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建桑园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2006年选用优良桑树品种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进行桑园速成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可以获得高产,两年两个品种平均每公顷桑园产桑叶分别为36322.5kg、46336.5kg,养蚕产茧分别为2250.0kg、3090.0kg,实现速成丰产的目标。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为:选好园地,深沟厚肥,适时栽植;合理密植,每公顷栽植75000株;适时剪伐,控制有效枝条数,每公顷约为270000条,培育良好的桑树群体结构;加强水肥管理,按桑树生长期分期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陇川县蚕桑产业经过近6年的发展,在桑园建设规模、养蚕农户数量、产茧体量上在云南省内有了一定的地位.但在亩桑产茧、亩桑产值上却处于较低水平,这也是制约陇川蚕桑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所在.因此,开展试验示范,找出适合陇川县生产实际、提高亩桑产值的生产方式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杨俊 《云南农业》2007,(8):18-18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及蚕桑东桑西移政策的逐步实施,2006年,蚕桑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茧价、亩桑产值、单张蚕产值均创历史新高,蚕桑基地建设在云南更是掀起一股狂潮。桑园是蚕桑生产的基础,没有高产、稳产的桑园,就没有优质、高产的蚕茧。  相似文献   

4.
<正>1选用优质高产良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选择抗旱性强、适应性好、优质高产、稳产性好的优良油菜种,如花油7号、花油5号、云花油早熟1号等优质高产良种,上述品种均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的特性,一般每公顷产2 250~3 000 kg,高产栽培可达3 750 kg以上。  相似文献   

5.
凤稻 15号 (96 - 12 5 )是以 0 4 - 2 86 5为母本 ,著名的高产品种滇榆 1号为父本杂交育成。两年品比试验平均每公顷产 9838 2kg ,较对照种鹤 16增产 2 1 88% ;两年大理州中北部水稻良种区试平均每公顷产 94 10 85kg ,较鹤 16增产 19 4 6 % ;两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良种区试平均每公顷产 82 5 7 35kg ,较对照种云粳 9号增产 2 5 34% ;生产示范 2 0 73 3hm2 ,加权平均每公顷产830 0 7kg ,较原当家种增产 8 38%。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早熟、耐寒性强、中抗稻瘟病及白叶枯病、高产、稳产、优质。适宜于在高海拔冷凉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根据楚雄州的气候特点 ,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研究组装了楚雄地区甘蓝型油菜每公顷产 30 0 0kg以上的栽培技术。即推广优质高产良种 ,10月中旬为最佳播种节令 ,以直播为宜 ,每公顷 2 2 5万株 ,采用“适施种肥 ,重施底苗肥 ,补施蕾苔肥”的施用原则 ,N、P、K配合 ,普及应用硼肥的综合技术 ,使油菜单产达到 30 0 0kg以上。  相似文献   

7.
如何建立优质高产桑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养蚕,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盒种产量,虽然盒产茧是衡量蚕桑生产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若单纯追求盒产却并不可取.而单位土地面积的桑叶蚕茧产量或产值才是决定土地生产率和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平均亩桑产茧量较低,约在50~80kg左右,但是,也有不少蚕茧生产水平高的地区,可以有150kg左右,高产示范桑园甚至可达200kg,差距较大.应该说提高养蚕的效益潜力还有很大可挖之处.但是怎样才能建立这样的优质高产桑园?在建立培护和管理上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呢?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宜都市玉米生产全面持续稳定发展,充分挖掘玉米增产潜力,2009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扎实开展玉米优质高产创建工作。通过选定优质高产当家品种,实行玉米塑盘和营养钵(块)薄膜育苗移栽技术,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等综合措施,实现了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604.6kg,千亩展示片平均亩产632.2kg。百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657.8kg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9.
秦巴山地丘陵区蚕桑丰产规范技术研究,于1993年10月通过了由陕西省农办组织的有关专家的验收鉴定.一致认为该项研究,达到了国内同类蚕区领先水平.(1)主要技术指标:亩产桑叶≥1500 kg,亩桑有效条长≥10000 m,每米条长产叶量≥150g,张产茧≥40 kg,结茧头数≥20000头/张,每硕茧重≥1.8 g.  相似文献   

