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明确异源染色体的附加对普通小麦氮、磷吸收能力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中国春为对照,设计不同浓度水平的氮、磷组合进行苗期水培试验,评价了43份中国春背景下小麦异附加系的氮、磷吸收能力和利用效率。对不同水平氮磷组合处理下的苗期表型调查发现,氮、磷胁迫均会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部分生长;低氮胁迫降低了苗期的株高、茎干重和总干重,提高了根长、叶数、SPAD值及根茎比;磷缺乏提高了根干重和根茎比,抑制了其余性状。在中氮和低氮处理下,Ae.searsii 1SS等13个小麦异附加系的总干重高于中国春,表现出稳定的氮高效;低氮处理下,Ps.huashanica E等9个小麦异附加系的氮吸收能力显著高于中国春,Ps.huashanica C等4个小麦异附加系的氮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中国春。在磷充足及磷胁迫处理下,Ag.intermedium B等5个小麦异附加系的总干重高于中国春,表现出稳定的磷高效;低磷处理下,Ag.intermedium B等4个小麦异附加系的磷吸收能力显著高于中国春,L.racemosus L附加系和Ag.elongatum 6E附加系的磷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中国春。进一步分析氮、磷高效的小麦异附加系携带的异源染色体,没有观察到染色体部分同源群聚集的现象。筛选出的异源染色体附加系可作为小麦育种的中间材料,进行养分高效的遗传分析或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中麦175的节水特性,设置两组试验,第一组试验在北部冬麦区和黄淮旱肥地进行,分析不同灌溉处理下中麦175的产量表现;第二组试验将包括中麦175在内的66份品种(系)分别种植于正常灌溉和节水条件下,结合生理和产量性状,探讨中麦175高产稳产节水特性。结果表明,在北部冬麦区3个灌溉处理(分别灌水0、1和2次)下,中麦175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京冬8号;在黄淮旱肥地4个灌溉处理(分别灌水0、1、2和3次)下,中麦175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豫麦49,在1次灌水条件下,中麦175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平。较高的穗数和穗粒数是该品种节水稳产的主要原因。在节水条件下,66份品种(系)中中麦175产量最高,达6 222.1kg·hm-2。综合正常灌溉和节水条件下的表现,从66份供试材料中筛选出中麦175、CA1102、中麦816、CA1101和CA1060五个耐旱且高产的品种(系),这些品种(系)均表现苗期生物量高、生长势旺盛、单位面积穗数多、冠层温度低、蒸腾效率高、株高受水分胁迫影响小等特点。中麦175在节水条件下的高产稳产特性主要与其较高的苗期生物量、稳定的株高和穗数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42个大麦品种在氮为0.4、2.0、5.0 mmol/L 3个不同水平水培条件下苗期相关性状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氮素水平条件下,不同大麦品种苗期最大根长、茎长和叶长差异极显著;正常氮(2.0 mmol/L)条件对大麦苗期生长影响较小,而低氮(0.4 mmol/L)和高氮(5.0 mmol/L)则因大麦苗期性状的不同对其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其中低氮严重影响不同基因型大麦品种叶片的生长,进而会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对整个植株的生长不利。氮素利用效率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大麦幼苗氮利用效率也随之增强。初步筛选出氮高效利用材料3份,分别为Sampsom、Z0099001、08京222。  相似文献   

4.
