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棉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方面均具有优势,个体的生长发育较快,植株高大,栽培上宜采用"大个体、大群体"模式,以充分发挥杂交棉的杂种优势.为此,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其生长发育特点不同,相应的管理措施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方法,分析了2个转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杂交棉(浙大13-1和浙大13-2)以及转Bt基因纯系亲本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的Bt蛋白表达规律。结果表明,Bt基因在所检测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和转基因纯系亲本各器官中均有表达,但不同器官Bt蛋白含量明显不同,品种之间各器官的Bt蛋白含量也有明显差异。2个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苗期以三叶期的子叶最高,苗期叶片次之;苗期根系和茎秆中Bt蛋白表达呈抛物线形,分别在第33天和第40天达到峰值,其中根系表达量高于茎秆。叶片中的Bt蛋白含量随着棉花生长发育进程而降低,盛花期Bt蛋白含量最低,之后又有所增强,整个生育期呈"V"字形规律。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盛花期棉株各器官中,花药的Bt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器官。2个杂交棉品种之间各器官的Bt蛋白含量的趋势基本相同,但浙大13-1器官中的Bt蛋白含量大多高于浙大13-2。亲本各器官中的Bt蛋白含量高于其杂交棉品种,但植株生长后期的叶片和花药中的Bt蛋白低于其杂交棉品种,二者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杂交棉的生长发育优势1.生长势强。杂交棉生长发育表现为棉苗健壮、发棵早、搭架快、株型高大、果枝果节多、单株成铃多、成铃率高、产量水平高,在栽培上可以采用大个体、低密度,可减少育苗移栽和田间管理用工,实现轻简栽培。2.抗逆性强。杂交棉对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大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抗虫杂交棉与常规棉相比,具有较强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优势,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具有生长发育迅速,抗逆性强,前期中、下部结铃多,后期上部结桃少等显著特点。其栽培技术应按照抗虫杂交棉的生长发育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才能挖掘出抗虫杂交棉的增产潜力,使其优势得到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一、杂交棉的生长发育优势 1.生长势强 杂交棉生长发育表现为棉株健壮,发育早,长势强,搭架快,植株高大,果枝果节多,单株成铃多,成铃率高,产量高。栽培采用大个体、低密度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杂交棉在库车县的引种试验,观察比较各杂交棉品种在库车县的生长发育表现及产量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杂交棉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鲁棉研25号、华杂9号、邯杂98-1、新陆中31号4个杂交棉品种平均结铃数、单铃重、皮棉产量都比对照品种中棉35号高,均可在本地推广种植。杂交棉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建议在种植过程中挑选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7.
2016年,126团棉花经历了5月低温多雨,棉花生长发育延迟,部分干部职工未掌握到受灾棉田的管理技术要点,造成部分杂交棉打顶后旺长,使杂交棉灾后保稳产、提品质受到影响。本文分析了杂交棉打顶后旺长的原因,为今后特殊气候条件下杂交棉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杂交棉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杂交棉标杂A1、豫杂35和常规棉中棉所41为材料进行试验,研究杂交棉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杂交棉苗期长势强、出叶速度快,叶片数多;植株较高,果枝较长,果枝数和果节数多。杂交棉单铃重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常规棉,且达极显著水平。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的纤维长度、强度、细度等比较协调,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9.
自2007年北疆垦区推广杂交棉稀植直播技术以来,努力探索杂交棉稀植状态下的生长发育特性以及产量形成规律,总结高产栽培技术经验。至2010年,仅车排子垦区推广杂交棉稀植直播面积达2453公顷,主要选择鲁棉研24号。  相似文献   

10.
杂交棉的生长发育优势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杂交棉的生长发育优势 1.生长势强杂交棉生长发育表现为棉株健壮,发棵早,搭架快,株型高大,果枝果节多,单株成铃多,成铃率高,产量水平高,在栽培上可以采用大个体、低密度,可减少育苗移栽和田间管理用工,实现轻简栽培。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第7师不断加大棉花杂交棉76厘米等行距稀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由棉花常规品种的"密、矮、早"种植技术转向杂交棉76厘米等行距稀植技术,由棉花高产理论"以密争温"、"以群体增产"向"向光要棉"、"光温互补",提高光能利用率转变,从而实现了机采杂交棉高效优质,但杂交棉保苗问题却日益突显。本文根据生产实践,探讨杂交棉浅播  相似文献   

