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明云南罗平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为云南罗平烤烟生产技术方案的改进和卷烟配方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罗平县10个乡镇中部叶(C3F)和上部叶(B2F)共计423个样品,采用烟草行业标准连续流动法测定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用平方欧氏距离法对化学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云南罗平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罗平烟区上部叶和中部叶的还原糖、烟碱、总氮、钾、氯和淀粉含量平均分别为21.03%和24.66%、3.28%和2.07%、2.33%和1.87%、1.51%和1.68%、0.39%和0.32%、2.90%和3.48%,上部烟叶还原糖、总氮和淀粉的含量较适中,部分样品烟碱含量偏高,钾和氯含量偏低,中部烟叶总氮、烟碱、淀粉的含量相对适宜,部分样品的钾含量相对较低,部分样品的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糖碱比较高;上部叶在平方欧氏距离为15处可将所有烟叶样品分为3类,中部叶在平方欧氏距离为10处可将所有烟叶样品分为4类,各类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特征明显;还原糖、烟碱、总氮与烟叶评吸质量的相关性较强,其中上部叶的烟碱与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刺激性和劲头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总氮与浓度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中部叶还原糖与香气量呈显著负相关,烟碱与香气量、劲头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总氮与香气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罗平烟区上部烟叶还原糖、总氮和淀粉的含量较适中,中部烟叶总氮、烟碱、淀粉的含量相对适宜;各类烟叶还原糖、烟碱、总氮与烟叶评吸质量的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东梅州烟叶主产区土壤和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探究影响烟叶化学品 质的关键土壤因子。【方法】选取广东梅州烟叶主产区 48 个植烟土壤及相应的烤后中上部烟叶,分析土壤和 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并对土壤和烟叶化学成分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广东梅州烟区土壤偏酸比例占 64.58%,有机质(SOM)及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丰富,全氮(TN)含量适宜比例占 68.75%,全磷(TP) 丰及很丰比例占 70.83%,全钾(TK)缺和极缺比例占 68.75%,速效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 含量丰富,其中丰及很丰比例分别占 97.92%、91.76% 和 79.17%。中部烟叶总糖和淀粉含量及糖碱比偏高, 比例分别占 91.67%、100% 及 66.67%,上部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及糖碱比偏高比例分别占 87.50%、 75.00%、100% 及 56.25%,烟碱含量偏低,比例占 47.9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糖碱比、总氮、烟碱、总糖 和还原糖含量是评价广东梅州中部烟叶化学成分的主要指标,还原糖含量、糖碱比、总糖和烟碱含量是评价梅 州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主要指标。中部烟叶化学综合质量与土壤 AK 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中部烟叶烟碱含量与 土壤 AK 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中部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以及上部烟叶淀粉含量与土壤 WSOC 含量呈负 相关关系;上部烟叶还原糖含量与土壤 AP 呈正相关关系;上部烟叶化学综合质量与土壤 AP 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与土壤 AK 含量和 pH 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提高广东梅州烟区土壤 pH 值、AK 和 WSOC 含量,降低土壤 AP 含量,有利于梅州烟区烟叶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云南新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及其与评吸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评价云南新烟区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为掌握当地烟叶质量特点及提高工业可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1—2018年文山广南、普洱景东和临沧双江3个县区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B2F、C3F、X2F样品288份,测定烟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对其与卷烟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8年文山广南、普洱景东和临沧双江3个县区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的氯含量总体偏低,有41.92%的中部样品还原糖含量超过26%,有33.33%的上部样品烟碱含量超过3.5%,中部烟叶样品还原糖含量偏高、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是影响新烟区3个植烟县化学成分协调性的主要因素。2011—2018年3个植烟县烟叶的钾含量和氯含量相对稳定。2013年以来,中、上部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主要表现为上升趋势,增幅最大达到16.02%,烟碱和总氮含量则总体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达到22.07%。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对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总分影响最大的化学成分指标为总氮和还原糖含量。【结论】云南新烟区3个植烟县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差异明显,在双江地区控制烟叶还原糖含量、适当提高总氮含量有助于提高烟叶品质,在广南地区则应从控制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方面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与烟叶品质和可应用性的关系,为提高烤烟品质和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烟叶不同田间外观特征设置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分析不同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下部不同成熟度烟叶外观质量无差异,中部和上部成熟烟叶的外观质量较尚熟和过熟好;上部尚熟、中部尚熟或成熟及下部尚熟烟叶物理性状较好。