两种光、氮条件下玉米苗期根冠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根、冠性状差异显著的亲本478和Wu312为基础材料,构建了含218个株系的F8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该群体构建了包含184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2 084.1 cM,平均图距为11.3 cM。在低光、高氮下和高光、低氮下对玉米苗期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最大根长进行了QTL定位分析,两种条件下共定位到21个与苗期根冠性状相关的QTL位点,低光、高氮条件下定位到11个QTL位点,高光、低氮条件下定位到10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2、3、4、5、6、7、9染色体上。第6染色体上定位到7个位点,其中一个为控制低光、高氮下根干重的主效位点,贡献率为25.3%。在第1染色体上umc1335-bnlg1556区段同时检测到高光、低氮条件下地上部干重和根冠比的QTL位点,这些位点与地上部干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因型甜菜吸磷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和田间框栽甜菜吸磷能力的试验表明:1)低磷促进甜菜根系生长速率和根长的增加,但不同基因型间的这种促进程度和出现的时间各异;2)不同基因型甜菜的吸磷能力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对土壤全磷和有机磷的吸收速率和吸收量等方面,特别是在低磷胁迫条件下,对土壤有机磷的吸收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更加突出;3)不同基因型甜菜对磷的吸收能力和磷素营养的经济利用效率并不吻合,在幼苗期吸磷能力较强的基因型具有较高的磷素经济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氮高效油菜资源提供参考,本研究建立甘蓝型油菜苗期氮效率评价以及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的鉴别方法,以162份油菜育种品系为材料,设置正常氮供给(氮浓度为9 500μmol/L)和低氮胁迫(氮浓度为237.5 μmol/L)两个氮水平处理,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氮水平下油菜苗期生物学性状及氮累积量,并对所有品系进行氮效率评价和基因型差异分类。两年试验结果显示,油菜生物量、主根长、侧根长、根冠比、氮累积量及氮吸收和利用效率在不同氮水平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不同氮水平下,油菜苗期生物量与氮累积量、氮利用指数、氮吸收效率极显著正相关,与侧根长显著正相关。低氮胁迫下油菜主根长、侧根长和根冠比增加,且根冠比与侧根长显著正相关,说明低氮胁迫下侧根伸长是油菜苗期适应低氮胁迫的重要途径之一。相比氮利用效率,氮吸收效率对油菜苗期生物量的形成影响更大,油菜苗期生物量与氮吸收效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侧根长、氮累积量、氮利用指数与氮吸收效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生物量可作为评价油菜苗期氮效率的主要指标,侧根长、氮积累量、氮利用指数可作为辅助指标。以不同氮水平下植株生物量的平均值为阈值,对162份供试油菜品系氮效率进行分类,其中双高效型油菜基因型23份、双低效型油菜基因型28份、中间型油菜基因型111份。进一步分析表明,双高效型油菜生物量、氮累积量、氮吸收效率均高于双低效型油菜,低氮胁迫下双高效型油菜在氮吸收累积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水稻阶段性磷营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低磷胁迫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基因型水稻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磷营养特征。在分蘖期,耐低磷基因型水稻吸磷量无论在何种磷处理条件下均显著高于低磷敏感基因型,低磷胁迫时,除99112T外其他耐低磷基因型水稻的磷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低磷敏感基因型;到孕穗期,耐低磷基因型水稻在低磷胁迫时仍具有较高的吸磷量,但是磷利用效率与低磷敏感基因型相比却没有明显差异;至成熟期,耐低磷基因型水稻的磷效率的贡献因子依次为:磷利用效率、吸收效率和转运效率。较低的吸磷量是99012S(低磷敏感基因型)在不同生育时期磷效率低下的主因,在生育前期磷吸收和利用效率低下及后期磷利用效率低下是另一个低磷敏感基因型99056S磷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低磷胁迫还滞后了低磷敏感基因型的磷吸收,并随着低磷胁迫的加剧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利用根箱法解析大豆苗期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金剑  王光华  刘晓冰  潘相文  刘杰 《大豆科学》2005,24(4):281-285,290
应用根箱法对2种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的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品种北丰11单位根长及根表面积吸收的氮、磷量及植株体内的氮、磷含量均高于低产品系海9731,北丰11表现出较强的吸收养分能力.土壤有效氮、磷在根际的分布趋势不同,根际有效氮含量高于非根际,而有效磷含量则低于非根际,但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不同基因型间,活化根际养分能力差异较大,北丰11在0-8 mm内的根际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均高于海9731,这种差异的原因与2基因型根际pH值的差异有一定关系,北丰11根际pH较低.  相似文献   

9.
