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理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在茶园的施用效果,通过对施肥茶园茶树萌芽期,发芽密度,百芽重,鲜叶机械组成及茶叶产量等项目调查,得出了茶园施用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能较显著地提早茶树萌芽期,促进早发多发,  相似文献   

2.
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在茶园的施用效果,通过对施肥茶园茶树萌芽期、发芽密度、百芽重、鲜叶机械组成及茶叶产量等项目调查,得出了茶园施用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能较显著地提早茶树萌芽期、促进早发多发,提高萌芽密度和百芽重,增加茶叶产量,提高鲜叶正常芽叶比例,改进茶叶品质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富含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镁、硫等多种营养元素及活性有机质等,为探索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在幼龄茶园的施用效果,笔者在德清和绍兴等地进行了不同树龄茶园和不同种植类型茶园施用活性肥对茶叶产量的影响的研究。1材料和方法试验时间和地.久:该肥效对比试验1996年9月~1998年10月在德清、绍兴两地进行。试验肥料:以“百禾福”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以下简称活性肥)作为试验肥料。试验茶国:幼龄茶园为3年生龙井43茶园,成龄茶园为12年生龙井43茶园。试验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幼龄和成龄茶园试验…  相似文献   

4.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根据多年茶园优化施肥的研究成果,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茶树专用肥——百禾福(Biofert)活性生物有机肥,并在广大茶区进行推广试验,结果表明,百禾福茶树专用活性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提高茶叶品质、提高施肥效益、施用方便等优点,因而受到广大茶区茶农的普遍欢迎.为了更好地向广大专业户推荐这一新型有机肥,日前,本刊记者就目前在茶园中施用该有机肥的重要性以及该有机肥的特性和施用方法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上壤肥料专家吴洵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磊 《中国茶叶》2000,22(4):36-37
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富含氮、磷、钾、镁、硫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活性有机物,它能营养茶树、改良土壤和激化茶树根系吸收。该肥既具速效性,也有缓效性,既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是一种适宜茶树生长的有机生物活性肥。绍兴县从1996年9月起,用该肥与饼肥、厩肥作了比较试验,现将情况作一介绍。 一、供试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1)肥料:“百禾福”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复合肥,由上虞化学工业公司生产;饼肥,绍兴县油脂化工厂生产;厩肥,绍兴县平江养猪场供应。 (2)茶园:王坛镇茶牧场缓坡茶地12.34亩,树龄13年,…  相似文献   

6.
前 言 对茶园施有机肥的效果,我们曾有过报导,即有机肥在茶园中作基肥施用时,不但产量增加,而且茶树对追肥的吸收量也增加。这个现象我们认为是与土壤中氮的供给和茶树对氮的利用两个方面有关。 本试验以研究茶树氮素吸收利用为主,在以有机肥作基肥的条件下,利用标记N~15的硫酸铵作追肥,分析茶树对追肥氮的吸收,及茶  相似文献   

7.
生物有机肥在茶树上的施用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元值  韩文炎  马立峰 《茶叶》2004,30(4):234-235
为探讨该生物有机肥在茶树上施用的增产提质作用,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期间,对“天萌”生物有机肥进行肥料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丛茶园土壤状况差、茶树长势差的情况,开展三种栽培模式试验.通过施用商品有机肥、商品有机肥+低磷型复合肥、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三种模式,并配套栽培技术,可提高茶叶质量,增产27.42%-82.15%,恢复老茶树树势,单丛茶园提质增效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三炬"生物有机肥在有机茶园肥效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机茶园茶龄4年茗科1号(金观音)茶园开展生物有机肥的肥效比较试验,3种施肥方式为套种绿肥圆叶决明、施鸡粪和三炬生物有机肥.结果显示:施用三炬生物有机肥的茶树秋茶新稍比套种圆叶决明的增长6.36%,比施用鸡粪增长2.22%,每亩的产量172.3 kg,高于套种圆叶决明和施用鸡粪的产量分别为129、160 kg,3个处理亩产量差异不显著;在茶叶的3个理化品质即水浸出物、粗纤维和茶多酚方面,施用三炬生物有机肥的秋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39.6%、茶多酚含量为15.5%,低于施用鸡粪的42.9%和16.8%,位居第二,粗纤维含量为8.8%最小,低于施用鸡粪的含量9.6%和套种绿肥的含量15.8%.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三炬生物有机肥有利于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理化品质,可供有机茶园施肥选择施用.  相似文献   

