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在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选择不同造林密度(2 200、2 500、4 400、10 000株/hm2)的13年生水曲柳人工林,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在每种密度处理各设置3块样地,进行了林分碳储量与乔木层年净固碳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水曲柳林分密度增加,其乔木层、凋落物层、土壤层以及生态系统碳储量均随之增大,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不同密度林分的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以及生态系统碳储量差异均显著(P<0.05),而凋落物层在各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种密度水曲柳林分碳储量的空间分配均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和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79.6%~82.4%和14.1%~17.0%,是人工林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水曲柳人工林乔木层的年净固碳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造林密度为2 200株/hm2林分的年净固碳量明显低于其他密度林分(P<0.05)。上述结果说明提高造林密度对增加幼龄林分碳储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地抚育对黔中地区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地抚育(松土、割灌、锄草)是提高人工林林分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但对其固碳功能的影响研究仍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抚育(松土、割灌、锄草)对黔中地区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组分(植被层、枯落物层、作为主根系层的0~60 cm土壤层的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抚育使得杉木人工林林木的保存率、林分郁闭度、林木胸径、树高等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分,林木单株生长的固碳能力大幅提高,其碳储量是对照林分的4.93倍。抚育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106.37 t/hm2)显著高于对照(78.61 t/hm2),其中植被碳库储量(26.07 t/hm2)是对照(4.64 t/hm2)的5.62倍,抚育后枯落物碳储量较对照高0.38 t/hm2。但是,林地抚育后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含量较对照下降5.44 g/kg,而10 cm以下土层较对照均表现为增加,土壤碳储量较对照总体增加3.30 t/hm2。因此,造林初期林地抚育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植被、土壤和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显著增强杉木幼龄林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3.
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德祥  廖克波  吴庆标  覃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72-14075
[目的]揭示山白兰人工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也为进行人工林碳汇造林项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南亚热带地区27年生山白兰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法、样方收获等方法对其生物量、碳含量分配进行研究。[结果]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58.21 t/hm2,其中乔木层占植被层碳储量的87.24%,灌木层占10.77%,草本层占0.18%,凋落物层占1.81%;土壤层中0~80 cm的碳储量为102.01 t/hm2,为植被层的1.82倍。山白兰人工林乔木层年净固碳量为3.50 t/(hm2.年)。[结论]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比较可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为河北省山区经济林碳氮平衡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0 a生的核桃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乔木层生物量取样和土壤分层取样,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植物和土壤有机碳含量,采用凯氏法测定植物全氮和土壤全氮含量。【结果】核桃林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储量为84.328 t/hm2,其中土壤层碳储量为75.579 t/hm2,占总有机碳储量的89.6%;乔木层碳储量为8.749 t/hm2,占总有机碳储量的10.4%。核桃林生态系统总氮储量为5.375 t/hm2,乔木层氮储量和土壤层氮储量分别占总氮储量的3.1%和96.9%。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核桃树不同器官碳氮含量呈显著非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不同土壤层的碳氮含量呈极显著非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土壤是核桃林碳氮的主要储存库。  相似文献   

5.
