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8h和17h光照周期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新铁炮百合叶片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叶片还原糖含量的指标在2种不同光照长度处理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新铁炮百合上、中部叶片还原糖含量的变化与顶芽分化的发生存在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2种不同光照长度对比研究了新铁炮百合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8h和17h光照分别的处理下,新铁炮百合上、中、下部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指标具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趋势;上部叶片的可溶性蛋白指标与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离体培养不同时间的新铁炮百合新品种"沈香一号"鳞茎为材料,在MS+6-BA0.5 mg/L+NAA 0.1 mg/L和MS无激素培养基条件下,测定并分析激素对新铁炮百合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处理的新铁炮再生苗中可溶性蛋白和非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较大,适宜的激素处理能促进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相互转变,明显增加新铁炮百合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不定芽形成过程中,激素处理可以增强百合分化和脱分化过程中的蛋白和糖代谢,还会提高组织抗逆性。  相似文献   

4.
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往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叶片内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含量均有所下降且在花原基分化时期含量明显低于未分化期,外花被原基形成期氮、钾含量较高,三者的含量关系为钾氮磷;因此,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较低水平的氮、磷、钾有利于新铁炮百合的花芽分化,相对高水平的氮、钾有利于其花芽的发育,高水平的钾对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及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梯度变化光照对新铁炮百合开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为绝对长日照植物,其光周期临界暗期约为11.5 h。对长于12.5 h的光照长度而言,新铁炮百合花蕾长度的增长率随日照长度的延长呈S型曲线,曲线转折点为14.5 h的光照长度。  相似文献   

6.
试验通过在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内,对新铁炮百合幼苗叶片内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产生速率、POD和SOD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对新铁炮百合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平衡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上述指标通过明显的变化来减轻损伤程度,从而增强了新铁炮百合幼苗的抗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7.
LED光照对番茄生长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白果强风"为试材,研究比较了玻璃日光温室自然光及LED光照下光合作用效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以分析LED灯光对番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LED光照下生长的番茄的净光合效率与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相当,与自然光下的番茄植株相比较,LED光照下生长的番茄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稍有降低,但LED光照下番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百合鲜切花生理变化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和施用钾肥对亚洲型百合鲜切花质量及其瓶插期间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时APRI处理的切花形态指标与常规均匀灌溉(CI)之间差异不明显,但一般优于部分根干燥灌溉(PRD)。此外,APRI处理的切花寿命比CI处理延长1~1.5d。切花当天和瓶插期间APRI处理的切花百合叶片和花被片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CI和PRD处理,且APRI可减缓瓶插期间鲜切花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下降。此外,施用适量钾肥提高百合叶面积、叶片数、株高以及延长切花寿命1~1.5d;且能增加采收时鲜切花叶片和花被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但降低花被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还可减缓瓶插期间鲜切花叶片和花被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下降和MDA含量的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分根区交替灌溉和施用钾肥有利于糖的积累,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丙二醛的积累,这将可能延缓亚洲型黄百合切花的衰老和提高切花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朝鲜百合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土壤pH值对其生理代谢的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做为一种逆境条件,强酸或强碱都会引起朝鲜百合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升高,并引起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导致植株死亡。盆栽基质pH值为6.0~8.0,朝鲜百合叶片中上述指标与对照相似,较适宜朝鲜百合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以新铁炮百合为试材,比较了不同基质和育苗方式对新铁炮百合幼苗的生长和移栽及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是最适合新铁炮百合幼苗培育的基质;以草炭为基质、采用穴盘育苗,可以提高新铁炮百合幼苗的质量、移栽质量和成花率.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耐盐碱的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on)和对盐碱敏感的东方百合‘索邦’(‘Sorbonne’)在不同浓度的碱性盐NaHCO3胁迫下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清除物质、离子调节物质(Na+、K+)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探讨百合耐盐碱的生理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百合叶片中各种物质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整体上岷江百合的各种物质含量或者活性均高于‘索邦’。随着NaHCO3胁迫浓度的增加,两种百合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SOD、GR的活性和AsA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APX的活性和GSH的含量在低浓度胁迫时无明显变化,高浓度胁迫时显著下降;‘索邦’Na+主要积累在成熟叶和新生叶中,岷江百合则主要积累在茎和成熟叶中,且能维持根、成熟叶和新生叶中较高水平的K+/Na+值;岷江百合中的草酸、乳酸和乙酸含量都一直增加或高于对照,‘索邦’中的苹果酸和乙酸含量一直增加。与‘索邦’相比,岷江百合在低浓度NaHCO3胁迫下提高SOD活性和AsA含量,高浓度NaHCO3胁迫下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保持可溶性糖的稳定性,是其耐盐碱性较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自繁的新铁炮百合‘雷山'鳞茎为材料,研究不同摘顶处理对采收鳞茎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现蕾期摘顶处理对鳞茎的影响最大,不仅使鳞茎周径增大,鲜重增加明显,而且鳞茎的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还原糖含量都极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其抗热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极显著降低,在贮藏过程中其代谢活性低,比较有利于鳞茎贮藏.  相似文献   

