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锁奎 《园艺学报》2006,33(3):533-533
平凉山药是优质地方山药品种,但由于生产上长期沿用传统的龙头(栽子)繁殖,繁殖系数小于1,生产面积逐年减少.采用薯段繁殖成本高,且这两种繁殖方法均易造成种性退化.笔者在标准种薯和零余子单重对标准种薯生产率影响等研究的基础上,试验成功“优种大株零余子”快速繁殖法.其单株生产的合格零余子是普通栽培法的3倍,繁殖系数是龙头繁殖法的100余倍,并能提纯种性.所谓“优种大株零余子”,是指选留具有平凉山药典型性状的优株,并培育成优良大株,然后用其生产合格的零余子,继而培育标准种薯,供大田种植.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城细毛山药繁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地方特色品种新城细毛山药为试材,研究了零余子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与其繁育特性的关系,同时研究了豆栽子的大小和形态特征及其生产特性.结果表明:零余子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豆栽子的大小,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零余子的单粒重起主导作用.对豆栽子的研究表明,单株重决定山药块茎产品大小.在进行良种繁育时,应特别注意淘汰过小的零余子,尽量不用低于50 g的豆栽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园艺文摘》2010,(3):180-180
研究了山药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出愈方式和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山药零余子、叶片、茎段3种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发生方式存在差异,而且愈伤组织的发生率也各不相同,分别筛选到相应的最佳诱导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蔡煌 《中国蔬菜》1990,1(5):18-0
薯蓣(Dioscorea japonica Thunb.)又名田薯、大薯。在福建俗名莳、莳芋。薯蓣属薯蓣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茎蔓细长(3~4.5米),横断面为方形或菱形,四角均有似薄膜状的棱翼,能缠绕于他物。叶长心形、网状脉、先端尖锐,对生,有长叶柄。茎叶皆呈淡绿色,脉及柄基不带紫色。秋末冬初少数植株叶腋生出穗状花序,开白色的单性花,雌雄异株。果实为蒴果,有三翅,叶腋生零余予。地下块茎为薯蓣主要供食部分,其形状因品种不同而异。如本地的佛掌莳和柴档莳的形态有着明显的区别:佛掌莳表皮较薄,褐黑色,蒂头浑圆,块茎上小下大,自1/3处呈扁形分权,似…  相似文献   

5.
刘健 《西北园艺》2013,(3):15-16
陕西华县是山药的主产地之一,所产的"华州山药"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近年华县对华州山药进行高产无公害栽培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经验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目前华县普遍栽培的是怀山药,该品种茎叶颜色较深,叶腋生有气生块茎(又叫零余子),块茎粗大,棒状,一般质量0.5~1.5kg,大的可达2.5~3kg有较强的垂直向下生长习性,形状整齐,产量高山药为雌雄异株,华县栽培的几乎全是雄株,故生产上一般都用龙头、零余子作"栽子"。龙头系指山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和矮壮素破除山药零余子休眠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水溶液处理不同休眠期的山药零余子,研究PP333和CCC打破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0.1~1 000 mg?L-1 PP333都不能打破刚收获的山药零余子的休眠。0.1~100 mg?L-1 PP333水培采后60 d的山药零余子,第30天时发芽率(41.3 %~61.8 %)显著高于对照,第45天时1、10 mg?L-1 PP333两个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92.5 %和97.5 %,显著高于0.1、100 mg?L-1 PP333处理和对照。10、100 mg?L-1 PP333浸泡采后60 d的零余子24 h后进行沙培,也能显著促进零余子发芽。0.1~1 000 mg?L-1 CCC浸泡采后60 d的零余子24 h后进行沙培,不能促进发芽。0.1 mg?L-1 CCC水培采后90 d的零余子,第30天时零余子的发芽率为60.0 %,显著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1~10 mg?L-1 PP333水培能显著打破采后60 d的零余子休眠,PP333的处理效果优于CCC。  相似文献   

7.
零余子也叫山药豆,用它繁殖,种源广,成本低,后代生活力旺盛,病害少,增产显著。因连年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性严重退化,山药块茎分叉多而细小,商品价值不高。为解决山药种性退化严重的问题,急需用山药豆繁殖种薯,更换山药播籽。我们试图对零余子进行不同的处理,找出能显著提高山药产量,改善山药品质的有效措施,为我省山药大田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无病种薯。1 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是由湖北省武穴市余埙镇农技站提供的,即于1998年10月份在武穴市余埙填、龙坪镇选采的籽粒饱满、毛孔稀疏、有光泽的圆型或椭圆型的零余子。沙藏过冬后,于1999年4月…  相似文献   

8.
番茄单倍体培养技术的建立对于番茄育种、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基因克隆等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诱导番茄雄核发育——花药和小孢子培养是获得单倍体的主流技术,但未获得理想的结果。作者探索另一条获得番茄单倍体的途径——诱导雌核发育,目前已从离体胚珠获得大量愈伤组织,并获得一再生植株,其来源有待鉴定,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药灌水施肥不合理及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对比了常规漫灌和滴灌,研究了不同滴灌施肥次数对大和长芋山药块茎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科学地对潍坊地区的山药进行水肥调控。试验以常规灌溉施肥方式(CK)为对照,设置了3个滴灌施肥次数处理T1(30次)、T2(20次)和T3(10次),在收获期测定山药块茎形态指标,统计并计算商品薯率、零余子百粒质量及产量。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有利于山药块茎粗、鲜质量、商品薯率、零余子百粒质量及产量的提高。其中以20次灌水施肥的效果最佳,此处理的块茎长、块茎粗及块茎鲜质量均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5.13 cm、11.26 mm、293.36 g,且差异显著;商品薯率、零余子百粒质量及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86.67%、206.75 g和5 564.25 kg/667 m~2,较常规漫灌分别显著提高23.33%、40.29%和92.35%。因此,潍坊地区大和长芋在整个生育期内滴灌施肥次数以20次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山药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药,又名薯蓣、大薯、淮山、怀山药、山芋等,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属多年生缠绕本草植物。在我国除少数地区(热带)外,几乎各地都有栽培,有山地,平地生和野生等。在我国,食用山药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说,有两个国家发生战争,强国赢了弱国。弱国军队逃进一座大山,强国几次强攻未果,便将山包围,坐等对方粮绝投降。谁知,一年后的某天,弱国军队从山中杀出,将强国打败。原来,山中长着一种植物,地下的根茎可以食用。于是,人吃根,  相似文献   

