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紫纹羽病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连书恋(河南省禹州市植保站461670)马明安宋国华王燕(河南省许昌市植保站甘薯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mompaTanaka)俗称抹帽坏、红络、留皮,是目前甘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1990年发现病区1...  相似文献   

2.
桑树断枝病是浙江省近年在桑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来势猛,发病重,损失大,主要发生在兰溪市梅江区一带。病害主要发生在春伐桑枝条的基部,外部病斑多数长2~3cm,内部病斑一般比外部病斑长1~2cm,病部由内向外侵染,逐渐在外部呈黑色斑,斑块渐渐扩展为周斑,并紧缩成颈状,病部纤维组织坏死,韧力较差,脆性大,遇风吹或振动枝条基部病斑处折断倒挂。以桑小粒型菌核病子囊孢子,病椹及病枝组织为材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及田间接种,有6个优势菌种使桑树感染,出现桑树断枝病症状,平均感染率80%左右。经鉴定,桑树断枝病病菌为杯盘菌属Ciboria,…  相似文献   

3.
桑树断枝病是浙江省近年在桑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来势猛,发病重,损失大,主要发生在兰溪市梅江区一带。病害主要发生在春伐桑枝条的基部,外部病斑多数长2~3cm,内部病斑一般比外部病斑长1~2cm,病部由内向外侵染,逐渐在外部呈黑色斑,斑块渐渐扩展为周斑,并紧缩成颈状,病部纤维组织坏死,韧力较差,脆性大,遇风吹或振动枝条基部病斑处折断倒挂。以桑小粒型菌核病子囊孢子,病椹及病枝组织为材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及田间接种,有6个优势菌种使桑树感染,出现桑树断枝病症状,平均感染率80%左右。经鉴定,桑树断枝病病菌为杯盘菌属Ciboria,…  相似文献   

4.
观赏南瓜是指用于观赏用的小型南瓜 ,一般单瓜重 2 0 0~ 5 0 0 g ,观赏期可达 1年以上。1 品种选择温室栽培中一般选用生长势强、抗病强的品种。目前主要品种有金童、玉女、龙凤瓢、子孙满堂、钟乳石等近 10 0个品种。2 育苗技术观赏南瓜采用 10cm× 8cm的营养钵育苗 ,南瓜种子用 5 5℃温水浸泡 2h捞出 ,用湿布包起放在30℃~ 32℃条件下催芽 ,到胚根长到 0 5~ 1cm时 ,胚根向下播种在浇足底水的营养钵中 ,上盖 2cm覆土 ,白天 2 8℃~ 30℃ ,夜间 18℃~ 2 0℃。待出苗后 ,及时“脱帽” ,白天 2 0℃~ 2 5℃ ,夜间 14℃~ 16…  相似文献   

5.
纪桐云 《植物保护》1964,2(1):45-45
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以往文献记载多列为桑树病害,对其为害甘薯的严重性较少注意。近几年来,安徽有些地区由于此病的发生使甘薯受到相当损失。据1957—1958年调查,全省有25个县市发现这种病害,以后又有些地方陆续发现。1961年颖上县刘集公社苏义大队100多亩春甘薯有50%以上的面积发生了紫纹羽病;该县谢桥公社庙后大队160多亩甘薯,发生病害的面积占62%,一般病株率10—30%,严重的达66%,薯块在地里就烂毁。樅阳县在1961年调查,汤沟、长风等四个公社甘薯  相似文献   

6.
花生紫纹羽病的发生和防治刘协广,郝同华,李国昌(河南滑县植保站,456400)紫纹羽病在国内分布广泛,据记载,病原菌寄主有桑、苹果、茶、甘薯、花生、大豆、萝卜、胡萝卜等50多种作物,1991年河南滑县花生田首次发现该病,至1994年王庄、城关、道口、...  相似文献   

