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应用耐密性、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采用大垄宽窄行、比空、间作、小垄(65~68厘米的标准垅距)密植等通透方式种植,良种、良法综合配套,增强田间通风透光状况,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品质,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现将玉米通透密植的栽培方法及推广前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玉米通透栽培技术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在65厘米垄上,通过对玉米株距、行距进行调整,垄上双行播种,形成南北成垄,东西成行的宽窄行栽培模式。增加了种植密度,改善了田间小气候,达到了11 000千克/公顷的好收成,获得了高产。  相似文献   

3.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可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实现种植密度较原来栽培方式增加10%~15%。种植方式由原来的65厘米或70厘米小垄,改为130厘米或140厘米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垄与垄相邻间玉米的行距为90厘米或100厘米,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0厘米,形成宽行栽培。  相似文献   

4.
对于寒地的玉米密植栽培技术来说,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是以选择良种,运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以及改善植株之间通风环境为主。这种栽培技术不仅可以保证玉米的高产,还能够提升土壤的性能,促进玉米经济效益的增长。本文中,主要以某寒地玉米种植实验区为例,对大垄密植机械化高产配套综合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对这一技术进行推广。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从事玉米种植工作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重心一直是工业和轻工业,力图能够发展为工业大国,但是,农业依旧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部分。而且,国家发展的前提是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的生活需要,而食物是人们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只有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才能够促进我国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用地的占地面积逐渐的减小,人口数量的大幅度的提高使得我国的粮食供给也逐渐的紧张,提高粮食的产量迫在眉睫。因此,本文主要对玉米大垄密植通透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玉米大垄密植通透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优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6.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对于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玉米栽植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最大限度的提高玉米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寻找最佳的种植方式是当务之急。本文以上蔡地区玉米种植现状为基础,开展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实验员研究,结果表明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可使玉米增产达60%,适宜我县生态区域推广的一种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7.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对于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玉米栽植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最大限度的提高玉米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寻找最佳的种植方式是当务之急。本文以上蔡地区玉米种植现状为基础,开展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实验员研究,结果表明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可使玉米增产达60%,适宜我县生态区域推广的一种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8.
青贮玉米科多八号和科多四号具有分蘖力强,产量高,营养价值好等特点,是优良的青贮玉米品种。在林西县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大垄双行覆膜种植和直接播种,覆膜播种采用铺膜点播机进行,施足基肥,播种量45kg/hm2,大垄距近70cm,小垄距25cm,播种深度为4~6cm,每亩保苗4 500~5 000株。在林西县生长100~110d既可收获。鲜物质产量可达151.3吨/hm2;直接播种不覆膜,条播行距30~35cm,播种量为37.5kg/hm2,鲜物质产量达146.8吨/hm2。  相似文献   

9.
根据不同前后作物共生期情况,选择对路的高产杂交玉米良种;实行分带轮作,宽窄行合理密植;增温育苗,盖膜早栽,全苗壮苗;配方施肥和配套早管,防除草病虫害,是达县地区1987—1988年91.98万亩玉米平均亩增产157.78公斤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青1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培育的优质高产青饲玉米新品种,为了提高其在江苏省镇江丘陵地区的产量,从青饲玉米的种植方式、种植密度、施肥方式等方面开展了试验研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青饲玉米"新青1号"在镇江丘陵地区适宜宽窄行条播,适宜株距为15~20cm,适宜播种量为30kg/hm2,施肥方式以基肥为主,生长期追肥1次。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依安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2010年种植面积在170万亩(每亩667平方米),占总耕地面积的40%。6年来,我县共示范、推广玉米密植通透栽培面积达50余万亩,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玉米的高产栽培方法及增产原因分析介绍如下。玉米是依安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2010年种植面积在170万亩(每亩667平方米),占总耕地面积的40%。6年来,我县共示范、推广玉米密植通透栽培面积达50余万亩,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玉米的高产栽培方法及增产原因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在5种施氮方式(无肥WN1、一次性施肥WN2、底肥+拔节期追肥WN3、底肥+拔节期追肥+穗肥WN4、缓释肥WN5)下(以常规均匀垄处理CK1、CK2、CK3、CK4、CK5为对照),对玉米产量、冠层透光率、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宽窄行处理增加后期施肥比例(WN4、WN5)有利于产量的提高,WN4(11 709.33 kg/hm2)最高,显著高于除CK3、CK2以外的其他处理,高7.05%~30.29%。在开花期和灌浆期,WN4和CK5光合速率较高,为29.65~34.16 μmol/(m2·s),大体上,宽窄行增加后期施肥比例可以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宽窄行各施肥处理底部透光率比均匀垄处理高3.60%~10.64%,WN4透光率低于同种耕作方式其他处理,宽窄行处理叶面积指数除WN4和WN5外均低于对应的常规均匀垄处理。在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模式下增加后期施肥(WN4)有利于改善光合作用,延长叶面积持续期,减少漏光损失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3.
<正>建三江是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区,以产量高、面积大、米质好闻名全国。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水稻生产优势日渐明显,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确保水稻高产、稳产、优质发展要求,在现有栽培技术水平下,开展水稻良种良法配套和新技术综合组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前进农场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做一总结。1.选用优良品种,保证稳产前提优良品种是水稻高产的关键因素,所有增产措施只有通过良种才能发挥和体现出来。根据寒地水稻特点,以安全抽穗期为中心,前进农  相似文献   

