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本试验调查了在不同饲育温度条件下,五龄对桑叶粗蛋白质的食下消化,蛋白质的异化代谢及留存分配等情况,探讨了五龄饲育温度对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初步结果为:在20℃-30℃范围内,较低温度使发育减慢,龄期延长,从而使蛋白质的食下量,消化量增多;20℃区的蛋白质平均消化率为64.32%,比30℃区高2.3%,达显著差异水平。蛋白质的异化代谢似乎不受饲育温度的影响,各温度区的蛋白质消费率大致相仿,留存率均在90%左右。较低温度使留存蛋白较多地分布于茧层,而较高温度使蛹体蛋白含量增高,差异达显著水平。30℃区的食下蛋白的茧层转化率为35.58%,20℃区则为38.03%。五龄期偏低温度饲育较明显地提高了蛋白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作者为了探讨家蚕五龄期的饲育温度与绢丝腺的成长和绢丝蛋白质合成的关系,用中124号×日124号品种。在温度70—80%的情况下,把五龄起蚕给第二次桑的雌蚕,分别进行了30℃、25℃、20℃的饲育。每天给桑4次,每次给桑量以25℃为100,20℃为80,30℃为120。老熟蚕都在25℃中营茧。调查的  相似文献   

3.
环境温度对蚕饲育经过的影响 ,以一龄最大 ,五龄最小 ,二至四龄居中。五龄蚕能在 2 0℃左右的温度下正常生长发育 ,而四龄对这种低温的敏感反应 ,极易导致养蚕成绩低下。随着小蚕三眠共育技术的普及推广 ,共育期间的饲育温度容易得到保障。但在生产实践中 ,四五龄蚕的饲育 ,常因达不到目的温度而影响收成。为此 ,我们对大蚕期低温饲育 ,特别是四龄低温饲育 ,对家蚕有关经济指标到底有何影响 ,进行了生产应用比较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区的设置一至三龄目的温湿度共育 (2 5℃~ 2 7.5℃ ) ,四龄起蚕开始分区。设立 :对照区 ,四五龄…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用桑叶育蚕和人工饲料无菌育蚕为供试材料,分别添食经表面消毒和未经表面消毒的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悬浮液,调查家蚕对中肠型脓病病毒(CPV)的感染抵抗性与感染病毒前后饲育温度的关系。证实了:(1)温度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的影响主要是感染病毒前的温度,当温度达到33℃时,无论对稚蚕或壮蚕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在21—29℃范围内,尚看不到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高温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影响程度无笔者以前研究报道的对NPV感染抵抗性影响大;(2)添食病毒后的不同饲育温度,对家蚕感染发病的影响不大,当置于33℃下饲育时,对CPV的感染发病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与此同时,却出现不少虚弱的软化症状蚕;(3)4眠眠中用高温保护,则使时间不长,但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却有明显影响;(4)4龄起蚕在25℃下经24小时饥饿后对CPV的感染抵抗性明显与饥饿中温度有关,25℃以上随温度的增高而明显下降,21℃与25℃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实验对782×(734·781)雌雄熟蚕的丝腺重量及上蔟温度为30℃、27℃、24℃、21℃时雌、雄蚕的丝物质残存量、全茧量、茧质量、干壳量、茧形大小和茧层厚薄等七个指标,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一)不同上蔟温度的丝物质残存量不同,27℃区>24℃区>30℃区>21℃区,各区都是雌大于雄。(二)不同上蔟温度对丝物质残存量的开差和离中数,如以熟蚕丝腺重为准,则24℃区比熟蚕增大一倍为最小,21℃区次之,30℃区又次之,27℃区最大,几乎比熟蚕增大两倍。(三)不同上蔟温度中结的茧也有差别,21℃区茧小而薄,24℃区茧小而厚,27℃、30℃区茧大而薄。(四)实验表明,24℃是家蚕吐丝结茧的最佳温度,丝物质残存量较少,吐丝量最多。27℃次之,30℃第三,21℃最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家蚕生理适温下1~3龄在不同温区、4~5龄在自然温度条件下饲育的可行性,对苏·红×明·草(YS)(苏·红×明·草原种1~4龄人工饲料育5龄改桑叶育制成的杂交种)、苏·红×明·草、菁松×皓月进行了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的饲养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温区饲养的家蚕幼虫发育情况及强健性、产茧量等生产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在家蚕生理适温下,在3个温区饲养对家蚕生长发育均影响不大,1~3龄各龄期及不同品种影响稍有不同,不同温区间食桑期1龄相差2~9 h, 2龄相差0~4 h, 3龄相差0~2 h;温度对苏·红×明·草系列比对菁松×皓月影响大;对各项经济指标影响无显著差异(苏·红×明·草的全茧量和茧层量除外);秋蚕期苏·红×明·草(YS)及苏·红×明·草的小蚕不同龄期最适饲育温度分别为1龄食桑期26.5~27.5℃、眠期25.5~26.5℃,2龄食桑期25.5~26.5℃、眠期25.0~26.0℃,3龄食桑期25.0~25.5℃、眠期24.5~25.0℃。