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国内养鳖规模迅速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和鳖种交流日益频繁,鳖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暴发程度越来越严重,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目前,由于鳖病研究工作滞后,当鳖病发生后常常束手无策。因此,对于鳖病必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减少或者避免盥病发生,保证鳖健康生长。1选择优质鳖鳖病的发生发展与消亡是由病原体、环境条件、鳖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鳖的抵抗力起着主导作用,而抵抗力强弱与体质有密切关系。因此,选择优质鳖是预防鳖病的首要环节。体质好的鳖外形完整,个…  相似文献   

2.
鳖烂脚病是近年来工厂化养鳖生产中死亡较高的鳖病,其不但病程长较难治愈,即使治好也易留下疤痕而影响销售外观,是目前养鳖企业较头痛的鳖病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结合有关研究,介绍一下鳖烂脚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供养殖单位参考应用。 一、鳖烂脚病的症状 发病初起,病鳖吃食正常,随着病情发展,活动减少,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甚至停食,病鳖脚面糜烂变质,严重的脚爪脱落,四脚呈灰白色或  相似文献   

3.
钟形虫病是很普通的鳖病,由于鳖有晒背等习性,能杀灭背甲一部分钟形虫,因而,在环境安静,有足够晒背场地的鳖池,单一钟形虫病不会引起死亡,只会造成食欲减退、消瘦、影响生长发育。但是,由于它的寄生,损伤表皮,导致病源的侵入,产生其它鳖病,危害较大,需要充分重视。 本人根据长期鳖病治疗的统计,除冬眠后长途运输造成死亡和病害最严重外,由钟形虫寄生而引致其它传染性病的发生率居第二,可以说,它是鳖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发生钟形虫病后,如不及时治疗,一定会诱发其它鳖病,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4.
鳖病的防治     
鳖在水域中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一般很少发生疾病,但如果饲养管理不善,也能导致鳖病发生,监造成大量死亡。现介绍几种常见的鳖病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鳖腐皮病综合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地养鳖业发展较快,群众养鳖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今年来,鳖病发生较严重,尤其是鳖腐皮病感染快,危害大,死亡率高,严重地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如邵阳市郊区一养鳖户,一次因鳖腐皮病死亡鳖50多kg,直接经济损失万余元。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鳖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蔡完其 《淡水渔业》1985,(3):30-31,38
<正> 鳖是名贵的滋补营养品。为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我国养鳖业正在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鳖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现收集日本川崎义一所著《鳖的习性与养殖方法》(1983)等书中有关鳖病的资料,以供养鳖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鳖由野生转为人工高密度饲养后,一些暴发性鳖病往往使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特别是一些疑难鳖病的防治难度更大,由此导致全军覆灭的事例举不胜举。鳖病的暴发有其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鳖机体的抗病力下降,外因是水质恶化和病原体的侵袭。在人工养殖状况下,尤其是温室饲养,鳖长期处于恒温状态生活,其体质脆弱,易对环境变化发生应激反应。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有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不足,使得鳖摄食的营养达不到需求,造成鳖的免疫力降低、抗逆性差。水质恶化是鳖病发生的重要外部条件。气候异常与水温突变伽寒潮、暴雨和闷热造成温…  相似文献   

8.
工厂化养鳖水质与鳖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工健 《内陆水产》1995,(11):21-22
工厂化养鳖水质与鳖病防治随着工厂化养鳖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往往注重于饲料和养殖方法的提高,忽视了水质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至鳖病频发,给养鳖业带来本可避免的重大损失。本文谨就工厂化高密度养鳖的水质环境与鳖疾病的发生关系作点探讨.一、不良水质所引起的鳖病...  相似文献   

9.
横松芳治 《福建水产》1995,(4):79-80,78
鳖病的研究比鱼病做得少,不明病因还很多。以下介绍日本大分县淡水渔业试验场近年发生的鳖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鳖病种类有:由细菌性等病原体入侵引起死亡,如细菌入侵鳖体表引起的腐皮病或赤点病;病毒引起的肿颈病;霉菌之一的真菌引起的毛霉菌病等。还有因环境因素的变化或投饵不适造成的洞穴病或肝硬化病,这种病的死亡率低,但造成鳖的外观不佳,内部脂肪组织发生变化,往往降低其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甲鱼红脖子病的诊疗甲鱼红脖子病又称大脖子病,是一种常见的甲鱼恶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此病的发病季节一般在3~6月份,但温室养鳖全年均可发生。各种规格的鳖都可感染发病,成鳖对此病很敏感,在温室养鳖的条件下,幼鳖也易发生该病。此病传染性很强,一...  相似文献   