选取贵州黔东南地区3 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研究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 柏木人工林的碳储量差异及在乔木层、林下层和土壤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 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42.31、30.82 和8.34 Mg/ hm2 ,林下层碳储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次生林显著大于柏木人 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常绿阔叶次生林土壤层有机碳密度为112.60 Mg/ hm2 ,分别是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的1.8 和 4.8 倍。2)林分碳储量分布均表现为土壤层(0 ~30 cm) 乔木层 林下层,土壤碳储量占林分总碳储量的66% 以 上,乔木层碳储量占林分碳储量的26%以上。3)较少受到干扰的植被常绿阔叶次生林碳储量为155.87 Mg/ hm2 , 显著高于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表明研究区植被恢复有较高的固碳潜力。研究区植被恢复应以马尾松人工林为 主,适当辅以乡土常绿阔叶树种,将有利于当地森林碳汇效益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密度调控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调控对贵州台江县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调控提高了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的累积,高密度(H)(1 800株·hm-2)、中密度(M)(1 566株·hm-2)和低密度(L)(1 350株·hm-2)及CK(未间伐:2 016株·hm-2)密度下马尾松人工林各组分碳储量乔木层>土壤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乔木层碳储量分别高出CK2.58、5.69 t·hm-2和1.38 t·hm-2;土壤层分别高出CK3.50、4.95 t·hm-2和-13.43 t·hm-2;林下植被层分别高于CK1.88、2.59 t·hm-2和4.14 t·hm-2,凋落物层分别高于CK0.14、0.27 t·hm-2和0.36 t·hm-2,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储量较CK达显著差异(p<0.05);H和M密度下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较CK提高8.1 t·hm-2和13.49 t·hm-2,L密度低于CK7.54 t·hm-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以M密度调控最大,故马尾松中龄人工林林分经营过程中以M密度经营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油松人工林的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内蒙古东部区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研究区内不同林龄的油松人工林各器官和土壤的碳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植被和土壤的固碳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均逐渐增加,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502.49 mg/g,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39.59 t/hm2,土壤层平均碳储量为60.30 t/hm2,土壤层平均碳储量为60.30 t/hm2,植被和土壤的总平均碳储量为99.88 t/hm2,植被和土壤的总平均碳储量为99.88 t/hm2,相同林龄碳储量均表现为土壤层高于乔木层。气候特征、林分结构、土壤深度等是影响油松人工林碳储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边缘分布区与中心分布区的碳储量存在差异,这主要与气候梯度变化和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措施相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设置在松嫩平原典型地区的6块杨树人工林样地和36株人工杨树解析木数据,建立了人工杨树相容性生物量方程,实测并分析了杨树人工林各个组成部分含碳率,估算并分析了人工杨树各个器官含碳量和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密度特征。结果表明:胸径和年龄是影响人工杨树各个器官含碳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人工杨树各器官含碳率介于0.4427~0.4848之间。林下各层含碳率差异显著,枯枝层介于0.4568~0.4711之间,枯叶层介于0.3683~0.4454之间,半分解层介于0.4184~0.4600之间,草本层介于0.3506~0.3729之间。14~28年生人工杨树生物量和碳储量都随着林龄增长,树干生物量和碳储量所占整体比例稳定在0.60,树冠生物量和碳储量保持在0.17。14、21和28年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230.6449、280.9064、和356.4973t/hm2,各部分碳储量大小排序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该地区林下植被主要以草本为主,乔木层碳储量占植被层碳储量的比例超过了99%。由于该地区土壤层深厚,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以土壤层为主,并且随着林龄增大而增加,14、21和28年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216.5626、262.3598和335.3581t/hm2,所占生态系统比重都超过了93%。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通过对海南西部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土壤剖面进行有机碳含量实测,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为6.20~14.36g/kg;橡胶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碳含量随土壤层的增深而逐渐减少,除33a胶林0~60cm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他同一林龄橡胶人工林不同土壤层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在同一土壤层间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集中于0~30cm土壤层;5、10、19和33a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76.85、74.48、81.74和85.31t/hm2。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凋落物量累积与分解、林龄大小和胶林经营管理是影响橡胶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蓄积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短轮伐经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积蓄产生的潜在影响。[方法]以广西七坡林场短轮伐期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3年、5年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碳氮分配格局,探讨砍伐和炼山等短轮伐经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损失的潜在影响。[结果]3年、5年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28.02、155.90 t/hm2,氮储量分别为9 673.24、8 798.33kg/hm2。②3年、5年生桉树人工林土壤层碳储量分别是植被层碳储量的2.86、2.66倍,氮储量分别是植被层氮储量的31.17、41.59倍,表明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库仍主要集中在土壤层。③3年、5年生桉树干材获取对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造成的碳(氮)损失比例分别为17.11%(0.83%)、19.05(0.92%)。[结论]桉树干材获取等桉树短轮伐经营行为可能使其生态系统碳损失较大,氮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南宁良风江27年生青钩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尧碳密度尧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遥结果表明院青钩栲人工林不同器官的平均碳素密度为459.6~491.9 g/kg袁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院枯枝>干>根兜>中根>粗根>大枝>细枝>细 根>叶袁青钩栲各器官的碳素密度存在显著差异曰青钩栲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表现为院土壤层>乔木层>灌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曰土壤碳素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袁碳素含量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层曰青钩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为206.96t/hm2袁其中乔木层占39.61%袁灌木层占2.53%袁草本层占0.14%袁凋落物层占0.54%袁土壤层占57.18%曰乔木层中树干的碳储量最高袁为43.24 t/hm2袁占总碳储量的20.89%曰青钩栲人工林每年的净生产力为21.51 t/hm2袁净固碳量为8.80 t/hm2袁净碳素积累量为3.05 t/hm2袁有较好的碳汇潜力遥  相似文献   

12.
