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适于攀枝花烟区优质烟叶生产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措施,为其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施肥、常规化肥、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抗重茬生物菌肥和无机肥配施蚯蚓肥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较不施肥或单施无机肥更有利于烤烟各时期烟株及烟叶的生长发育;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伸根期和团棵期的株高较不施肥分别提高119.05%和21.67%,最大叶面积分别增大47.81%和21.06%,旺长期和成熟期节距较不施肥分别增加27.50%和12.90%,茎围分别增长4.00%和3.06%,叶面积系数分别增大32.26%和19.35%;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或蚯蚓肥可使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处于适宜范围,有效提高烟叶总氮、烟碱、钾氯比、钾、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的产量和产值较不施肥分别提高50.09%和51.29%。【结论】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提高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内在品质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配肥方案对黑土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减施化学氮肥而相应增施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寻找最佳的有机无机配比施肥方案。【方法】以黑龙江双城黑土为研究对象,共设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T1)、施5/6(N)+1/6有机肥(T2)、施4/6(N)+ 2/6有机肥(T3)、施3/6(N)+3/6有机肥(T4)、施2/6(N)+ 4/6有机肥(T5)。选用经典测定方法对各处理进行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的测定,进而算出碳库管理指数。【结果】施2/6(N)+ 4/6有机肥与施3/6(N)+3/6有机肥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单施无机肥高15.7%、6.4%和8.2%、10.9%;施3/6(N)+ 3/6有机肥与施5/6(N)+1/6有机肥碳库管理指数(CPMI)最高,其平均值比施2/6(N)+ 4/6有机肥和单施无机肥处理均高13.0%;单施无机肥、施5/6(N)+1/6有机肥与施3/6(N)+ 3/6有机肥粮食产量平均值高于其它处理9.1%。【结论】有机肥无机肥的不同配比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及粮食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3/6(N)+ 3/6有机肥的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及粮食产量,是双城有机无机配肥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最佳配比,通过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比试验,研究分析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云烟97农艺性状、内在化学成分、感官评价及经济效益等产质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一定比例的有机肥,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增加,总氮和烟碱含量降低,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吸食质量提高,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增加,杂气味减少;在有机肥用量为25%和无机肥用量为75%时,与对照相比较,上等烟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净产值相对增加483.40元/667 m~2。综合考虑有机肥投入产出效益,建议在兴义地区水稻土种植烤烟中,无机肥中配施25%有机肥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最佳配比,通过有机肥梯度对比试验,比较研究了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施用配比对烤烟‘K326’农艺性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感官评吸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肥用量为30%和无机肥用量为70%时,能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最好;烤后烟叶的叶片结构、油分及色度均有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达到最优;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增加,总氮和烟碱含量有所降低,同时各项化学成分指标更趋于协调;增加了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减小了刺激性和杂气,改善烟叶吃味;中上等烟比例提高7.7%,均价提高8.9%,净产值提高9.1%。综合考虑有机肥投入产出效益,建议在生产中施用30%的有机肥和70%的无机肥,以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和烟农的种烟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稻茬烤烟化肥氮的施用量,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施用腐植酸碳肥(全能有机碳肥、液态有机碳肥)后分别不减氮、减氮10%、减氮20%和不施腐植酸碳肥与不减氮(CK),对烤烟农艺性状和氮、磷、钾积累及烟叶理化特性、经济性状、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碳肥可增加烟株高度和有效叶片数,以液态有机碳肥促生长效果优于全能有机碳肥;减氮会降低烟叶干物质积累量、单叶质量和烟叶厚度、烟叶糖含量和降低烟叶烟碱、总氮含量;施用腐植酸碳肥,可提高烟叶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提高氮、磷、钾积累量,增加单叶质量、烟叶糖和钾含量,降低烟碱和氯含量,且可提高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氮肥偏生产力和偏生产效率;与CK的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偏生产效率相比,施用全能有机碳肥后减氮10%可分别提高4.04%、6.54%、10.12%、27.89%、32.15%,施用液态有机碳肥后减氮20%可分别提高15.33%、2.87%、9.38%、28.61%、36.71%。