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查清西藏森林资源是落实英明领袖华主席1975年对西藏林业工作重要指示的具体措施;是加强森林管护,有计划发展林业的基础工作;是填补我国森调空白区域,完成农林部布署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任务的重要部分。为了做好这次清查工作,在农林部、西藏自治区及有关省、地的关怀下,由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大队53人和西藏林调队25人及自治区地、县林业技术干部5人共83  相似文献   

2.
根据农林部指示和藏革发77(13)号文件精神,今年我队协助西藏自治区林调队完成全区森林资源清查任务。这次清查工作积极采用新技术,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针对各地资料情况和森林特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推动全面。参加今年工作的有106人(干部72人,民工28人,司机6人)。经过五个月的内外业时问,查清了全区森林资源,为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林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自治区农委,西藏自治区农牧林委,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黑龙江大兴安岭林业公司: 实行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保护森林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在确定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上报,经国务院以国发  相似文献   

4.
为了迅速准确地清查森林资源,农林部组组有关单位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吉文林业局进行了北方点试点。参加试点的有来自北方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森林调查人员和七个林业大专院校(系)的教师,共一百二十余  相似文献   

5.
根据西藏自治区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系统分析了西藏森林资源特点,客观评价了西藏林业发展状况,提出了西藏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对于促进西藏现代林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林部农林(林)字75号文件指示精神。由我队派出技术干部及其他工作人员,共53名,进入西藏高原,与西藏自治区森调队配合,对西藏自治区的森林资源进行清查,并对小部分地区的森林进行规划工作。53名男女工作人员中,绝大部分多年从事森林调查工作。每年有三个月以上时间,在海拔2000米以下、相对海拔在500米之内,进行  相似文献   

7.
根据农林部指示和藏革发77(13)号文件精神,今年我队协助西藏自治区林调队完成全区森林资源清查任务。这次清查工作积极采用新技术,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针对各地资料情况和森林特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推动全面。参加今年工作的有106人(干部72人,民  相似文献   

8.
根据农林部农林(林)字75号文件指示精神。由我队派出技术干部及其他工作人员,共53名,进入西藏高原,与西藏自治区森调队配合,对西藏自治区的森林资源进行清查,并对小部分地区的森林进行规划工作。53名男女工作人员中,绝大部分多年从事  相似文献   

9.
序 言 林业调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林业的先行,合理组织生产的基础,制定方针政策和长期、近期规划的依据,取得各项计划数据的必要手段,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较强的林业基础工作。 为落实毛主席“林业要计算复盖面积,算出各省、各专区、各县的复盖面积比例,作出森林复盖面积规划。”的指示,农林部决定在“四、五”期间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森林资源及宜林荒山荒地的调查,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在“四、五”期内查清本地区的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监测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遥感技术弥补了传统人工抽样调查的不足,然而遥感样地的布设方式、数量及遥感判读精度是宏观森林资源监测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在西藏自治区2015年森林资源宏观监测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群团抽样方案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全区森林覆盖率,并分析群团内样本数量变动对西藏森林资源宏观监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样地内群团数量达到25个时,估计均值与实际森林覆盖率相差最小,变动系数最稳定,抽样精度达到最高94.49%。由此可知,大样地群团抽样方法对森林资源宏观监测来说是一种可行高效的方法,且工作量显著低于图斑区划判读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农林部的指示,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和各地林业职工、林区贫下中农的支持下,从1973年初开始,先后在北方的吉文地区和南方的会同县,分别进行了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试点工作。经过参加试点人员的广泛讨论,普遍认为:森林资源(包括有林地和宜林的无林地)是组织林业生产建设的基础,而林业调查工作又是开展林业经营利用的基础。为了使森林调查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应当把调查工作分为三类。即:国家资源清查;规划设计调查;作业设计调查。把调查技术建立在数理统计学的基础上,积极建立连续森林清查制度。把调查和资源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及时而准确地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以适应“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这次试点主要是摸索国家资源清查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林业(农林)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农委、西藏自治区农牧林委、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业公司: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有效控制森林过量消耗,整治木材流通领域中的混乱现象,现就加强  相似文献   

13.
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和森林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徐州林业应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大力培育好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的培育,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在坚持生态效益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加大培育森林资源的力度。首先有计划地消灭荒山,采取灵活多样的措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已全面实施了1 057万hm2生态公益林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制度,西藏生态公益林资源已成为自治区森林资源的主体,开展生态公益林成效监测已成为迫切需求。本文提出了西藏自治区生态公益林成效监测及效益评价的监测内容、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以期指导自治区监测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5.
黄勇 《湖南林业》2002,(10):15-15
2001年全国林业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确定,在“十五”期间,国家及相关省市安排林业援藏资金将近20亿元。对于缺青少绿、林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藏来说,这笔援藏资金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管好用好林业援藏资金,也就成为西藏各级政府尤其是林业部门上下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对199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援藏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后认为,在林业援藏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务必考虑以下问题。一、构筑林业援藏资金管理网络,建立健全林业援藏资金有效的管理制度借鉴其他行业援藏资金的成功做法,在自治区、地市、县三级林业主管部门设立林…  相似文献   

16.
西藏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之一,生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本文采用西藏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西藏森林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森林分布相对集中,森林储量巨大;林业用地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面积占97%以上;西藏森林目前形成以防护林为主、用材林和特用林为辅的林种格局,呈现薪炭林和经济林亟待发展的局面;无林地以宜林荒山荒地为主,面积占无林地89.84%,火烧迹地、宜林沙荒地面积分别占3.57%、6.59%;立木蓄积组成以森林为主;林分蓄积占立木总蓄积的98.76%。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台湾省的林业情况,包括森林群系和森林资源、森林经营管理、林产工业、林业研究机构及林业教育等。台湾省有高等植物包括亚种及变种,多达4021种;森林资源也很丰富,森林覆被率为5833%;台湾省有7所大专院校设有森林系、科;森林游乐事业发展很快,每年到森林地旅游的人数多达1000万人次;林业政策以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水土保持为目标,尽量减少森林采伐。  相似文献   

18.
9月11日至12日,全国林业援藏工作会议在西藏拉萨举行,35个省、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森工集团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姚昌恬主持,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宫蒲光参加会议并致词.广西自治区林业局在这次援藏工作会议召开前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援助西藏林业事业发展资金100万元.自治区林业局纪检组长王力生参加会议并代表援藏省区在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19.
<正> 近些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给林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影响。为了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生产的发展,适应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查清我国各地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分布范围和危害状况,以便为确定全国防治重点、拟定防治计划、制定防治措施、使用科学方法防治病虫害提供可靠依据。为此,林业部于1979—1984年间组织全国(不含西藏)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系统开展了建国以来第一次森林病虫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森林的变迁基本延续由多到少的脉络,民国时期也是如此。1934年,国民政府实业部公布各省森林资源情况,合计全国林地面积43958.39万公顷,森林面积9108.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0%(《第三次申报年鉴》,1935)。1947年,国民政府农林部又公布了按林区汇总的全国森林资源资料:全国森林面积8412.19万公顷,林木蓄积量585718.7万立方米(农林部林业司,1947)。国民政府农林部将全国划分为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华中、华北6个林区(熊大桐,1987)。其范围和森林分布情况为:(1)东北林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