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对于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玉米栽植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最大限度的提高玉米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寻找最佳的种植方式是当务之急。本文以上蔡地区玉米种植现状为基础,开展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实验员研究,结果表明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可使玉米增产达60%,适宜我县生态区域推广的一种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背景下我国玉米生产成本持续走高,河北省作为玉米种植大省之一,在保证玉米供给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重要作用。笔者首先对2004—2013年10年间的河北省玉米种植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玉米成本走势及其结构变化;然后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河北省玉米生产成本变动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及成本细化分析;最后揭示了河北省玉米生产成本现状以及成本升高原因,并提出了玉米种植成本降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各种农作物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已成为当今农业重点关注的问题,玉米产量不仅取决于土地、籽种以及施肥情况,还取决于玉米的栽培方式,本文通过系统的比较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了何种栽培方式更适合于玉米的种植。  相似文献   

4.
《畜牧市场》2008,(12):61-61
一、国内方面 由于农资价格的上涨,今年每亩玉米种植成本(不含人工)较去年提高了100多元,如果玉米市场行情一直处在低迷状态,势必会影响粮农种粮收益及明年种粮心态,出于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角度考虑,国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出台相应政策,以此避免谷贱伤农,保证我国粮食产量稳产、增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殖业的发展,玉米的种植面积也在扩大。据报道,在2008年,南北方玉米总产量高达154万吨。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种植时的密度和通风透光的条件,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因此,玉米的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玉米种植方式主要有双株、宽窄行和等行距的栽培。随着畜牧业迅速发展,各种以玉米为原料的需求迅速增加。但是由于种植面积的原因,玉米的在供给各方的需求上还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种植面积,大量的提高玉米的产量是很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临储制度于2008年开始实行,最初目的是为了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农民的利益。实行临时收储政策8年以来,玉米提价达50%,尤其是2010年以来,年均提价达10%,极大提高了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中国农科院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介绍,我国玉米是近年面积增加最多、产量增加最快的作物。过去12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2.1亿亩,增加产量占粮食总产量增量的57%。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15年全国玉米产量达4,491.6亿斤,而消费量仅为3,500亿斤左右,库存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玉米(Zea mays)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之一,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产量是玉米生产和育种的首要目标.目前,关于控制玉米穗长和行粒数等重要产量性状的QTL位点多有报道,但已克隆的功能基因较少,而其中已报道的关于重要小分子代谢物调控穗发育过程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8.
决定玉米价格的因素很多,有供求关系、宏观经济状况、玉米进出口量、玉米生产、气象条件、国家政策的变化等因素。从玉米生产情况看,1999年玉米种植面积不会做太大的调整。由于我国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东北及黄淮海区,这两个区域的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这些地区的玉米种植已形成规模,有的玉米种植区域受地理及自然环  相似文献   

9.
价格:决定玉米价格的因素有供求关系、宏观经济状况、玉米进出口量、玉米生产、气象条件、国家政策的变化等因素。从玉米生产情况看,1999年玉米种植面积不会做太大的调整。由于我国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东北及黄淮海区,这两个区域的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这些地区的玉米种植已形成规模,有的玉米种植区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应积极主动应对,完善玉米调控和贸易政策,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可持续。一、我国玉米贸易现状1.世界玉米生产消费情况。全球谷物总产量中,玉米雄居第2位,仅次于小麦。从全球经济发展里程看,拉丁美洲、非洲把玉米生产放在首位,亚洲则放在水稻、小麦后的第3位。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种植玉米。全球每年种植玉米1.3亿多公顷,总产量近7亿多吨,约占全球粮食总量的35%左右,主要生产国为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这四个国家的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其中美国占40%以上,中国占20%左右。近年来,独联体国家、黑海地区玉米生产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玉米种业健康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以来,我国培育了一批玉米品种,新品种的稳产性和丰产性得到提高,机收籽粒品种取得新突破,优质专用、绿色生态品种大幅度增加。品种呈现多样化,鲜食玉米成为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应积极主动应对,完善玉米调控和贸易政策,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可持续。一、我国玉米贸易现状1.世界玉米生产消费情况。全球谷物总产量中,玉米雄居第2位,仅次于小麦。从全球经济发展里程看,拉丁美洲、非洲把玉米生产放在首位,亚洲则放在水稻、小麦后的第3位。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种植玉米。全球每年种植玉米1.3亿多公顷,总产量近7亿多吨,约占全球粮食总量的35%左右,主要生产国为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这四个国家的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其中美国占40%以上,中国占20%左右。近年来,独联体国家、黑海地区玉米生产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3.
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给畜禽的饲料供应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峻压力,转变畜牧业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势在必行。青绿饲料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据统计,苜蓿、黑麦草、青贮玉米等青绿饲料的种植经济收益普遍优于小麦等粮食作物,如西南地区大规模农户种植水稻和玉米的每亩收益分别仅为108.87元和211.58元,而种植黑麦草和青贮玉米的每亩收益分别为1096.27元和1416.35元。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对我国粮食产量和农业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提高玉米培养种植技术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则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玉米总产量,因此,本文针对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玉米种植进行研究,以期借此达到有效发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效用和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次跃升为六大任务之首,粮食安全亦首次被提至"国家战略"高度。会议指出,必须要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穀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而在在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中,第一大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及粮食问题位列第二。今年的会议文件不仅将粮食问题列为六大问题之首,更首次将粮食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可见中共中央对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粮食产量大国,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对世界上的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粮食的产量及质量.玉米作为农作物中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也非常广泛.玉米的产量直接关系到粮食的产量和人们的生活,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种植玉米的气候条件.要想在根本上提高玉米的产量,就要深入的了解玉米种植期间的气候,经过分析,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控制气温变化,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玉米生长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宿州市是皖北地区典型的农牧业生产大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埇桥区玉米种植面积180万亩,玉米产量90万t。牛饲养量3万头,羊饲养量110万只,奶牛存栏0.2万头,是全省肉羊的主要产区,随着粮食生产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如何探索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是当前农牧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途径。为使玉米种植效益最大化,养殖产量质量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优势作物,在农业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玉米亲本种子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玉米杂交种子质量、玉米产量的高低,而且影响着我国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研究探讨玉米亲本种子生产技术问题,是当前玉米生产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减轻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收益,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综观几年来我国水稻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程度,机械耕作65%,机械化种植仅32%,机械化收获40%.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瓶颈.因此,探讨今后如何推进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如何稳步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出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20.
《吉林畜牧兽医》2014,(10):62-62
<正>今夏以来,"玉米、干旱"一词稳居粮食市场的搜索榜首,全国范围的大面积干旱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及生活状况,在此背景下,新玉米产量成为当下市场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各方机构纷纷亮出调研数据,减产数量一时成为热议话题。玉米整体需求如何?干旱能否撼动国内玉米市场格局?新玉米产量是否影响后期价格走势?面对干旱,我们的粮食安全是否得以保障,一系列问号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