7.
 紫纹羽病(Heliobasid.um mampa Tanaka)在日本、朝鲜、中国等均有发现,寄主范围广,属多犯性菌,特别是多年生作物被害更加严重,桑紫纹羽病是土壤病害中比较难妨治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8.
樗蚕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樗蚕 (PhilosamiacynthiaWalkeretFelder)据记载只为害枫杨、臭椿、乌桕、含笑、梧桐等 ,不为害花椒。在1 997年前中牟县从未发生过。 1 997年在小洪、曹庄、大洪等村首次发现樗蚕为害花椒 ,并于 1 997~ 1 999年连续 3a进行了观察。此虫主要为害花椒 ,极少为害臭椿 ,确系是花椒上的主要害虫。 1 998年 9月间调查 ,株高 1 .5m以下的花椒上有幼虫 1 0 3头 ,1 999年 9月下旬调查 ,0 .5m长的花椒枝上一般有幼虫 2 0头 ,多的可达 3 5头。 1 3棵 1 5a生的花椒叶被吃光 ,严重影响了光合作用和花椒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匡红梅 《湖北植保》2001,1(1):27-27
20 0 0年 9月 2 1日 ,钟祥市植检站送来的丹参样本 ,怀疑是丹参紫纹羽病 ,此病是我省 1 9种补充检疫对象之一。为了进一步确认 ,作者本人去钟祥市发病现场观察并带标本回室内镜检 ,确认为丹参紫纹羽病。处理措施为烧毁带病植株 ,并实施监控。现将紫纹羽病的有关文献资料摘要报导如下。1 .紫纹羽病的症状是 :罹病初期 ,根部外表缠绕着白色根状菌索。随后 ,菌索由白色转为粉红色 ,最后呈褐色 ,并很快密布整个根系表面 ,根部湿腐。根表的菌索开始易剥落 ,后因菌索密集成菌膜 ,包围着表皮层 ,质地坚韧 ,不易剥离。当根部肉质部分烂尽后 ,就剩下…  相似文献   

10.
苹果爪绵蚜 (AphidounguispomiradicicolaZhangetHu ,1 999)是鱼台县苹果园新发生的一种检疫性害虫 ,吸食苹果树汁液 ,如不及时防治 ,3~ 5a全株枯死。笔者对其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1 分布及为害苹果根爪绵蚜在鱼台县普遍发生 ,除少量聚于枝条、树皮裂缝 ,大量无翅蚜分布于地下 0 .2~ 0 .5m处。主要为害苹果树根梢 ,入土前为害近地面枝条 ,在细根先端刺吸汁液 ,受害处枯死、腐烂 ,为害同时 ,该蚜不断分泌白色棉絮状蜡粉 ,特征明显。由于受害根系坏死 ,直接影响水分和养分…  相似文献   

11.
李尧方 《植物医生》1997,10(5):26-27
桑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李尧方(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563123)桑疫病又称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桑树烂头病等,是桑树的主要病害。桑疫病为害桑树的新梢、嫩叶,使叶片出现黑褐斑,腐烂或卷缩,顶芽枯萎、新梢变黑,直接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据调查,一般受害桑叶损...  相似文献   

12.
吴川  朱瑜 《植物医生》2004,17(1):7-7
桑细菌性黑枯病又名桑缩叶细菌病、桑疫病、烂头病,分布较广,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苏北地区发生面积较大,为害程度严重,同时易发生蔓延.严重田块,病株率高达 90%以上,对蚕桑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马静 《湖北植保》2001,1(2):29-30
70年代在我国茶树上发现的茶叶新病害茶芽枯病 ,近年来因冬季气候变暖 ,在闽东乃至江南茶区早芽种的茶园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 ,严重地影响着春茶的产量与制茶质量 ,给茶叶生产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被病菌侵害的春茶芽叶叶梢生长受阻 ,叶片萎缩卷曲 ,直接降低了春茶产量与质量。1 发生规律与症状该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 ,发生在气温 1 5~2 0℃ ,空气湿度较大的春季。且芽叶营养物质丰富的春茶 ,病菌器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当气温高于 2 9℃时 ,病菌生长受抑制 ,停止发病。春茶芽枯病主要为害春茶幼叶和第一至第三片嫩叶 ,叶片初侵染时…  相似文献   

14.
淮山药为高产高效经济作物 ,常年每 667m2 产2 50 0kg以上 ,产值逾 50 0 0元 ;,耐贮易运 ,市场走俏(销售周期长达半年之久 )。因而 ,其开发前景极为广阔。但生产上常因重茬连作 ,而遭致短体线虫病 (Pra lylenchussp .)又称黑斑病的毁灭性为害。过去因栽培面积小 ,未能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 ,其发生为害愈来愈重 ,尤以多雨年份损失惨重 ,从而严重制约着山药生产的发展。1 发生规律与为害症状淮山药短体线虫是一类无色、透明、不分节的无脊椎动物 ,一般体长 0 .3~ 0 .9mm。其发育适温为 2 5℃左右 ,…  相似文献   