在湖南稻茬烟区,推荐施用全能有机碳肥(45 kg/hm2)后减氮10%,施用液态有机碳肥(75 kg/hm2)后减氮20%。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对烤烟中部叶碳氮代谢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对烤烟成熟期中部叶碳氮代谢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材,在保障用氮量一致的基础上,设置了无机肥、有机肥两个处理,研究了烟叶细胞的结构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超微结构分析显示有机肥处理在成熟期时淀粉颗粒增多;有机肥处理的中部叶在成熟期(70~80 d)总糖含量显著低于无机肥处理,直到移栽90 d时含量基本一致,表明其中部叶具有较强的糖积累能力;进一步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施用有机施肥显著促进了碳代谢基因在成熟期(60~80 d)的表达。有机肥处理的中部叶在成熟期总氮含量在70 d最高,经历一个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而无机肥处理在成熟期烟叶总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到90 d时两个处理全氮含量基本一致,表明施用有机肥的烟叶在成熟期经历一个氮素的快速短暂积累。有机肥处理烟碱含量整体低于无机肥处理,分析表明较低的烟碱含量可能与烟碱从中部叶向上部叶的运输相关。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NRT1和ODC在有机施肥条件下的高表达量是导致中部叶总氮、烟碱在成熟期(60~70 d)积累的主要原因。上述结果表明有机肥增强了总糖、总氮积累能力,降低了烟碱含量,对中部叶碳氮代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有机无机配方施肥对烤烟NC102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配比的沃土有机肥和烤烟专用复合肥作底肥,硝磷铵作提苗肥,硝酸钾作追肥,测量烤烟生长数据,统计产量、产值,评价烟叶品质,探讨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品种NC102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氮施用量占总施氮量25.2%的处理稍优于15.3%的处理,明显优于对照和其他肥料配比处理,因此对于烤烟品种NC102,沃土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有机氮占总氮25.2%为较优配比。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对烤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同一施无机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增施腐熟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后35d、50d、65d施用有机肥各处理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干物质积累比对照多.烟株生长较快。施用有机肥的处理产量比对照增加2.14%-8.45%,产值增加11.99%~25.22%,上等烟比例增加2.06%~10.43%。施用有机肥的处理上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均低于对照.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中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下部烟叶的烟碱、钾含量均高于对照。施用有机肥的处理的香气量、余味、杂气、刺激性及评吸得分均高于对照,表明施用有机肥可改善烟叶的品质。红花大金元烤烟品种的腐熟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2400g/株。  相似文献   

9.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内在化学品质及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无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肥施用量的减少,烟株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等生物学性状相应提高。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糖类化合物含量提高,总氮和烟碱含量下降的趋势明显,烤后烟的内在化学成分更趋协调。有机无机肥配施以施用20%有机肥+80%化肥处理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方式下烤烟大田期碳氮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在不同施氮方式下,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加,后期叶面积指数略有下降。无机氮肥处理(T1)在干物质积累量、碳素积累量上均高于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T2);叶面积指数则是T2高于T1,表现在烟叶生长中,叶长宽比T1大于T2。淀粉酶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T1大于T2。烟株氮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内呈下降趋势,氮素积累量在前中期不断增加,在后期呈下降趋势;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和蛋白质含量在整个时期均逐渐下降,烟碱含量呈上升趋势。