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樱桃开花生物学与授粉坐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该地区引种樱桃的开花生物学和授粉坐果特性,为该地区樱桃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和授粉树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南疆地区引种的中亚大樱桃和甜樱桃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调查和辅助授粉方法,调查和测定各品种开花物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和自然、自花授粉以及不同组合间授粉的坐果结实特性。【结果】樱桃各品种花期物候较一致,中亚大樱桃比甜樱桃花期提早2~4 d;中亚大樱桃花粉在采集保存4 d后仍保持较高的生活力;供试各品种自花结实率低,除拉宾斯、红灯外,均属自花不结实类型;供试各品种自然结实率较高,除萨米脱外,坐果率均在20%以上,且中亚大樱桃自然授粉坐果率均在35%以上;授粉组合以中亚大樱桃‘YT07-2-1’和‘YT07-2-2’做父本时,各组合的坐果率较高,其中以中亚大樱桃3个品种做父本,拉宾斯做母本时,坐果率均在25%之上。【结论】‘YT07-2-1’、‘YT07-2-2’自然授粉坐果率较高,做父本时异花授粉坐果率也高;拉宾斯可作为通用授粉品种。南疆地区樱桃栽培时,从授粉坐果角度分析,可选取‘YT07-2-1’或‘YT07-2-2’和拉宾斯组合成主栽品种进行授粉搭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品种的授粉结实特性,为葡萄杂交育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新郁和绿洲宝石2个葡萄品种为材料,采用自然授粉、自花授粉、去雄不授粉、去雄后在不同时间人工分别授粉(阳光玫瑰、昆香无核花粉)等处理,在授粉1个月后统计果穗坐果率(以下简称坐果率),分析新郁和绿洲宝石授粉结实特性。【结果】新郁葡萄在自然条件下平均坐果率为34.32%,自花授粉的平均坐果率为30.79%。绿洲宝石在自然条件下平均坐果率为24.21%,自花授粉的平均坐果率为18.67%。在始花期前2 d新郁有约3.51%花蕾完成了闭花授粉,绿洲宝石有约5.22%花蕾完成了闭花授粉;在始花期新郁有约19.08%花蕾完成了闭花授粉,绿洲宝石有约24.39%花蕾完成了闭花授粉。4个杂交组合早上授粉处理的平均坐果率均高于傍晚授粉处理的,其中新郁×昆香无核、新郁×阳光玫瑰、绿洲宝石×阳光玫瑰组合的差异显著,绿洲宝石×昆香无核组合的差异不显著。以阳光玫瑰为父本的2个组合坐果率高于以昆香无核为父本的2个组合。6个处理中,处理2早上授粉的平均坐果率最高,处理3傍晚授粉的平均坐果率最低。早上和傍晚授粉的处理1、处理2平均坐果率均高于...  相似文献   

3.
以8年生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配合施用对黄河故道地区富士苹果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处理4(株施有机肥5 kg+尿素0.5 kg+复合肥2.5 kg),新梢生长量最大,为56.7 cm,干周年增长5.13 cm最大,百叶重最大92.2 g、单果重323 g最大,硬度最高为7.47 kg/cm2,坐果率提高,产量最高60.4 kg/株。株施有机肥5 kg+尿素0.5 kg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5.28%,可滴定酸最低为0.34%。  相似文献   

4.