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人工复层林碳储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研究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比例人工林的碳素含量、碳储量以及空间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各器官、草本层、灌木层、枯落物层的碳素含量分别介于433.6~491.5 g/kg,412.9~437.3 g/kg,430.6~437.3 g/kg,458.6~465.3 g/kg.在相同混交比例下,乔木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土壤层在不同处理下碳储量无明显变化.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 1时,林分密度为1 050株/hm2和1 320株/hm2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55.247 t/hm2,67.396 t/hm2;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2: 1时,林分密度810株/hm2和1 170株/hm2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69.106 t/hm2,83.446 t/hm2;当林分密度同为1 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 1.6比例混交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76.356 t/hm2,95.502 t/hm2.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尾叶桉纯林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碳储量均比混交林高.在6个林分更新处理中,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 1.6时,混交林的成层性最明显,林分总碳储量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是固碳能力较佳的一种混交比例.  相似文献   

13.
蒋林  林宁  莫德祥  卓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28-9730,9861
[目的]对南亚热带低山区柳杉人工林碳汇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广西国营六万林场低山区的31年生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结果](1)柳杉人工林不同器官平均碳素含量变化在498.5~530.3 g/kg,其含量排列为:叶子枯枝树干根蔸枝条细根干皮中根粗根;碳素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2)低山区柳杉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为393.651 t/hm2,其中植被层碳储量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9.22%,而0~100 cm土壤层占70.78%。31年生柳杉人工林年净固碳量估算为3.709 t/(hm2.a),其中乔木层的年净固碳量为3.537 t/(hm2.a)。(3)0~20 cm土壤表层碳储量为132.418 t/hm2,比植被层的碳储量还高。[结论]加强低山区的植被保护,减少表层土壤的水土流失,可有效保持南亚热带低山区土壤对碳的长期吸存和维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合理估算滇中地区云南松林碳储量和分阶段实施云南松林碳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5、30和45a生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对云南省玉溪市磨盘山不同林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林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林龄云南松含碳率为47.96%49.19%,云南松不同器官的含碳率以树干最高,树根最低,树叶、树枝介于之间。不同林龄云南松土壤含碳率在049.19%,云南松不同器官的含碳率以树干最高,树根最低,树叶、树枝介于之间。不同林龄云南松土壤含碳率在060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云南松林植被层碳储量为9.1460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云南松林植被层碳储量为9.14149.63t/hm2,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林龄云南松土壤碳储量为85.70149.63t/hm2,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林龄云南松土壤碳储量为85.70122.80t/hm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云南松林群落生态系统碳储量在103.74122.80t/hm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云南松林群落生态系统碳储量在103.74267.96t/hm2范围,随群落林龄的增加呈增大趋势。【结论】乔木层和土壤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云南松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林型和林龄对温带半干旱地区嫩江流域固沙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及机制,为沙地人工林碳汇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对生长方程、碳氮分析仪测定法,同步估算具有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年龄序列的11、30、45年生樟子松和6、15、26年生小黑杨2种人工林,以及28年生天然榆树疏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植被年净固碳量及其相关环境因子(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氮等),确定林型和林龄对沙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效果。【结果】(1)在植被固碳方面,樟子松和杨树人工林均强于天然榆树疏林,尤以樟子松人工林为最佳;且樟子松、杨树人工林的植被碳储量均随林龄而递增,但两者植被年净固碳量随林龄变化规律却不同,前者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后者随林龄而递增。(2)在土壤固碳方面,杨树人工林优于天然榆树疏林,而樟子松人工林却不及天然榆树疏林;且樟子松、杨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分别为先增后稳型和递增型。两者的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也被改变,在水平空间上,前者降低了上、下部土壤层的碳储量,且在上部土壤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强;后者增加了中上部土壤层碳储量,且在...  相似文献   

16.