12.
<正>通过对29团主栽杂交棉品种的系统调查,重点研究适应本团种植的2个主栽杂交棉品种在不同株型、不同播种密度下的产量和品质情况,并通过改进栽培措施提高杂交棉的产量,为进一步探索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一、主栽杂交棉品种特性1.联杂68全生育期169天,中晚熟。植株呈塔型,果枝Ⅱ  相似文献   

13.
秦亚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2926-2928
以4个棉花品种EK288F1、鄂杂棉10号F1、C111F1、鄂棉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质育苗模式下棉花干物质生产、积累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育苗模式下3个杂交棉品种的F1单株营养器官干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明显,尤其是进入开花期后明显快于对照品种鄂棉23,在盛铃期达到高峰;杂交棉品种F1的株高、果枝数、幼铃数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成铃数和总果节数明显高于对照,显示杂交棉果节分化速度快于对照;3个杂交棉品种F1伏前桃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伏桃和秋桃比对照多,说明杂交棉中后期生长比对照具有明显优势;对照品种鄂棉23的脱落率高于3个杂交棉品种F1.  相似文献   

14.
刘方志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100-100,103
杂交棉种子生产可分为亲本提纯复壮、杂交制种、种子加工3个过程。针对当前杂交棉种子生产企业只注重杂交棉制种技术的运用而忽略亲本提纯复壮、种子加工过程,致使亲本退化、杂交种纯度不高的现象,阐述杂交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旨在提高杂交棉种子纯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企业和"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5.
结合南疆气候条件和植棉特点,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节效应,探讨南疆杂交棉氮肥运筹措施,为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杂交棉楚杂180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用量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杂交棉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384.9~430.4 kg/hm2时,杂交棉籽棉产量达到最高.施氮量不足或过量,对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光合物质的生产和转移,影响到最终产量.适宜的施氮量是杂交棉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合理的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并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氮肥基追比对杂交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南疆地区杂交棉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以兆丰1号和鲁棉研30号为试材,设置3个氮肥基追比(N1,基肥∶追肥=0∶10;N2,基肥∶追肥=2∶8;N3,基肥∶追肥=4∶6)水平,研究氮肥基追比对杂交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N1处理缩短花铃期,其生育期较N2、N3提前10~11d,N2、N3处理间差异不大,N1处理显著降低杂交棉株高,茎秆纤细,主茎叶少而窄,果枝数减少,蕾铃数量少。N2处理的杂交棉株型合理,植株健壮,真叶14.4~14.8片,倒4叶宽和果枝数具有优势。3个处理的杂交棉单株地上部生物量积累趋势一致,N2处理增大干物质快速积累速率和延长快速积累持续时间,提高花后干物质累积量。"三桃"比例均以伏前桃和伏桃为主体桃,N2处理更为合理。通过增加成铃和提高铃质量使皮棉产量达4 223.3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杂交棉种植密度、化学调控量及打顶时问等栽培措施的不同配置与产量关系研究,探讨杂交棉在我师的最佳栽培模式,为杂交棉在我师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棉区杂交棉生产优势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杂交棉具有明显的生长发育、光合效能、抗病抗虫、间作套种、高产高效优势,栽培上应根据杂交棉的特性和沿海棉区环境特点,明确栽培途径,注意选用品种、合理密度、高效间套、适留叶枝、施肥化调、防病治虫和抗御灾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缩节胺喷施次数对杂交棉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的缩节胺喷施次数,为其在杂交棉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品种鲁棉研30号为材料,在田间设置缩节胺(DPC)6种不同喷施次数处理,研究DPC化学调控对杂交棉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DPC喷施三次的处理效果最佳,棉花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在盛铃期,最高值为4.8;棉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得到了有效合理的协调,并促进了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累积.改善棉花成铃结构,使棉铃空间分布均匀,并具有提高单株成铃数的效果,较对照增加0.41 ~1.74个成铃数;棉株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皮棉产量达到3 583.3 kg/hm2.[结论]在肥水适量的基础上,适期运用DPC对棉花进行系统的化学调控,其中化控三次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引进杂交棉新品种,进行大田对比试验,鉴定杂交棉在本地的适应性和丰产性,调查不同品种杂交棉生育期性状,掌握不同品种生育期,为团场选择优质、高效的杂交棉品种提供依据。二、供试品种供试品种10个:冀棉958、运城255、植保1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