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壤水分胁迫对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永忠  李广 《草业学报》2014,23(4):213-219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胁迫(田间持水量的90%,70%,40%,20%)对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时,苗高、地径、分枝数及侧根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叶片、茎、主根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均最大,最适宜新疆大叶苜蓿生长;土壤水分含量过高(田间持水量的90%)或过低(田间持水量的20%,40%)时,均不利于新疆大叶苜蓿生物量的形成;土壤水分胁迫抑制了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发育,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苗高和地径生长速度均减慢。该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新疆大叶苜蓿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并为其在干旱区节水灌溉农业中的推广和种植以及为建立持久稳定高产的畜牧业草业生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盆栽试验,对新疆大叶苜蓿(Medicago sativa ‘Xinjiangdaye’)用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90%(充分供水TA)、70%(轻度土壤水分胁迫TB)、50%(中度土壤水分胁迫TC)、30%(重度土壤水分胁迫TD)条件下的水分代谢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叶水势呈下降趋势;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和干旱时间的延长,水分饱和亏、束缚水含量及束缚水/自由水上升且叶片持水力不断增强,轻度土壤水分胁迫并未使以上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与束缚水/自由水相关系数为-0.94,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水势相关系数为0.89,呈显著正相关;叶水势与束缚水/自由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叶水势、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永忠  成自勇 《草地学报》2011,19(2):215-221
采用盆栽水分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叶水势、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以期揭示其对土壤水分胁迫的气孔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苜蓿叶水势、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随水分胁迫加剧而降低,三者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特征,日平均值表现为充分供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最低叶水势随土壤水分降低而降低;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叶水势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当叶水势为-4.68 MPa或Tr为3.27 g·m-2·h-1时,气孔开始关闭;在充分供水和轻度胁迫下,Tr越高,叶水势越低,且Gs随着Tr增加而增加。叶水势的变化除受土壤水分影响外,还与叶片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PEG 6000胁迫下10个苜蓿品种幼苗期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穆怀彬  伏兵哲  德英 《草业科学》2011,28(10):1809-1814
为比较苜蓿(Medicago sativa)幼苗抗旱性,采用5种不同水势(0、-0.3、-0.6、-0.9和-1.2 MPa)的PEG 6000溶液对10个苜蓿品种幼苗进行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了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苜蓿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MDA和Car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ro含量和SOD活性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苜蓿幼苗期的耐旱极限在-0.9 MPa水势附近;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得出10个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强弱为:德国德贝>大富豪>阿尔冈金>West blend>FGZT 106>苜蓿王1#>皇后 2000>爱菲尼特>新疆大叶>四季旺。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霸王苗期叶水势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用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胁迫下强旱生植物霸王苗期的叶水势和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霸王的叶水势逐渐下降。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霸王的生物量没有受到抑制,而重度水分胁迫下生物量明显减少(P<0.05)。生物量在个体中的分配比例随着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表现为根冠比增大;地上部分为茎的比例增加而叶片的比例减少,黄叶的比例增加而绿叶的比例减少;地下部分为根系直径<2mm/直径>2 mm增加。苗期霸王可通过自身调节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反映出很强的生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物量、水分生理状态以及叶片形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并确定参试紫花苜蓿品种的御旱能力。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3个品种的紫花苜蓿进行了4个梯度的水分胁迫处理,测量了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叶水势、相对叶片含水量、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相关指标的胁迫指数。结果显示:紫花苜蓿根、茎、叶的干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依品种和胁迫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根冠比呈增大趋势;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含水量胁迫指数以及叶片含水量胁迫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叶片变短变窄,叶面积变小,比叶面积胁迫指数呈下降趋势。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敖汉’的根冠比最大且比叶面积胁迫指数最小,其御旱能力最强,‘中苜1号’次之,‘三得利’最弱。