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利用水生植物改善南太湖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对太湖水域非种植区与景观水生植物种植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非种植区和种植区采样点的理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性,且6个水生植物种植区水质理化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其中,TN、TP、叶绿素a、CODMn的降幅分别在13.76%~40.12%、5.81%~37.10%、5.50%~32.64%、3.04% ~20.64%;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不同月份浮游植物优势种群变化明显,太湖水域采样点处蓝藻爆发时间比水生植物种植水域早,且爆发规模大;表明种植水生植物对于减轻南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具有积极作用,岸边和水域内均有大量水生植物分布的1~3号采样点的净水效果略优于岸边有大量水生植物但分布较少的4~6号点.  相似文献   

2.
太湖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变动及其对鱼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们在1980~1982年及1987年夏季对太湖的水生植物资源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太湖水生植物种群分布有一定的特殊性,对鱼类区系组成及鱼产力影响较大。.方法调查工作按"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进行。东太湖水生植物资源茂盛,故采取划分断面,定点采样。西太湖除竺山湖、杨湾等处作定点采样外,其余湖面随机取样。计算沉水植物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太湖不同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水质状况进行调查,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太湖9个湖区的33个采样点进行了季节性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和水质监测,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21种,分别属于7门、74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的种类最多,共28属、59种。春季和夏季浮游植物总密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14年竺山湖0.59×10~8个/L和西部沿岸区5.90×10~8个/L,秋季和冬季浮游植物总密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的西部沿岸区1.09×10~8个/L和湖心区3.28×10~8个/L。综合分析2年的浮游植物总密度监测数据,西部沿岸区梅梁湖竺山湖五里湖湖心区贡湖南部沿岸区东太湖东部沿岸区。研究表明,太湖9个区域污染情况不尽相同,主要超标指标为总氮。SPSS 22.0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DO、硝态氮、BOD5是影响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2015年秋冬季浮游植物总密度较2014年有所增长,春季各湖区之间浮游植物密度的年际差异与其余季节不同,可能是由于水温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4.
研究金华地区不同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为金华江流域的水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6月(夏季)、9月(秋季)和2019年1月(冬季)、4月(春季),对调查水域20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计算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聚类与非线性多维标序(NMDS)排序,并基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金华地区不同水系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浮游植物调查有7门184种,其中硅藻(74种)和绿藻(63种)为主要成分,分别占总物种数的40.22%和34.24%,表现出硅藻+绿藻类型;时空差异明显,秋季种类较为丰富,各采样点种类丰富度不一;优势种组成存在季节性差异变化,以硅藻门居多,其中常见优势种有脆杆藻(Fragilaria sp.)、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和小球藻(Chlorella sp.);(2)浮游植物的年均细胞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9.37±12.70)×104 个/L和(0.30±0.19) mg/L;(3)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2.28~5.54、0.71~0.89、2.38~3.69和0.78~0.97。金华地区不同水系浮游植物群落受轻度干扰且处于稳定状态,且在时间变化上无显著差异(P>0.05);水质清洁至中度污染状态,水生态状况整体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环境状况,于2018年上半年(5月)和下半年(8月)开展了浮游植物群落与水体理化指标的调查监测,从河南南阳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至终点北京团城湖共设置11个采样点,通过水体理化指标、多样性指数、硅藻商与硅藻属指数(GI)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总干渠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84种,其中上半年4门、46种,下半年6门、57种;绿藻、硅藻和蓝藻占群落藻类物种总数的91.38%~95.65%,隐藻、甲藻、裸藻种类相对少,占比仅4.34%~6.88%。优势种主要有空星藻、衣藻、极小曲壳藻和桥弯藻等13种(优势度Y≥0.02)。群落细胞密度为3.58×10~4~3.43×10~7个/L,下半年极显著高于上半年(P0.01),空间上从南到北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各样点间无显著差异。叶绿素a含量为1.10~13.80μg/L,上、下半年无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下半年极显著高于上半年(P0.01),地理空间上从南到北也无显著差异。硅藻属指数与硅藻商变化显示时间的一致性,团城湖处GI显著高于其他位点(P0.05),陶岔渠首处硅藻商显著高于其他样点(P0.01)。RDA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确认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体总体处于β-中污状态,水体为贫-中营养型。鉴于藻类对水环境变动的敏感性以及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稳定的重要性,需要持续关注总干渠的藻类群落动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安谷水电站建成后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在大渡河河口设置8个采样断面,开展浮游植物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49属、138种,主要由硅藻(种类数占71.02%)、绿藻(15.95%)、蓝藻(9.42%)、裸藻(1.45%)组成。大渡河河口主河道浮游植物种类数较高,特别是安谷水电站坝下断面最高。调查河段浮游植物密度为31.20×10~4~66.69×10~4个/L,其组成以硅藻为主,秋季浮游植物密度高于春季。大渡河主河道各样点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变化大,安谷水电站库区和坝下样点密度显著高于调查河段的其他样点。对比安谷水库蓄水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分布无明显差异,而密度的季节分布则差异明显;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安谷水电站库区和坝下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明显增加。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影响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因子是水温、流速、透明度,与氮、磷元素的浓度则未显出相关性;RDA分析表明,水温、溶解氧、流速、透明度、总氮是影响浮游植物组成的主要因素。安谷水电站的建设使得水体理化指标及水文情势分布因素发生改变,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造成了直接影响,特别是电站库区和坝下,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周边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风电场建设工程所引起的周边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于2012年6月、9月以及2013年6月对该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0属61种,浮游植物类群以硅藻为主,主要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受浮游植物增殖周期、采样时间以及降雨、沿岸海洋环流等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年际差异。风电场工程建设对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的影响是短期的、可逆的,表现为工程期间浮游植物物种数和细胞丰度呈下降趋势,随着作业期结束,浮游植物群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8.
