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3.15%阿维菌素·吡虫啉乳油防治中国梨木虱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复配剂对梨木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方面,其1 000~1 500倍液的药效显著优于阿维菌素和吡虫啉两个单剂处理;持效性方面.其1 000~1 500倍液比1%阿维茵素乳油单剂处理药效略好,但喷药后10~15天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亩旺特农药防治梨木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徽砀山果园场进行了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治梨木虱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较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速效性略差,但防效较好,药后5d防治梨木虱效果达96%以上,且持效期达14d,建议使用浓度为5 000倍液。  相似文献   

3.
2021年在广西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金秋砂糖桔种植园柑桔木虱若虫发生初盛期,开展了常用杀虫剂螺虫乙酯、噻虫嗪和阿维菌素防治柑桔木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4%螺虫乙酯SC 4 000倍液、21%噻虫嗪SC 3 360倍液、1.8%阿维菌素EC 1 440~2 000倍液对柑桔木虱若虫防治效果在82%以上,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8%阿维菌素EC 1 440倍液和21%噻虫嗪SC 3 36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对更好,药后15 d时仍然分别可达96.07%和93.91%,两者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3种药剂的持效期均可达15 d以上,可在柑桔木虱若虫发生初盛期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研究了3.2%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500倍液与银杏精油1000倍液混配后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药后5天、15天调查,3种药剂混配银杏精油防治梨木虱若虫的效果显著高于3种药剂单用的效果;但防治梨木虱成虫未表现出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阿维菌素·噻嗪酮悬浮剂对柑桔粉虱的防治效果,2014年在广西桂林柑桔春梢老熟期(柑桔粉虱幼虫盛发期)设置15%阿维菌素·噻嗪酮悬浮剂1 000倍液等6种药剂处理,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5%阿维菌素·噻嗪酮悬浮剂对柑桔粉虱1~2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 000、1 500、1 000倍液药后15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5%、81.3%和85.9%;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3%莫比朗乳油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81.8%和80.5%。  相似文献   

6.
以5年生黄冠梨为试材,研究了3种药剂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2.5%溴氯氰菊酯和亩旺特对梨木虱均有防治效果,1.8%阿维菌素乳油、2.5%溴氯氰菊酯2000倍液防治梨木虱初期见效快,随着时间的延长防效降低。亩旺特防治梨木虱初期见效缓慢,7 d后防治效果最佳,28 d防治效果仍在93%以上,以亩旺特5000倍液防治梨木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5种杀虫剂防治梨木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木虱是梨树上主要虫害之一,本文选用6种药剂处理对‘翠玉’梨防治效果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的农药和混配随着天数的增加,防治效果逐渐增加。效果最好的是22.4%螺虫乙酯2 000倍+5%氯虫苯甲酰胺3 000倍,在用药后20 d虫口减退率可以达到95.13%,药效最差的是80%烯啶吡蚜酮1 000倍+1.8%阿维菌素2 000倍,用药后20 d虫口减退率是79.70%。因此,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22.4%螺虫乙酯2 000倍+5%氯虫苯甲酰胺3 000倍和22%特福力(氟啶虫胺腈)2 000倍+5%氯虫苯甲酰胺3 000倍防治梨木虱,杀虫效果好,在保护天敌、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药剂对柑桔木虱若虫的防治效果,有效指导果园防控用药,笔者对果园常用20种单剂与复混剂农药进行了室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EC2000倍液、55%氯氰·毒死蜱EC2000倍液、30%唑磷·毒死蜱EC2500倍液、40%敌百虫·氯氰菊酯EC2500倍液、15%啶虫脒·氯氰菊酯EC2500倍液5种农药对柑桔木虱若虫防治效果最好,药后3d防治效果在90%以上;果园中防治柑桔粉虱、蚧壳虫、蚜虫、潜叶蛾等害虫的常用农药如杀扑磷、三唑磷、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及啶虫脒等单剂施用对柑桔木虱若虫防治效果不理想,药效最差的为24%螺螨酯SC3000倍液、73%炔螨特EC2000倍液杀螨剂。  相似文献   

9.
十字花科蔬菜棕榈蓟马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棕榈蓟马种群发生动态基础上,以"中甘11号"为试材,以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功夫、啶虫脒为药剂,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药剂单施或混配对棕榈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露地十字花科蔬菜棕榈蓟马的发生高峰集中在7~9月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棕榈蓟马对5%阿维菌素EC、10%吡虫啉WP、5%啶虫脒WP、4.5%高效氯氰菊酯EC和2.5%功夫EC 5种农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不理想;而10%吡虫啉WP与4.5%高效氯氰菊酯EC、5%啶虫脒WP与2.5%功夫EC按1∶1混配后2 000倍液喷雾,对棕榈蓟马1、3、7d防效均在80%以上,与5种单剂相比差异显著,生产上应合理混用,以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效。对棕榈蓟马的综合治理应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混配药剂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0.
对3.15%阿维菌素·吡虫啉乳油防治中国梨木虱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复配剂对梨木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方面,其1000-1500倍液的药效显著优于阿维菌素和吡虫啉两个单剂处理;持效性方面,其1000-1500倍液比1%阿维菌素乳油单剂处理药效略好,但喷药后10~15天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选用1.8%药剂阿维菌素乳油、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毒死蜱乳油,70%吡虫啉水粉散粒剂对软夹豌豆美洲斑潜蝇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后防效达89.5%;70%吡虫啉水粉散粒剂15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施药后11d的防效仅达62.6%。  相似文献   

