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气温降至10~15℃时,为了满足平菇发菌温度,笔者实践摸索了一种简易发菌法,现将其介绍如下,供菇友们试验。 具体做法是:平菇培养料装袋(25~28 × 45cm)后,周围用大头针扎通气孔,并在袋中间扎一个通气眼。选择干净水泥地面或铺薄膜,上面撒石灰粉消毒。将培养袋按南北方向排放,单排或双排排列,中间留一通道(每500kg料留 50cm宽)。当气温在 5~10℃时,每排可码10袋以上;当气温在10~15℃时,可码8袋以下;当气温在10~20℃时,只能码5袋高,袋与袋之间适当留些缝隙。每层要撒些干石灰…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6,(6)
正在平菇栽培过程中,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潮菇采完后,迟迟见不到第2潮出菇。以上两种情况,只要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采取以下催菇方法则可顺利出菇。1温差催菇白天升高菇棚温度,夜间通风降温,人为拉大温差可刺激出菇。2光照催菇菌丝长满袋后,每天卷起菇棚草帘,让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光强时不要直射)。日照不方便的地沟或菇房,可用电灯光照射。3搔菌催菇对于培养料中过多添加麸皮、米糠或尿素等  相似文献   

3.
培养料营养成分的多寡,直接影响平菇的产质量,但配料时营养料添加过多,易染霉菌而导致失败,且成本较高,不利于开放式大面积种植.为此,我们在1989年秋初试的基础上,于1991年春投料2000kg进行菇蕾期料内注营养液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一)培养料发菌培养料为新鲜棉子皮,另加生石灰1%和40%多菌灵胶悬剂0.2%,水分是干料重的130%.菌种为中蔬10号.采用生料开放式袋栽(45×25cm),装袋后常规堆袋发菌,发菌期间翻袋二次.  相似文献   

4.
武黎阳 《食用菌》2002,24(1):15-15
夏秋季气温高杂菌繁殖快 ,栽培平菇最大困难是如何控制杂菌污染坏料。笔者采取了一些抑杂和缩短发菌期措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这些技术叙述如下以期和菇友们共同探讨。1 巧加石灰 我县栽培平菇一般用玉米芯 ,且经过发酵后使用 ,但一般的发酵料还难以在夏秋季栽培成功 ,因此我参考别人经验在料中加入 5 %的石灰经过发酵后可以在 7天内抑止杂菌大量发生。2 加大接种量 我县采用的出菇袋一般为 2 2~ 2 4 cm扁宽的塑料袋 ,夏秋季栽培改用成扁宽 2 0~ 2 2 cm,长5 0 cm袋。分 5层装菌种 ,每层 3块 ,每块比核桃大些装4层料 ,每袋用干料…  相似文献   

5.
将发好菌的金针菇菌袋,进行袋外消毒后,移入生产室开袋。袋开好后的口不用盖盖,约经1~2天让料面稍干,若此时温度低于12℃就要3~4天。然后用清水喷施料面(最好用喷雾器则更为均匀),使料面有一层小水珠即可,晾半小时后用地膜覆盖好,气温高应多通风,温度在15℃以下,在1~2天内可不通风,  相似文献   

6.
袋栽平菇一般出完第三潮菇后的栽培料都已干缩,不再出菇,因此作为废料被处理掉。为了提高平菇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于1990年将其废料进行脱袋浸水后覆盖湿的阔叶树锯末进行栽培试验,30天后出菇,生物转化率提高24.0%~33.4%。 (一)试验材料 平菇中蔬10号,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阔叶树锯末,2.5%溴氰菊酯乳浊,50%多菌灵粉剂,石灰,石膏,出完第三潮菇的菌袋。 (二)试验方法 把出完第三潮菇的菌袋脱去,将菌块置于水中浸泡24小时。在阔叶树的锯末中加1%的石膏、2%的石灰、0.2%的多菌灵、0.1%的溴氰菊  相似文献   

7.
袋栽平菇泥垒菌墙出菇,管理省工省力,生物学效率高,但是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长出的菇容易带泥土,二是菌墙上会感染许多杂菌。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防泥、防污染的办法,现介绍如下: 1 做好垒菌墙前准备 ①垒菌墙用土要经曝晒和甲醛薰蒸。②垒菌墙处要用砖填高些,以防下层菇触地。③垒墙的菌袋要严格挑拣,现菇蕾的袋挑出来待菇采收后再垒墙,污染杂菌的袋要挑出来,污染严重者要剔除,局部污染者要挖掉污染部分,并涂上石灰粉。④脱袋时,出菇面的塑料膜可留5cm不脱。 2 垒菌墙时应注意事项 ①每层袋的上下左右之间要填足营养土,每垒一层要浇水,使袋与土紧密接触。②封口泥要选用含沙少的粘土,使用时加3%~5%的石灰水充分拌和,越拌透越好。③每遭菌墙要尽量一次  相似文献   

8.
在从事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发现有的平菇种植户虽然培养的菌袋很成功,但因出菇管理经验不足,致使菌袋在长时间通气发菌过程中,因袋口套环部位水分散失过多,迟迟不显原基,造成出菇困难.而在菌袋周身却形成了很厚的菌皮,甚至出现原基,不仅造成培养料养分的无效损耗,而且出菇后期招惹害虫,对平菇生产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9.
甘香 《中国果菜》2003,(2):16-16
近几年来,市场行情表明,每逢佳节,鲜菇销量锰增,价格上扬。因此,如果使平菇出菇量最大的第一潮菇在节日期间集中上市,菇农便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多年的实践,以室内袋栽确定春节期间出菇为例,其技术关键是:一、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如糙皮侧耳、杂交17等二、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菌袋的制作时间。由于母种、原种、栽培种、菌袋的发菌时间分别需10天、40天、40天、40天,菌袋发菌完毕至出菇需10天,出菇至上市需20天,因此应在春节前约160天开始制作母种。三、发菌期管理。按上述“倒推法”制…  相似文献   