青龙湖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青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确定水体营养化现状,于2016年12(冬季)对青龙湖10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以及水质理化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冬季青龙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17属、50种(含变种),硅藻和绿藻是青龙湖浮游植物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表现为硅藻-绿藻型;优势类群为硅藻门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螺旋变型(M.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及蓝藻门类颤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优势种在各采样点分布差异不明显。冬季浮游植物丰度均值为6.71×104个/L,生物量均值为0.07mg/L;各采样点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指数分别为0.98~2.31、0.61~2.37及0.19~0.84。冗余分析(RDA)表明,pH、溶解氧、溶解氧饱和度、水温与氧化还原电位与青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关系最为密切。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水质结果为中度污型水平。  相似文献   

9.
评价水环境治理工程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为茅洲河流域进一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出建议。对水环境治理初期(2016年5月)和治理期间(2018年8月)茅洲河流域水生态状况进行调查,选取44个采样点,覆盖茅洲河流域的干流以及主要支流,以获取的样本和水质理化数据,对比分析水质、底栖动物群落、浮游藻类及大型水生植物群落变化。结果显示,治理期间茅洲河流域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和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41.2%、50.6%和66.7%,溶解氧(DO)平均浓度升高了130.8%;底栖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了53.6%,耐污种类的密度和优势度降低,并在部分样点新增敏感性较高的蜉蝣目、鞘翅目、毛翅目和半翅目水生昆虫类群。大型水生植物种类和分布范围明显增加,流域内分布有挺水植物24种、沉水植物4种、漂浮植物2种、浮叶植物1种。Palmer藻类污染指数指示为重污染的样点减少了56.3%,中污染样点增加了16.3%,轻污染的样点增加了40.0%。BMWP指数评价结果也有好转,最高得分为49。研究表明,治理后的茅洲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降低,生态环境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但流域生态健康状况仍然较差,需进一步开展系统的流域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里下河腹地位于江淮两大水系交融地带,人类活动严重影响区域水生态环境。鉴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可作为水环境变化重要指示生物,于2015-2017年对里下河腹地典型湖泊大纵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分别采用藻类生物学指标和综合营养指数对大纵湖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基于相关性分析法,探讨浮游植物与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大纵湖在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23种,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分别为50、35、18种,占总种数的40.65%、28.46%、14.63%。全湖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为3.70×106 ~6.25×106 个/L;空间上略有差异,夏季藻类丰度较高,冬季最低。大纵湖各个采样点浮游植物优势种基本相同,共8种。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年均值分别为2.74和0.78,表明大纵湖处于轻-中度污染状态。综合营养指数显示,大纵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两者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T)、透明度(SD)、浊度(TUB)和总氮(TN)是影响大纵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过水型湖荡群浮游植物群落与水质变化特征,探究望虞河西岸湖荡群浮游植物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基于生物多样性分析、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方法,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对望虞河西岸湖荡群(宛山荡、嘉凌荡、鹅真荡、漕湖)的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四个湖荡水质均处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劣V类水平,超标指标为TN和CODCr,春季优于其他季节。 ②湖荡群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68属152种(含变种、变形),其中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最多;主要优势种包括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阿氏浮丝藻(Planktothrix agardhii)等;年均生物量为13.48 mg/L,年均藻细胞密度为15.25×106 cells/L;湖荡群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呈秋高夏低趋势,处于中污染型至重污染型的过渡状态,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多介于2~3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0.8,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处于1~2之间。 ③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为WT(水温)、NH4+-N和NO3--N。 研究显示,望虞河西岸湖荡群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不均、季节特征明显,与太湖相比,优势种相近且多样性指数较好,但湖荡群水质较差,建议持续监测并加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于2008-2009年对太湖贡湖水源地金墅港、田鸡港、龙塘港等3条主要河道的水质及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季节性野外调查,并对该区3月和6月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水质调查结果表明,贡湖水源地河流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较大,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全年TN平均浓度为3.094mg/L,TP平均浓度为0.112mg/L。以叶绿素a、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为主,并结合浮游植物指标,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不同季节水质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春季(3月)和夏季(6月)水源地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春季达到中度富营养化[L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葡萄糖(碳源)添加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于2015年7月30日—8月6日用太湖梅梁湾水体进行了碳、氮、磷的营养盐添加试验。