12.
对2%吡虫啉颗粒剂防治甘蔗害虫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吡虫啉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和蓟马均有较好的效果,使用剂量与防治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即防治效果随使用剂量的增加而提高,优于常规药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吡虫啉的基本性质、作用机理,从抗药性、施药方法和药物复配3个方面阐述了影响吡虫啉防治效果的三重因素,同时介绍了吡虫啉在卫生消杀方面的扩展应用,最后提出了今后在其安全问题方面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蒋紫艳  阳桂平 《蔬菜》2023,(7):47-50
摘要:为研究食用土当归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等的防治方法,选用0.5%噻虫胺颗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3种药剂,以不施药为CK,研究了3种药剂防治后食用土当归根茎的虫咬率、危害指数、防治效果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施用吡虫啉、噻虫胺、辛硫磷3种药剂后,食用土当归虫咬率分别较CK显著下降了86.6%、86.1%、79.8%,危害指数分别较CK显著下降了88.4%、86.8%、82.4%,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7.03%、85.57%、82.27%,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综合来看,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最佳,0.5%噻虫胺颗粒剂次之。  相似文献   

15.
以10%大功臣WP为试验药剂,以40%水胺硫磷EC为对照,研究10%大功臣WP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大功臣WP 30、40、50mg/L防治梨木虱幼龄及老龄幼虫,均有一定效果,对幼龄幼虫防效优于老龄幼虫。50mg/L施用量,防效可达72%~91.8%,建议生产中10%大功臣WP用于防治梨木虱幼龄幼虫,并注意与其它内吸药剂的轮换施用,推荐施用剂量50mg/L。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有机硅产品杰效利对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等药剂防治蔬菜烟粉虱的田间增效作用和药剂减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添加250 g/hm2杰效利可使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750 g/hm2和10%烯啶虫胺水剂750 g/hm2处理药后1、3、7 d对花菜烟粉虱的防效比未加杰效利处理分别提高22.18~32.19、12.08~24.98,13.07~17.86个百分点.研究还发现,在保证对烟粉虱防治效果的情况下,使用有机硅杰效利可有效减少药剂用量33.3%~50%.由此可见,有机硅杰效利对药剂防治蔬菜烟粉虱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同时还可有效减少药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7.
选用6种农药进行毛里求斯苹果茶黄蓟马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7.5%增效水胺硫磷1000倍液、10%吡虫啉2000倍、10%吡虫啉3000倍、10吡虫啉4000倍液、20%灭扫利2000倍液和40.7%乐斯本1ooo倍液均具较好防效,其中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和17.5%增效水胺硫磷1000倍液持效期最长,能有效控制毛里求斯苹果茶黄蓟马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防治蓟马为害马铃薯组培苗,降低蓟马对组培苗的污染,以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吡虫啉、噻虫嗪药剂,研究不同药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及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蓟马防治试验中,在MS培养基中添加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药剂,可以有效降低试管苗根长、株高,且B1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对试管苗生长抑制最显著;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20 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4 000倍液,均可以有效防治蓟马,降低试管苗发病率,其中A1处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B1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B2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的试管苗发病率均为0.00%,对蓟马防效较好。在药剂解除试验中,C3处理的根长、株高、节间距均显著高于C1处理,且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D3处理根长、株高均显著高于D1处理,且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药剂培养基扩繁3次后,再采用无药剂培养基扩繁2次可以快速解除杀虫剂生长抑制作用,达到与正常植株同等的生长状况。因此,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均可以防治试管苗中的蓟马,且在采用无药剂培养基扩繁2次可以快速解除杀虫剂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6种农药在温室和露地辣椒上消解动态及安全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北方露地和冬春温室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丙溴磷、甲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啶虫脒、三唑酮在辣椒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丙溴磷、甲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啶虫脒、三唑酮在辣椒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3.13、1.11、1.23、1.29、1.67、0.38mg·kg-1,分别比露地条件下高74.9%、3.7%、17.1%、27.7%、39.2%、111.1%;施药后1d温室辣椒上的残留量分别为3.78、1.27、1.88、1.36、2.85、0.58mg·kg-1,分别较原始沉积量高20.8%、14.4%、52.8%、5.4%、70.7%、52.6%。丙溴磷、甲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啶虫脒、三唑酮在北方冬春设施辣椒上的原始沉积量明显高于露地条件下的相应值,施药后1d的残留量比原始沉积量明显增加。北方冬春设施辣椒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啶虫脒、三唑酮是安全的,使用甲氰菊酯是不安全的;丙溴磷、乙酰甲胺磷、吡虫啉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5种新型或混配药剂〔20%辣根素水乳剂(EW)、99%矿物油乳油(EC)、22.4%螺虫乙酯悬浮剂(SC)+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WG)、240g·L-1螺螨酯SC+20%烯啶虫胺WG、烟粉虱1号〕在彩椒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药害试验,对药剂的速效性、持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5种药剂在推荐剂量下施用均未发生药害,其中混配药剂22.4%螺虫乙酯SC+20%烯啶虫胺WG对烟粉虱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d防效为65.6%,药后20d防效为84.5%,与对照20%烯啶虫胺WG相比持效性显著,可以作为防治烟粉虱的优选药剂;99%矿物油EC药后3d对烟粉虱的防效为53.0%,在有机和绿色农业生产中应用潜力很大;20%辣根素EW对烟粉虱有很好的速效性,药后3d防效达到70.9%,但是持效性不好,可在烟粉虱大量发生时使用该药剂进行快速处理,再结合其他持效期长的药剂进行防治;从防治效果、成本和易操作性等因素考虑,烟粉虱1号和混配药剂240g·L-1螺螨酯SC+20%烯啶虫胺WG不适合用于生产中防治烟粉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