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采用室内控温饲养和大田系统定点调查法,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夏秋干旱无灌溉条件的地区1年发生3代,反之则1年发生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4月上、中旬为成虫出土始见期;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成虫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中下旬和10月中旬;2~3月土温稳定在18℃以上15~25 d后,越冬老熟幼虫逐渐开始化蛹,4月上旬出土为害;降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1周内降雨量累计达10 mm以上,雨后1周幼虫大量化蛹,雨后2~3周成虫出现高峰期;香蕉品种之间虫量差异不显著;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焦地幼虫和成虫的密度大.[结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蕉地幼虫和成虫密度大;香蕉品种对成虫发生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采用室内控温饲养和大田系统定点调查法,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夏秋干旱无灌溉条件的地区1年发生3代,反之则1年发生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4月上、中旬为成虫出土始见期;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成虫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中下旬和10月中旬;2~3月土温稳定在18℃以上15~25 d后,越冬老熟幼虫逐渐开始化蛹,4月上旬出土为害;降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1周内降雨量累计达10 mm以上,雨后1周幼虫大量化蛹,雨后2~3周成虫出现高峰期;香蕉品种之间虫量差异不显著;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焦地幼虫和成虫的密度大.[结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蕉地幼虫和成虫密度大;香蕉品种对成虫发生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树黄斑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菊文 《甘肃农业》2005,(9):153-154
黄斑星大牛在平凉地区2~3年发生1代,以卵和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皮下或木质部内越冬,老熟幼虫于翌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化蛹,7月至8月中旬成虫羽出,交尾产卵。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受害林地14.32万亩,治理区内的有虫株率由62.38%下降到1.32%,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玉米螟越冬基数与翌年玉米螟种群发生程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明确了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成虫羽化到1代幼虫化蛹、成虫羽化的期距,为玉米螟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存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54-2654,2662
对楸蠹野螟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表明,该虫每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苗干或枝梢中越冬,越冬幼虫95%以上为4~5龄幼虫,幼虫来年3月底化蛹率10%左右,3月下旬为化蛹始期,4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始期,第一代幼虫4月底为孵化始期,第二代幼虫7月上旬为孵化始期,该虫危害苗木、幼树较重,10 m以上大树基本不危害.在枝、干中越冬的幼虫是翌年的虫源基地.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松林重要害虫萧氏松茎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采用林间观察法揭示该虫的生活史和习性,通过室内外试验摸索了防治该虫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在云南昆明地区2年发生1代,跨3个年度,以幼虫、成虫和少量蛹在松脂混合物筑成的蛹室内越冬。成虫8月中旬开始羽化,10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11月下旬开始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第三年3月重新取食,7月中旬开始化蛹,8月中旬为化蛹高峰期,8月中旬下一代成虫开始羽化。每年4—5月在受害林分中喷撒绿色威雷水剂或噻虫啉悬浮剂2种药剂1∶200倍液对成虫防治效果较好;8月上中旬老熟幼虫期和化蛹高峰期人工刨除松树基部的松脂混合物并捕捉老熟幼虫、蛹和新成虫是防治该虫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毛竹黑叶蜂Eutom ostethus nigritus xiao,主要危害毛竹,其次是刚竹\淡竹。1年发生1代或2代,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变为预蛹越冬,翌年6月成虫羽化、产卵,7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入土结茧越冬,其中部分于8月中下旬化蛹发生2代,幼虫于10月中下旬老熟下竹入土结茧越冬。防治以烟剂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8.
徐明 《北京农业》2013,(30):106
紫穗槐豆象是森林植物检疫性害虫,在吉林省1 a2代,以2~4龄幼虫在种子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成虫羽化;第二代幼虫7月下旬化蛹,8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基于此,介绍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检验和除害处理方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叶蜂在秦岭山地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叶蜂在秦岭山地林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后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卵孵化,幼虫5龄。雌雄性比19.7:1,5%的个体2年1代。其发生期比山西、辽宁等地早1个月。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特性 白蛾在山东省平度市1年3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今年足6月20目进入危害盛期)。6月末至7月初幼虫开始化蛹。8月份是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11.
1 发生情况。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结一个扁圆形的冬茧,在树冠下5~10cm深的土层中越冬。幼虫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上旬为出土盛期,出土后在土坷垃或砖头瓦片下结一个纺锤形的夏茧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2~3天产卵,卵期7天,幼虫在果内危害20天左右脱果作茧。凡7月中旬~7月下旬脱果的幼虫,完全发生第二代。  相似文献   