不同营养元素及配比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通油茶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N[CO(NH2)2]、P(KH2PO4)、K(KCl)、B(H3BO3)、Ca(CaCl2)、Mo(Na2Mo4)、Zn(ZnSO4)、Mg(MgCl2)等8种不同元素及其组合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CaCl2、Na2Mo4、ZnSO4、KCl对油茶花粉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ZnSO4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CO(NH2)2、KH2PO4、H3BO3、MgCl2对油茶花粉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种元素最适宜浓度:CO(NH2)2为0.10-0.15 g.L-1;KH2PO4为0.05-0.10 g.L-1;H3BO3为0.10 g.L-1;MgCl2为0.05 g.L-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元素配合使用极显著地提高花粉萌发率,其中以0.15 g.L-1CO(NH2)2+0.15 g.L-1H3BO3+0.05 g.L-1MgCl2+0.05 g.L-1KH2PO4处理的效果最好,其花粉萌发率为90.51%,比CK提高了46.79%.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欧洲李不同品种间授粉亲和性,为欧洲李授粉品种的配置和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测定3个欧洲李品种斯坦勒、法兰西、女神的花粉量、花粉活力、品种间授粉坐果率,结合荧光显微观察授粉亲和性。【结果】3个欧洲李品种的单花花粉量分别为斯坦勒5.00×104粒/花,法兰西3.12×104粒/花,女神1.45×104粒/花,花粉萌发率≥20%,自交坐果率分别为女神0.47%、法兰西5.71%、斯坦勒8.14%。3个欧洲李品种间授粉的坐果率为:以女神为母本,分别以法兰西、斯坦勒为父本,坐果率分别是5.88%、7.17%。以斯坦勒为母本,女神作为父本的坐果率为12.15%,以法兰西为父本的组合坐果率为6.34%。以法兰西为母本,斯坦勒和女神为父本的授粉组合中,坐果率分别为11.49%、14.41%。美丽李为父本为欧洲李授粉后坐果率都≤0.05%,为杂交不亲和。柱头荧光观察显示欧洲李不同品种间相互授粉杂交表现亲和,自交则出现受精缓慢或花粉管畸形等现象,只有少量的花粉管进入花柱基部;欧洲李和美丽李杂交后出现花粉管弯曲或先端膨大现象。【结论】3个欧洲李品种花粉量大,活力强,自交坐果率都比较低,表现为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杂交亲和。法兰西和斯坦勒适合作女神的授粉品种,女神适合作法兰西的授粉品种,女神和法兰西适合作斯坦勒的授粉品种;美丽李不适合作欧洲李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部分柿品种杂交亲和性的研究,为柿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及杂交组合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杂3-2”、“禅寺丸”、“杂4-2”和“正月”4个雄株作父本,“黑柿”、“干帽盔”、“野柿”、“平核无”、“金枣柿”和“阳丰”6个雌株作母本,设置自然授粉(对照)、套袋不授粉、套袋后进行无生活力花粉授粉和有生活力花粉不同组合杂交授粉4种处理,利用离体萌发法比较雄株的花粉生活力,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柿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并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和无籽果实率。【结果】4个雄株花粉生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杂3-2”(52.53%)>“禅寺丸”(48.13%)>“杂4-2”(40.02%)>“正月”(34.10%)。在24个杂交组合中,相同倍性的父本与母本杂交,柱头乳突细胞表面均无胼胝质(“阳丰”与各雄株杂交情况除外),且花粉粒在柱头上粘附萌发形成大量的花粉管并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受精;不同倍性的父本与母本杂交,柱头上粘附的花粉粒少,柱头胼胝质的形成阻碍了花粉的萌发。24个杂交组合中,坐果率和单果种子数最高的组合为“黑柿”ד杂3-2”,分别为74.44%和4.00;坐果率最低的组合为“金枣柿”ד正月”,坐果率和单果种子数分别为22.22%和0.10,且人工授粉处理的坐果率和单果种子数均高于自然授粉处理。通过比较不同授粉方式下6个雌株的无籽果实率可知,“干帽盔”、“阳丰”、“平核无”存在真单性和刺激性单性结实现象,“黑柿”存在刺激性单性结实现象,“野柿”、“金枣柿”存在假单性结实现象。【结论】柿不同雄株间的花粉生活力存在差异;相同倍性的父本与母本杂交亲和性大于不同倍性间父本与母本杂交;人工授粉能明显提高各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和单果种子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阿月浑子与黄连木远缘杂交是否存在授粉障碍。【方法】以阿月浑子和黄连木杂交组合为材料,以阿月浑子自交组合为对照,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父本花粉的形态特征,采用离体萌发试验对父本花粉萌发率和活力进行测定,采用压片法对不同授粉组合的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阿月浑子T-491花粉极面观可见4个萌发孔,外壁具稀疏刺状颗粒;黄连木花粉极面观萌发孔仅见2个,外壁有较密刺状颗粒分布;黄连木花粉极轴长和赤轴长分别为53.84 μm和44.85 μm,均大于阿月浑子T-491雄株花粉。