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叶水势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小麦各生育期叶水势日变化均呈现自清晨逐渐降低,中午12:00-14:00降至最低,然后逐渐回升的趋势,且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各生育期春小麦叶水势的日均值均高于其他处理;春小麦各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抽穗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的趋势,其中免耕结合秸秆覆盖处理下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传统耕作处理,而叶片水分饱和亏的变化则与之相反;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气温、太阳辐射、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水势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大气水势是影响研究区春小麦叶水势日变化中最大的气象因子,其次是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疆大叶苜蓿抗旱机制,以新疆大叶苜蓿为材料进行盆栽控水试验,设定正常供水(CK)、轻度胁迫(T1)和重度胁迫(T2)3个处理,分析干旱胁迫后复水对新疆大叶苜蓿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绿素a (Chl a)、叶绿素b (Chl b)、叶绿素总含量[Chl (a+b)]、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ield)均呈下降趋势,而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及叶片水分利用速率(WUE)均呈上升趋势。T1处理在复水3 d后,Chl a,Chl (a+b),Ci,WUE,Fv/Fm,ETR,QpFo恢复至对照,而T2处理则在复水第5 d时恢复到对照。其中Chl a,[Chl (a+b)],Ci,Gs,Fv/Fm,ETRQp在复水第7 d后出现超补偿效应。该研究表明新疆大叶苜蓿的抗旱性强,为全面了解新疆大叶苜蓿的干旱适应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金平  段婧 《草业学报》2013,22(2):243-249
通过设置4个水分梯度,对营养生长期的葎草进行干旱胁迫处理,于性别可识别时,测定雌雄单株的根、茎、叶等构件数量性状、鲜重干重及占生物量比例等指标。结果表明,葎草通过显著缩短营养生长持续期应对水分胁迫,雄株比雌株对水分缺乏更加敏感;根首先,叶次之,茎第三对胁迫做出响应;根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满足茎、叶对水分的需要,同时茎叶通过减少叶片数与茎分枝数,缩小单叶面积与茎长度,降低单株对水分的消耗;雄株的叶总面积,茎分枝、长度与体积,根长与体积显著低于雌株;水分对各构件鲜重、干重均存在极显著影响,但性别间仅根系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雄株的总生物量显著低于雌株,但性别对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通过减少营养生长投入,快速转入生殖生长应对水分胁迫,为葎草种群繁衍与扩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辉  初文凯  滕爱娣  王琳  高凯 《草地学报》2016,24(5):1114-1118
通过对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进行不同的去叶处理,探讨营养生长期去叶对菊芋块茎生物产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为菊芋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去下1/3叶和去下1/2叶处理条件下块茎生物量均得到提高,剪去倒数1/3叶处理块茎产量达到最高值;营养生长期去叶提高了块茎生物量,降低了分枝数、花数和叶数;去叶提高了菊芋根比重、茎比重、块茎比重和根冠比,降低了叶比重和花比重;块茎干重与块茎数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二级分枝的数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块茎干重与根干重、叶干重和一级分枝干重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茎干重、花干重和二级分枝干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需水量、耗水量、需水强度、耗水强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子和范围,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探讨.不同气候区域和年份紫花苜蓿的需水量和耗水量不同;增加刈割次数可降低需水量;在一定范围内耗水量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灌溉模式耗水量不同.紫花苜蓿全生长季需水量和耗水量的范围分别为400~2 250和300~2 250 mm.不同气候区域、气候年份、刈割茬次及生长发育阶段紫花苜蓿的需水强度和耗水强度不同;需水强度与大气蒸发力成正相关,耗水强度与土壤含水量成正相关;增加刈割次数可降低需水强度;在一定范围内耗水强度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灌溉模式耗水强度不同.紫花苜蓿全生长季需水强度和耗水强度的范围分别为3~7和2~7 mm/d;短期极端最高需水强度为14 mm/d.不同气候区域、气候年份、灌溉量、灌溉模式、施肥量、施肥模式及刈割茬次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同;建植2年及以上高于建植当年;不同品种差异不显著.在相对正常的田间栽培管理条件下,建植当年紫花苜蓿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含水量14%)水分利用效率的范围分别为8~12和9~14 kg/(mm·hm2),建植2年及以上者分别为12~25和14~29 kg/(mm·hm2).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The shell of the pigeon egg has no cuticle. It is water repellent but the pores are flooded easily with water when a force is applied. It is proposed that in considerations of the interaction of water and the shells of eggs, the terms water repellency and water resistance should be used in preference to the imprecise term‐, water‐proofing.  相似文献   

16.
17.
18.
饮水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饮水对动物饲养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子,但它也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因子。由于农场主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因此在逻辑上他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价格大幅度上涨的饲料上;液压传动装置的设计、饮水质量以及通过饮水进行疾病治疗的专家意见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
不同年限紫花苜蓿(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小型蒸渗仪法,在北京平原区研究了一年生和二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二年生紫花苜蓿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14.7和17.1 kg/(hm2·mm)]显著高于一年生紫花苜蓿[12.6和14.7 kg/(hm2·mm)](P<0.05);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耗水系数(679和584)显著低于一年生紫花苜蓿(793和682)(P<0.05)。研究表明生长年限对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