15.
阳春三月 ,气温回升很快 ,桑芽开始萌发 ,越冬害虫、虫卵也开始孵化活动。所以 ,春季桑园管理应做好桑园修枝、春耕、施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1桑园整修和施肥为确保春季产叶量 ,应根据土质肥沃状况 ,保留枝条0.8~1m左右。剪去桑树死拳、枯桩、虫蛀、病害、细小、下垂枝条。对生长较弱、病虫害严重的桑园进行春伐。剪下的枝条集中烧毁。发现芽枯病、桑拟干枯病(即不发芽或发芽后迅速萎凋枯死)的病枝全部剪除 ,轻则在最后一个病斑下7cm处剪下烧毁 ,集中处理。春耕在桑树未萌芽前进行 ,深度以不断根为原则 ,一般在10~13c…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桑瘿蚊在贵州省江口县由次要的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据 2 0 0 2年 5月对全县部份桑园调查结果看 ,桑瘿蚊的危害率达 30 .6 %。如不及时防治 ,即能迅速蔓延 ,造成大面积的桑树受害成灾。为了寻求对桑瘿蚊害虫的防治方法 ,我们对该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 :1 为害症状桑瘿蚊主要危害芽叶 ,初孵化的幼虫多在桑枝顶芽未开叶片内侧中部和基部 ,用口器刺伤嫩芽组织 ,吮吸汁液致使桑树顶芽弯垂卷缩 ,甚至枯死。被害部位生长停滞、芽形弯曲、芽色黄褐 ,最后变黑倒挂 ,直到脱落 ,造成条梢封顶 ,致使桑树短矮杂乱 ,层层交叉 …  相似文献   

17.
甘芳 《植物医生》2002,15(5):21-22
1 灰霉病主要为害西葫芦的花和幼瓜 ,多从开败的花侵入 ,使花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 ,以后向幼瓜发展使瓜尖褪绿 ,呈水渍状软腐、萎缩 ,病部产生灰色霉层。病菌主要在土壤表层及病残体上越冬 ,借气流、浇水或农事操作传播。大棚西葫芦在温度为 2 0~2 5℃ ,相对温度 90 %以上最易发病 ,植株表面结露时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 :(1)在前茬西葫芦拉秧后先彻底清除病株残体 ,然后进行药剂消毒处理。在定植前 ,用4 0 %百菌清烟剂或 10 %速克灵烟剂进行熏烟消毒 ,每 6 6 7m2 用烟剂 2 5 0g ,分点布放在棚室 ,用暗火点燃后熏闷 12~ 2 4h。或用 5 0 …  相似文献   

18.
寒地水稻叶鞘腐败病的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鞘腐败病 (AcrocylindriumoryazeSawada)最早于 1 92 2年首次记载于我国台湾省 ,是为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黑龙江垦区水稻发生为害渐趋严重。一般减产 1 0 %~ 2 0 %,严重时达 3 0 %,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此 ,进行了该病的药剂防治研究。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 施保克 2 5%EC(德国AgrEvo公司 ) ,50 %多菌灵WP ,50 %丰米WP ,2 5%粉锈宁WP ,2 0 %三环唑WP ,3 0 %稻病宁WP ,4 5%硫·三环唑SC(瘟特灵 ,下称 ) ,克瘟散 4 0 %EC ,3 %井冈霉素SL ,甲基托布津70 %…  相似文献   

19.
辣味胡萝卜脯呈金黄色半透明状 ,营养丰富、酸甜适口 ,有姜辣味 ,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及钙、铁、磷等物质。现将辣椒胡萝卜脯的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1 选料切条选取橙黄或黄色 ,大个、无虫病的新鲜胡萝卜 ,用清水洗去胡萝卜表面的泥土及污垢 ,用刨皮刀去掉胡萝卜的表皮 ,接着切成长 5cm、宽 1cm、厚约 0 5cm的条状。2 灰浸处理将切好的胡萝卜条用 0 5 %~ 1%的石灰水浸泡 8~ 12h ,捞出装在竹萝内 ,沥去石灰水 ,然后用流动的清水冲净粘附在胡萝卜条表面的石灰液。3 沸水烫煮把胡萝卜条倒入沸水中烫煮 2 0min ,然后捞出放入流动…  相似文献   

20.
1999年 9~ 1 0月 ,粘虫在榕江县晚稻上大面积发生 ,发生面积 80 0hm2 ,占全县晚稻种植面积的 92 .2 %。9月 1 5日调查时零星发现幼虫。 9月 2 4~ 2 5日低龄幼虫高峰期调查 ,一般田块虫量为 6万~ 8万头 /667m2 ,严重田块高达 1 7万头 /667m2 。 9月 2 8日至 1 0月 3日 ,幼虫进入暴食期 ,一般田块虫量为 8万~ 1 0万头667m2 ,严重田块高达 2 4万头 / 667m2 ,是有记载以来粘虫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在平江乡有 1hm2 的水稻在9月 2 7~ 2 9日 3d被吃去 90 %以上 ,甚至田埂上的杂草也被吃光 ,平均 667m2 产量只有 4 6.6kg。这次粘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