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以天目琼花、麻叶绣线菊、小紫珠、京山梅花、胡枝子和金银忍冬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条件下6种灌木的生理特征。结果表明:6种灌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6种灌木叶水势随之下降,说明土壤含水量是决定植物叶水势的关键性因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6种灌木叶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下降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天目琼花<金银忍冬<京山梅花<麻叶绣线菊<小紫珠<胡枝子;6种灌木叶水分饱和亏、叶肉质化程度和比叶面积逐渐增大,增加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天目琼花<金银忍冬<京山梅花<麻叶绣线菊<小紫珠<胡枝子。基于土壤水分判别模型可知,天目琼花为亚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麻叶绣线菊、小紫珠和胡枝子为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京山梅花为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金银忍冬为亚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种灌木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6种灌木抗旱能力大小为:天目琼花>金银忍冬>麻叶绣线菊>京山梅花>小紫珠>胡枝子。  相似文献   

2.
以‘金焰’绣线菊1 a生幼苗为试材,通过确定植株形态萎蔫指数及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等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对‘金焰’绣线菊的耐旱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金焰’绣线菊幼苗在自然失水和PEG渗透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差别不明显,根据植株在失水胁迫下的形态特征,将植株萎蔫指数划分为5级。在自然失水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持续下降,SP、MDA和Pro含量持续上升,SS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指标变化规律显著,可作为自然失水胁迫耐旱性评价指标;PEG渗透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持续下降,SP、MDA含量持续上升,SS含量则在胁迫初期先上升,随后下降,最终呈上升趋势,故可作为PEG胁迫的耐旱性评价衡量指标,而Pro含量和SOD活性变化无规律,只能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3.
17种绣线菊核型特征及核型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7种(品种)绣线菊为材料,利用改良去壁低渗法分析染色体特征并作相关性和聚类分析,探讨核型特征与种间进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绣线菊染色体数稳定,为2n=18和2n=36,染色体基数为9,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绒毛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楔叶绣线菊染色体中有随体结构;核型类型为1A、1B、2B,染色体平均臂比范围为1.26~1.64,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值范围为1.67~3.51,着丝点指数范围为38.96%~44.26%,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为56.14%~60.69%;按核型不对称系数从高到低排序其进化程度,石棒绣线菊、绒毛绣线菊和楔叶绣线菊等进化程度高,珍珠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和三亚绣线菊等进化程度低;核型参数的重要性排序为核型不对称系数平均臂比臂比大于2的比率染色体最长/最短值核型类型着丝点指数均值;17种绣线菊核型参数在种间存在差异,可作为绣线菊属植物分类依据;核型特征聚类分析将17种绣线菊分为4组。  相似文献   

4.
18种绣线菊苗期抗寒性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慧民  仉茜  苏青  刘计璇  车代弟 《园艺学报》2014,41(12):2427-2436
以18种(品种)不同地理分布及不同抗寒力的绣线菊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露地自然低温下的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模型、Logistic方程计算生理指标隶属函数值;通过测定冰冻处理枝条电导率计算其半致死温度,根据生理指标隶属函数值和半致死温度确定其抗寒力。结果表明,华北绣线菊、土庄绣线菊、绒毛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绢毛绣线菊、金丝桃叶绣线菊、三裂绣线菊抗寒力最强;毛果绣线菊、石棒绣线菊、柳叶绣线菊抗寒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几种保鲜液对粉花绣线菊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冰  张欣欣 《北方园艺》2010,(5):176-178
以蔗糖(S)、8-羟基喹啉(8-HQC)、硫代硫酸银(STS)、6-苄基腺嘌呤(6-BA)的4种溶液,根据不同的浓度和组合配制成13种保鲜液,并用蒸馏水作为对照对粉花绣线菊进行瓶插试验,研究切花绣线菊的瓶插寿命。结果表明:以8 g/L S+200 mg/L 8-HQC为配方的处理对切花绣线菊的保鲜效果最好,它能显著地延长该切花的瓶插寿命,增大开花率,增加切花的观赏价值。STS不能作为粉花绣线菊的保鲜剂,它促进切花衰亡。  相似文献   

