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调查结果表明,杨梅刺蛾类害虫在杭州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权、枝干或树干基部周围的土中越冬。为害以高龄幼虫取食叶片为主,9月份第2代幼虫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7.5%鱼藤精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50%乐果乳剂10倍液涂干包扎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银杏黄刺蛾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金安 《特产研究》2001,23(3):15-17
采用笼养及田间调查的方法,对银杏黄刺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于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银杏黄刺蛾在湖北孝感1年发生2代,以老龄幼虫在寄主枝干上的茧内越冬,全年以8月上旬为害最烈。药剂防治以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效最好,其次是2.5%溴氰酯乳油3000倍液、44%多虫清乳油1500倍液和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校正防效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3.
丽绿刺蛾在海南胡椒种植区每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主蔓上结茧越冬。该虫1年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1代幼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橄榄皮细蛾(Spulerina sp.)在福州1a发生4代,平均各代历期:第1代45d,第2代31d,第3代46.5d,越冬代近8个月.以预蛹期幼虫在橄榄秋梢嫩茎和复叶叶轴的基部至中部上吐丝结茧越冬.越冬代成虫于5月初羽化.第1代幼虫为害春梢;第2代主要为害果实;第3代为害夏梢;第4代(越冬代)为害秋梢.其中以第2代幼虫潜食橄榄幼果所造成的经济危害最大.此虫在果上发育1个世代,其各虫态历期平均为:卵期7d,幼虫期19.5d,蛹期3.5d,雌蛾产卵前期1d.5月中旬至下旬为橄榄座果期和春梢生长期,是防治橄榄皮细蛾保果的关键时期.用特制杀虫粉炮(中国专利号90204382·X)每株大树放炮1粒,3d后重复1次,保果效果达95.22%.  相似文献   

5.
几种林业害虫在崇明岛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茶尺蛾、樟巢螟、杨扇舟蛾、黄刺蛾4种蛾类害虫在崇明岛的生活史和发生趋势,为今后的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生活史的调查采用标准地设置后的系统调查;发生趋势采用灯光引诱法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茶尺蛾、樟巢螟、黄刺蛾在崇明岛每年发生2代,而杨扇舟蛾发生4~5代;杨扇舟蛾以卵越冬,其余3种害虫都以幼虫越冬;茶尺蛾的为害高峰期主要在8月,其余3种害虫有2个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和8月。从发生趋势来看,茶尺蛾和杨扇舟蛾的诱集量在不断增大,而樟巢螟和黄刺蛾的诱集量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为崇明岛今后的害虫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地区和上海市的北美枫香上发生了毁灭性枝干害虫枫香刺小蠹危害,造成大量苗木死亡。该虫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2代,以末龄幼虫在枝干蛀道中越冬,越冬代成虫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第1代成虫期为7月中下旬。为有效控制枫香刺小蠹为害,需加强对北美枫香苗木的检疫,并在秋冬季挖除枝叶枯萎和枯死的植株,集中焚烧处理,同时于3月下旬或7月初在成虫发生期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一、危害症状1.桃小食心虫。成虫为灰褐色幼蛾,幼虫桃红色,危害苹果、李子、杏等,每年发生1~2代。第1代成虫一般于6月中下旬羽化,在幼果上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钻入幼果为害。8月上中旬第2代羽化。2.李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成虫是黑褐色幼蛾,幼虫桃红色,危害李子、苹果、梨等,每年发生2代,以茧在土中越冬。第1代成虫6月初羽化,在果实上产卵,约1周便孵化为幼虫,而后钻人果内为害,被害果变红易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广西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主要种类及其年生活史和习性,为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广西澳洲坚果主产区果园设置定点标准地对木蠹蛾类害虫进行调查,并于每年3月上旬~4月上旬在澳洲坚果树上采集越冬代幼虫作为第1代虫源,在实验室内对第1代虫源进行饲养,以获得第2、第3代害虫,观察各虫态生活习性,结合野外调查,绘制年生活史.[结果]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Swinboe)和相思拟木蠹蛾(A.baibarana Matsumura)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前者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5 d,成虫见于4月初~6月初,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后者以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4月上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约20 d,成虫出现在4月下旬~6月下旬,幼虫5月上旬开始孵化.咖啡豹蠹蛾(Zeuzers coffeae Niether)在广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0 d,第1代成虫出现于4月上旬~6月上旬,第2代成虫出现于8月中旬~10月上旬,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第2代幼虫于8月底开始孵化.[结论]荔枝拟木蠹蛾、相思拟木蠹蛾和咖啡豹蠹蛾是广西澳洲坚果树的主要蛀干类害虫,其以幼虫蛀人枝干为害,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中可采取剪除虫枝、药剂涂刷树干或灌注孔洞、诱杀成虫及利用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重阳木斑蛾是重阳木的一种最重要害虫。此虫在福建福州常间歇性猖獗发生为害,一年发生四代,一至三代严重害叶。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枝干裂缝、木栓层下及粘叠的叶片间越冬,极少数化蛹越冬。冬季气温达8℃以上时,越冬幼虫仍能少量取食,无明显的仃育。成虫产卵于枝干皮下,卵期6—15天。幼虫共6—8龄,幼虫期33—34天(第1—3代)及137天(第4代,即越冬代);蛹期10—20天;成虫寿命长者13天。本文对各虫期形态和生活习性有较详细的记述。天敌有:卵寄生蜂;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另一种茧蜂及日本追寄蝇Exorista iaponica T.-T.等两种寄蝇寄生于幼虫;横带沟姬蜂Goryphus basilaris Holmgren寄生于蛹。人工捕杀、清洁园地、保护天敌和喷撤六六六等农药,防治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10.
重阳木斑蛾在上海地区每年发生4~5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及其土中越冬。越冬蛹翌年4月中、下旬羽化,第1代幼虫5月上旬为害,第2代幼虫6月下旬为害,第3代幼虫8月上旬为害,第4代幼虫9月下旬为害,第5代幼虫11月中旬为害。选用5%氯氰菊酯、2.5%功夫菊酯、1.2%烟参碱、5%甲维盐、1%阿维菌素,10d后防治效果在90.97%以上。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在酱用番茄上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 1.发生规律与习性 焉耆地区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以第2代危害最重,第3代次之.全年发生过程以二十二团为便.越冬蛹于4月未至5月初.当5厘米地温达到12.6~14.2℃时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盛期.羽化期较长.5月底至6月初.第1代卵进入孵化盛期,幼虫期在6月上中旬,但发生量较少,寄主分散,主要为害春小麦、春玉米及食用西红柿等.第1代成虫于6月20日前后形成蛾峰,第2代卵孵化高峰在7月上旬,幼虫主要为害酱用番茄,且发生早,寄主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3代卵孵化高峰在8月中旬,可继续为害后期酱用番茄,一般年份达不到防治指标,第3代老熟幼虫入土2~5厘米越冬,形成次年越冬蛹.  相似文献   

