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取乌鲁木齐市典型交叉口——友好路-克拉玛依路交叉口进行分析,结合实地交通流量调查数据,通过计算信号控制交叉路口的饱和度来分析路口的信号配时是否合理,合理调整信号配时;并针对该路口的特点提出增加进口车道数.以增大进口通行能力或改善路网、路段等措施来缓解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的控制方法,应用蚁群算法进行相序优化,确定通行相位,并且结合模糊控制的优点,确定该通行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控制方案和优化算法适应能力较强,在相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单交叉路口的平均车辆延误更少.  相似文献   

3.
针对快速公交BRT交叉口交通特性,通过分析传统的相位设计与信号配时,总结了基于公交优先的信号控制方案优化设计。选取乌鲁木齐市典型的BRT交叉口进行实例分析,分别采用传统的信号配时方法与公交优先的配时优化方法设计了4种不同配时方案。利用VISSIM软件对BRT信号交叉口的不同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对公交优先的信号配时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对比验证,得出基于公交优先的信号配时方法能有效减少交叉口人均延误,实现公交优先。  相似文献   

4.
以减小车均延误为目标,在调查交叉口交通流量和当前信号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韦伯斯特配时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并通过通行能力、交通流量比等指标来确定信号周期时长和各相位绿灯时间,改善相位饱和度,从而充分利用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建设大道新华路交叉口为例,基于实际数据对优化前后的交叉口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各相位的饱和度较优化前更为平均,没有出现很高或很低的极端情况,优化后的车均延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动力配煤组成成分复杂、用户要求较高等问题,运用RBF神经网络建立考虑煤质组成、燃烧特性、成本价格、地质分布情况等多因数非线性动力配煤的数学优化模型,运用专业计算软件matlab进行求解,将求解后的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企业生产动力配煤中,获得用户期望的动力配煤优化方案及数据。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模型参数,结合用户方自动检测及调节设备,获得性能优良的煤种及较好地反映和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为动力配煤方案的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制定满足渠系运行实际情况和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土壤含水量条件的渠系优化配水方案,将考虑输水渗漏损失的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与土壤水量平衡模拟模型耦合,构建基于渠系输水模拟与土壤水量平衡模拟的两级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多目标模型的Pareto解集。选择黑河流域中游西干灌区下的两级渠系作为研究区域,得到50组非劣的渠系优化配水方案。在Pareto前沿面上选取3组代表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再将3组中最优的方案与灌区实际灌水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areto解集可以体现目标之间的博弈关系,当权重值向配水量最少目标偏移时会对土壤水含量等指标产生影响,进而产量下降;当权重值向产量最大目标偏移时会产生水资源浪费现象;而当目标函数的权重值处于中间水平时,产量和配水量目标都可以得到较好地满足,并且与实际灌水方案相比配水量减少113.54万m~3、总产量增加660t,能够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该模型在兼顾渠系运行条件和土壤含水量的前提下权衡了2个目标之间的博弈关系,Pareto解集得出的结果能够满足决策者对于目标的不同需求,为灌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阐释城市道路单点信号控制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措施.选取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西路与青州路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分析该交叉口原配时方案,发现该交叉口存在早、晚高峰现象,且信号配时不优.运用Synchro软件进行交通配时优化,得出信号配时方案,再运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优化后该交叉口各个进口道的平均排队长度和延误时间均降低.