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橄榄星室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记述一为害橄榄的重要害虫橄榄星家木虱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动态及其天敌种类资源。该虫在福州地区1年发生7-9代,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产卵于嫩芽上,3月上旬出现若虫,第1代成始见于3月下旬,世代重叠。橄榄星家木虱田间种数数量消长与橄榄抽梢期有极其密切的伴随关系,在纪树上本年有5年虫口高峰期,在老树上全年只有3个高峰期。在实验室23.0-25.0℃的平均温度下,卵期4.1-4  相似文献   

2.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主要为害柑橘、油茶、梨、柿、葡萄及茶树等植物。作者在调查高州市橄榄[Canarium albumo.(lour.)Raeusch]病虫害时,发现黑刺粉虱在本市的新垌、大坡、东岸等地为害橄榄十分严重。为此,对黑刺粉虱为害橄榄的生物学习性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1生活习性橄榄黑刺粉虱在本市1年发生4~5代。以老龄若虫在叶背越冬。越冬幼虫2月下旬化蛹,3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越冬代1代各虫态的发生比较整齐,2代以后出现世代重叠。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3月中下旬、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梨木虱在不同品种梨树上的发生规律,于2015-2016年对天津市混栽梨园中3个品种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的周年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梨喀木虱冬型成虫在早酥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2月底,在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3月上旬至中旬。3月中下旬始见第1代卵,4月上旬达高峰期,4月下旬孵化为若虫并达到高峰期,4月底至5月初始见第1代夏型成虫,5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5月下旬第2代若虫孵化,6月初达高峰期,中旬成虫羽化,下旬成虫达高峰期;6月底至7月初第3代若虫陆续出现,7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下旬成虫羽化;8月上旬第4代若虫出现,中下旬达高峰期;9月中旬第5代若虫出现,月底达高峰期。早酥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发生高峰期的数量显著高于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数量,晚秋黄梨树上1、2代的发生量显著高于黄冠梨树上的发生量。  相似文献   

4.
2012—2019年,于云南大理对李树朝鲜球坚蚧发生为害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大理的李树上朝鲜球坚蚧1年发生1代,2月上旬雌雄虫分化,3月为雌虫为害高峰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5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为1龄若虫期,约150 d;10月中、下旬若虫进入2龄,在11月中、下旬至翌年的1月以2龄若虫越冬。不同李树品种的受害情况不同,早熟品种受害较严重。提出冬春季修剪、人工防除及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越冬若虫出蛰期至雌虫虫体膨大初期开展化学防治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5种常见害虫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明确防治适期并提出以植物源药剂为主的棉花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于甘肃省敦煌市和瓜州县棉田连续3年采用人工调查和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棉蚜Aphis gossypii、棉叶螨、棉蓟马Thrips tabaci、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发生动态,同时开展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不同类型杀虫剂的田间药效筛选试验,建立科学防控用药技术流程。结果表明,棉蚜全年有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中旬;棉叶螨全年有7月上旬和7月下旬(2017年除外)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烟粉虱全年只有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棉蓟马全年只有7月上旬至8月上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棉铃虫1年发生3代,幼虫在7月下旬、9月上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发生高峰期,成虫在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应为7月上旬。软皂水剂、藜芦碱、苦参碱、啶虫脒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蚜,药后14 d防效达76.93%~91.25%;藜芦碱、苦参碱、矿物油、软皂水剂、松油、阿维菌素、阿维·哒螨灵、螺螨酯和硅藻土+有机硅助剂可用于防控棉叶螨,药后10 d防效达72.39%~92.81%;软皂水剂、藜芦碱、印楝素、硅藻土+有机硅助剂、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可用于防控烟粉虱,药后7 d防效达65.84%~84.29%;除虫菊素、苦参碱、多杀霉素、噻虫嗪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蓟马,药后14 d防效达72.92%~90.93%。表明在该地区棉田主要害虫防治适期,建立以植物源农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的防控技术,可用于我国河西走廊棉区棉花害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6.
樟个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个木虱属同翅目个木虱科,在河南信阳危害香樟,一年发生3代,以2龄虫在香樟叶背越冬,3月上旬开始生长发育,3月中旬有少量羽化,羽化盛期为4月下旬,4月中旬于春梢上开始见卵和若虫,6月中旬随着夏梢不断萌发,成虫陆续羽化,5月下旬夏梢上开始见若虫,即为第二代若虫。9月上旬第二代若虫开始发育、羽化、交配、产卵于秋梢、秋叶,孵化发育至2龄后越冬。  相似文献   