以1987年"5.6"森林大火过火区6种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分析不同生态系统在火干扰27 a后的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植被碳储量存在差异,相同森林群落类型中不同组分的植被碳储量差异也较大,其中乔木层和凋落物层是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6种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在火烧干扰27 a后的植被碳储量为23.17~54.06 t/hm^2,碳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次生林、兴安落叶松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白桦次生林(沟谷)、白桦次生林(坡中);植被碳储量恢复度从大到小的依次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白桦次生林(沟谷)、白桦次生林(坡中)、兴安落叶松次生林、樟子松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分别恢复到同林型成熟林分的49%、43%、36%、35%、33%和25%;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最高,恢复效果最好。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碳储量与其对应的成熟林碳储量的巨大差异,说明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将继续积累大量生物量碳,具有潜在碳汇效应。  相似文献   

17.
4种典型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与碳密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4种地带性顶级森林群落类型,即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类型的碳含量和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哀牢山和长白山植被碳含量略高于西双版纳和鼎湖山,植被碳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西双版纳总碳密度为250.78 t/hm2,鼎湖山为248.72 t/hm2,哀牢山为530.13 t/hm2,长白山为254.67 t/hm2,其中西双版纳、鼎湖山和长白山植被层碳密度高于土壤层碳密度,而哀牢山土壤层碳密度要高于植被层碳密度.  相似文献   

18.
崇明岛不同年龄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特点及估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人工用材和城镇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由于生长速度快,种植广泛,水杉人工林在碳汇林经营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上海崇明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设置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测定了林地枯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并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了树木生物量及各组分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8、15和30年生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内,总碳储量分别为87.02,117.69和160.26 t·hm-2;在8、15和30年生3个林分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3%,22.8%和41.0%,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为88.8%、75.6%和57.1%.在8年生林分内,林下植被层碳储量(1.94 t·hm-2)和枯落物层碳储量(3.19 t·hm-2)占林分总碳储量比例最大,15年生和30年生水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储量近似相同(约为0.7 t.hm-2),分别占总储量的0.6%和0.5%.在不同年龄的水杉人工林林分中,同一土壤深度层次,土壤碳含量高低顺序是30年>15年>8年,表明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在不同年龄水杉人工林林分中,土壤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0~20cm、20~40 cm和40~60 cm相邻层次之间碳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良风江32年生麻栎人工纯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为提高广西地区碳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麻栎人工林内选择标准样地,用收获法测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用重铬酸钾—外热法测定麻栎各器官的碳素含量,并用环刀法测定土壤碳密度。【结果】麻栎人工林各器官的碳素含量为:干材〉叶〉皮〉根兜〉枝〉细根〉中根〉粗根。土壤碳含量以0-20 cm土层最高,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麻栎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为241.08 t/ha,其中乔木层占97.90%,林下植被层占0.54%,凋落物层占1.56%。【结论】麻栎人工林的碳储量主要分布在乔木层和土壤层,且乔木层生物量占麻栎人工林生物量的主要部分。麻栎土壤固碳能力较强,可作为广西发展固碳林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通过对海南西部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土壤剖面进行有机碳含量实测,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为6.20~14.36 g/kg;橡胶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碳含量随土壤层的增深而逐渐减少,除33 a胶林0~60cm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他同一林龄橡胶人工林不同土壤层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在同一土壤层间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集中于0~30 cm土壤层;5、10、19和33 a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76.85、74.48、81.74和85.31 t/hm2。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凋落物量累积与分解、林龄大小和胶林经营管理是影响橡胶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蓄积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