10.
1 基本情况蚕桑生产是麒麟区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麒麟区人民群众发展蚕桑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1938年云南省建设厅有着曲靖栽桑10 000株,产茧100 kg,缫丝12 kg的记载.自1964年省委大抓蚕桑从四川调来技术人员,健全推广机构,掀起了发展蚕桑生产的高潮,上规模的是越州镇向桂办事处的数百公顷蚕桑基地.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展,麒麟区蚕桑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市、区又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蚕桑生产的经济扶持政策,才使麒麟区蚕桑生产又开始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以优质核桃闻名省内外的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近年来抓住“东桑西移”的机遇,在不能种植核桃的坝区,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到2008年底,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了4.17万亩(1亩=1/15ha),全年养蚕2.77万张,产茧898t,实现产值1633万元。今年以来又新植桑园2000多亩,春夏两季养蚕7392张,产茧253.34t,产值实现514.53万元。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农业部玉米专家组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河子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的玉米高产研究示范田进行了测产验收。对2公顷高产田的测产结果表明,示范田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到1511.74公斤,再次刷新了全国玉米高产纪录,实现了"单季亩产吨半粮"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临安市河桥镇泥骆村是临安市蚕桑生产的重点村。2003年底,该村有桑园面积942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户均2.53亩.常年饲养蚕种2500多张,产茧100多吨。该村在2003年4月组建戚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牡.有力地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发展。2003年全村饲养蚕种2610张,产茧121.4吨.蚕茧收入203.9  相似文献   

14.
<正>湖北省沙洋县是我国重要商品油菜籽生产基地,油菜长年种植面积达4公顷(60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2%;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油菜籽184千克,居全省首位。该县连续多年承担农业部油菜整县推进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项目,先后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和国家级优质油  相似文献   

15.
陕北黄土丘陵区发展蚕桑生产的前景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丝织品在国内外市场呈上升趋势,我国生丝出口占国际市场的80%.陕北黄土丘陵区以水平槽带状灌木化在25.以上退耕陡坡地植桑,亩产桑叶650kg;用塑料折簇进行大蚕立体片叶育,亩桑养蚕1张,产茧30kg,亩桑年获利200元以上,投产比为1:4.58.陕北有12个县可发展蚕桑生产,每县栽桑12万亩,亦不与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争地,地方获税利960万元,为国家年创汇2160万元.  相似文献   

16.
蚕桑是金碧镇重点产业之一,现有桑园面积1667公顷,丰产桑园1153公顷,平均公顷产量11.25万 kg 左右,为提高丰产桑园管理水平,提高每公顷产桑量,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罗先锋系四川省南部县碾垭乡伏祖沟村人,从1985年以来,先后租赁、承包本村荒地、集体衰老柑桔园112亩(1亩=1/15公顷,下同),从事蚕桑业主经营,成为有名的依靠经营和科技养蚕致富的典型大户.2000年养蚕数量达到243.5张,产茧9269.5公斤,茧款收入151721.8元,张平产值637.35元,年养蚕纯收入100873.8元.16年来,共养蚕2258张,售茧90320公斤,茧款收入117.42万元.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玉米每公顷产9000~10500kg,需施入氮素144~201kg,磷素63~87kg,钾素142.5~199.5kg。相当于每公顷需施入尿素300~450kg,过磷酸钙450~600kg,氯化钾300~375kg。如何科学高效施肥,使玉米获得高产呢?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将泰来县玉米高效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许昌地区蚕桑场,1982年共养桑蚕种41张,分春夏秋三季四批饲养,总产茧,2663斤,平均每张种产茧65斤,最高张产茧达到98斤.其中养春蚕种13张.产茧779斤,平均张种产茧近60斤;养夏蚕种lO张,产茧661斤,平均张种产茧66斤多;养中秋蚕6张,产茧562斤,平均张种产茧93斤;养晚秋蚕种l2张,产茧681.5斤,平均张种产茧56.75斤.总结全年多批养蚕高产的关键性技术主要有四项:  相似文献   

20.
<正> 蠡县自1992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地膜棉种植,产量稳步提高。到1995年连续四年累计推广地膜棉达1826.7hm~2,占全县四年累计总播种面积的6.9%,平均每公顷皮棉1323kg,高产地块每公顷平均产皮棉1954.5kg。比不盖膜的每公顷增产皮棉307.5kg,总增产56.2kg皮棉,纯经济收入达449.4万元。其科学管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