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本区甘薯氮肥科学施用水平,提效增质,试验以秦薯5号品种为材料(设5个施氮处理)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甘薯茎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秦薯5号在高肥力觩土下,每亩施纯氮7.5 kg时能较好地协调甘薯茎叶与地下块根的生长,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秦薯5号是2006年培育的甘薯新品种。试验示范表明:秦薯5号短蔓,薯形长条,紫红皮,白黄肉,商品性好,纤维少,熟食干面香甜,淀粉含量高,品质极佳。鲜薯平均亩产为3013.3kg,较对照秦薯4号增产14.2%,薯干平均亩产923.5kg,较对照增产14.5%,为优质食用蒸烤和淀粉加工兼用品种。  相似文献   

3.
甘薯新品种福薯24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根据紫肉色甘薯高产、抗病和广适性的育种目标,以烟紫薯2号为母本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鲜薯产量为25 387.26~45 314.39kg·hm-2,平均产量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7.26%,高抗蔓割病,于2014年分别通过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审定和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4.
研究磷肥施用量对早熟高产甘薯品种龙薯601产量的影响,为实现良法配套良种、推进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肥处理为空白对照(CK),分析不同磷肥施用量(0、37.5、75、112.5、150、300kg·hm~(-2))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甘薯商品薯率,施磷肥(施磷肥112.5kg·hm~(-2)除外)与不施磷肥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以施磷肥75.0kg·hm~(-2)和施磷肥150.0kg·hm~(-2)的商品薯率较高。各施肥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CK),与不施磷肥(P2)处理相比,适量增施磷肥可以显著提高龙薯601的产量,施磷量112.5kg·hm~(-2)(P5)处理,产量最高达61.06t·hm~(-2)。将磷肥施用量与龙薯601鲜薯产量之间进行二次曲线函数拟合,拟合方程为Y=-0.000 34 X~2+0.114 014 X+49.313 8,r=0.965 5,根据二次函数峰值出现位置模拟计算,当磷肥施用量为167.67kg·hm~(-2)时,龙薯601鲜薯产量可达最高(58.87t·hm~(-2))。适量施磷肥可以提高甘薯的经济效益,投资率最大的为施磷量112.5kg·hm~(-2)(P5)处理,即在施纯氮(N)90kg·hm~(-2)、钾肥(K_2O)150kg·hm~(-2)、磷肥(P_2O_5)112.5kg·hm~(-2)时,肥料投资率最高,可达12.55。  相似文献   

5.
宁紫薯2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凌紫×川薯69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紫肉型甘薯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采用多点鉴定法对宁紫薯2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宁紫薯2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宁紫薯2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2968.0 kg/hm2,薯干产量为6597.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13.22%和32.22%,平均干物率28.75%,薯块花青素含量28.16 mg/100 g鲜薯,中抗茎线虫病、黑斑病和蔓割病。生理研究表明:宁紫薯2号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81,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高10.2%。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其中钾占主导作用,本试验中施钾量为18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2.4处理3的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宁紫薯2号的选育及栽培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紫薯2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凌紫×川薯69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紫肉型甘薯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采用多点鉴定法对宁紫薯2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宁紫薯2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宁紫薯2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2968.0 kg/hm2,薯干产量为6597.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13.22%和32.22%,平均干物率28.75%,薯块花青素含量28.16 mg/100 g鲜薯,中抗茎线虫病、黑斑病和蔓割病。生理研究表明:宁紫薯2号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81,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高10.2%。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其中钾占主导作用,本试验中施钾量为18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2.4处理3的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紫心甘薯品种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了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1号和渝紫263.2003--2005年在国家长江流域薯区、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宁紫薯1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8.426 5 t·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6%;薯块平均干物率为27.2%;花青素含量为22.41 mg·100 g-1;总可溶性糖含量为5.6%.此外,该品种还表现为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2002-2004年在国家长江流域薯区的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渝紫263平均鲜薯产量为25.122 t·hm-2,比对照品种减产18.4%;薯块平均干物率为29.6%;花青素含量为44.14 mg·100 g-1;总可溶性糖含量为7.4%.此外,该品种还表现为抗黑斑病.宁紫薯1号和渝紫263主要作为鲜食用,也可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用,加工产品主要有薯片、薯条等.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迷你型甘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对迷你型甘薯进行氮肥用量试验,分析了各处理对鲜薯产量、经济系数、薯块商品率和茎叶/薯比值动态变化、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说明,施氮量对迷你型甘薯的经济产量、商品率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施过磷酸钙1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下,施氮量以尿素112.5 kg/hm2为宜,同时配合其它栽培措施,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苏薯17号是从苏薯2号×南薯99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出的一个淀粉加工用甘薯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探明该品种的特性及高产栽培生理,采用多点鉴定的方法对苏薯17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通过不同生育期的挖根调查和不同的肥料处理研究了苏薯17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苏薯17号的平均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13.80%、22.80%和25.34%,薯块平均干物率33.2%,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为优良的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生理特性研究表明:苏薯17号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12,与对照品种徐薯22相当,平均净同化率为5.45,比对照品种徐薯22高13.97%,苏薯17号块根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生长后期显著高于徐薯22,生长60 d后的经济系数高于对照。由此表明苏薯17号为高净同化率型品种。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本试验中以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12.5,75,225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3时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鲁南地区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研究5个氮素水平(666.7m2施氮量分别为0、2.5、5.0、7.5、10.0 kg)对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平衡点有延后的趋势,鲜薯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666.7m2施氮2.5 kg处理的鲜薯增产效果最好,比不施氮对照提高9.46%,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