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8):76-79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对2012年1月—2015年8月送检的16个省(直辖市)包括240个规模化猪场的7 443份血清样品进行PRV gp I(gE)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送检样品中PRVgp I(g E)抗体阳性率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8月份前分别为39.4%,39.6%,43.8%和50.8%。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检测结果分析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野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明显,后备母猪和公猪的PRV gpI(gE)的阳性率偏高;不同季度送检的血清PRV野毒抗体阳性率也有差异。送检样品的规模化养猪场使用的猪伪狂犬疫苗均是gE基因缺失的活疫苗,因此,gE抗体阳性的猪场可以判定为PRV野毒感染阳性场。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西崇左市伪狂犬病(PR)免疫情况和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感染及分布情况,于2018年从崇左市内53个不同规模的猪场共采集猪血清样品1 222份,通过ELISA方法检测伪狂犬病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结果显示:崇左PRV gB蛋白免疫抗体阳性1 096份,阳性率为89.69%;PRV野毒感染抗体阳性200份,阳性率为16.37%;PRV野毒感染猪场阳性20个,猪场阳性率为37.74%(20/53)。按小、中、大规模猪场统计:gE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39%(132/482)、11.48%(65/566)、1.72%(3/174);PRV gE蛋白抗体阳性猪场率分别为44.83%(13/29)、33.33%(6/18)、16.67%(1/6)。本次监测结果说明:崇左市规模猪场PRV免疫效果好,但部分规模猪场,特别是小规模猪场已经普遍存在PRV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全国范围内中大型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在2012年—2013年,应用PCR方法及gE-ELISA试剂盒对采集自17个省126个集团或猪场的164份病料、2 212份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PR)病原及血清野毒gE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病料样品中,PRV野毒阳性率为34.1%,PRV野毒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总数的38.6%;血清样品中,PRV野毒抗体阳性猪场48个,猪场阳性率为38.1%,总样品阳性率为14.96%;2013年的感染率比2012年的高,且冬、夏两季PRV野毒阳性率较高;保育猪的PRV野毒阳性率最高,为22.34%,种母猪群PRV野毒阳性率为14.32%;华东地区PRV阳性比例最高,南方地区的PRV野毒阳性率高于北方地区。通过本次调查,说明PRV在我国的猪场依然普遍存在,对猪场进行PR的控制和净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2013-2018年福建省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分别采用PCR和ELISA检测方法,对2013-2018年该地区787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1320份疑似发病猪群组织样品、3041场次的猪场6766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病例猪组织样品PRV野毒感染总阳性率为50.83%,场阳性率为52.60%;送检猪血清样品野毒感染抗体总阳性率为29.25%,场阳性率为61.13%。对检测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猪群送检病例组织样品PRV野毒感染情况,发现2014年和2015年是福建省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不同猪群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最严重时期;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猪群血清样品PRV野毒感染gE抗体,发现2015-2018年PRV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猪群的猪存在一定比例的PRV-gE抗体阳性猪,但差别不明显。结果表明,福建省西南地区猪伪狂犬变异毒株流行后,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提示应进一步加强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的预防控制水平,并定期做好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实时调整疫苗免疫程序,减少其他疫病的混合感染导致的猪场疫病控制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监测我国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伪狂犬g 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12年2月~2017年7月送检的我国11个省份925个规模化猪场的44809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925个猪场中有508个野毒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总数的54.91%,检出9153份阳性猪血清,平均阳性率为20.42%。其中种猪的野毒感染情况最明显,检出率较高,阳性率为23.19%;育肥猪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17.22%。调查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猪群中仍存在PRV野毒感染。同时,本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日龄猪的PRV野毒感染情况及该病的流行趋势,为我国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2011年以来该病在我国多个地区大面积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掌握奉贤地区猪场PRV野毒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本研究应用IDEXX公司PRV-gE ELISA检测试剂盒对奉贤地区2013~2015年不同规模的100个猪场2 283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表明:PRV野毒抗体阳性猪场87个,占检测猪场总数的87%;2 283份血清样品中PRV野毒抗体阳性1 383份,阳性率60.6%。