试验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均添加相同水平的氮、磷营养盐,而碳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 mg/L(对照组)、51 mg/L(低碳组)和102 mg/L(高碳组)。结果显示,对照组与低碳组的叶绿素a(Chl-a)均显著高于高碳组(P0.05),3个处理间总悬浮颗粒物(TSS)质量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整体上,第1~8天和第6~8天,高碳组的硝酸盐氮(NO_3~--N)、活性磷(SRP)质量浓度的降低速率均是最高的,低碳组次之,对照组最慢(P0.05)。研究表明,葡萄糖添加控制了浮游植物生长,促进了水体中无机氮、磷质量浓度降低;但在添加葡萄糖的处理中,无机氮、磷质量浓度降低速度的加快并没有得到更高的浮游植物浓度。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湖浮游植物群落对沉水植物恢复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杭州西湖沉水植物恢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以西湖湖西水域(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为代表,通过5年连续采样监测数据,研究了该区域沉水植物恢复前后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水质理化参数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2009-2013年共检出浮游植物156种,隶属8门、78属,其群落结构在3个湖区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藻类优势种的年际变化呈现由绿藻门(Chlorophyta)的球衣藻(Chlamydomonas globosa)、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和蓝藻门(Cyanophyta)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逐渐向绿藻门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细丝藻(Ulothrix teneriima)、多形丝藻(Ulothrix variabilis)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的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具星小环藻(Cyclotella stelligera)转变。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别在0.632~3.396和0.581~4.438之间变化,指示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且有转好趋势。调查期间水体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在0.92~5.26 mg/L和0.005~0.108 mg/L。水质理化参数分析表明,茅家埠和乌龟潭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水体总氮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相比工程实施前,西湖湖西水质有明显好转,沉水植被恢复是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长荡湖水生植被动态及其渔业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清顺 《水产学报》1989,13(1):24-35
本文根据1983年—1984年调查研究结果分析整理而成。文中论述了长荡湖现有水生植被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生态分布,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及其利用。经过分析比较,发现近30年来,长荡湖水生植被经历了旺盛—衰竭—恢复—旺盛的演替过程,揭示了引起植被变化的各种因素。随着水生植被的动态变化,长荡湖的鱼类种群结构,渔获对象及捕捞工具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植被的盛衰同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消长丰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最后指出了长荡湖水植被的演替趋势和潜在危机,强调了合理利用和定向改造水生植被的重要性,并对今后如何发展我国湖泊渔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涉湖湿地湖区总面积4148hm2,是典型的淡水湖泊湖泛水沼泽湿地,属浅湖和沼泽湿地草甸相连续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共有维管束植物581种、底栖动物29种、鱼类74种、兽类23种、鸟类111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域生境被人为阻隔、水生植物多样性降低、野生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等。在调查湿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功能区划分建议。  相似文献   

17.
China is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of aquatic animals, and the Taihu Lake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ors within China. To obtain the basic information needed to minimiz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quaculture, the water quality and volume of effluents from 48 ponds used for raising crab, shrimp, river prawn, black carp, grass carp and turtles near Taihu Lake were monitored, and their pollutant loads were estimated. Effluent volumes ranged from 12.7 ± 1.7 (crab) to 50.9 ± 15.8 (turtle) thousand tons ha?1 year?1.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in the effluents often exceeded acceptable limits for Taihu Lake. Crab ponds produced the lowest gross loads o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total suspended solids, whereas turtle ponds produced the highest. The net loads of monitored pollutants comprised only 4–53% of the gross loads in crab ponds, but > 50% in other species pond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llutant loads discharged from aquaculture ponds around Taihu Lake are mild, but precautions are still needed to treat the wastewater. Connecting the ponds in series with crab ponds downstream is a feasible way to decrease pollutant loads.  相似文献   

18.
何全源  杨健  徐跑 《南方水产》2006,2(6):63-65
在太湖湖洲和五里湖水域分别首次发现了2种可能是入侵的螺类楯螺(Ferrissia wautieri MIROLLI 1960)和尖膀胱螺(Physa acuta DRAPARNAUD 1805)。它们均属肺螺亚纲,基眼目。文章对其形态、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其可能的入侵途径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