3个部位不同成熟度烟叶总糖、钾离子、还原糖、氯离子、总氮含量及糖碱比、钾氯比均在较适宜范围,内在质量较好。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上部成熟烟叶吃味醇和,刺激性和劲头较小,余味较好;中部成熟烟叶香气质最好,浓度、刺激、杂气、劲头较小;下部尚熟烟叶香气量好,浓度适宜,吃味醇和。【结论】景东地区烟叶下部尚熟及中、上部成熟时采收有利于提高烤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与烟叶品质和可应用性的关系,为提高烤烟品质和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烟叶不同田间外观特征设置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分析不同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下部不同成熟度烟叶外观质量无差异,中部和上部成熟烟叶的外观质量较尚熟和过熟好;上部尚熟、中部尚熟或成熟及下部尚熟烟叶物理性状较好。3个部位不同成熟度烟叶总糖、钾离子、还原糖、氯离子、总氮含量及糖碱比、钾氯比均在较适宜范围,内在质量较好。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上部成熟烟叶吃味醇和,刺激性和劲头较小,余味较好;中部成熟烟叶香气质最好,浓度、刺激、杂气、劲头较小;下部尚熟烟叶香气量好,浓度适宜,吃味醇和。【结论】景东地区烟叶下部尚熟及中、上部成熟时采收有利于提高烤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肥施用方式对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种基肥施用方式(条施和塘施+环施)对烟叶化学成分、感官风格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烟叶糖分、淀粉含量及糖碱比更为适宜,烟叶蜜甜香和焦甜香香韵更为凸显,烟叶评吸品质明显提高;与塘施+环施处理相比,条施处理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1%~11.5%和3.0%~10.0%,上部叶和中部叶两糖差分别降低4.9%和7.7%,化学成分整体协调性更好,烟叶清甜香、蜜甜香和坚果香香韵更为凸显,烟叶清香型风格指数和评吸品质均有所提高。【结论】施肥显著提高了烟叶化学品质和感官质量;与基肥塘施+环施相比,基肥条施方式下烟叶化学品质和感官质量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昭通烟区不同海拔高度烟叶糖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昭通烟区不同海拔高度的96个烟叶样品糖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且上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海拔升高变幅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8.36%和17.34%,变幅分别为15.82%~35.87%和14.02%~27.76%。海拔高度与烟叶总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海拔高度与上部叶和下部叶还原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中部叶还原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  相似文献   

8.
玉溪烟区海拔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析玉溪烟区海拔高度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方法】采取定点取样的方式研究海拔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海拔高度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中下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海拔高度与上部及中部烟叶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下部烟叶总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海拔1728 m处的还原糖含量最高;氧化钾含量并未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3个部位的烟叶氧化钾含量均在海拔1900 m处最低;3个部位烟叶的氯离子含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分别出现在海拔1728和1900 m处,海拔1313和2200、1532和1900 m处的烟叶氯离子含量基本相当。烟叶协调性方面,3个部位烟叶的两糖差均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大值均在海拔1728 m处;中部及下部烟叶的糖碱比高于上部烟叶,上部和下部烟叶的糖碱比均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上部烟叶氮碱比均小于中部及下部,中部及下部烟叶的氮碱比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高度对3个部位烟叶的非烟碱氮与总氮的比值影响不大。【结论】受海拔高度影响较大的是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及两糖差、糖碱比和氮碱比;受海拔高度影响较小的是氧化钾、氯离子含量及非烟碱氮与总氮的比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烟草节杆菌GYC103发酵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烟草节杆菌GYC103发酵邵阳B2F烟叶,分析烟叶化学成分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该菌发酵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烟草节杆菌GYC103发酵至12h时,烟叶烟碱、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减少4.32%、32.50%和8.20%;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3.51%和10.02%;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无明显变化;烟叶感官质量最佳,烟叶劲头下降,香气质变好,香气量、柔细度和透发性增加,杂气和刺激性减少,甜度和余味有所改善,工业可用性增加。【结论】烟草节杆菌GYC103发酵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品质,且以发酵12h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潍坊烟区中部烟叶(C3F 等级)感官质量的关键物理与化学指标,为进一步提高潍坊烟区中部烟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物理测量、化学检测与感官评析等方法对临朐和诸城烟区 2019—2021 年中部烟叶的关键物理、化学和感官质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潍坊中部烟叶感官评析结果总体较好,诸城烟区中部烟叶叶长、叶宽、单叶重、叶厚度、叶面密度分别较临朐烟区高 5.45%、7.31%、25.42%、15.36% 和 12.46%,而含梗率则低 11.32%。诸城烟叶还原糖、总糖、淀粉、氮和氯等含量分别高于临朐烟区 9.83%、 6.23%、 26.12%、7.9% 和 291%,而钾与钾氯比显著低于临朐烟区。感官质量与化学指标典型相关分析分别在临朐和诸城获得 1 对和 0 对典型变量,对临朐烟区典型变量影响较大的感官指标为杂气、余味、燃烧性,化学指标为两糖比、氯、钾氯比和总氮量。感官质量与物理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分别在临朐和诸城获得 1 对和 2 对典型变量,对临朐典型变量影响较大的感官质量指标为香气量、灰色、余味量和杂气,物理指标为叶长,对诸城典型变量影响较大的感官质量指标为燃烧性、香气质和总得分,物理指标为单叶重、叶长和叶宽。