12.
<正> 菊天牛是我县滁菊上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受害株率为10%~30%。1999年,全县因菊天牛危害造成的滁菊减产约30%。近年来,随着我县滁菊种植扩大,其危害逐年加重。 1.发生特点在我县滁菊天牛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和成虫在菊科植物根部越冬,少数以蛹越冬,据近4年调查,幼虫越冬占52.6%,成虫占29.3%,蛹仅占18.1%,次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高峰,6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成虫具有  相似文献   

13.
黑脉厚须螟是樟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1a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化蛹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4月下旬到5月上旬第1代幼虫孵出,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并产卵,7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出,8月中旬开始入土化蛹,8月下旬成虫羽化,9月中旬第3代幼虫孵出,10月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在幼虫盛发期,喷洒20%溴氰菊酯3000倍液,80%敌敌畏或50%甲胺磷  相似文献   

14.
乌桕黄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1891),属鳞翅目毒蛾科。浙江宁波地区1年发生2代,以低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前后出蛰,5月下旬~6月中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6月下旬卵孵化见幼虫,可延续到9月上旬末,8月中旬第2代成虫羽化、产卵,9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10月中旬或下旬幼虫不再取食,陆续进入丝幕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15.
猫眼尺蛾Prodlepsis superans(Butler)寄主为小叶女贞。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野外调查相结合,观察分析猫眼尺蛾各虫态的特征、历期、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该虫在浙江宁波区域1年发生6代,以蛹在虫苞内随落叶坠地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5月上旬第1代幼虫初见,第6代幼虫至11月下旬,11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并陆续进入越冬。  相似文献   

16.
春尺蛾又名春尺蠖、沙枣尺蠖,俗称“吊死鬼”,在新疆南北疆分布广泛,主要危害沙枣、杨、柳、榆、槐、桑等。该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当地表5-10厘米深处温度在0℃左右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3月上旬见卵,卵成块,多产于树皮裂缝、枝权等处。4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初龄幼虫有吐丝下垂转移危害的习性。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人土化蛹越夏、越冬。  相似文献   

17.
张永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75-175,148
松茸毒蛾是东至县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树第二大食叶害虫。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茧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5—6月危害,第2代幼虫7—8|月危害,第3代幼虫9月下旬至10月危害,11月上旬结茧化蛹越冬。根据发生规律,采用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布尔津县沙棘绕实蝇的发生动态及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外定点定时观测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Hering)的生活史及习性,同时观测了沙棘绕实蝇发生动态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不同品种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棘绕实蝇在布尔津县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层中越冬。翌年6月中旬沙棘果实膨大期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7月上旬沙棘果实变色期时成虫进入羽化高峰期并开始产卵,7月中下旬沙棘果实成熟时为产卵高峰期,同时幼虫开始孵化并危害沙棘果实,8月中旬幼虫进入高峰期,8月下旬为幼虫化蛹高峰期,10月中旬化蛹期结束。沙棘绕实蝇成虫对糖醋液、沙棘果汁及黄色具有较强的趋性,雌虫将卵产在着色的果实上,一般1粒沙棘果实上有1个产卵痕,幼虫在沙棘果实内孵化取食并转果危害,老熟幼虫集中在距树干基部60cm范围树盘内,0~10cm土层中化蛹。经观测当地栽植的5个沙棘品种成熟由早到晚依次为‘状元黄’、‘阿列依’和‘无刺丰’、‘向阳’、‘深秋红’。采摘前受害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阿列依’55.43%‘状元黄’37.72%‘无刺丰’29.10%‘向阳’21.29%‘深秋红’0.52%。‘状元黄’沙棘果实着色期与沙棘绕实蝇的发生期相吻合。越早成熟的沙棘品种(‘状元黄’、‘阿列依’)受害程度越重,沙棘绕实蝇产卵物候与晚熟品种‘深秋红’果实成熟期错开,从而使其获得天然的不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栗雪片象危害各品种的板栗,造成板栗成熟前大量落苞而减产,一般减产30%,最高可达60%以上.此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苞内越冬,翌年4月化蛹,5月成虫离苞上树,6月交尾产卵,8月蛀苞为害,10月幼虫老熟并留在栗实内越冬.在成虫羽化至产卵期用药剂防治,成虫致死可达95%以上,且多种药剂都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沈阳地区梨象甲(Rhynchites foveipennis Fairmaire)在田间的发生规律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梨象甲绝大多数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极少数个体两年1代,以幼虫越冬,越冬成虫4月末开始出土,5月中旬达盛期。成虫翌日出土量与降水呈正相关,出土始期决定于4月下旬的降雨时间。与献结果一致。卵发生始期为6月上旬,盛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幼虫脱果盛期在7月末-8月上旬,化蛹始期为8月初,盛期为9月上旬-9月中旬。其中卵发生期,幼虫脱果时间及化蛹时期在沈阳地区为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