10.
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受茶树的施肥水平影响,本试验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观测不同处理茶树芽头密度、芽稍长度、混合梢百芽重,研究不同处理对茶树生长量的影响。采摘鲜叶制作干茶,通过密码感观审评,比较不同处理干茶品质间的差异,研究不同处理对干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肥料种类不同,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2)、在同等经济成本条件下,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经济效益显著。在本试验中以每亩施用100kg的“兴田”生物有机肥茶叶产量最高、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生长过程中添加紫花苜蓿与蚓粪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有机物料使土壤Eh值显著下降,当有机质添加量相同时,紫花苜蓿处理组土壤Eh值显著低于蚓粪处理组;在水稻生育前期紫花苜蓿处理组较蚓粪处理组土壤pH下降更为显著,进入抽穗扬花期后两者无显著差异。添加外源有机物料均使土壤中高活性态镉向低活性态镉转化,当有机质添加量相同时,紫花苜蓿处理组土壤低活性态镉含量总体上低于蚓粪处理组。与不添加外源有机物料对照相比,添加外源有机物料的处理水稻各部位镉含量显著降低;当有机质添加量相同时,紫花苜蓿处理组水稻根、茎叶、籽粒镉含量较蚓粪处理组降幅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比较热带海岸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从而提高沿海防护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存储能力和维持土壤碳平衡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海南岛沿海防护林中典型的2种人工林和2种天然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养分含量,对热带海岸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能力及土壤养分与有机碳相关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4种林分土壤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均表现为琼崖海棠天然次生林香蒲桃天然次生林大叶相思人工林木麻黄人工林;(2)4种林分土壤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以天然次生林最高,而人工林则具有更低的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反之,人工林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显著高于天然次生林;(3)4种林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土壤容重相关性显著,此外,2种人工林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含水量、pH、碳氮比同样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各因子的相关性较天然次生林更为密切。这说明热带海岸林地土壤碳含量总体较低,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具有较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印楝种子中杀虫活性成人的分离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印楝种子中杀虫活性成分分离成油溶性和水溶性2个混合物后,再用萑取分离法分别将各混合物分离为3个小组,含活性物质个数较多的小组用快速低压液相色谱法分离为124个极性不同的产物,分离产物中的活性物质个数用薄层色谱法鉴定,对有代表性的6个分离产物进行杀虫活性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中,用于提了和萃取印楝种仁中的杀虫尖性成分的有机溶剂的搭配是目前较好的一种,能达到油溶性活性成分与油脂基本分离;用快速低压液相色谱法分离的印楝杀虫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杀虫选择性和广谱杀虫性。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黑土是我国宝贵的耕地资源,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了明确东北春麦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佳用量,提升土壤质量,在田间开展了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研究,试验共设不施肥(CK)、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M)、有机肥替代50%化学氮肥(M1N1)、有机肥替代25%化学氮肥(M2N2 )和全化学氮肥处理(N)5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化肥处理对小麦收获期耕层土壤(0~20 cm)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以M处理最高,为24.30 g·kg-1;N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2.70  g·kg-1;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C/N比例。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土壤ROC和MBC含量均以M2N2处理含量最高,分别为4.69 g·kg-1及317.40 mg·kg-1;土壤DOC含量以M处理最高,为325.97 mg·kg-1,M2N2处理次之,为307.83 mg·kg-1;土壤POC含量以M1N1处理最高,为1.38 g·kg-1。分析土壤有机碳组分对施肥的敏感性指数得出,各活性碳SI值均高于SOC,以M2N2处理下MBC的敏感性最高。经相关性分析,ROC、MBC、POC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在东北春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有机肥替代25%~50%化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提高C/N。MBC对施肥反应最为敏感,可作为指示该地区土壤有机物早期变化的指示物。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大豆连作造成根系分泌有机酸类物质的残留和积累,使土壤根际pH值下降,引起根系范围土壤中生化它感现象产生,导致反映土壤有机肥力核心指标的土壤腐殖质总量、胡敏酸(HA)、HA/FA(富里酸)比值随连作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活性胡敏酸含量、胡敏酸在波长为465nm和665nm的消光度比值(E4/E6)在连作第二年变化明显,此时是大豆连作实施有机培肥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6.
An organic extract from fresh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was studied for antimutagenic and antiproliferative properties using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ester strains TA98 and TA100 with metabolic activation (S9) and a cancer cell line (B-cell lymphoma), respectively. Shrimp extract was sequentially fractionated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and each fraction was tested for antimutagenic an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Crude organic extracts obtained from shrimp reduced the number of revertants caused by aflatoxina B(1), showing a dose-response type of relationship. Sequential TLC fractionation of the active extracts produced several antimutagenic and/or antiproliferative frac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lipid fraction of the tested species contained compounds with chemoprotective properties that reduce the mutagenicity of AFB(1) and proliferation of a cancer cell line.  相似文献   