对以上代表性指标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临朐烤烟余味受烟碱含量的促进、受糖碱比的抑制,杂气受到氯含量的抑制,香气量受到叶厚与叶面密度的抑制。诸城烤烟香气质受叶片密度的促进,燃烧性受叶长、叶宽及单叶重增加的抑制。【结论】潍坊烟区中部烟叶理化指标变化显著影响其感官质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物理指标为叶长、单叶重、叶宽,化学指标为两糖比、氯、钾氯比和氮总量,感官质量指标为杂气、余味、燃烧性、香气和灰色。建议进一步提高潍坊中部烟叶中还原糖、钾含量和糖碱比,降低诸城烟叶中的氯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 h、54℃持续12 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 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 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h、54℃持续12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上部4~6片不同成熟度烟叶分棚次装炕对烤后烟叶品质影响,以期为三门峡及类似烟区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上部烟叶按成熟度设上部6片叶混合采收统一编杆后单独装炕于烤房中间棚次(CK)、上3片叶单独采收统一编杆后单独装于烤房下棚(T1)和下3片叶单独采收统一编杆后单独装于烤房上棚(T2)3个处理,研究其上部烟叶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各处理淀粉含量在干球温度38℃稳温终止前快速下降,42℃稳温终止前缓慢下降,随后趋于稳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期快速升高,CK和T1在42℃稳温开始时略有下降,随后上升,CK和T2在47℃稳温开始时达最大值;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与淀粉类似,但整个时期内均以T1含量最高;烟碱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在38℃稳温开始时达第1个峰值,随后降低,CK和T2在42℃稳温终止时达到第2个峰值后开始降低,T1在47℃稳温开始时达第2个峰值后开始降低;α-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分别在42℃稳温开始和终止时达峰值,随后降低,峰值后T1均高于CK和T2。【结论】上部6片叶一次采收、分成熟度编杆后装炕,有利于协调烘烤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烟叶的温湿度环境和调控烟叶淀粉、总糖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关键酶活性的代谢进程,适于在三门峡及类似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烤烟新品种HN2146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烤烟品种HN2146的烘烤特性。【方法】以云烟87为对照,采用暗箱和电烤箱试验方法,研究HN2146中部和上部烟叶变黄变褐特性、失水特性、叶绿素降解特性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1) HN2146上部和中部烟叶暗箱变黄时间分别需48和84 h,上部和中部烟叶暗箱变褐时间分别需72和120 h,较云烟87变黄难、变褐易;(2) HN2146上部和中部烟叶失水均衡性分别为0.43和1.24,失水均衡性都较好;HN2146的中部烟叶失水均衡性要好于云烟87,HN2146的上部烟叶失水均衡性较云烟87差;(3) 72 h时,HN2146上部和中部烟叶的叶绿素降解速率分别为13.68和13.03 g/(kg·h),降解比例分别为98.55%和93.85%,叶绿素降解特性均较好,但与云烟87的叶绿素降解速率差异不显著;(4) HN2146上部和中部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224和0.236 U,较云烟87分别高15.63%和13.98%。【结论】HN2146品种的易烤性较好,耐烤性较好,属于烘烤特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对潍坊各县、市相同等级的有机烟叶与常规烟叶的外观、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烟叶色泽和油分较常规烟叶好;有机生态栽培模式能明显提高中部叶和下部叶的还原糖、总糖及钾含量,降低烟碱和总氮含量;但有机烟叶上部叶的还原糖、总糖均低于常规烟叶,而烟碱和总氮则高于常规烟叶;采用有机生态栽培,烟叶的香气、余味、杂气和刺激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感官质量好于常规生产烟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和保水剂对土壤状况及烟草品质的影响,以云烟100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以2个生物炭用量(30、50 g/株)和2个保水剂用量(5、10 g/株)组合成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保水剂可以使土壤中的含水率保持较高的水平,T2处理(生物炭50 g/株和保水剂5 g/株)10 cm和20 cm土壤含水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施用生物炭和保水剂后,各个处理均可增加土壤pH值及旺长期烟叶的SPAD值;各处理总糖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1.30、8.37、3.81、5.30百分点;还原糖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0.90、5.62、2.03、3.90百分点;其中T2处理的糖碱比和钾氯比较CK分别增加了19.89%和5.79%;生物炭和保水剂可有效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和感官评吸质量得分,均以T2处理最高,较CK分别增加39.55%和3.52%。生物炭和保水剂配施对改善土壤含水率、pH值、烟叶叶绿素含量以及烤后烟叶品质均有较好效果,且当生物炭施用量为50 g/株和保水剂施用量为5 g/株时,烟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不同生物制剂对烤烟提质防病及土壤特性的影响,为减施化学农药,保障烟区烟叶生产安全并促进当地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比分析单施枯草芽孢杆菌(A)、单施木霉菌(B)、单施苦参硫磺(C)、枯草芽孢杆菌与苦参硫磺配施(AC)和木霉菌与苦参硫磺配施(BC)下烟草根黑腐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农艺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差异。【结果】各处理根黑腐病发病率为1.76%~5.04%,防效为28.77%~65.08%,除A外,其余处理根黑腐病发病率较不施药(CK)显著降低;各处理黑胫病发病率为2.33%~4.40%,防效为31.82%~48.86%,除A外,其余处理黑胫病发病率较CK显著降低,AC和BC对2种病害的防效较佳,防效为47.05%~65.08%,且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烟叶物理特性,中部烟叶以C表现较好,得分较CK提高6.02%,上部烟叶以AC表现最好,得分较CK提高6.74%;各处理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略差于CK,上部烟叶则以A、C较好,均较CK提高4.35%;各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为8.06~8.60,除A稍低于CK外,其余处理均...  相似文献   

18.