6.
刘计璇  胡冰  仉茜  苏青  张娇  刘慧民 《园艺学报》2015,42(5):917-923
以抗旱力弱的毛果绣线菊与抗旱力强的华北绣线菊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程度干旱处理,在测定其光合作用变化的基础上,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两种绣线菊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两种绣线菊光合能力降低,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降低,说明利用弱光能力提高,华北绣线菊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强于毛果绣线菊。不同水平干旱处理分别鉴定出涉及能量代谢与运输的相关蛋白20种。干旱胁迫下毛果绣线菊中卡尔文循环途径相关酶、光系统Ⅱ中多数放氧复合蛋白和捕光色素复合蛋白、参与光合磷酸化的酶发生显著上调和下调表达;华北绣线菊中参与卡尔文循环代谢相关酶、PSⅠ中反应中心蛋白和参与光合电子传递的蛋白、PSⅡ中捕光色素复合蛋白、参与光合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的蛋白发生明显的上调和下调表达。干旱胁迫使抗旱力不同的毛果绣线菊和华北绣线菊光合作用相关蛋白均受到影响,毛果绣线菊中多是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发生显著变化,华北绣线菊中多是能量运输相关蛋白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绣线菊蚜防治的最佳时期,指导果农进行合理防治,利用苹果绣线菊蚜对粘虫板的趋性及6-7月份有翅胎生雌蚜迁飞特性,于2011年6月15-17日连续进行观察调查,结果表明绣线菊蚜活动最频繁时期在上午11:00前和下午17:00-18:00;活动范围以树冠南面、西面下部为主,建议生产者抓住关键时期,合理防治。  相似文献   

8.
以抗寒力不同的毛果绣线菊与金山绣线菊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下光合特性的变化,利用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建立两种绣线菊低温下光合作用蛋白的表达图谱,并鉴定光合作用蛋白种类,探讨两种绣线菊对低温锻炼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低温下两种绣线菊的光合能力下降,利用弱光的能力增强,利用强光的能力降低,抗寒能力较强的毛果绣线菊利用弱光能力强于抗寒能力较弱的金山绣线菊。在不同低温水平下分别鉴定出涉及能量代谢与运输的光合作用蛋白共17种,低温下金山绣线菊中参与卡尔文循环、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和光合磷酸化的酶显著上调和下调表达,毛果绣线菊中仅参与卡尔文循环的酶和参与PSⅡ光合电子传递的蛋白明显上调和下调表达;低温使两种绣线菊光合作用均受到影响,金山绣线菊光合作用蛋白在低温下的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赵冰  张欣欣 《北方园艺》2010,(13):157-159
以粉花绣线菊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组织培养,以WPM作为基本培养基,以6-BA、NAA及IBA的不同含量组合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粉花绣线菊的初代、继代和壮苗生根培养基的筛选进行研究,建立了较为适宜的粉花绣线菊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初代的最佳培养基为WPM+6-BA 2.0 mg/L+NAA 0.1 mg/L;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WPM+6-BA 1.0mg/L+NAA 0.1 mg/L;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WPM+IBA 0.3 mg/L+NAA 0.2 mg/L。  相似文献   

10.
绣线菊18份材料观赏性状与RAPD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8个RAPD标记,通过关联作图对18份绣线菊(Spiraea L.)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扫描,分析其群体结构,进行28个观赏性状观测值与标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8份绣线菊材料可分为6个亚群;全群体共有23个标记与16个观赏性状关联,其中5个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关联;发掘出观赏性状优异关联标记7条(s5-2、s152-6、s1216-1等)及其载体品种,这些标记与观赏性状中的花期(s5-2等2个)、彩叶期(s1049-9等2个)、开花生物学特征(s22-1等7个)、花色(s103-9等3个)、花瓣形态(s22-7)等性状关联;载体品种包括‘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珍珠绣线菊、日本绣线菊及石蚕叶绣线菊等。  相似文献   

11.
以6种景天为试材,研究了45℃高温及干旱双重胁迫对其形态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热胁迫程度加重,6种景天植物叶片出现了萎蔫、发黄、卷曲、干枯脱落等症状,不同景天出现的先后和程度不同,反映了其耐干热性的差异。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土壤含水量持续下降;6种景天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不同景天上升幅度不同。综合形态特征及生理变化,耐干热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八宝景天、黄花德景天、早花德景天、卧茎景天、红花德景天、红叶景天。  相似文献   