本研究对了解当前PRV疫情、指导猪场防控PRV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种猪场公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和精液中PRV散毒情况,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们对河南省22家猪场的219头杜洛克公猪的血清进行了PRV野毒g E抗体检测,同时对这219头公猪相对应的219份杜洛克精液样本进行PRV-g E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结果显示:这22家猪场中有2家猪场的公猪PRV野毒g E抗体和精液中PRV-g E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20家PRV野毒g E抗体检测阳性的猪场中,PRV野毒感染率最低为44.44%,最高为100%;在22家猪场中,公猪PRV野毒平均感染率为79.45%,精液中通过PCR可检测到PRV野毒的平均比例为20.55%;在PRV野毒g E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公猪中,25.86%的公猪可通过PCR方法检测证明其精液携带PRV的野毒。结果说明河南省受调查猪场公猪感染PRV比率较高,但PRV野毒g E抗体阳性的公猪通过PCR技术能在精液中检测到阳性的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2006-2008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监测现有的防疫控制体系下我国规模化猪场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IDEXX PRV gEELISA试剂盒对2006年9月~2008年9月送检的14个省(直辖市)89个规模化猪场的5312份样品血清进行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PRV野毒抗体阳性猪场有65个,占检测猪场总数的73.03%;各猪场血清样品中伪狂犬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3.40%。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检测结果分析表明,PRV野毒抗体阳性率随猪龄的增长而升高,且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野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而不同季度送检的血清PRV野毒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本次调查表明,我国免疫猪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仍存在猪伪狂犬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20,(1):122-124
为了解近2年苏豫赣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采集江苏、河南和江西3省111家规模猪场3 804份猪的血清样品,用PRV gE-ELISA抗体检测方法进行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猪场PRV gE抗体阳性率为75.68%(84/111),血清样品总阳性率为36.75%(1 398/3 804),其中,种公猪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8.89%;生产母猪PRV gE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8.84%。此外,春季血清gE抗体阳性率最高,夏季较低。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猪场PRV野毒感染率依然较高,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加强综合防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从9个不同规模猪场(A-I)收集的1083份血样,应用Herdchek IDEXXPRV 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结果9个规模猪场感染伪狂犬病野毒的平均阳性率为19.39%,其中A、G、I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最低。对A、G、I猪场所有的后备种猪进行PRVgE抗体检测,其PRV野...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宁海县规模养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采用gE-ELISA检测方法,对2013年3月—2018年3月采集的4 16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所检测的血清样品野毒感染抗体阳性样品1 708份,总体阳性率为41.0%;根据检测数据分类统计表明宁海县15个不同规模猪场猪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RV野毒感染,种猪高于商品肉猪,且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不容忽视,各猪场应定期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制定科学合理免疫程序,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调查湖北省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免疫抗体水平和野毒感染情况,试验应用猪PRV gB和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采集的湖北省11个市(州)的16个规模化猪场的1 109份血清样品按照不同猪场、不同地区和不同生长阶段三个方面进行了PRV gB和PRV gE抗体的检测(包括阳性数和阳性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被检测的16个猪场中有12个为野毒阳性感染场,占比为75%。在不同猪场,PRV gB阳性样品数为953份,阳性率为85. 93%; PRV gE阳性样品数为223份,阳性率为20. 11%; PRV gB抗体阳性率与PRV gE抗体阳性率呈显著负相关。在不同地区,PRV gB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为鄂中,为90. 36%; 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为鄂东,为30. 75%。在不同生长阶段,PRV gB抗体阳性率最高的猪为后备母猪,为93. 06%; 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的猪为经产母猪,为30. 38%。