7.
江永县柚实雷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胜进 《植物保护》2002,28(4):34-35
经室内饲养和柚园系统调查明确 ,柚实雷瘿蚊在湖南江永1年发生4代 ,以老熟幼虫在柚园土中或以幼虫在虫果内越冬,4月下旬始见成虫。以幼虫蛀食果实 ,1年有4~5个危害高峰期 ,其中第 2个高峰期危害最严重。不同栽培条件柚园各代发生期有差异 ,世代重叠明显。对该虫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植物检疫 ,科学栽培 ,及时处理虫果 ;在成虫羽化始见期 ,采用药剂对柚园土表和树冠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8.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9.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昭旭  罗进仓  陈明 《植物保护》2008,34(4):111-114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生活史观察和成虫动态监测发现,苹果蠹蛾在新疆库尔勒市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或树干翘皮、裂缝和树洞中越冬。越冬代老熟幼虫在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上、中旬为1代幼虫蛀果为害期,7月上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一直能够诱到苹果蠹蛾成虫。在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没有间断期。说明其世代重叠现象较明显。根据当地苹果蠹蛾的发生消长动态,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茶小绿叶蝉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日照市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的茶叶主产区,现有茶园面积10 666hm2。茶小绿叶蝉是日照茶区茶树主要害虫,该虫在日照茶区一年约发生9代,以成虫在茶树、杂草上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为害茶树,5月中下旬第一代若虫出现,以后每20d左右发生一代,常年有1~2个虫口高峰期,特别以9月中下旬的高峰期最为严重,10月下旬成虫进入越冬期。日照茶区长期施用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噻嗪酮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田间调查和观察,明确了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 Yang et Li)在橄榄老树、幼树和幼苗上的年发生世代不同,依次为7、8、9代。其发生高峰与橄榄抽梢时期有“跟随”现象,一般每次抽梢后都会出现1次虫量高峰。其活动、取食、产卵具有很强的趋光、趋嫩性。由此提出应抓住橄榄树抽梢期结合虫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河池市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池市危害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褐飞虱。早春主要虫源由东南亚随西南气流迁入,秋季随东北气流由北回迁。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河池一年可发生7~8代,其中主要危害代为第2~6代,对水稻造成危害重、损失大,不防治的田块可颗粒无收。第1代发生在3月份,第2代发生在4~5月间,第3、4代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时正值早稻孕穗、抽穗、灌浆期,第5、6代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或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14.
水稻褐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普通白炽灯诱法对贵州省江口县迁飞性害虫褐飞虱进行诱集,并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该地区水稻褐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灯诱数量。结果显示,褐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多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始盛日多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该虫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早稻高峰期多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晚稻高峰期多在9月至10月;近年来,褐飞虱始盛日和高峰期都有提前的趋势;高峰期日最高诱获量、候平均诱获量、旬平均诱获量及全年累计诱获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为早稻0.9579~0.9861,晚稻0.8675~0.9772;根据25年的资料,前15年(1977—1992年,其中缺1988年资料)全年最高峰主要出现在晚稻期间,出现在早稻期间的仅有5年,后10年(1993—2007年,其中缺2000—2004年资料)全年最高峰则全部出现在早稻期间;以高峰期候平均诱获量为指标,在25年中,大发生、中偏重发生、中等发生的各有5年,中偏轻发生的有2年,轻发生的有8年,这与当地田间的发生为害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北方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 2016年—2017年于山东烟台系统研究了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日光温室及露地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均以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 1年发生4代, 世代重叠严重?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越冬代成虫羽化较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发生早28 d左右, 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模式下黑刺粉虱发生期差异不显著?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成虫全年均有4次发生高峰期, 第1次高峰期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较日光温室早20 d左右, 日光温室较露地早30 d左右?黑刺粉虱发生量依次为日光温室>露地>日光温室盖保温被, 均于10月上旬陆续以3龄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  相似文献   

16.
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生活史及食性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在泉州湾地区1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桐花树叶片上卷叶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3月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1年内有2个明显的危害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中旬和9月下旬。(2)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是泉州湾红树林的主要害虫,该虫只取食桐花树,不取食秋茄和白骨壤。  相似文献   

17.
枸杞负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表明,近年来枸杞负泥虫在呼和浩特地区是为害枸杞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1年发生4~5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成虫在土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蛰取食。幼虫、成虫为害枸杞叶片、嫩芽及嫩梢。6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该虫的盛发期。可采用清洁田园等农业措施、保护利用天敌、坚持在害虫始发期和进入越冬期前关键期用化学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2014—2016年,采用性诱监测方法对浦东桃园梨小食心虫田间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该虫在上海地区每年发生4—5代,4月上、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越冬代和第1~4代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7月中旬是该虫全年为害高峰期,蛀梢率达18.50%~36.40%,蛀果率达9%~23%。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棉铃虫在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田为害,成为了潜在的玉米穗部重要害虫。明确棉铃虫在吉林省的种群动态、虫源性质,对其早期预警与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市,综合运用常规监测、卵巢解剖、田间调查、气象分析、轨迹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棉铃虫的发生时间、发生世代、虫源地、迁飞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旬-10月上旬为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其中8月中旬-9月下旬是发生高峰期。棉铃虫成虫在当地发生2代(第3代和第4代),第3代为迁入世代,第3代高峰期的虫源主要来自于辽宁省部分地区。第4代主体为本地繁殖世代,其为害期正值当地玉米灌浆至蜡熟期。第4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后滞留本地的种群因气候以及食物原因而消亡。迁出期的风向不利于棉铃虫种群回迁。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常熟市5、6代灰飞虱严重为害水稻穗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灰飞虱在常熟市1年发生5~6代,主要作为虫媒传播条纹叶枯病为害水稻,其对水稻的直接为害一般不明显。2004年本市灰飞虱虫量逐代上升,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水稻灌浆期出现第5、6代灰飞虱暴发。9月30日全市7个镇60块稻田调查,平均每667m2虫量为41郾45万头,其中支塘、古里、大义等镇达60万头以上,部分田块高达150万头。第5、6代灰飞虱70%左右虫量以各种虫态群集穗部为害,使穗子发黑、发霉,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灌浆结实,造成空秕率上升,千粒重下降。据初步测定,未防治田块一般减产1~2成,严重田块减产3成以上。重发原因分析:一是灰飞虱冬后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