12.
以"胡红""姚黄""洛阳红""银红巧对""雨后风光""金岛"6个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条件对牡丹叶内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等生理机制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综合抗性评价,以期探求干旱胁迫下,牡丹叶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对干旱胁迫的调节机制,并利用这些抗性指标评价品种间的抗性关系。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增加6种牡丹叶内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MDA、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前期升高后期降低。重度干旱时,"姚黄""胡红"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洛阳红""银红巧对""雨后风光""金岛"增幅较小;"胡红""姚黄"叶内MDA、O2含量较低,受到的伤害轻于其余4个品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品种间差异显著,随着胁迫程度增加,"胡红""金岛""姚黄"APX活性逐渐升高,"雨后风光""洛阳红""银红巧对"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复水后牡丹生理机能恢复,MDA和O2含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危害有效缓解。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耐旱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胡红">"姚黄">"金岛">"雨后风光">"银红巧对">"洛阳红"。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下葡萄根系的生理生化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不同抗旱类型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下,葡萄根系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葡萄根系的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旱性有密切的相关性。葡萄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值,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抗旱性强的品种其膜结构破坏相对要轻,其相对电导率变化小,因此其相对电导率值维持较低的水平;随干旱胁迫加强,不同葡萄品种根系组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呈现上升趋势,抗旱的葡萄品种,其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明显大于不抗旱品种;干旱胁迫下,葡萄根系丙二醛含量增加,抗旱性弱品种增幅大,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幅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抗旱性强的葡萄品种,其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不同栽培基质下碧玉兰的生理反应及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条件下,通过人工控制水分,研究以桤树皮、泥炭、椰丝、梨树皮不同混合栽培基质下碧玉兰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碧玉兰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含量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则表现为先增后降。各种指标变化幅度随不同栽培基质而不同。不同栽培基质下碧玉兰的抗旱能力依次为:M6、M5栽培下的碧玉兰的抗旱性最强,而在M1、M4栽培下的碧玉兰的抗旱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芸苔素内酯水剂对辣椒幼苗水分胁迫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干旱胁迫下芸苔素内酯(BR)对提高辣椒幼苗抗旱性的效应。结果表明:经过BR和水分胁迫同时处理的辣椒幼苗叶片组织水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都较对照高;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则相反,表明BR能提高辣椒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苹果叶片中甜菜碱和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盆栽的富士/八棱海棠和新红星/八棱海棠苹果为试材,初步探讨了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甜菜碱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供试品种叶片内的甜菜碱和丙二醛含量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而脯氨酸则是先减少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含量明显增加。苹果叶片中的甜菜碱含量与丙二醛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30—0.9853,表明甜菜碱含量也是与果树抗旱性密切相关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叶片耐旱性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共7个品种,对耐旱性的形态与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耐旱性较弱的品种相比,耐旱性较强的品种有较大的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较高,气孔密度较大,束缚水/自由水比例较高,表明品种耐旱性较强;干旱条件下,耐旱性较强的品种叶片游离脯氨酸累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中国野生毛葡萄(Vitis heyneana)‘花溪–9’根中克隆得到1个质膜内在蛋白(plasma membrane intrinsic proteins,PIPs)类的水通道蛋白基因,命名为VhPIP1(登录号为KM026528)。该基因cDNA全长为1 087 bp,包含1个85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8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VhPIP1含有水通道蛋白家族高度保守的两个NPA(Asn-Pro-Ala)单元和6个跨膜区,其氨基酸残基与MIP家族蛋白保守区序列完全一致。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VhPIP1在野生毛葡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叶片中最少。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毛葡萄‘花溪–9’VhPIP1的表达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而不抗旱的欧亚种‘红地球’VvPIP1的表达量呈下降的趋势。与不抗旱的‘红地球’相比,干旱胁迫下极抗旱的‘花溪–9’较高的VhPIP1转录水平对应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同时对应较低的根系细胞膜相对透性。VhPIP1的表达丰度与毛葡萄抗旱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