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现有防疫体系下北京市的猪伪狂犬病和猪瘟的感染和免疫情况,采用HerdChek PRV gI、gB和CSFV Ag、Ab-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09年10月送检的北京市10个规模化猪场的300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和猪瘟的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有6个猪场为PRV野毒阴性或野毒感染率较低(<10%),其中有4个场的PRV gB免疫抗体合格率在85%以上;所有这10个猪场均为猪瘟野毒阴性或野毒感染率较低(≤10%),母猪群猪瘟抗体的平均阳性率和平均合格率皆在85%以上.结果显示了这些猪场的母猪群具有较低的猪伪狂犬病毒和猪瘟野毒感染水平,而且具有很整齐的猪瘟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2017年广西部分猪场主要五种病毒病的免疫和感染情况,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广西6市35个猪场送检的2 505份血清进行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口蹄疫病毒O型(FMDV-O)、猪伪狂犬病毒(PRVgB)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合格率)分别为88.0%、89.7%、90.2%、77.3%和93.1%,CSF、PRRS、PCV-2的抗体离散度分别为:38.75%、50.12%、37.80%。结果说明:CSFV、PRRSV、PCV-2和PRV的免疫效果较好,但PRRSV不同个体之间抗体水平仍有较大差异,FMDV-O的免疫效果相对较差。PRVgE高达19.5%,表明PRV野毒在广西普遍存在,应加强猪场PRV野毒的净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广西部分种猪场猪伪狂犬病毒(PRV)的感染情况,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18个不同规模种猪场送检的2 793份血清样品,采用法国LSI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发现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138份,总阳性率为4.94%,其中四个猪场检出PRV野毒感染。研究表明,广西部分猪群中存在PRV感染,感染率不一,某些猪场感染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福建省规模猪场猪瘟(CSF)和猪伪狂犬病(PR)的免疫状况,本研究应用ELISA抗体检测技术对2019-2022年福建省222场次的3 08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9-2022年CSF、PRV-gB和PRV-gE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2.57%、85.83%、26.88%。2022年福建地区猪场CSF、PRV-gB免疫抗体水平及保护率均比2021年提高,但PRV野毒感染率有所升高,应加强对PRV野毒的抗体监测及猪群感染的防控。该结果为了解猪场的实时免疫情况及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情况,笔者于2014年应用IDEXX的PRV-gE抗体检测试剂盒,对长乐市3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伪狂犬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3个规模化猪场PRV gE抗体阳性率为4.76%~26.87%,平均阳性率为12.72%。说明猪伪狂犬病毒野毒在被检的3个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群中均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近年来广东省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情况,本研究从猪场收集Bartha-K61活疫苗免疫后的猪血清559份,经ELISA筛选出326份gB抗体阳性且gE抗体阴性的猪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分析血清中的疫苗抗体对Bartha-K61株和临床分离到的PRV GD1406野毒株的中和能力。进一步应用小鼠进行交叉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187份gB阳性且gE阴性的猪血清样品对Bartha-K61株和PRV GD1406野毒株的平均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1:57和1:13,并且免疫Bartha-K61株使小鼠免受PRV GD1406野毒株致死性攻击的保护率仅为20%,而免疫PRV GD1406野毒株使小鼠免受Bartha-K61株致死性攻击的保护率为100%,免疫灭活PRV GD1406野毒株使小鼠免受PRV GD1406野毒株致死性攻击的保护率为40%。根据试验结果推测,PRV GD1406野毒株与Batha-K61株之间存在抗原差异性,现用疫苗不能有效抵抗PRV变异株攻击。本研究结果将为PRV的防控提供实验依据,为研制PRV新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6,(5)
为了解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新疆北疆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情况,试验从北疆地区的17个规模化猪场(克拉玛依、沙湾、石河子、玛纳斯4个不同区域)采集血样932份,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抗体水平,结果发现有139份阳性血清,平均阳性率为14.91%。对4个不同区域PRV g E蛋白抗体分析发现,玛纳斯区域的平均阳性率最高,为18.27%。试验对猪场的PRV g E蛋白抗体检测呈阳性的个体进行分析发现,玛纳斯区域的阳性个体平均S/N值最大,为0.269 1。研究表明,虽然北疆地区PRV g E蛋白抗体阳性率较低,但各猪场普遍存在PRV,希望该试验对北疆乃至全疆各猪场PR的预防和净化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48-1452
为了解贵州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本试验对贵州省16个规模化猪场2016-2017年间采集的1430份血液样品进行PRV gE/gB抗体ELISA和PCR检测,并对PCR检测呈阳性的部分样品进行gE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PRV gE抗体阳性样品27份,其中PRV在保育猪中的gB抗体阳性率为90.35%,相对保护力较为薄弱,野毒检出率最高;克隆测序得到的4株PRV gE基因序列中,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6%~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9.1%~99.8%;遗传进化树分析得出检测毒株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变异毒株序列同属一个较大而独立的分支。试验为了解和研究PRV贵州流行株的分子流行状况及变异特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