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发展沿革,对入世后我国杂交水稻种业的优势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杂交水稻种业面临的新形势.对策是:进一步完善种子法规,加强种子市场的管理,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种业体制,扶持民营种业发展.创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中国种业集团.充分开展国际合作.确保科技研发优势等。  相似文献   

2.
<正>1宁强县农作物种子市场现状1.1种子市场发展状况种子体制改革后,宁强县农作物种子经营市场形成了主要以县级种子代理商为主渠道,各乡镇私人种子店、邮政三农服务点为分销网络的格局。全县年销售杂交玉米种29万kg,杂交水稻种4.4万kg,杂交油菜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黎红  倪建平  陈乾  李西明 《种子》2013,32(2):56-60
杂交水稻是伟大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杂交水稻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种业的发展。中国杂交水稻种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竞争日趋激烈,骨干种业实力不断增强,种子市场空前繁荣。但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缺乏新品种突破性和市场管理能力不强等诸多实际问题。整合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巨头,积极稳妥地推进商业化育种进程,把握水稻功能基因专利,突破现代机械化制种技术,以杂交水稻优势抢占国际水稻种业市场高地,将是杂交水稻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分析了"入世"后我国杂交水稻种业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发展我国杂交水稻种业提出了具体对策,即进一步完善种子法规,加强种子市场的管理,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种业体制,扶持民营种业发展,创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中国种业集团,充分开展国际合作,确保科技研发优势。  相似文献   

5.
浅议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种子需要年年制种生产,以确保子一代的杂种优势。当前,我国已建立了成熟的种子生产技术体系,但是基于劳力密集型的种子生产技术操作程序繁杂、劳动强度大,滞后于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创新制种技术。应发展新型轻简的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以及父母本混播混种和杂种优势固定(第三代杂交水稻和一系法杂交稻)的种子生产技术,以助推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丹江口市地处鄂西北,全市每年用种量为24万kg,其中杂交水稻种10万kg,玉米种10万kg,油料(芝麻、花生)及小杂粮种子4万kg。种子质量安全关系到全市农业丰收和农户切身利益,只有加强种子市场监管,规范种子经营行为,维护正常种子经营秩序,有效防止假劣种子进入市场,才能确保我市种子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杂交水稻应用和推广较好的国家,其杂交水稻育种及种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已注册的水稻种子企业近200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各地大小不同的种业公司如春笋般成立,使得该行业之间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经营推广能力参差不齐,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国内水稻种业参与国际种子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种子的纯度,直接关系到大田生产的产量。因此,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高低,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由于杂交水稻种与其不育系、保持系的外形特征极其相似,混入杂交种中的不育系、保持系极难辨认,这就给种子室内纯度鉴定工作带来了困难。对此,我们采用种苗形态鉴定法,根据禾谷类作物种子的芽鞘因品种不同色泽有所不同的特点,用盐酸溶液处理已发芽的杂交种及其三系种子,使这  相似文献   

9.
<正>1存在的问题1.1种子企业违法违规生产行为1.1.1少申报多生产少申报多生产的问题普遍存在于种子生产过程中,也是导致2012年底全国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两杂种子)大量库存积压的重要原因。一是大多数生产企业在申请种子生产许可时,为获得生产许可证号和产地检疫证号,又为了规避或少交种子总产量6‰的产地检疫费和按种子类别、生产面积缴  相似文献   

10.
新沂市种子公司生产的“联丰”牌杂交水稻种,多年来以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深受广大用户的信赖。制种组合10多个,生产规模1000hm2,年产量250万kg,销往国内10多个省区。公司被列为全国种子质量认证试点单位、江苏省种子质量规范化管理单位。这一切都得益于  相似文献   