硝态氮和烟碱、蛋白质、总氮呈负相关,总氮与烟碱相关性达显著水平;总氮与蛋白质间呈极显著正相关。T1的硝态氮、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均高于T2。从烟碱等化学成分及烟叶生长碳氮代谢来看,T2处理较T1处理更加适合优质烟叶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有机-无机烟草专用肥对烤烟品质、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自主研制的有机-无机烟草专用肥进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该专用肥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烟株干物质重明显增加,烟叶产量显著高于现行烤烟专用肥,增产达8.52%~24.20%,施用有机-无机烟草专用混配肥处理的烟碱、总氮、蛋白质比对照低,品质优于对照,能较大幅度提高烟叶的内在质量。施用有机-无机烟草专用混配肥产值提高23.85%~31.11%,均价及上中等烟比例也达显著差异,产量、均价、产值、上中等烟比例分别为2 007.6 kg/hm2、7.31元/kg、14 675.7元/hm2、84.4%。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92-1498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商品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对黄壤土壤氮素变化、烤烟氮素吸收和烟碱累积及干物质累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有机肥、蚓粪有机肥、氨基酸有机肥与无机氮配施土壤的全氮于49~69 d变化规律分别占总变化量的82.71%,69.03%和79.47%(P0.05),较单施无机氮提高显著,后期全氮含量平稳,与烤烟吸氮规律吻合,具有改良烤烟施肥方式的潜力。但蚓粪有机肥与无机氮配施较单施无机氮烤烟于圆顶期(69 d)地上部和中部烟叶烟碱累积量分别提高125.67%,99.71%(P0.05),烟碱累积规律受到影响,降低了烟叶品质;氨基酸有机肥与无机氮配施后烤烟氮素、烟碱变化规律失调,干物质累积量过高,造成后期贪青晚熟,烟株徒长,不利于烤烟正常生长发育。配施牛粪有机肥与单施无机化肥相比,烤烟氮素与烟碱累积变化规律正常,无显著差异,其效果优于蚓粪有机肥和氨基酸有机肥。  相似文献   

13.
施用不同比例有机氮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比例有机氮对烤烟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拓宽蚕沙有机肥高效利用的途径。【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以蚕沙有机肥料为有机氮源,按配施有机氮/无机氮不同比例设4个处理,分别为:0∶100(T1),30∶70(T2),40∶60(T3),50∶50(T4),研究各处理对植烟土壤、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T2~T4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其中T4处理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施用有机氮肥处理可提高烤烟产量和中上等烟比例,增产幅度达到4.11%~77.53%,中上等烟叶比例提高5.97%~18.22%。其中,T2处理增幅较小,差异不显著。T3、T4处理烤烟产量和中上等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以T4处理的效果最好。【结论】在大田试验中,配施有机氮明显提高烤烟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建议在优质烤烟生产上推广使用蚕沙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解决烟叶生产上有机肥施用量日益减少,不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比例不当,导致烟叶产量和品质提高受限,不能适应卷烟工艺需要等问题,进行了楚雄烟区4种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品种NC297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以30%有机肥+70%无机肥的处理优于其他处理,能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有助于上部叶片开片,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最高,分别为2 785.3 kg·hm-2、76 038.7元·hm-2、27.5元·kg-1、69.6%,能改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提高烟叶内在品质,评吸综合总分为83.73分,经济效益增长显著。本研究为烤烟NC297品种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在楚雄烟区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生物炭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烟草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烟草和土壤重金属汞含量、烟株根系土壤p H、烟草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炭与低量有机肥(70%氮磷钾复合肥+30%芝麻饼肥)配施一定程度地增加了烟草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烟草成熟期根、茎、叶干物质量较未施肥处理增加363.77%、32.10%、136.22%,根干物质量生物炭与低量有机肥配施较未添加生物炭的增加47.01%。(2)高量有机肥(70%)处理烟株和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低量和中量有机肥(50%)配施较低,成熟期时重金属含量表现为根茎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生物炭与低量有机无机肥配施与低量有机无机肥施用相比,烟草根、茎、叶以及根际土壤汞含量降低21.81%、10.64%、18.00%、12.50%。(3)生物炭与低量有机肥配施生育期内p H提升幅度不大,成熟期显著提高了烟叶SOD、CAT活性。综上所述,汞胁迫下生物炭和低量有机肥配施既能有效降低汞对烟草的危害,抑制烟草对汞的富集,提高烟叶的保护酶活性,还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和肥料的利用率,促进烟叶生长。  相似文献   

16.