11.
1品种性状 崇明六柱头山药,源自江苏淮山药,经百年驯化种植而成,其品种特性与淮山药相近,植株生长势中等,蔓长3m左右,叶片大、缺刻小、叶脉7条、心脏形。叶柄长4.8cm,叶长、宽11.5cm×8.9cm,基部叶片互生,其余对生,间有轮生,叶腋间着生零余子。花单生,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花小、白色或黄色,蒴果具三翅,扁卵圆形,栽培种极少结实,以山药苗头或块茎段子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12.
正淮山药轻简化免耕生态栽培技术人工投入少,适用范围广,可在旱地、低产田及荒山荒坡、林下土地等非主粮生产用地种植,还可探索在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等地应用。淮山药属薯蓣科薯蓣属一年或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一种粮、菜、药兼用的高效经济作物,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产业开发潜力。近年来,淮山药在我国发展迅速,全国淮山药种植面积达46.67万hm2(700万亩)以上,已成为我国淮山药主产  相似文献   

13.
植物胚性愈伤组织在植物研究与应用中是一种重要的试材,有很多关于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方法研究的报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被广泛应用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子。阐述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其在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中的作用、使用方法与原则,为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胚性化诱导等研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盾叶薯蓣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盾叶薯蓣人工栽培种源短缺的问题,进行了盾叶薯蓣芽的诱导培养、增殖继代培养和带愈伤组织幼苗的生根培养,旨在建立盾叶薯蓣组培快繁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幼叶、茎段和根状茎中,带节茎段是盾叶薯蓣最适宜的组培外植体:以茎段作为外植体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2mg/1.+NAA0.20mg/L;最佳增殖继代培养基为MS+6-BA2mg/L+NAA0.1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  相似文献   

15.
<正>山药又称薯蓣,为薯蓣科薯蓣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产品器官为块茎。即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药材,是出口换汇的传统产品。河南省山药栽培面积较大,由于常年病虫危害,致使山药产量下降,品质变劣,降低了其使用价值。为了摸清本省山药的病虫害种类、发生时期及其对山药产量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于2010年开  相似文献   

16.
云南山药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一年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别名薯蓣、山薯等.其地下块茎富含十多种营养成分,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干制入药为滋补强壮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很高的药用价值,可大量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多胺被认为可能是一类新的植物生产长调节物质。研究表明外加多胺可促进外植体不定根的诱导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但尚没有关于外源多胺促进不定芽诱导发生的报道。油菜素内酯被认为可能是第六类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有广泛的生理作用。骆炳山(1986)指出,油菜素内酯在促进外植体器官分化方面可能有一定效果。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证据尚不充分。本文报道了以甜瓜子叶为实验材料来研究外源腐胺、亚精胺、精胺或油菜素内酯影响不定根和不定芽诱导发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红掌愈伤组织诱导和芽的分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对影响红掌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同一成熟度的外植体, 其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率、芽分化率、分化时间均明显优于叶片。不同放置方式和光照时间对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亦有影响, 叶背向下放置, 光照时间24 h/ d 和10 h/ d 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 分别为100 %、97 %。光照时间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无显著影响, 但光照24 h/ d 和10 h/ d 较无光照处理的明显促进芽的分化。叶柄培养以N6 , KC 和1/ 2 MS 培养基为佳。叶片培养则以P , N6 和1/ 2 MS 为好。以未展叶叶柄为外植体, 从接种到丛芽分化共49 d , 较已有报道提前11~31 d。  相似文献   

19.
山药又名薯蓣和长芋,属薯蓣科,以其肥大的块根或圆柱状根供食用,块根中含有蛋白质1.4%,并含有多种维生索和胆碱等.营养价值较高。山药为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喜温暖,不耐寒,块根10℃以上开始发芽,茎叶生长以25~28℃为最适,块茎膨大以20-24℃最快:我国除东北和西北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山药栽培。现将山药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华龙 《上海蔬菜》1996,(2):42-42
山药又名怀山、薯蓣、白苕或大薯,属薯蓣科,山药属.以块根供食,含有淀粉、蛋白质等许多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除作为珍贵的蔬菜外,还有滋补和药用的功效.是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深爱群众喜爱的特种蔬菜.一、特征特性 山药为多年生蔓性植物,有棍棒状、掌状和块状等多种形状.外表有赤褐、淡褐等色.肉带丝状白色,叶互生心脏形,叶柄长,侧枝多,多数为单叶.有的品种叶腋会形成气生块茎,称为零余子或山药豆,俗称山药果,可供繁殖和食用.雌雄界珠、花小,黄色或白色,簇生,呈穗状少有结实.大都用块根繁殖.我们引进的品种以棍棒状山药为主.山药性喜温暖,块根在15℃左右开始发芽,25℃~28℃时生长最为适宜.块根耐寒,在0℃以下不致受冻,甚至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越冬.此外,山药较耐阴,耐旱.山药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砂壤上生长最为适宜.不论何种土壤,山药都不宜连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