将信号管制下交叉口范围内的碳排放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该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后早、晚高峰碳排放量分别降低21.47%和18.06%.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基于Matlab和模糊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的智能配肥终端控制系统,该配肥控制系统由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数模转换模块和各执行单元等器件组成。为提高智能配肥终端配肥精度和系统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SIMULINK和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依据经验模糊控制规则,在线实时优化PID系数调校参数,有效改善了该系统的控制质量。结果表明,样机分别配制不同配肥总量的2种、3种和4种肥料时,误差均维持在0.85%,该控制系统超调量小,工作稳定,较好地满足了智能配肥终端配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基于3S技术和蚁群算法的灌区渠系优化配水模型,解决目前灌区配水管理中的被动配水和信息采集方法落后等问题。【方法】以冯家山水库北干十一支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RS/GPS技术获得灌区作物的种植结构、面积及灌区土壤含水率等信息,将这些信息输入GIS系统中,再根据灌区不同位置的土壤墒情,以斗渠为计算单元,通过GIS系统计算各斗渠的实际需水量,最后按各出水口"定流量、变历时"的轮灌运行方式建立优化模型,通过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获得了各出水口在灌区实际需水量条件下的最优配水组合方案,算法简单、收敛性好。【结论】基于3S技术和蚁群算法的灌区优化配水,使现有的一些配水数学模型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渠系配水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渠系配水传统人工调度难以统筹优化的问题,为使优化模型更加贴近实际,体现渠系配水优化的时空特点,充分考虑配水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建立以下级渠道配水净流量、配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作为决策变量,以保证上级渠道水流平稳和下级渠道渗漏最小为模型目标的多目标多变量渠系优化配水模型,采用向量评估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将第一目标即上级渠道水流平稳作为优先满足目标,第二目标为次要满足目标。结果表明:在保障实际运行对于渠道流量要求和水量要求的前提下,优化结果与该时段甘州区配水计划相比,配水时间由轮期的25d缩短为15d,干渠平均配水流量由1.298m~3/s提高到1.414m~3/s,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651提高到0.706,田间配水量提高了14.25%。本研究模型能够实现集中、高效配水,且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为渠系优化配水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579芽孢生成的发酵条件,提高芽孢浓度。[方法]采用两步控制策略,即发酵的第1阶段(菌体生长阶段,0~10h)促进细胞生长,发酵的第2阶段(菌体对数生长后期,芽孢生成阶段,10~30h)促进芽孢生成。分别考察了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发酵pH值、第2阶段摇床转速、第2阶段发酵温度对芽孢生成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水平,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获得高浓度芽孢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芽孢生成的显著因素,芽孢生成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5g/L,发酵pH7.0,第1阶段的发酵温度37℃,摇床转速180r/min,约10h后进入第2阶段,发酵温度提高到40℃,摇床转速调节为200r/min。发酵30h,最终获得的芽孢浓度为9.43×108CFU/ml,芽孢生成率为90.99%,分别是优化前的6.70倍和2.43倍。[结论]利用两步控制发酵策略可提高生防菌B579芽孢浓度,建立的发酵工艺为生防菌剂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流量进行了分析,根据交叉口流量,设计信号控制方案,并使用Transyt-7F软件进行优化。通过使用Transyt-7F软件对交叉口交通情况进行仿真评估,优化后信号配时仿真的功效指标比优化前改善了43.7%,交叉口服务水平提高了一个等级。  相似文献   