用于授粉的父本黄连木和阿月浑子T-491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77.3%和84.38%,花粉活力分别为82.4%和89.14%。杂交组合黄连木花粉授粉4 h后开始少量萌发,授粉12 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授粉48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授粉72 h后到达胚囊。自交组合阿月浑子T-491花粉授粉2 h后即开始大量萌发,6 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12 h后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24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与自交组合相比,杂交组合的黄连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速度相对滞后,并伴有花粉管弯曲、膨大变粗、花柱中有大量不规则胼胝质沉积等现象。阿月浑子T-491授粉的自交组合坐果率为57%,而黄连木授粉的杂交组合坐果率为26%,杂交组合表现出较低的结实性。【结论】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远缘杂交的授粉过程存在一定障碍,可能是导致杂交坐果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同授粉方式对红阳猕猴桃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阳猕猴桃适宜的授粉方法,进行了不同授粉方式对红阳猕猴桃坐果率及其果实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喷雾授粉处理E(白砂糖2 g/L+硼酸1 g/L+阿拉伯胶4 g/L+花粉2 g/L)方法快捷,省时省力,授粉坐果率高,果实外观性状和内部品质都较自然授粉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不同花粉供体对贵长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猕猴桃高效授粉和品质提升提供依据。【方法】在贵州省修文县精品猕猴桃试验园,在开花期选用17个花粉供体(d-1~d-17)对贵长猕猴桃雌株进行授粉,花后统计坐果率;果实成熟采收后对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侧径、干物质、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色泽、风味及可溶性糖、总酸、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经不同花粉供体处理后,贵长猕猴桃坐果率以d-4处理最高,达98.5%;就贵长猕猴桃果实品质性状而言,d-3处理单果重达90.89 g,d-11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26%、果实横径48.63 mm、侧径40.10 mm,d-6处理果实纵径76.98 mm,d-10处理果形指数1.74,d-15处理果实硬度1.51 kg/cm2,d-16处理果实色差45.37,d-5处理果实色泽比-0.57、色度角119.36°、可溶性糖含量12.79%,d-1处理果实总酸含量1.11%、糖酸比10.19,d-12处理果实维生素C含量101.78 mg/100 g,以上性状各处理显著优于其他花粉供体授粉处理(P0.05,下同)。但不同花粉供体对贵长猕猴桃果实的干物质含量、横侧比、果肉颜色、果皮剥离难易程度、果实风味、果实质地及中柱软硬等影响不显著(P0.05)。贵长猕猴桃关键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纵径、横径和侧径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横侧比显著负相关,色泽比与色度角、硬度极显著负相关,色度角与硬度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糖酸比极显著正相关,总酸与糖酸比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坐果率、单果重、侧/横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度角、总糖、总酸、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等贵长猕猴桃关键指标,以d-5花粉供体授粉表现最佳。【结论】花粉供体对贵长猕猴桃品质关键指标影响显著,不同花粉供体影响不同,在生产上应慎重选择。d-5花粉供体授粉果实适宜作为贵长猕猴桃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贵州地区大樱桃树冠生长过旺、产量低等问题,为贵州地区大樱桃新栽培模式提供参考,以曙光2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规格容器限根栽培对大樱桃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径为22 cm和40 cm的容器均能抑制大樱桃的冠幅生长,提高大樱桃的花芽形成量及产量。其中,采用直径为22 cm的容器对大樱桃限根栽培的效果较好,其主干粗度、株高、南北冠径、东西冠径、主枝粗度及新梢生长量均低于直径40 cm的容器处理和常规栽培,分别为22.0 cm、192 cm、232.0 cm、269.3 cm、26.7 cm、49.89 cm;花束状短果枝数最多,为118个;产量最高,为4.99 kg/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叶面喷施蚯蚓氨基酸液肥对黄瓜品质的影响,为蚯蚓氨基酸肥在蔬菜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H1(喷施0.3%KH2PO4)、H2(喷施蚯蚓氨基酸800倍液+0.3%KH2PO4)、H3(喷施蚯蚓氨基酸500倍液+0.3%KH2PO4)、H4(喷施蚯蚓氨基酸300倍液+0.3%KH2PO4)、H5(喷施蚯蚓氨基酸800倍液)、H6(喷施蚯蚓氨基酸500倍液)、H7(喷施蚯蚓氨基酸300倍液)及清水对照(CK)处理,在黄瓜挂果期进行叶面喷施,采收时测定各处理黄瓜果实的维生素C(Vc)、蛋白质、可溶性还原糖、有机酸、硝酸盐含量及糖酸比.