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科技前沿     
《猪业科学》2019,36(1)
<正>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制备出抗猪瘟病毒的基因编辑猪新华网2019年1月5日讯,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欧阳红生团队利用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制备出抗猪瘟病毒的基因编辑猪,该研究为猪瘟的防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猪瘟与非洲猪瘟属于不同病毒引起的疾病)。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段的家猪和野猪均对该疾病易感,  相似文献   

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接触性烈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猪感染猪瘟后免疫力下降,猪瘟常导致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圆环病毒引起的疾病。圆环病毒分为1型和2型两个基因型。2型圆环病毒对猪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  相似文献   

3.
目前猪病毒性免疫抑制病是规模化猪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已经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猪免疫抑制的病原复杂多变,不同的猪场病因可能完全不同,从而给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多年的研究表明,该病因可能包括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于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发现,由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非洲猪瘟病毒( ASFV)感染引起的,仅1个血清型,但可分为24个基因型,ASFV基因组为双股线性DNA,大小为170 ~ 190 kb,该病毒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室温干燥条件或冰冻数年均能存活,是对全世界家猪和野猪最具毁灭性的疾病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5.
应用猪蓝耳病、猪瘟RT-PCR检测试剂盒对疑似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混合感染野猪病料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材料进行病原特征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送检病料存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但不存在猪瘟病毒感染;对猪蓝耳病病毒流行株NPS2基因分析表明,野猪源蓝耳病病毒NPS2基因与家猪源同源性达95.2%以上,是存在基因缺失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研究结果说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可引起野猪发病,应采取相应疫苗免疫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6.
CRISPR/Cas系统是一种存在于古生菌和细菌中重要的适应性免疫系统,CRISPR/Cas9技术可以实现对特定基因序列进行编辑,目前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工具,利用其可以实现对病毒进行基因改造或解析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优化疫苗生产和抗病毒动物分子育种等。猪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食品动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角色。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使猪病毒性疾病成我国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总结了CRISPR/Cas9技术在猪常见病毒性疾病防控中应用,为猪病毒性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Virus,C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1]。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CircovirusDiseases)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Circovirustype2,PCV2)感染引起的仔猪多种综合征[2]。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该病病毒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可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继发如猪伪狂犬病、猪瘟、猪肺炎支原体和猪细小病毒病等疾病,与之发生混合感染,加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危害着猪群的健康程度[3]。  相似文献   

8.
正猪瘟俗称"烂肠瘟",又称"猪霍乱",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导致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感染发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在养猪生产中猪瘟的防控至关重要。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可以有效改善目前猪瘟的防控现状。从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前后检测结果得出,猪场阳性率从55.88%升高到  相似文献   

9.
1传染性疾病猪瘟病毒主要经由口腔或咽部组织侵入,不同品种和年龄猪均易感染,幼年猪最为敏感。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8天。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一般呈隐性感染,表现为食欲不振,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木乃伊胎、早产或产弱仔等。  相似文献   

10.
<正>猪圆环病毒病是世界公认的继蓝耳病之后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猪瘟则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疾病,可引起不同阶段的猪发病,是当前危害我国养殖业的最严重疾病之一。近期随着猪肉价格的持续走高,养猪业效益日益提高,养殖户纷纷进行补栏。  相似文献   

11.
<正>1猪瘟流行背景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给养猪业带来损失最直接和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对猪瘟病毒易感,30~50日龄的猪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     
1非洲猪瘟的定义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该病毒的某些毒株可引起严重的疾病和高死亡率。现在,钝缘蜱属(Omithodoros)昆虫可以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媒介,临床上非洲猪瘟应该与猪瘟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猪是猪瘟病毒的唯一易感动物,病毒主要经过口和鼻进入猪的机体,扁桃体是病毒复制的最初部位。急性型和迟发型病猪缺乏对猪瘟病毒的免疫反应,死亡率较高。2008年9月底我实验中心的封闭群实验用小型猪发生了猪瘟,由于发病原因不明、发病急、死亡率较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发病及治疗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非洲猪瘟爆发情况分析,该病症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导致的传染性疾病。猪在感染该病毒后会出现水肿、气喘、发热等症状,短时间内直接死亡,将会对养殖活动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养殖人员在猪养殖活动中要对该病症引起重视,及时发现猪生长发育时的异常现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控。该文主要论述有关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云南地区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从而为有效防制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利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了春、夏、秋、冬四季,云南地区不同区域规模养殖场1 164份血清和全血样品中的猪瘟抗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原、猪伪狂犬gE抗体、猪圆环病毒2型特异抗体。结果显示:猪瘟抗原阳性率为11.34%,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率为50.86%,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阳性率为35.4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原阳性率为44.51%。表明云南地区规模化猪场存在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野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不同季节和猪群年龄阶段感染情况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1 非洲猪瘟的定义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该病毒的某些毒株可引起严重的疾病和高死亡率.现在,钝缘蜱属(Ornithodoros)昆虫可以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媒介,临床上非洲猪瘟应该与猪瘟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正猪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猪的三种常见的重要病毒病。猪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病原分为7个血清,症状表现为口腔黏膜、鼻端、蹄部、乳房皮肤等部位发生水疱和糜烂,蹄壳脱落;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高;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由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病毒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1猪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病毒分为A型、O型、C型、南非1型、  相似文献   

18.
<正>猪繁殖障碍通常是指在临床上出现不孕、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产仔数少等症状,且严重危害猪生产的疾病之一。引起该疾病的因素包括疫病因素、饲养因素、环境因素等。现对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及对策进行具体分析。1疫病因素1.1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但由于疫苗的接种,目前,主要发生非典型或隐性感染的猪瘟。尽管如此,在我国猪瘟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所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致死率较高,病死猪以及带病猪都是非洲猪瘟的传染源,无论是什么猪种,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猪都是易感体.非洲猪瘟的致死率几乎达到了100%,而且病症发作没有季节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积极切断其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本文即针对小型猪场对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20.
猪瘟是猪的一种重要的传染性疾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猪传染性疾病。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其基因为RNA。其主要致病机理是致小血管壁的变性,从而导致内脏器官多发性出血梗塞和坏死,以出血和发热为主,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每年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50年代初,周泰冲等研制出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疫苗株C株,在我国猪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瘟的流行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典型猪瘟已不多见,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