菁松×皓月的小蚕不同龄期最适饲育温度分别为1龄食桑期27.0~28.0℃、眠期26.0~27.0℃,2龄食桑期26.0~27.0℃、眠期25.0~26.0℃,3龄食桑期25.0~26.0℃、眠期24.0~25.0℃。期望本试验能为云南省小蚕最适温共育大蚕自然温养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不良环境条件不仅严重影响家蚕饲育,还可能激活多角体病毒的潜伏体。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控制温度变化。因此,有必要引进对不良环境条件和多角体病具有遗传抗性的蚕品种。本文研究了饲育过程中的短暂低温对6个家蚕原种主要经济性状和多角体病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化学感受蛋白家族基因在家蚕5龄幼虫表皮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s)在昆虫的免疫反应、生长发育及信号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耐高温家蚕品种为材料,研究高温饲养环境下,作为家蚕物理屏障及感觉器官的表皮中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依据从家蚕基因组数据库获得的15个家蚕CSPs基因(Bm CSPs)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检测正常饲育温度(28℃±0.5℃)下,Bm CSP1、Bm CSP4、Bm CSP6、Bm CSP7、Bm CSP8、Bm CSP9、Bm CSP11和Bm CSP15等8个基因在家蚕5龄第2天幼虫的表皮中有表达;通过半定量RT-PCR和qRT-PCR检测在高温(35℃±0.5℃)饲育环境下,5龄第2天幼虫表皮中Bm CSP8和Bm CSP15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其他6个Bm CSPs基因的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变化。初步推测Bm CSP8和Bm CSP15可能与家蚕幼虫对高温环境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家蚕饲育温湿度自动控制器是目前小蚕共育最佳的一种新型仪器,它具有省工、省本、蚕茧高产,操作方便和人蚕安全的特点,使用电源电压220 V,功率900 W,控温范围0~50℃,仪器外形尺寸:Φ200×高498 mm,整机重量16 kg。1仪器的结构直径200×高498 mm。①温度控制器;②湿度控制器;③电源总开关;④保险丝;⑤水位线刻度0-10-20;⑥放水笼头;⑦加水嘴;⑧传感线;⑨温湿度显示表;⑩电源线;11接地标志;12水封道;13雾化杆。2目的干球温度和目的湿球温度的设定家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采用电子式温度显示调节仪,接通电源,打开主开关,两表显示当前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温度、时间和不同漂白粉的浓度下,通过对家蚕微孢虫进行冬季消毒实验.结果表明;对家蚕微孢子虫消毒效果影响的大小次序为:时间>温度>浓度,其最佳组合为:16℃×60分×1.3%,但结合冬季气候的实际情况,其有效组合为:12℃×60分×1.0%.  相似文献   

11.
家蚕不同品种血液酯酶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垂直的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薄层电泳,调查了家蚕338个品种的血液酯酶同工酶酶谱。家蚕的血液酯酶可分为A,B,C三个染色区。主要染色区A有A_1,A_2,A_1A_2,A_0四种表现型,是由A_1,A_2,A_0三个共显性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日、欧品种中,只包含A_,A_1A_2二种表现型,中国品种包含了四种表现型。在同一个品种中,可以同时兼有二种型态的酶谱。  相似文献   

12.
<正> 蚕是变温动物,它的生理作用经常受到饲育湿度的影响,其中与各种经济性状有深切连系的食下量,由于温度的高低而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夏秋蚕在高温时表现什么样的食桑行动是极有意味的养蚕方法重要研究课题,在这方面已有为数很多的成果,我介绍的就是这方面的情况。简单地说壮蚕4令和5令对湿度的敏感性颇为不同。4令蚕饲育在30℃温度的比饲育在22-23℃的令期经过显著缩短,而食下消化量并不减少,终究因为令期经过的缩短而  相似文献   