[结果]与CK相比,采收时H2、H3和H6处理黄瓜的V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0.0%、53.5%和38.0%(P<0.05,下同);H2、H3、H4、H6和H7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55.2%、85.3%、67.5%、31.6%和49.6%;H3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31.2%;各施肥处理的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均降低,其中H4、H5和H6处理显著低于CK;H2和H3处理的有机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4.2%和22.8%,H5、H6和H7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9.1%、44.8%和36.8%;分别与H5、H6和H7处理相比,H2、H3和H4处理黄瓜的Vc含量增加,糖酸比降低,有机酸含量较高且差异显著,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60.8%、78.5%和35.5%.[结论]在黄瓜挂果期喷施适当浓度的蚯蚓氨基酸液肥有利于整体提升黄瓜果实品质,其中喷施蚯蚓氨基酸500倍+0.3%KH2PO4混合液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型海藻肥配施传统复合肥对玉米产量及其生长特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春玉米金禾658为供试品种进行田间试验,设置CK (复合肥1 500 kg/hm~2)、CF_1+S_1、CF_2+S_1、CF_3+S_1、CF_1+S_2、CF_2+S_2和CF_3+S_2共7个处理(CF_1~CF_3分别为复合肥1 500、1 350和1 200 kg/hm~2,S_1~S_2分别为海藻肥7.5和15 kg/hm~2),田间随机排列,测定玉米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物量、株高、茎粗和叶绿素含量等性状。【结果】添加海藻肥的CF_1+S_1和CF_1+S_2处理的产量较传统复合肥CK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8.9%和15.9%(P0.05),并且在其配施减量10%和20%复合肥的情况下依然达到未减产效果。与CK处理相比,CF_1+S_1处理将玉米各时期干物质量显著提高了3.9%~6.4%、拔节期株高和茎粗分别显著增加了5.1%和8.9%、乳熟期叶片SPAD值提高了9.7%(P0.05)。然而在相同复合肥用量下,不同海藻肥处理间的产量、茎粗和SPAD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经济效益方面,添加7.5 kg/hm~2海藻肥的CF_1+S_1处理收益最高,较CK增加了32.5%,较减量复合肥的CF_2+S_1和CF_3+S_1处理分别增加了16.5%和21.6%。【结论】与普通复合肥相比,配施7.5 kg/hm~2海藻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的株高、茎粗、SPAD值和干物质量,进而增加了玉米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秋季叶面喷肥对红地球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秋季叶面喷肥对红地球葡萄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秋季喷肥配方,为红地球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10在陕西渭南红地球葡萄果实采收后,以喷清水为对照,设置4个不同配方叶面喷肥,每10d喷施1次,共喷施3次,在2013年春季测定不同处理红地球葡萄萌芽期冬芽的纵横径,于新梢生长期测定新梢直径及长度,于花蕾期测定花粉生活力及叶面积,于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产量。【结果】与对照相比,各喷肥处理使红地球葡萄的冬芽纵、横径,新梢直径、长度及叶面积和花粉生活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分别为12.15%~43.81%,1.84%~32.24%,8.08%~11.86%,26.62%~68.56%,3.23%~9.81%,13.68%~58.50%。各喷肥处理的百粒质量和百粒体积分别较对照增加10~20g,2.1~11.9cm3;各喷肥处理果蒂拉力和硬度分别为6.87~7.21N,3.90~4.58kg/cm2,均低于对照(7.72N,4.60kg/cm2)。各喷肥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糖酸比分别较对照高0.7%~2.1%,0.012 5~0.248 8mg/hg,9.343 6~16.070 3,且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对照。各喷肥处理的总产量增幅为21.47%~57.25%,其中处理4和处理5的总产量增幅都达到57%左右。【结论】与其他喷肥处理相比,处理4和处理5可以有效促进红地球葡萄树体生理生长、改善果实品质及提高果实产量。处理4(第1次.1.5%磷肥+0.6%铁肥+0.5%钙肥;第2次.2.0%磷肥+2.0%铁肥+1.0%钙肥;第3次.2.0%磷肥+2.0%铁肥+1.0%钙肥)和处理5(第1次.1.5%磷肥+0.6%镁肥+0.5%锌肥;第2次.2.0%磷肥+2.0%镁肥+1.0%锌肥;第3次.2.0%磷肥+2.0%镁肥+1.0%锌肥)是较好秋季喷肥配方。  相似文献   

14.