11.
徐春山 《种子世界》2000,(10):17-18
“南鉴”即海南鉴定,是将本地繁制的杂交种子,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利用海南冬季的温光资源,在海南进行小区种植鉴定其纯度的简称。我省从70年代杂交水稻制种开始,对杂交水稻种就采取的海南鉴定的方法来鉴定纯度,每年鉴定样品几千份,多的年份达万份,代表种子数几千万公斤。通过南鉴,淘汰了不合格种子,推动制种农户去杂,防止极少农户掺假,避免了生产上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丸化型水稻种衣剂的理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丸化型水稻种衣剂的理化性能,为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提供参考,用丸化型水稻种衣剂WHW-25包衣水稻种子,通过种衣剂的成膜、贮存试验和包衣种子的吸水率、水下萌发以及贮存等试验,研究丸化型水稻种衣剂WHW-25的理化性能,并与进口种衣剂适乐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丸化型水稻种衣剂成膜性、贮存性及丸衣透水性良好;丸化包衣种子在水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分别比未包衣的对照提高了36.3%和33.5%;贮存12个月,丸化包衣种子的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35.6%;其综合效果优于对比试验所用的进口种衣剂。说明丸化型水稻种衣剂能显著促进水稻种子在水下的萌发、提高水稻种子的耐贮存性,其理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柴玮 《种子世界》2008,(5):13-14
四川是我国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有种子生产基地6.7万hm^2左右,年生产种子1.5亿kg。近年来,我省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南美和非洲国家的数量不断增加,达到1000万kg以上,占全国“三系”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的80%左右。目前,全省有21家种子企业申办了国家进出口经营许可权(包括代理种子出口型企业)。  相似文献   

14.
对盐城市杂交水稻种子经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江苏省盐城市种子公司凌兆凤,徐家台,吴文年,孙锦余盐城市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历年所产种子除满足本地生产需要外,均可向外地销售500万公斤以上。但1993~1994年度却出现了产地缺种、渠道混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水稻种衣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是“九五”种子工程主要内容之一,我省以水稻为主,提高种子包衣率水稻是关键。为此,我站于1999年在全省20多个县、市进行了水稻种衣剂大面积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总的水平与国家规定标准和精准播种质量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县、区间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水平不均衡;稻种生产秩序混乱,部分生产人员技术水平偏低;稻种加工设备和质量水平还不高,甚至无加工设备和无证生产。种子质量全程监控的力度还不够大,使用的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有的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和不符合精准播种技术的要求,市场假冒伪劣稻种时有出现,因种子质量发生的纠纷年年出现等。因此,只有进一步强化全民质量意识,全面加强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全程质量监督管理,才能保证杂交水稻种子的杂交优势和品种优良特征特性的充分发挥,确保杂交水稻种子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达到精准播种种子质量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伟政  刘楚和 《种子科技》2003,21(6):356-357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种子法》的出台,国内种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给原本以国有种子公司占主体的种子市场带来更多的挑战。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杂交水稻制种工序比较繁琐,投入大,广大制种户生产积极性不高,这已成为杂交水稻种业长远发展的瓶颈。笔者通过几年的摸索和思考,认为在杂交水稻制种上启用双亲免耕直播栽培技术,可以大大简化工序,提高效率。1免耕直播制种的必备条件、技术难点和应用优势1.1必备条件免耕直播并非粗放管理,而是对旧技术的一种扩充,是在稳产高产的前提下节本省工,因此要破除懒散思想;其次,要正确理解免耕直…  相似文献   

18.
柴玮 《种子世界》2014,(11):1-3
<正>杂交水稻种子是我国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既能对农产品出口创汇起着积极的作用,又能引领种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种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1我国杂交水稻种出口贸易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鹏 《种子》2007,26(7):100-100
百分之一石灰水浸种是目前我特区普遍推广的一项水稻种消毒技术,它能较有效地防治因种子带菌而引起的多种病害,如稻瘟病等。其防治机理主要是利用石灰水表面所凝聚的CaCO3薄膜隔绝空气,使病菌缺氧而窒息死亡。此项技术具有原料方便、操作简单、经济等特点。在农村推广易于接受。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云南省水稻生产特点,回顾了科技工作者利用丰富的资源,在滇型杂交粳稻、楚粳系列、云粳系列、优质常规稻等科研育种历史及取得的成绩,对提高水稻单产、改善稻米品质,促进云南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云南省水稻种业的优势与不足,即云南粳稻生产中应用的品种只能依靠云南省育种,长江中下游粳稻品种不能直接用于云南省生产;优质常规籼稻也以省内选育为主;杂交籼稻不论是品种还是种子,都还要依靠省外。从品种选育、做好试验审定和示范评价、做好种子生产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