17.
石灰及其与有机肥配施对甘蔗幼苗黄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石灰及其与有机肥、硅肥配合施用对宿根蔗幼苗黄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甘蔗黄化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石灰施用显著提高土壤pH值,降低根区和非根区土壤中的水溶态、交换态锰和活性锰含量,使甘蔗幼苗叶片锰含量减少11.8%~42.0%、叶绿素含量增56.0%~251.1%、幼苗黄化率降低37.7%。在施用石灰的基础上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锰形态及含量的影响趋势与石灰处理相似,植株幼苗叶片锰含量、幼苗黄化率显著降低。然而,在石灰和有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施用硅肥与否对甘蔗幼苗黄化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石灰及其与有机肥配施是防控甘蔗幼苗黄化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栗钙土施肥土壤有机碳特性与平衡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无机肥配施明显改善了栗钙土土壤有机 C特性 ,土壤总有机 C、易氧化 C、重组 C、有机 C复合量增大 ,提高了土壤有机 C活性 ,松、稳和紧结态 C含量增加 ,且以紧、松结态 C为主 ,同砂质栗钙土相比 ,壤质草甸栗钙土呈现紧结态 C向稳结态 C转化趋势。不同有机物料在砂质栗钙土和壤质草甸栗钙土上腐殖化系数分别变化于 0 .2 5~ 0 .68和 0 .4 1~ 0 .72之间 ,矿化率则分别变化于 2 .86%~ 4 .53%和 1 .1 0 %~ 3.77%之间。维持高水平土壤有机 C平衡的有机物料临界施用量砂质栗钙土需秸秆类肥 1 1 2 56.5kg· hm-2或畜粪肥1 0 953.4 kg·hm-2或农家肥 32 1 76.5kg· hm-2 ,而壤质草甸栗钙土则需秸秆类肥 7379.2 kg· hm-2或畜粪肥681 4 .0 kg·hm-2或农家肥 1 4 1 58.1 kg· hm-2。  相似文献   

19.
It is known that some strains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re responsible for gastroenteric diseases caused by the ingestion of marine organisms contaminated with these bacterial strains. Organic products that show inhibitory activity on the growth of the pathogenic V. parahaemolyticus were extracted from a Vibrio native in the north of Chile. The inhibitory organic products were isolated by reverse phase chromatography and permeation by Sephadex LH20,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spectroscopic and spectrometric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vailing active product is oleic acid, which was compared with standards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se active products might be useful for controll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pathogenic clones of V. parahaemolyticus.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盘锦稻区土地持续利用、有机物多层次利用、物种互惠共生、劳动密集型和高效立体种植等生态农业模式,并阐述了各种模式的效果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