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加热方法在粘油储运中应用,还是一项先进的新型加热技术。文中简要介绍了国外粘油电加热的发展情况、粘油电加热的主要方式和主要设备等;对油库采用电加热的可行性作了初步分析;对石油储运系统的管路和各式油罐中的粘油采用电加热的方法及设备进行了初步探讨。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此项技术的研究必将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戴琳  邹玉民 《油气储运》1991,10(4):50-53
我国粘油罐车的加热方式,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蒸汽加热方法。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存在加热时间长、能源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污染环境等缺点,而且设备安装、维修不便,也不利于实现自动控制。这也正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苏联、日本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于60年代起,逐渐将电加热方法应用于粘油罐车等粘油储运设备。1962年苏联的基洛夫油库首先在铁路油罐车作业中使用了电阻式油罐车加热器。至70年代,已实现了包括油罐车在内的粘油收发过程的综合电加热,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期油田采用不加热集输工艺时,由于输送温度低,管道中往往出现凝油粘壁现象,导致管道流通面积减小,井口回压升高,集输能耗增大。基于传统冷指装置设计了可实现试验介质循环的试验装置,探究了油温、油壁温差、含水率、剪切强度及试验时间对高含水含蜡原油凝油粘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凝油粘壁和多相蜡沉积不是同一种沉积行为。当油水混合液的温度低于起始粘壁温度时会出现严重的粘壁行为,高含水含蜡原油的粘壁温度低于纯油凝点,含水率越高,起始粘壁温度越低。油壁温差和油温对粘壁行为的影响分温度区间,原油凝点以下的粘壁行为主要受油温控制,凝点以上的粘壁行为受温差影响更大。不发生乳化的油水混合液,水相的存在弱化了粘壁行为;反之,水相的存在强化了粘壁行为。搅拌或管流流动对粘壁凝油主要起剪切剥离作用。凝油粘壁厚度随时间的持续存在极限值,并不会无限增长。(图10,表2,参29)  相似文献   

4.
粘玉米套种油豆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玉米、油豆角套种。选择品质优口感好的粘玉米品种,耐热抗病的中、早熟油豆角品种。粘玉米主要介绍了整地、施肥、铲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油豆角介绍了种子处理,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质高粘稠油采用缔合、溶解、稀释组合的降粘方法。将稠油在50℃时的粘度20000mPa·s降至30℃时的500mPa·s以下,轻油用量由现在生产用量的25%下降到18.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给出的降粘方法及降粘功能分解分析思路,对稠油降粘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土壤有机质在维持土壤肥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含量高低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有机质的分析,一般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油浴加热法,这种方法对操作要求高,因而影响了测试质量和批量化分析速度。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分别采用了恒温电加热、烘箱加热法和油浴加热法对土壤有机质进行了测定,旨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对分析,探索测定土壤有机质更为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油管道清管后的生产运行数据和室内测试的含蜡原油粘温规律,得到了确定含蜡原油热输管道在线粘温关系的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得到了实际管道中原油的粘温关系.与室内测试的粘温关系比较,利用生产数据得到的粘温关系更接近生产管道中流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塔河超深层中质油对稠油降粘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业  敬加强  陈朝刚  代科敏 《油气储运》2012,31(7):504-506,511,94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油藏地质特点和原油性质,以TK1073、TH10227及TH12312井稠油和4种塔河稀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方法,测试分析原油的流变特性及粘温特性,评价不同塔河稠油分别掺入不同量的一厂DK4、一联、1#和2#混合油4种塔河稀油的降粘效果,探讨轻质油及混配中质油对塔河稠油降粘的适应性,以达到扩大稀油源、节约轻质油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TK1073与TH12312井稠油属超稠油,TH10227井稠油属特稠油,其生产与集输必须采取掺稀等降粘措施;一厂DK4轻质油、一联中质油及1#混合中质油对塔河稠油掺稀降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2#混合中质油则相对较差。实际应用证实了室内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油库工艺设计时,对油罐粘油加热必须进行设计计算。文章叙述了油罐粘油加热的传热过程及其设计计算的详细内容。由于工艺参数变量较多,这些繁琐的计算在工程上常采用试算法,这种方法不仅使计算重复而且计算过程很费时。本文编制了程序与框图,采用APPLE-Ⅱ计算机进行这些计算,它具有快速、准确、方便和通用的优点。最后,以算例说明了微机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0.
粘稠油水环输送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输油是一种较先进的输油方法,尤其是对粘稠油的输送更佳。保证水环的稳定性是水环输送的关键。通过初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明确了水环不稳定的原因,指出要保证水环的平衡稳定就要保证核心油柱的结构稳定和防止油粘壁。同时介绍了为保证水环的稳定在试验中所采用的工艺方法。目前已具备粘稠油水环输送工业性实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7日庆铁老线实现了庆俄原油(大庆原油与俄罗斯原油)等温顺序输送工艺。大庆原油属石蜡基高凝、高粘原油,通常采用加热输送工艺。俄罗斯原油属中间基含硫低凝、低粘原油,通常采用常温输送。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庆俄原油混油量计算与监测、混油浓度及流变性的变化规律、混油对差温顺序输送庆俄原油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得到了俄油混兑比例与混兑温度、站间混油长度、混油中俄油的浓度、夏季的输油温差等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机械新品     
《农村新技术》2011,(18):25-27
油炸五香鱼油水混合油炸机由山东诸城市大洋食品机械厂生产的新型节能油炸机,有电加热、煤加热方式,采用进口优质不锈钢材料制造,工艺精湛,坚固耐用。采用智能型数字显示温控器,方便实用。设有超温保护装置,是无烟型、多功能、水油混合式油炸设备。该设备采用先进的油水混合  相似文献   