12.
苹果透翅蛾Conopia hector Butler和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是当前吉林省各地果园为害苹果属果树的两种主要枝干害虫。在长春前者一年发生1代,后者三年2代或二年1代。均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由于二者幼虫为害期长,又蛀入枝干内串食,所以用树上喷药防治幼虫和发生期较长的成虫均较难奏效。但这两种幼虫同时为害在枝干上造成的虫疤,却为涂药兼治提供了依据。且经济有效、简便易行,便于推广。试验用50%杀螟松或辛硫磷乳油,加煤油或柴油30~5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等合成菊酯类乳油50~100倍液,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用柴油或煤油作渗透剂可提高防治效果。涂药时期以春季和秋季落叶后为宜。  相似文献   

13.
褐边绿刺蛾在汪清县一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于5月下旬开始陆续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幼虫出现,幼虫低龄期有群集性。3龄后幼虫可以吃透叶表皮,5龄幼虫可以蚕食叶片。在7~8月份为害较重,8月下旬后幼虫老熟迁移到树干基部、树枝分叉处等地作茧化蛹。在幼虫、蛹和成虫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害虫为害。  相似文献   

14.
柿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蒂虫1.1为害状及发生规律。柿蒂虫又名柿实蛾,是柿树主要害虫之一。此虫1年发生2代,以成熟幼虫在粗皮缝隙和根基部土里结茧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旬羽化,中旬进入羽化期,6月上旬~7月初第一代幼虫为害幼果,8月~9月第二代幼虫开始为害。幼虫钻食柿果造成柿子早期发红、变软、脱落。1.2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1桃小食心虫1.1发生规律。以幼虫结茧在树下近树干处2~3寸深的土内越冬。俗称"枣蛆"。1年发生2代,在行唐枣产区6月下旬便有成蛾产卵钻蛀枣果,一直到9月上旬仍有很多成蛾产卵为害。为害历期特长,幼虫钻蛀枣果,在引起枣果脱落的同时,还使被害果充满虫粪,使枣的产量和质量都下降,为害严重的年份,在不加防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梨小食心虫是为害桃果的主要虫害之一。在防治不力的桃园中,中晚熟品种虫果率可达50%以上。以往该虫在华北一年发生3~4代。第一、二代主要为害桃梢,第三、四代一般为害梨、桃果实。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翘皮等处结茧越冬,越冬茧在树干基部近地表处最多。第二年春季4月上中旬化蛹,越冬代成虫一般出现在4月中旬至5月末,这代成虫产卵于树梢上。  相似文献   

17.
摘要本文阐述了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在上海地区年发生3代,并以3~4龄幼虫在黄杨木叶片上结苞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为害;经过2个世代后,第三代幼虫于9月中旬起陆续结茧越冬。同时对该虫的各虫态发育历期、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为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桑褐刺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观察及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桑褐刺蛾的生物学习性及防治研究。研究发现桑褐刺蛾在浙江莫干山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壤内做茧越冬,翌年5月初化蛹,成虫于5月末始见羽化,6月中旬始见初孵幼虫。幼虫有8个龄期。以树干柱枝打孔注射农药方法,对桑褐制蛾进行防治研究。在幼虫出现前2周在悬铃木主枝上按1cm胸径打孔注射2mL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和50%久效磷水剂,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8%,84.8%和82.6%,图1表4参8  相似文献   

19.
果树混栽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了龙泉驿区果树混栽区内桃梨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运用性诱剂预报法诱蛾测报虫情,筛选最佳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龙泉驿区一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根颈部粗裂皮缝里、专寸下落叶、土里结茧越冬,7月底至8月上旬幼虫为害枝梢最为严重,防治上采取成虫和幼虫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7,(4):612-614
黄刺蛾是果园和林场中重要的杂食性害虫,为害树木多达120种,给树木的生长及果实产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通过对黄刺蛾成虫发生期、羽化的时辰节律及成虫的雌、雄比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黄刺蛾生殖行为、性趋向及利用性信息素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越冬代黄刺蛾室内的羽化高峰期出现在7月中旬左右,羽化期约持续50 d;羽化期间黄刺蛾的羽化行为不是全天可见,而是在临近暗期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为17:00—21:00;成虫的雌雄性比例约为1∶1.11。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黄刺蛾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