10.
张山起  吴风华 《食用菌》2004,26(5):21-21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椐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  相似文献   

11.
代料栽培平菇,不论是垛袋垒菌墙还是脱袋床架栽,都不如阳畦不脱袋高产,具体做法:先按常规整地做阳畦,把发好的菌袋用小刀竖直每隔scm划15cm长一刀.底端解开绳挽至与料面平,上端把袋口从扎绳处剪去,似开非开即行。然后竖直摆在阳畦上,袋间隔约hm,依次摆完,空隙填营养土,菌袋上胃Zcm厚言养土,这样无论是增加营养,还是提高湿度都比较容易。试验表明,这样种植比全脱袋的产量高。袋栽平菇阳畦不脱袋出菇高产技术@孙启风!山东金乡化雨南马村孙武庄 272204~~  相似文献   

12.
栽培平菇时,有的菌袋或菌床菌丝生长很好,完全吃料后却迟迟不现蕾出菇。其原因和补救方法是:  相似文献   

13.
栽过平菇的旧菇房,因空间湿度大,床架及空间残存的杂菌孢子密度大,重复栽培病虫害猖獗.我校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防杂措施,经几年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发菌成品率达95%以上.现将旧菇房栽平菇要点介绍如下:(一)菇房消毒要严格前批菇栽培结束后,要及时清除废料,并立即进行菇房的第一次消毒,将墙壁、地面及床架等用5~10%的石灰水喷洒一遍,再按每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平菇柱状立体栽培,在发菌期栽培袋内各菌种层发菌速度不一致,发菌期过长,污染率过高,在出菇期菌墙稍高易倒,采收二茬菇后出菇袋失水严重且补水困难等问题,我们和有关直属食用菌推广站一起,摸索出了平菇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同常规。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用低温型晋平、539、广温型佛罗里达平菇菌株。栽培袋选用的薄膜筒规格同常规,不同点在于在薄膜筒上做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利用板栗苞、银杏叶分别开展不同比例(5%、10%、15%)代替棉籽壳栽培效果试验,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平菇、秀珍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产量和生物转化效率。结果表明:与对照(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3%)相比较,配方板栗苞10%、棉籽壳78%、麦麸10%、石灰3%能促进平菇菌盖的生长,提升平菇品质,对平菇菌丝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可促进秀珍菇菌丝的生长;平菇、秀珍菇单袋产量分别为1 077.53、815.53 g,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1.40、32.40个百分点。配方银杏叶10%、棉籽壳78%、麦麸10%、石灰3%能促进平菇、秀珍菇菌丝的生长,单袋产量分别为1 010.16、608.93 g,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0.55、3.50个百分点。板栗苞、银杏叶可用于平菇、秀珍菇生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市场行情表明,每逢佳节,鲜菇销量猛增,价格上场。因此,如果使平菇出菇量最大的第一潮菇在节日期间集中上市,菇农便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江西省遂川碧洲菌科站张飞翔多年实践,以室内袋栽确定春节期间出菇为例,其技术关键是:1 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该站常年供应一代母种。2 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及菌袋的制作时间。由于母种、原种、栽培种、菌袋的发菌时间分别需10天、40天、40天、40天,菌袋发菌完毕至出菇需10天,出菇至上市需20天,因此应在春节前约160…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15,(1)
<正>平菇菌袋补水,通常采用的加压泵注水、覆土和浸泡法补水。此类方法不仅需要购置机械工具,因菇农嫌累嫌麻烦而放弃补水,造成减产收入降低。"菌袋最容易补水"专利技术(专利号ZL 2012 2 0266976.X)。此补水方法无需购置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低,单人和零散时间同样作业,单人操作每小时补水600袋。本技术方法不受种植规模大小限制,更适用于大面积种植平菇的补水工作。本技术实用,易懂易学,可广泛适用于各类立体栽培的袋栽食、药用菌补水。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十里乡五里村种植平菇合作社,联系人:章夏生,电话:18225724849,QQ:2305597697。  相似文献   

18.
稻田套种平菇,是一项既能增产粮食,又可提高经济效益的立体栽培法。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适时制好菌种袋 为保证平菇栽培袋适时套放到稻田里,要及早制作培养好苗种袋。平菇的菌种,宜选用高温型、耐高湿、抗性强、发菌快的菌种,一般5月初购回原种,发菌需35~40天。培养料选用新鲜的棉子壳,不加磷肥,经前发酵处理,料含水量为65%,堆闷7天,装袋前拌入0.2%的多菌灵,每袋(规格37×17cm)装干料300~350g,扎紧袋口,高压灭菌3~4小时,菌袋出锅后冷却至30℃,恒温接种,接种量为干料重的5%,排放在阴凉暗处保持温度28℃左右发菌,20~25天菌丝可发好,适时放入稻田。  相似文献   

19.
李延海 《食用菌》1993,15(3):19-20
用稻草栽平菇的成功,为水稻产区开辟了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1990年以来,我地的平菇生产,普遍采用稻草装袋发菌,脱袋后在半地下室垒墙覆土出菇,生物效率达130%以上,在有限的面积上,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清法 《食用菌》1993,15(3):27-28
我们种平菇多年,总结出菌棒覆土种平菇技术。该方法省工省力,病虫害少,产量比菌墙及其他栽培方法明显提高。1991年我们用棉子壳种3000袋,每袋平均产量6kg,生物转化率高达400%;用麦草栽培杂3平菇1000袋,每袋装干草500g,每袋收鲜菇1.5kg,生物转化率300%。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