13.
秋水仙素诱导新铁炮百合2n花粉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铁炮百合种子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索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新铁炮百合种子的诱导2n花粉方法和可能性。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处理时间5 d、秋水仙素浓度0.05%或0.2%时新铁炮百合种子出苗的效果最好;经对大花粉率极差分析,秋水仙素处理浓度是诱导大花粉的最主要因子,秋水仙素浓度0.1%、处理时间为24 h,种子萌发处理时间7 d,种子品种富田3号是诱导新铁炮百合大花粉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3个不同熟期甘蓝品种幼苗期叶片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舍量、还原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3种甘蓝幼苗期蛋白质舍量和叶绿素含量总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都表现为在幼苗期的前3周逐渐升高并在第3周达到最高值,在第4周显著降低后又逐渐升高.还原糖含量多呈现无规律的波动性变化,但是还原糖含量的值都显著低于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文心兰切花品种‘金辉’为试材,研究了在遮光率分别为60%、70%、80%、90%条件下其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切花文心兰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与光照条件的关系,以期为筛选适宜光照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持续60%遮光率显著降低花序梗长,且在夏季强光照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持续90%遮光率显著降低茎叶中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同时假鳞茎长、假鳞茎茎围、开花率、花序长、分叉数及花朵数也显著降低;持续70%遮光率不仅开花率、花序长、分叉数及花朵数最高,且在夏季强光照时可溶性糖、还原糖的累积量最高,利于文心兰切花栽培。  相似文献   

16.
以百合品种‘索邦’为试材,以室温(昼/夜温度22℃/14℃)为对照(CK),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环境(昼/夜温度8℃/2℃)对其胁迫处理3、7、10 d,随后立即增至室温,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等常规方法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探讨低温胁迫后增温对百合10叶期、20叶期及现蕾期生理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冬季日光温室的调温及切花百合的种植管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与CK相比,低温胁迫后各生长期百合叶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胁迫10 d后分别达到各期CK的0.97~2.33、2.05~5.26、1.84~2.14、2.40~2.49、0.87~1.87、1.77~5.33倍,增温处理后其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REC、Pro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增温10 d后趋于各处理,分别为CK的1.03~1.26、1.12~2.18、1.02~1.12、1.35~1.72、0.87~1.03、0.56~1.32倍。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百合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变化最为明显,且低温胁迫后增温可缓解‘索邦’百合不同生长期所遭受的生理伤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择适于甜瓜叶色黄化突变体生长的光照强度,以甜瓜叶色黄化突变体为试材,野生型甜瓜为对照,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突变体苗期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抗氧化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突变体在轻度遮光(90%光照)条件下,叶绿素的含量最多,而全光照及中度以上遮光都会影响叶绿素的积累;突变体和野生型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在全光照和轻度遮光下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均有所增加,而中度以上遮光会抑制其积累;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突变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显著,突变体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并且突变体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不同。试验结果显示轻度遮光是甜瓜叶片黄化突变体最适生长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8.
尚小娇  王迪海 《园艺学报》2016,43(11):2243-2250
以陕北‘七月鲜’枣树为材料,研究不同物候期(萌芽期、展叶初期、展叶中期、全叶期、果实成熟期、落叶期)细根和叶中可溶性糖、蛋白以及C、N、P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根序增大,细根中可溶性糖、蛋白、有机C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全N和全P含量呈降低趋势;(2)不同物候期细根中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呈"W"变化趋势,叶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3)细根的有机C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果实成熟期,叶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展叶中期;(4)细根的全N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叶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在全叶期和落叶期含量较低;(5)细根的全P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叶持续降低,直到落叶期有所增加;(6)细根与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C、N、P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细根与叶片的各指标之间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