及根据金昌市农业节水技术和城市生态规划 ,得到农业、生态用水量规划数据。根据水量平衡原理 ,分析了金昌市未来水量供需平衡问题 ,对指导金昌水资源利用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粮食自给为前提,对甘肃省未来30a的农产品需求及高低节水方案下的农业需水进行了预测。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后认为,要使农业用水保障供给,农业生产必须走高效用水的道路。提出了发展节水灌溉、建立旱地高效农业、实行水旱互补、统等发展等农业高效用水思路。  相似文献   

13.
乌拉盖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水资源评价与合理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拉盖河是内蒙古高原最大的一条内流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向西流经乌珠穆沁草原中部。水资源充沛而稳定。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3亿立方米,P=50%保证率年径流量为0.88亿立方米。根据本流域的中长期发展预测,到2000年及2020年,人口、养畜、农田与草地建设、工业等均有大幅度增长,工农牧业产值将由2.8亿元达到2000年的5.4亿元及2020年的19.5亿元。按照合理的用水定额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预计到2000年,总需水量将达到0.68亿立方米;到2020年,总需水量1.2亿立方米。因此,本流域的发展中,必须多方开发各项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乌拉盖河成为草原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地区县域农业水资源平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县域单元农业水资源平衡的层次及其计算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河西走廊地区各个县域单元降水均不能满足各种作物的水分需求,亏水为水量平衡的首要特征,且亏水量的大小由东到西呈递增的趋势,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亏水量依次为372.10mm、472.29mm和695.79mm。  相似文献   

15.
西北干旱内陆区废水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紧缺 ,而流域内空间水资源分配不均 ,加之人类生产活动所需水量在逐年增加 ,致使生态环境用水大量减少 ,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耕地盐渍化、沙尘暴频发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如何保证生态环境用水成为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从人类经济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水出发 ,探讨在西北干旱区废水的产生量及其危害 ,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废水 ,并且特别探讨了废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提出废水不但可以增加生态环境建设的供水量 ,同时还减轻其对城市环境、水资源环境和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放大水资源总量。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约束下的河西走廊农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少雨,单位面积环境容量狭小,以农业为主的用水结构限制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指出河西走廊农业节水潜力巨大,应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玉米、蔬菜、瓜果、花卉制种业;大田反季节蔬菜种植及其加工、销售业;酿酒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业;草畜业及畜产品加工业,建立节水型农业体系,以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为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水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17.
节水农业的形成与灌溉水价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但目前在水资源的使用上存在着惊人的浪费现象,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低。为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可行的途径是大力普及各项节水技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建成节水型社会。当务之急是尽快建成节水型农业。而节水农业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水价制度的改革,利用经济杠杆以提高广大用水者的节水意识。深化水价制度的改革必须走出两个思想误区:其一是误认为农业供水成本远低于工业供水成本,所以农业水价必须远低于工业水价;其二是认为农业是弱质产业,所以农业供水已没有涨价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presented a simulation-based two-stage interval-stochastic programming(STIP) model to suppor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Kaidu-Konqi watershed in Northwest China.The modeling system coupled a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with an interval two-stage stochastic programing(ITSP).The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was used for establishing a rainfall-runoff forecast system,while random parameters were provided by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imulation outcomes.The developed STIP model was applied to a real case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lanning in Kaidu-Konqi watershed,where three scenarios with differen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i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ater shortage mainly occurred in agriculture,ecology and forestry sectors.In comparison,the water demand from municipality,industry and stockbreeding sectors can be satisfied due to their lower consumptions and higher economic values.Different policies for ecological water allocation can result in varied system benefits,and can help to identify desired water allocation plans with a maximum economic benefit and a minimum risk of system disruption under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19.
银川市农业结构调整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银川市多年土地资源、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等自然资源的变异和社会经济数据的分析认为,银川市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地质量的退化、水资源短缺与水质污染、气候环境的变化等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自然驱动力;社会经济各项指标对种植业的影响最大,消费结构对林果业发展影响较大,牧业发展与种植业产值和肉制品、蔬菜、粮食消费金额关联较高,渔业发展相对稳定,受社会经济指标影响较小。基于此银川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农业的多重综合功能,合理安排各个产业及产业内部在时、空、量、序上的布局等。  相似文献   

20.
The Manas River Basin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similar to other arid regions,is facing water constraints which challenge decision-makers as to how to rationally allocate the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to meet the demands from industries and natural ecosystems.Policies which integrate the supply and demand are needed to address the water stress issues.An object-oriented system dynamics model was developed to captur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 availability and increasing water demands from the growth of industrie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population through modeling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the water exploration explicitly,in which water stress is used as a major indicator.The model is composed of four sectors:1) natural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2) water demand;3) the water exploitation process,including the decision to build reservoirs,canals and pumps;4) water stress to which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s respond through increasing the supply,limiting the growth or improving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using data from 1949 to 2009 for population growth,irrigated land area,industry output,perceived water stress,groundwater resources availability and the drying-out process of Manas River;and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rom 2010 to 2050 on an annual time step.The comparison of results from calibration and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model corresponds to observed behavior,and the simulated values fit the observed data and trends accurately.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odel is robust to changes in model parameters related to population growth,land reclamation,pumping capacity and capital contribution to industry development capacity.Six scenarios wer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options in the area of reservoir relocation,urban water recycling,water demand control and groundwater pumping control.The simulation run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echnical solutions for improving water availabil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are not sustainable.Acknowledg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iminating a growth-orientated value system are crucial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Manas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