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侵染莲引起的莲腐败病严重影响莲的生产,鉴定莲腐败病菌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Fcpg1,分析其在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共享镰刀菌的致病机理及莲腐败病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BLASTP在莲腐败病菌全基因组数据中查找PG同源蛋白,并使用ExPASy等在线软件对Fcpg1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获得Fcpg1基因敲除突变体ΔFcpg1和回补菌株ΔFcpg1-Com。测定野生型菌株FCN23、突变体ΔFcpg1和回补菌株ΔFcpg1-Com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致病力。【结果】Fcpg1基因编码38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0.354 ku,分子式为C1756H2775N489O577S12,理论等电点为6.57,脂溶系数为79.9。Fcpg1为稳定的、易溶于水的外泌性蛋白,其信号肽剪切位点在第16~17个氨基酸,主要定位于胞外基质。Fcpg1蛋白与尖孢镰刀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蛋...  相似文献   

2.
对建莲腐败病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建莲腐败病病原为莲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elumbicola),病菌通过种藉、土壤和病残体传播,侵染莲鞭、节、根造成地下部鞭、节、根腐烂和地上部叶、花失水青枯,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达50%以上。病田采用石灰和甲基托布津复合处理,防效达74.0%。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对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和莲腐败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抑菌测定。结果表明,茶多酚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都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同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不同,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大,其抑制力增强;茶多酚对3种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程度也不同,其中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10、5 mg/ml茶多酚稀释液对其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100%,且原生质外溢,细胞畸变。  相似文献   

4.
莲藕腐败病     
莲藕腐败病为半知菌类镰刀菌属病菌。叶片发病首先沿叶缘出现青枯斑块,逐渐向内扩大,最后整叶变褐色焦枯;荷梗发病,沿气孔变褐色,凹陷;莲鞭及藕发病,首先是中心木质部变淡褐色,逐渐向鞭、藕及荷梗纵向坏死。  相似文献   

5.
莲藕腐败病是由镰刀菌真菌引起的病害,在莲藕田上通常发生较重。其发生特点主要是,先在地下莲鞭之间发生,然后病菌往荷叶及花梗蔓延,为莲藕的主要病害之一,常造成病株率为15%-25%,严重的死株率可达70%-80%。对于莲藕腐败病的防治,以往多注重栽培防治,  相似文献   

6.
莲藕腐败病,又称枯萎病、腐烂病,是莲藕种植区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地下茎和根部,并造成地上部黄叶,重者枯萎,在23—30℃高温和连续阴雨的条件下发病较重。莲藕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病茎、莲鞭和根被害部呈褐色至紫色病斑,出现病茎纵向皱缩,莲鞭的输导组织亦变褐色,莲根坏死。病藕抽生的叶片变淡色,先叶缘出现青枯,后向内扩大,最后整个叶片卷曲焦枯。发病严重田块,全田一片枯黄,似火烧状。刨出莲藕观察,藕节可见粉红色黏质物(病菌分生孢子团)。  相似文献   

7.
莲藕腐败病又称莲瘟.此病传播面广,防治无特效药.前几年,莲藕由于连作病害重、产量低,种植莲藕的农户自然减少.  相似文献   

8.
建宁县莲子主要病虫害有莲腐败病、莲叶斑病、莲缢管蚜、斜纹夜蛾、蚜虫、福寿螺、点蜂缘蝽、中华稻蝗,该文分析上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籽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赏食兼具的特色保健型水生蔬菜。针对品种退化、腐败病蔓延、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制定了衢州市地方标准规范DB3308/T 030-2016《无公害籽莲生产技术规程》,规范了产地环境条件、品种及种藕选择、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促进当地籽莲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硫磺多菌灵与恶霉灵两种杀菌剂混配对莲藕腐败病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两种杀菌剂的不同比例混剂对莲藕腐败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与单剂相比,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当硫磺多菌灵与恶霉灵的混配比例为2∶25和3∶25时,增效作用最明显,抑菌效果最好;对腐败病菌T1菌株的EC50值分别是4.62、1.80μg/mL,增效系数分别为3.76、6.98,对腐败病菌T2菌株的EC50值分别是4.42、5.89μg/mL,增效系数分别为4.03、2.21。  相似文献   