改良剂对烟叶产质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适合南雄烟区沙泥田土壤的改良剂。【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剂 对植烟沙泥田烟叶产质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生物碳的土壤改良效果好于矿物质调理剂, 生物碳处理的烟叶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分别比对照高 20.00%、54.02%、84.18% 和 27.54%,差异均 达显著水平;生物碳处理烤后烟叶的烟碱、钾、总氮、氯、蛋白质含量均在适宜范围内,其糖碱比在 8~12 间, 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生物碳和矿物质调理剂均能提高土壤 pH 值,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 分含量;生物碳能提高植烟土壤中的土壤酶活性,其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比对照高 30.75% 和 19.33%。【结 论】生物碳处理(1 500 kg/hm2)对提高南雄烟区沙泥田烟叶产质量和改善植烟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改良效果 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103-10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以中烟100为材料,依据有机无机肥配比和添加生物炭设置5种处理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对照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比处理可以改善烟株的植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指标,降低烟株的发病率,改善烤后烟叶物理性状,促进内在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提高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经济效益;在有机无机肥配比基础上添加生物炭处理更有利于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和提高烤后烟叶产质量。与对照相比,40%化肥+60%有机肥+生物炭处理的烤后烟钾含量增加20.16%,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增加10.61%,产量和产值分别显著提高37.56%和68.61%。本试验条件下,40%化肥+60%有机肥+生物炭为最佳配比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菜子饼肥、牛粪和化肥配施对福建三明烤烟生长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实现精准变量施肥,以翠碧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方式,探讨不同配施方式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团棵期烟草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有机肥施用过多、烟草专用肥施用过少(T5)会影响烟叶叶片开张;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显著提高烟株抗病性;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产量、产值影响不显著(T4产值除外);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明显降低烟叶烟碱、总氮、氯含量,能明显增加烟叶钾含量(T1除外),能有效改善烟叶化学协调性;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明显提高烟叶感官质量(T3、T5)。因此,福建三明烟区翠碧一号采用T3(烟草专用肥645 kg/hm~2+菜子饼肥375 kg/hm~2+牛粪1 500 kg/hm~2)配施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云南烤烟种植分布广泛,纬度和海拔的分布可能导致烟叶品质的差异,为了探讨烤烟随纬度、海拔的梯度变化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方法】本研究通过调查对比云南北纬23°~27°、海拔1200~2200 m烤烟种植区域内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分析烟叶化学成分与纬度、海拔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纬度变化差异显著,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纬度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北纬25°~26°的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高于其余纬度带;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与纬度和海拔变化差异不显著,主要受土壤环境与施氮量影响;烟叶钾和氯含量随海拔变化差异显著,随海拔升高烟叶钾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烟叶氯含量呈增加趋势。【结论】综合研究表明,云南烟区北纬25°~26°,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高,总氮和烟碱含量低,钾和氯含量中等,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对黄泥田碳和氮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下南方黄泥田碳和氮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硝态氮累积的关系,阐明影响硝态氮累积的主要因素。【方法】以25年定位试验为平台,通过室内分析和统计分析,研究不施肥、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条件下黄泥田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氮素利用率的变化及与硝态氮累积的相关关系。【结果】(1)双季稻区,在提高土壤SOC、TN、碱解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方面,有机无机肥配施明显优于单施无机肥,并以配施高量(70%)或低量有机肥(30%)效果最佳。(2)在等养分量条件下,与施无机肥处理相比,配施高量或低量有机肥处理在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均有显著增加,有机无机肥等比例配施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有大幅减少,与不施肥处理基本相当。【结论】提高土壤质量以配施高量有机肥效果最好,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以等比例配施有机无机肥效果最佳。因此,从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考虑,该区域有机无机肥配施应注意配施比例。影响硝态氮累积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土壤微生物量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