13.
依据悬架实体在ADMAS中建立1/4悬架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辨识模型参数,得到了一个更能真实反映悬架性能的简化辨识模型.在此简化辨识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基于天棚阻尼原理的控制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优化的混合阻尼半主动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免疫优化的混合阻尼半主动控制方法能够改善被动悬架的性能;在一定控制指标下,混合阻尼控制对被动悬架性能的改善优于天棚阻尼控制和地棚阻尼控制.  相似文献   

14.
蒋皎梅  杨丽  洪颖  高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88-15689
利用Fenton试剂预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H2O2投加量、[Fe2+]/[H2O2]、初始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试剂预处理甲胺磷模拟废水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模型,优化条件为H2O2投加量为9/5理论投加量,[Fe2+]/[H2O2](摩尔浓度比)=1∶3,pH=4,反应时间为40min。此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8.1%。  相似文献   

15.
徐泽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216-9217,9254
[目的]设计并制作一套简易旋转倒立摆及其控制装置.[方法]采用9S12XE单片机作为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的监测和控制系统的核心,采用L298驱动直流电机作为动力.通过编码器及最优控制策略LQR在平衡点附近给出系统的线性化模型,对系统的稳定性、能控性进行调试.[结果]应用Lagrange方程对试验采用的单级旋转倒立摆系统进行建模,获得了旋臂长度(r)、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角位移(Q)、摆杆质心与铰链距离(L)4者的最佳平衡点与动态方程;优化LQR控制器获得最优状态反馈增益矩阵;进行计算机编程,应用9s12XE单片机控制,并执行试验;结果表明旋转臂的转动频率趋近于摆杆的转周期则摆杆能到达正负155度以上,能很快地完成设计要求的基本动作,并且能迅速进入PID控制器调控范围,完成坚立状态.[结论]经误差分析表明该装置的稳定性良好,误差范围可控制在正负15度之内;调试结果证明,已实现了倒立摆的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16.
首先,定义面向企业战略的ERP自动协同决策概念;其次,提出战略自动协同决策一致性模型,并构造由战略决策个体感知Agent、战略决策协同感知Agent、多库协同管理Agent及数据挖掘者Agent组成的多Agent系统结构;最后,用自主开发的ERP协同决策系统,举例说明自动一致性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豆秸秆制备农用保水剂及其保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改性大豆秸秆(CMSS)与丙烯酸(AA)接枝共聚制备出新型农用保水剂(AWRA),采用正交优化设计及单因素试验确定合成条件中各因素的最佳水平;最佳条件下合成的保水剂,对自来水吸水率达427 g/g;对秸秆改性前后及接枝产物进行红外图谱分析,发现AA和CMSS纤维接枝共聚良好;通过模拟土壤柱法研究了保水剂对土壤的保水性能,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显著抑制土壤水分的损失,抑制作用随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结构较为复杂的并联式多轴联动的新型木工带锯送料平台加工精度较低,控制参数无法优化,有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精度等问题。结合遗传算法寻优速度快和递归神经网络具有抑制不确定性因素的优点,设计一种将递归神经网络和自适应遗传算法结合的全局优化的控制策略。  方法  分析送料平台结构和误差产生来源,从而建立了相应的误差源模型;结合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RNN网络参数进而对PID参数进行优化,通过Matlab和Adams联合仿真的方法对该补偿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并与传统PID、遗传算法优化PID参数和RNN网络优化PID参数3种补偿控制算法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算法下控制参数、送料平台位移与角度变化曲线,并搭建了实际电路和控制器进行实验。  结果  分析仿真结果可知:该控制策略与其他3种控制策略相比,超调量最小,响应最快,大约在0.6 s达到稳定,且其在外部干扰下,更快达到稳定,大约0.3 s达到稳定。经过该控制策略补偿后,Y方向的偏移误差从补偿前6 mm降低至小于3 mm,X方向的偏移误差从6 mm降低到2 mm,倾斜角误差从5.5°减小至3°,平台轨迹曲线大部分曲线段与目标曲线完全重合;传统PID控制时,Y方向的偏移误差为6 mm,X方向的偏移误差6 mm,倾斜角误差5.5°,平台轨迹曲线与目标曲线偏差较大;遗传算法优化PID参数控制时,Y方向的偏移误差从补偿前6 mm降低至小于4.8 mm,X方向的偏移误差从6 mm降低到5 mm,倾斜角误差从5.5°减小至4.5°,平台轨迹曲线部分曲线段与目标曲线重合;RNN网络优化PID参数控制时,Y方向的偏移误差从补偿前6 mm降低至小于4.5 mm,X方向的偏移误差从6 mm降低到4.8 mm,倾斜角误差从5.5°减小至4°,平台轨迹曲线部分曲线段与目标曲线重合。  结论  该方法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且可有效补偿误差,提高其运动精度,满足驱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舟山产的冷冻小规格白姑鱼为对象,以漂洗过程CCP1和凝胶增强剂的使用CCP2作为2个关键控制点,分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对白姑鱼鱼糜生产新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是CCP1漂洗工艺中为漂洗水1.0 mg/mL柠檬酸钠溶液,漂洗温度8℃,漂洗时间12 min;CCP2凝胶增强剂使用上,工艺选择用2%鸡蛋白添加量,3%马铃薯淀粉与0.2%GRA1作为复合凝胶增强剂。在该工艺条件下,白姑鱼鱼糜凝胶强度为855.43 g.cm,是传统工艺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