14.
对农作物实行地膜覆盖栽培是当今世界农业“三色革命”之一.被称为“白色革命”.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九五一期间重点推广的10项重大农业技术的首推技术。近年来.各地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示范推广.并形成一整套适合当地推广应用的配套栽培技术。现结合吉林省扶余县近年来的生产实际.简要介绍该技术如下。玉米大垄双行覆膜配套栽培技术是一种以节水保墒、争光增温为特点的多功能、多效应、高科技集成度栽培模式。──主要配套措施:一是变小垄单行种植为大垄双行种植;二是变裸露种植为覆膜种植;三是变适区种植品种为…  相似文献   

15.
种植水果型甜玉米是北京市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产业,大部分采用传统种植普通玉米的方式,虽然早春盖膜可1年种2茬,但大大增加了种植成本.为了探索甜玉米增产新途径,2002-2005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在北京市平谷区及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搞了宽窄行栽培水果玉米并与菜用豌豆间作的试验、示范并获成功.  相似文献   

16.
2011-2013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讨膜下秸秆还田双覆盖与双垄种植对土壤养分平衡及玉米(Zea mays)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式叠加放大了地膜覆盖增温增湿、秸秆覆盖调温保湿和双垄种植集保水效应,使0-25 cm土层温度和0-100 cm土层含水量比露地平均提高3℃和3.71百分点,有效加速了还田秸秆的腐解与养分释放,第2年即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3年定位试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P、K,以及土壤速效N、P、K平均含量,分别比露地增加了1.19%、3.08%、9.14%、6.78%、6.28%、1.85%和7.10%。水温环境与地力的改善优化了生境,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改善了株高、穗位、双穗率、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和用水效率,使全膜双垄膜下秸秆还田玉米较露地平均增产64.22%。因此,膜下秸秆还田双垄种植是550 mm降水量半干旱区培肥地力及玉米高效种植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覆盖栽培技术水平,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研究了饲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与技术规程,包括地块选择、整地、播种与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为饲用玉米的持续稳定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依安县总耕地面积20.5万公顷,每年播种面积玉米就达12.7万公顷,玉米单产、总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县粮食和畜牧业发展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提高玉米产量,改变玉米传统的种植方式,特推出玉米一埯双株、通透、定向留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于2013-2016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在等播量条件下设置了10 cm行距条播、20 cm行距条播、30 cm行距条播、20-40 cm宽窄行条播以及撒播共5种种植方式处理,分析了株高、叶茎比、干草产量、倒伏级数、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的株高、叶茎比在相同年份、相同茬次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20-40 cm宽窄行条播下苜蓿第1茬干草产量显著低于30 cm行距条播(P<0.05),但苜蓿前2茬干草产量、累计3年干草产量与30 cm行距条播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的饲用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0-40cm宽窄行条播以及30 cm行距条播下的苜蓿倒伏相对较轻。综合得出,海河平原区采用撒播,10 cm至30 cm的等行距条播,以及20-40 cm宽窄行条播的种植方式均可,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科尔沁菊芋进行不同密度种植研究发现,宽窄行距相间的种植模式比等行距种植的效果显著,平均块茎产量增产18.7%。因此,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实施宽窄行小株距的密度栽培是提高菊芋产量的有效途径,对发展菊芋规模生产、促进农牧民增效增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