13.
李藜  陈小平等 《蚕业科学》1990,16(4):233-234
<正>影响家蚕(Bombyx mori)茧层转换效率的因素很多,因蚕品种、龄期、性别、饲料组成及饲育条件等而有所不同.笔者在不同蚕品种消化率茧层转换效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了同一蚕品种在不同饲育条件下的茧层转换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我所自1974年试验人工饲料养家蚕取得成功以来,研究了饲料理化因素对家蚕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探索了营养条件对蚕儿成长的影响,同时对稚蚕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方法亦进行了研究。本文就有关稚蚕人工饲料育、壮蚕桑叶育饲养技术的一些试验结果和饲育成绩介绍如后。  相似文献   

15.
氟苯尼考是新一代氯霉素类抗菌素,可用于家蚕细菌病防治。针对全年各养蚕季节环境温度相差较大的情况,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氟苯尼考在家蚕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不同养蚕季节的蚕病防治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500μg/m L氟苯尼考药液浸渍后的桑叶给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的家蚕5龄第5天幼虫添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添食药物后不同时间蚕体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经药理学计算软件DAS 2.0分析显示:给药后蚕体血浆中氟苯尼考的浓度不断上升,30℃处理区与24℃处理区的峰值分别出现在给药后3 h和4 h;添食3 h后停止给药,30℃处理区蚕体中的血药浓度逐渐下降,至停药1.5 h后低于24℃处理区。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家蚕体内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高温环境下蚕体对药物的吸收快,但消除也快,故在夏秋蚕季高温环境下使用氟苯尼考防治家蚕细菌病,需要适当增加添食药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正>为加快家蚕品种更新速度,提升栽桑养蚕经济效益,今春在中国蚕业研究所和江苏省蚕种公司的支持下,淮阴区引进了已中试成功的苏镇×春光、春岭×钟月、华瑞×春明三对家蚕新品种,与我区大面积饲育的菁松×皓月在管理水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仅从饲育角度的品种间综合性状表现的对比与调查。  相似文献   

17.
小蚕饲育适温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家蚕饲育的适温问题,以往多数学者是从生理角度去探讨,而从大规模群体饲养中发育整齐度的角度研究得较少,而这正是直接关系到增强体质、提高工效、确保头数的重要关键,可为小蚕集体饲养、大蚕分户饲养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浙江省蚕品种几经更换,而对其饲育的适温问题尚未深入探讨。各地养蚕温度很不一致。本研究从生产实际出发,对现行品种小蚕最适饲育温度,进行了生理指标与生产指标两方面的探讨,以便提出较大规模饲养小蚕时能达到体质强、发育整齐的温度标准,供生产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钼蓝定磷法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家蚕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就家蚕的发育时期来说,酶的活性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每龄眠中较低,盛食期达最高峰,熟蚕期为五龄的最低值;蚕绝食处理后,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即下降,绝食后复给桑,酶的活性可恢复到一定水平,大蚕期以不同叶质饲育,此酶活性无论是嫩叶,还是老叶均比适熟叶为低,尤其以基部老叶为最低,不同温度饲育,普通适温区中肠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高温区或低温区;氟化物添食后第二天起,蚕在外表上并无明显的中毒症状,但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已趋下降。  相似文献   

19.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3,40(3):53-54
家蚕的幼虫老熟后,吐丝结茧,是它的本性,“春蚕到死丝方尽”就是对这一本性的真实描述。但在生产上经常看到有些蚕不能吐丝结茧。众所皆知,丝茧育是以获取茧丝为主要目的,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希望广大蚕农朋友了解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经过笔者调查,总结有以下几种原因可造成家蚕不吐丝结茧。1蚕儿发育不良1.1温度:催青期胚子发育在30℃以上的高温或20℃以下的低温,以及饲育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蚕儿的丝腺发育造成影响,丝腺发育畸形,便可产生不结茧蚕。1.2营养:稚蚕期用叶过老或5龄蚕食下大量的嫩叶或喂叶不足,蚕儿常常处于…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操作繁杂、费工、费本的家蚕饲育技术,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需要。广大蚕农希望简化操作,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养蚕生产率,力求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提供小蚕高效饲育方法,我们1989年对现行几种稚蚕省力化饲育形式进行了比较,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