在保持氮肥总施用量(纯N为112.92 kg/hm2)相同的条件下,通过不同菜籽饼肥用量调控有机无机氮肥的配施比例,共设置了7个处理:不施用有机氮肥为对照(CK),T1~T6处理有机氮肥占比分别为10%、20%、30%、40%、50%和60%。结果显示:T1~T6处理烤烟生育期略微滞后,生育期时间增加,随着有机氮肥比例的提高,株高、有效叶数及叶宽值先增加后降低;有机氮肥施用处理对中部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提高颜色、油分及色度分值,而对上部烟叶的影响则为提高颜色、叶片结构、身份及油分分值,T4~T6处理较CK中、上部烟叶总分分值分别显著提高了0.92%~1.18%、1.61%~2.01%;施用有机氮肥可降低烟碱含量、提高氮碱比和糖碱比,对糖含量变化趋势的影响不明显;有机氮肥配施处理对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吃味及刺激性改善明显,T3~T6处理上部烟叶总分分值较CK显著提高了2.26%~3.30%,T2~T6处理中部烟叶较CK、T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3.41%~5.66%、2.86%~5.10%;产量、产值及种烟收益先增后降,产量、产值以T3处理最高,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6.02%、6.4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普洱市景东烟区不同地貌类型(坝区、山地)对植烟土壤和烟叶质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当地优质烟叶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景东县植烟土壤和云烟87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特性和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并进行土壤养分、烟叶化学成分适宜性评价及烟叶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地貌类型植烟土壤的理化特性和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植烟土壤质量:坝区土壤肥力适宜性在Ⅰ级、Ⅱ级和Ⅲ级的占比分别为33.33%、44.45%和22.22%,Ⅳ级和Ⅴ级所占比均为0,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SFI)均值为0.68,山地分别为66.67%、11.11%和22.22%,Ⅳ级和Ⅴ级所占比均为0,SFI均值为0.69,山地土壤肥力适宜性在Ⅰ级的占比较坝区高33.34百分点。烟叶质量:坝区上、中部烟叶化学成分适宜性指数(CCUI)分别为0.79和0.91,山地分别为0.81和0.92,坝区上部烟叶化学成分适宜性Ⅱ级以上的占比较山地低11.12百分点,中部烟叶化学成分适宜性Ⅰ级以上的占比较山地低22.23百分点;坝区上、中部烟叶的外观质量综合得分分别为6.55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生态环境和基因型及互作对滇西高原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滇西生态植烟区烤烟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87、云烟97、云烟100、云烟105和云烟116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基因型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并利用AMMI模型对3个典型植烟区(丽江、楚雄、普洱)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环境响应分析。【结果】生态环境和基因型对滇西高原烤烟化学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5个不同基因型品种烤烟除中部叶还原糖外,其余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对环境的响应楚雄烟叶表现为两糖含量高、烟碱和总氮含量低,丽江和普洱烟叶表现为上部叶总氮含量高、下部叶烟碱含量低的特点。基因型与C3F总糖,X2F还原糖和氯达显著水平;与X2F总糖达极显著水平。环境与B2F还原糖和烟碱,C3F总氮达显著水平;与B2F总糖和总氮,C3F总糖和氯,X2F总糖、还原糖、氯和总氮达极显著水平。生态环境与基因型互作效应与B2F总糖和总氮,C3F总糖,X2F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氯达显著水平。5个不同基因型品种烤烟B2F和C3F的化学成分稳定性以Y100最好,以楚雄试验点最稳定。【结论】环境效应是影响滇西高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