马雄杜鹃的繁育系统和杂交育种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马雄杜鹃(Rhododendron maxiongense)的保护和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马雄杜鹃进行了开花物候和访花昆虫的观察,统计了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结果】马雄杜鹃花期为4月中旬到5月底;杂交指数(OCI)≥4,P/O值为422.48,主要的传粉者为东方蜜蜂;自然状态下马雄杜鹃的坐果率最高,为57.14%,同种同株异花授粉和同种异株异花授粉坐果率仅为24.28%和17.14%。以马雄杜鹃(R.maxiongense)为母本,马缨杜鹃(R.delavayi)、大白杜鹃(R.decorum)、露珠杜鹃(R.irroratum)和羊踯躅(R.molle)为父本的坐果率分别为11.43%、22.86%、2.86%和10%。【结论】马雄杜鹃花粉的最佳活性期与柱头的最佳可授期可能互不相遇;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且自交亲和,在传粉的过程需要传粉者;自然状态下传粉昆虫效率较高,而人工同种授粉和人工杂交授粉可能由于杂交亲和力不同导致坐果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和授粉时间对‘米良1号’猕猴桃果实大小、品质及坐果率的影响。【方法】首先研究‘米良1号’的果实发育模式,比较‘米良1号’和‘徐香’、‘金魁’的开花频度;然后以‘米良1号’为对象,分析不同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200,400,800,1 200倍)和授粉时间(花后0,1,2,3,4d)处理下,采收后及可食状态下猕猴桃果实的纵径、横径、侧径,品质指标和坐果率的变化,探明猕猴桃单果种子数与单果质量及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米良1号’的最佳花粉稀释倍数和授粉时间。【结果】(1)在果实发育前期,猕猴桃果实迅速膨大;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增长缓慢。3个猕猴桃品种雌花开放时间为4~5d,其中‘米良1号’雌花开放最早,‘徐香’雌花开放较晚,‘金魁’雌花开放最晚。(2)无论是釆后还是达到可食状态的猕猴桃果实,随着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增加,猕猴桃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均呈下降趋势,单果质量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先减后增;但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显著。除稀释800倍处理外,其他稀释倍数处理的坐果率均在80%以上。(3)无论是釆后还是达到可食状态的猕猴桃果实,随着花授粉时间推迟,猕猴桃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均呈下降趋势,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减少;但授粉时间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显著。除花后2d授粉处理外,其余授粉时间处理的坐果率均在95%以上。(4)单果种子数与果实质量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果实内种子越多,果实越重。【结论】对‘米良1号’品种猕猴桃,建议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在200~400倍,在雌花开放后0~2d,且雌花开放数在75%以上进行授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海滨木槿的繁育系统及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以海滨木槿为试验材料,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座果率等指标,首次对海滨木槿的繁育特征及传粉生物学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海滨木槿的花朵包括5个花瓣,少数为4个或者6个花瓣;花期5~10月;开花当天的花粉活力呈单峰曲线,在13∶00时活力最高,开花当天柱头都具有可授性;海滨木槿的杂交指数为4,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海滨木槿的花粉/胚珠比为350.6±11.6,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5)海滨木槿自然坐果率为95%;人工同株同花授粉的座果率为70%;人工异株异花授粉坐果率为92%;各种授粉方式下,种子平均数为31~35,没有显著差异;海滨木槿的主要传粉昆虫是蚂蚁.【结论】海滨木槿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主要传粉昆虫是蚂蚁.  相似文献   

17.