11.
鳖类病害防治措施(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又叫甲鱼、水鱼,随着池塘养鳖集约化发展和控温工厂化养鳖业蓬勃兴起,鳖病的发生也日益加重。随着鳖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暴发性疾病增多,给鳖的养殖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在本文中,我们从鳖病的预防和治疗两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对鳖的成功养殖提供一点帮助。一、鳖类病害的预防措施目前一些养殖户是在鳖未生病时,常常采用大量的水体消毒药物来杀菌、杀寄生虫,而鳖一旦得病或出现死亡,则不管什么原因,都使用常规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这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鳖病的起因比较复杂,比如营养问题、饵料问题、激素问题以及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养鳖业得到快速发展,采用鳖稻轮作模式,既可以做到种稻不施肥,同时种植水稻又可以起到改良鳖池底质和减少鳖病发生的作用。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  相似文献   

13.
鳖用药物     
鳖用药物杨先乐柯福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第二章鳖用药物的作用和治疗鳖病的原则鳖用药物主要用于预防、治疗鳖病,以达到控制疾病发生,使鳖更快、更好地生长、发育的目的。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与鱼药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它的特殊性。第一节鳖用药...  相似文献   

14.
第六讲鳖的健康养殖和病害预防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致使鳖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暴发型疾病也日益增多。在养殖较密集地区发病率可达40%~50%,死亡率高达20%~30%,对养鳖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一、鳖病的诱发因素鳖病的发生是环境条件、养殖对象(宿主...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工健  王磊 《淡水渔业》1998,28(2):42-42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周工健王磊(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研究所,长沙41006)中华鳖“白板病”(暂名)主要在幼鳖、商品鳖和种鳖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发生。发病季节一般在48月份,但在加温养殖中发病不受季节限制。病鳖肺、肝、肠、胃等内脏发炎,口鼻或泄殖孔出血导...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03,(8):64-64
鳖病可分为传染性鳖病、侵袭性鳖病及其它因素引起的鳖病三大类,即由细菌、霉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鳖病通称为传染性鳖病;由寄生虫为病原体引起的各种鳖病通称为侵袭性鳖病;除上述两类由病原体引起的鳖病外,还有许多由物理、化学和生物诸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其他因素引起的鳖  相似文献   

17.
目前,无论是常温养鳖还是温室养鳖,批量发病甚至死亡时有发生,其中鳖的细菌性、真菌性皮肤病并发症频繁发生,且发病率较高。该病重点流行区域在长江流域,但福建省也很严重。该病对稚幼鳖、成鳖均危害很大,死亡率一般30%左右。故应无病先防,防重于治。当鳖病发生后应立即作出相应的诊断并采取解救治疗的措施,控制病情,积极治疗避免鳖病复发。观介绍几例鳖常见皮肤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供同行们参考:一、病例:(A1996年12月初,福建省某鳖场养中华鳖5万只(江西南丰县的稚鳖)规格已达5(F-if,发现有1/5池的鳖部分患有…  相似文献   

18.
在养鳖生产中,钟形虫病是较常见的病害,从苏醒到冬眠,整个养殖周期都可能发生,从稚鳖到亲鳖各种规格都会出现。因为鱼类养殖常见的是水霉病,很少出现钟形虫,而两者的外部形态,肉眼所见都是“生毛”,因此,很多人误将钟形虫病认为是水霉病,延误了病害的治疗。本人根据长期鳖病诊治的经验,对鳖钟形虫病与水霉病的辨别和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一.钟形虫与水霉菌的辨别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鳖业的发展,发生较多的鳖病。限于目前免疫接种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用药物防治疾病是防止和控制鳖病发生的重要措施。笔者的调查与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药物防治鳖病,可以提高成活率,保证养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鳖用药物及其使用的研究滞后于生产发展,缺少专门的应用知识。目前养鳖使用的药物主要有磺胺嘧啶、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土霉素、孔雀石绿、呋喃唑酮、生石灰、漂白粉、敌百虫等,也有不少养殖者已用过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这些作为常规用药,大部分是套用或参考鱼类或兽用药物,有的比较陈旧,…  相似文献   

20.
<正>纤毛虫病是鳖、虾、蟹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病之一,但养殖对象被寄生后不会直接死亡,故而容易被忽视。该病可引起鳖食欲不振、机体消瘦、生长缓慢,影响鳖的生长发育。鳖被大量纤毛虫寄生后不加以治疗,会继发细菌感染,诱发腮腺炎、腐皮病、穿孔病和红脖子病等常见疾病,造成死亡和影响商品价值,所以在病情发生早期要积极防治。现将1例中华鳖稚鳖感染纤毛虫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