川麦104是西南麦区近年来选育的主栽小麦品种,为研究其高产、抗病遗传特性,利用3种小麦基因芯片(660K SNP、50K SNP和35K SNP)对川麦104及其双亲川麦42、川农16进行分析,探究川麦104的遗传构成。结果表明,在能定位于小麦不同染色体的SNP中,川麦104中与双亲相同的共有等位变异位点数目远多于其他类型位点,分别占定位位点总数的75.90%、74.21%和81.08%。川麦104中来源于双亲的SNP位点在染色体A、B和D基因组中分布不均匀;3种基因芯片扫描结果显示,在D基因组中来源于川麦42的遗传位点数均多于川农16。从21条染色体分布来看,川麦104中来源于川麦42的等位位点在7A、1B、2B、5B、1D和5D染色体上分布较多(遗传贡献率≥70%),其中在7A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超过90%;来源于川农16的等位位点在6A、3B和4B染色体上分布较多(遗传贡献率≥70%),其中在6A和4B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超过90%。功能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川麦104中绝大多数的优良等位基因均同时继承于双亲川麦42和川农16,在少部分重要性状上,川麦104还分别继承了双亲中的优良等位基因。这些优良基因正是川麦104在产量、抗性等各方面表现优良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种氮、钾水平下,不同生育阶段(苗期至抽雄期、苗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雄期)实施根区局部灌溉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不同生育期根区局部灌溉处理耗水量均明显减少;苗期至拔节期分根区交替灌溉干物质积累降低甚微或略有增加;中氮、钾(N、K2O均为0.12 g/kg土)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8%,且氮表观利用率最高。在相同灌水方式下,中氮、钾水平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效率和氮吸收利用较高,中氮、钾时苗期至拔节期分根区交替灌溉是一种节水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灌水量对强筋小麦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强筋小麦品种中麦998和中麦1062,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春季于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每时期设600(W600)、300(W300)和0 m·hm-2(W0)3个灌水量处理,研究了减少灌水量对强筋小麦花后干物质含量、氮素积累和转运、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春季灌水量的减少,强筋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粒重比、叶重比、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两品种叶片氮素转运量和氮素转运效率以W300处理下最高,且叶片氮素转运效率在W300和W600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中麦1062在W0和W300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中麦998在W300和W600处理下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综上可见,W300处理既能有效提高强筋小麦花后干物质转运量,维持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又能提高氮素转运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小麦生产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对5个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临抗502、CA16、4P3、超优66和京411的旗叶可溶性物质浓度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可溶性物质浓度的日变化有所不同,日变化的过程中,不同品种峰值出现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京411、临抗502、CA16峰值出现的时间要比4P3和超优66峰值出现的时间早;旗叶可溶性物质浓度与千粒重呈正相关,而与穗粒重、穗粒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冬小麦水肥管理模式,在2013-2016三个小麦生长季,通过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作为主区[M0:不灌溉+趁墒追肥模式;M1:拔节水+拔节肥模式;M2:拔节和扬花或灌浆初灌溉2水+拔节肥模式;M3:返青-拔节水(+追肥)+孕穗或扬花水+灌浆水的3水模式;M4:起身水(+1/2追肥)+拔节水(+1/2追肥)+扬花或灌浆初浇水+灌浆水的4水模式],以2个当地主推冬小麦品种作为裂区(衡观35和衡4399),比较分析了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花后氮素转运效率、氮素贡献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在起身到拔节期平均以M0模式最高,从扬花期开始平均以M0模式最低,成熟期M1、M2、M3和M4模式分别较M0模式高15.9%、27.6%、40.0%和39.5%。随...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不同钾素利用效率的植株所具有的表型特征,以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广泛种植的3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小区以最佳肥料用量(每公顷210kg 氮,45kg五氧化二磷,67.5kg氧化钾)种植油菜,比较不同品种油菜对钾素的吸收利用率。根据平均值法可将材料分为四类:A-高效吸收高效利用型、B-低效吸收高效利用型、C-高效吸收低效利用型、D-低效吸收低效利用型。比较发现:A类的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籽粒产量和茎秆干物质均显著高于B、C、D三类,每角粒数显著大于D类,而分枝节位则显著小于D类。A类籽粒钾含量和钾(氧化钾)积累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地上部钾积累总量表现为A(和C)高于B(和D)。