13.
机械新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炸五香鱼油水混合油炸机由山东诸城市大洋食品机械厂生产的新型节能油炸机,有电加热、煤加热方式,采用进口优质不锈钢材料制造,工艺精湛,坚固耐用。采用智能型数字显示温控器,方便实用。设有超温保护装置,是无烟型、多功能、水油混合式油炸设备。该设备采用先进的油水混合  相似文献   

14.
稻茬小麦油菜免耕稻草覆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陕南这样的稻-麦、稻-油水旱轮作区来说,很好地解决了前作水稻收获后土壤粘温板结严重和秋季连绵阴雨导致的田湿土粘、粗耕滥种、湿害严重等问题,引进免耕技术后,经多年实践组装形成了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稻茬麦油免耕稻草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15.
《农村新技术》2011,(9):25-25
由山东诸城市大洋食品机械厂生产的新型节能油炸机,有电加热、煤加热方式,采用进口优质不锈钢材料制造,工艺精湛,坚固耐用。采用智能型数字显示温控器,方便实用。设有超温保护装置,是无烟型、多功能、水油混合式油炸设备。该设备采用先进的油水混合油炸工艺,油和水混合后自动分层,油在上层受热后炸制食品,水在下面起清洁油的作用,残渣沉至水中可及时清除,不会变成焦煳而使油变黑。  相似文献   

16.
由山东诸城市大洋食品机械厂生产的新型节能油炸机,有电加热、煤加热方式,采用进口优质不锈钢材料制造,工艺精湛,坚固耐用。采用智能型数字显示温控器,方便实用。设有超温保护装置,是无烟型、多功能、水油混合式油炸设备。该设备采用先进的油水混合油炸工艺,油和水混合后自动分层,油在上层受热后炸制食品,水在下面起清洁油的作用,残渣沉至水中可及时清除,不会变成焦煳而使油变黑。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稠油集输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河油田所产的稠油品种繁多,物性较差,相对集输处理的难度较大.通过分析辽河油田稠油的特点,总结出了单管加热、掺稀油降粘、平台拉油集中处理、裂化降粘采集输一体化、超稠油乳化降粘等适合辽河油田稠油特点的地面集输工艺和几种稠油脱水工艺流程.指出应在提高集输系统的密闭率、提高稠油的脱水温度等5个方面进行科技攻关,保持稠油集输与处理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石油系统的生产、教学、科研、及期刊上,对某些名词含义、称呼不统一。有些术语缺乏一致的定义,在技术交流中往往会造成混乱、误会。因此,呼吁有关部门明确某些名词术语的定义是必要的。下面举几个例子,谈谈我们的看法。 1.稠油或粘稠油 近年来在石油系统内,这两个名词使用的较多,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义,因而人们对该名词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认为稠油或粘稠油就是指高粘原油,相当于国外的重质原油;也有人认为稠油或粘稠油包括粘性原油和部分易凝原油。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是不恰当的,顾名思义,稠油就是粘油,就是我们说的高粘原油。稠油一词虽说起来比较简便,但与国际上通用的称呼不一致。因此,我们建议,将粘稠的原油称为高粘原油或重质原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稠粘、易凝原油长输管道的投产一直沿用热水预热方法。这种方法用在水源充足的东部地区都存在着投产时间长、与农业争水、污染环境、费用昂贵等问题,若用在水源匮乏、柴油运输不便的 西北地区,其问题更加突出。为此,作者提出在原油中加入一定量的流动性改进剂,使原油降凝、降粘,以达到直接投产的设想。针对上述设想,文中介绍了国外降凝工艺工业性应用现状及国内在工业管道上三次试验的成果,并对采用流动性改进剂直接投产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如流动性改进剂的筛选、管道允许压力与投油排量的矛盾以及投油时的操作要点进行了探讨。通过实例计算了不同投油排量下,最低温度管段的流态变化和出站压力,最后对两种工艺投产作了经济对比。  相似文献   

20.
对中石化抚顺石油一厂减四线含蜡油的流变特性和粘温特性进行了分析测试,采用RV2旋转粘度计了在61-70℃范围含蜡原油的流动特性参数,当油温在70℃以上时,原油为牛顿流体,低于70℃时,为非牛顿流体,而且油温越低其非牛顿特性超强。减四线含蜡油的粘温关系与原油类似,其粘温曲线可分为放射段和直线段,但非牛顿特性强于原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