新疆核桃品种‘新新2’和‘温185’开花授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新疆两个主栽核桃品种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为授粉树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法、重力载玻片法、离心法及控制授粉等手段研究核桃的散粉、柱头可授性等规律。【结果】‘新新2’和‘温185’两品种雌雄花期较为互补,花序花粉量达到876.7~888.0万粒,散粉时的最佳温度为20~23℃,散粉可持续10 d左右;雌花在开放的1~4 d内坐果率最高,有效可授期为6~7 d;两品种异花授粉坐果率达96.7~98.0%,通过人工授粉坐果率可提高8.8~10.7%。【结论】‘新新2’和‘温185’两核桃品种互为授粉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苦瓜花粉的辐照效应及其授粉后对后代表型性状的影响,为创制苦瓜新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种类型苦瓜(MC6、MC9和MC143)为材料,用不同剂量钴射线(~(60)Co-γ)进行花粉辐照处理,测定各处理花粉的萌发率和辐照1代(M_1)的单瓜种子数;观测和记录田间种植200 Gy ~(60)Co-γ处理苦瓜辐照2~5代(M_2~M_5)的表型性状。【结果】苦瓜材料MC6、MC9和MC143的花粉萌发率均随~(60)Co-γ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至辐照剂量为350 Gy时,花粉萌发率分别由对照的89.3%、92.8%和95.5%降至0.8%、0.3%和0.4%;各辐照剂量处理苦瓜花粉均能使果实膨大,但辐照剂量在300 Gy以上时,未获得有胚种子;辐照处理的花粉授粉后,3种类型苦瓜的M_2表型(主要为果实皮色、收获始期和性型)变异率分别为3.54%、8.55%和5.26%,至M_5时,稳定的变异率分别为0.88%、2.63%和0,获得了苦瓜果皮色和性型变异株的稳定后代。【结论】以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进行苦瓜花粉辐照可获得苦瓜果皮色和性型变异株的稳定后代,其中200 Gy辐照苦瓜花粉授粉能使部分基因型苦瓜产生稳定变异,而通过辐照苦瓜花粉后授粉收获成熟种子的方法创制苦瓜新种质时花粉的辐照剂量不宜高于300 Gy。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对甘蔗白蚁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于2018年和2019年采用拌肥料撒施法进行两种不同含量氯虫苯甲酰胺对甘蔗白蚁的田间防治试验。在收获前(11月)调查甘蔗白蚁为害株,收获时调查白蚁为害株、甘蔗有效茎数和测定产量,计算甘蔗白蚁防治效果与经济效益。【结果】在板麦村试验点5%氯虫苯甲酰胺7.5 kg/hm~2和4%氯虫苯甲酰胺7.5 kg/hm~2对甘蔗白蚁为害株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对照药剂15%吡虫啉7.5 kg/ hm~2的白蚁为害株率;而在渠凹村3种药剂处理白蚁为害株率差异不显著。总体而言,以5%氯虫苯甲酰胺7.5 kg/hm~2防治甘蔗白蚁效果较好,可将白蚁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防治效果达80%以上;甘蔗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19.2~31.5 t/hm~2,纯收入增加8 784~15 180元/hm~2,增产增收明显。【结论】5%氯虫苯甲酰胺(桂中2号)7.5 kg/hm~2对甘蔗白蚁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效益显著,可在甘蔗白蚁为害较严重的蔗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株行距配置对机采棉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机采棉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在同一密度(18×104株/hm2)下设置3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一膜三行(76 cm+76 cm+76 cm等行距,株距7 cm);一膜四行(76 cm +66 cm +10 cm +76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0 cm);一膜六行(66 cm +10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4.6 cm),分析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棉铃时空分布、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一膜三行模式下的棉花株高、果枝始节高度均优于其他模式;叶面积指数在盛铃期达到峰值,其中一膜三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处理分别高出11.57%、4.50%。产量以一膜三行处理最高,为6 269.46 kg/hm2,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分别高出4.06%、4.85%,各处理间棉花纤维品质基本无差异。【结论】一膜三行等行距种植模式更适合作为机采棉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