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抗穗发芽品种(系)并了解其抗性机制,应用整穗发芽法和发芽指数鉴定了33份小麦新品系的穗发芽抗性,以红粒品种京冬8号和京9428作为抗穗发芽对照,以白粒品种京411和中优9507作为感穗发芽对照,并结合共显性STS标记Vp1B3对其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穗发芽率(SGR)低于抗性对照京冬8号和京9428平均值(12.7%)的品系有7份,其中2份为白粒,5份为红粒.只有一份红粒品系CA0489的发芽指数(GI)低于抗性对照平均值(13.2%).应用STS标记Vp1B3共扩增出849 bp、569 bp和652 bp三种片段,分别属于抗穗发芽基因型Vp1Bb和Vp1Bc及感穗发芽基因型Vp1Ba,其频率分别为3%、18%和79%.红粒抗穗发芽品系CA0489属于Vp1Bb基因型和红色种皮休眠型,CA0481属于Vp1Bc抗穗发芽基因型,另外三份红粒抗穗发芽品系的抗性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白粒抗穗发芽品系CA0509和CA0459的抗性为非Vp1B3类型,其抗性可能与穗部性状和颖壳抑制物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给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和中筋小麦品种中麦175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运筹对小麦植株和产量性状、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面团品质和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或氮磷、氮钾、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单施钾、磷钾配施以及不施肥处理显著增产,并改善了植株性状。施肥处理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品质和烘焙品质影响显著。籽粒产量性状和不同品质指标对施肥处理的反应有别,如施肥处理对产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影响较大,对容重、吸水率影响较小。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品质指标对施肥处理的反应亦有差别,如中麦175的籽粒产量、面团拉伸阻力、拉伸比值、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对施肥处理的反应敏感,其变异系数大于济麦20,而济麦20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对施肥处理的反应敏感,其变异系数大于中麦175。施氮对改善籽粒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效果优于单施磷或单施钾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同时对产量和品质进行改良,以面包小麦品种豫麦34为优质供体,与高产品种轮选987杂交,并结合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7+8和5+10的分子标记鉴定,回交两次,育成12个同时含有7+8和5+10亚基的BC2F5品系,并以这12个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对轮选987品质和产量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9个品系的主要品质指标,如粉质仪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仪最大抗延阻力,和面仪和面时间、峰值面积、8min带宽,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较轮选987明显增加,增幅依次为0.5~4.3min、2.6~12.4min、118.4~315.3BU、0.7~3.5min、23.6%TQ·min~134.9%TQ·min、6.1%~9.7%、80~165cm3、12.5~30分。1BL/1RS易位对品质负向影响较大,但也有例外。11个品系比轮选987增产,增幅为3.3%~19.5%,其中CA1063、CA1062和CA1061三个品系达显著水平,且比对照中麦175分别增产4.1%、3.5%和1.9%;8个品系产量与中麦175差异不显著,品质明显优于轮选987和中麦175。这说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实现产量与面包品质的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阐明江苏省早熟晚粳新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品种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2013年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江苏省新近育成的8个早熟晚粳稻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与对照在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上的差异,分析氮素吸收利用及影响因素。【结果】1)8个早熟晚粳新品种实收产量均高于对照宁粳1号,平均增加7.87%,其中,武运粳29、武运粳23、扬粳4227、通粳981极显著高于对照;新品种总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平均增加4.97%、2.85%。随着品种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稻谷产量均增加;2)高产新品种干物质生产量高、吸氮强度大、单穗吸氮量多和抽穗后吸氮量多,导致总吸氮量多;3)高产新品种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大,氮素比例下降值大,成熟期茎鞘叶氮素比例低,结实期穗氮素增加量大,成熟期穗氮素比例高,这些特征均有利于总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后者;4)高产新品种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等指标均高于对照,产量越高趋势越明显。总氮吸收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有利于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的提高,但前者的影响更大。吸氮量高的品种氮肥利用率也较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也高。【结论】在苏南稻区,8个早熟晚粳新品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氮肥(素)吸收利用率、总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比对照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