11.
生姜腐烂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姜腐烂病是江西省兴国县生姜生产发展中的主要病害.本文经田间调查及室内研究确定该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侵染所致,并对病害的症状、病原的形态特征、发病条件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柑桔黄龙病病原物提纯方法和血清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感染柑桔黄龙病的长春花中,用0.1mol/L MgCl_2—0.5mol/L甘露醇-0.6mol/L甘氨酸的混合溶液作黄龙病病原物(YSO yellow sbootO rgancism)分离溶液(pH7.4),然后用纤维素酶酶解法和差速离心相结合的提纯程序,反复试验结果表明该提纯方法重复性稳定,黄龙病病原物(YSO)的提纯产量较高,完整性较好,内外结构清晰。用提纯液备制小鼠腹水抗体,得到微量沉淀反应效价为1:640,环状界凝集反应效性为1:8,免疫电镜效价1:320,琼脂双扩散反应阴性,对照为阴性反应,从而认为YSO具有特异抗原性。  相似文献   

13.
鸡波氏杆菌的毒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鸡波氏杆菌对鸡胚、雏鸡、小白鼠、幼兔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鸡波氏杆菌可致鸡胚、雏鸡、幼兔、小白鼠发病、病程为急性经过,呈出血性败血症病变,从病程和病变可看出,鸡胚、幼雏、家兔的日龄与抵抗力成正相关、1月龄以上的鸡有较强抵抗力,呈隐性带菌,通过成年兔,豚鼠的汞氏皮内反应表明鸡波氏 力可产生毒性很强的坏死毒素。  相似文献   

14.
RAPD鉴别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16种不同的引物对3株典型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菌株ZA1,ZG1和M1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从杂草马塘与水稻分离的菌株,基因组的差异很大,很容易通过RAPD鉴别这两种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菌株。自水稻分离的菌株,RAPD扩增产物相似性较高,但仍然能够检测出不同生理小种DNA带型的差异,证明RAPD可用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道席草纹枯病的发生为害、症状特点、病原菌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的某些特性。席草纹枯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立枯丝核菌(R.solani kuhn),菌丝融合群测定表明,以立枯丝核菌AG_(2-2)融合群为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导了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水稻细菌性条斑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以下简称细条菌)的蛋白质,并以它作抗原建立了4个杂交瘤细胞株E_5、E_8、A_5和F_(11),其培养物上清的ELISA效价为1:20~1:160,腹水效价为1:10~6~1:10~7。该4个细胞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与58个不同来源的细条菌都呈阳性反应,而对参试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其它13个细菌种,均呈阴性反应。试验还表明,4种McAb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其亲和力大小为:E_8>A_5>E_5>F_(11)。应用McAb进行种子带菌检验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红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松松针锈病是分布广、发病重的长年流行病。人工接种试验和野外调查结果证明病原菌是升麻鞘锈菌(Coleosporium cimicifugatum Th(?)m.),其性孢子和锈孢子的寄主是红松[Pinus koraeinsis],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寄主是升麻(Cimicifuga foetide)、单穗升麻 (C.simplex)、燕尾凤毛菊(Saussurea serrata)、东北燕尾凤毛菊 (S.serrate var.amureinsis)、北凤毛菊(S.discolor)和卵叶凤毛菊(S.grandifolia)等六种植物,夏孢子有再侵染力和交互侵染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32)P标记菌研究了杨树溃疡病在寄主体内的分布与扩展,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病菌侵入寄主以后,以菌丝体的状态主要分布在皮层乃至韧皮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有的则穿透寄主薄壁组织的细胞。病菌在寄主体内的扩展速率为0.014mm/hr。  相似文献   

19.
核盘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测定了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不同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EC50,观察了其中一个菌株的抗药性发展变化情况,以了解药剂本身对抗药性的发展是否具有诱导作用。结果表明:所测不同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相似,同属于敏感型;经多代的多菌灵处理以后,其抗药性有所提高,表现为EC50的提高和在含多菌灵培养基上生长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日趋严重,全省平均发病率在10%-40%之间,重病年份1998年高达75%。分离鉴定出7个属的病原真菌,它们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木霉菌(Trichoderma sp.)、离蠕孢菌(Bipolaris sp.)、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丝核菌(Rhizocton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黄曲霉素(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niger)和毛霉菌(Mucor sp.);其中串珠镰刀菌,结果以注射法的发病率适中且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和杂交品种对镰刀菌穗腐的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