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原与临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排放出大量细菌,在接种后1~3星期的粪便中可检出大量细菌,感染猪可持续排菌4~10星期。病菌一旦被排放在农场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细胞内劳森菌对一般的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季铵盐和  相似文献   

2.
《山东饲料》2014,(22):39
<正>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及病原特点:回肠炎的病原为胞内劳森菌,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病猪肠粘膜细胞中。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随粪便排放出大量细菌,病菌一旦被排放在外界环境,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只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胞内劳森菌对  相似文献   

3.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PPE),又称猪增生性肠病,是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体是细胞内劳索尼亚氏菌,不同的文献资料翻译有所差别,如细胞内劳森氏菌、细胞内劳森菌、细胞内罗松菌、罗森氏菌等。该病也有不同的名称,如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该病主要发生于3~12月龄的育肥猪,2月龄以内和1周岁以上的猪不易发病,但也可以感染。近期,笔者治疗了一例该病  相似文献   

4.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菌也称为回肠细胞内共生菌,它是一种肠细胞专性厌氧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多呈曲线形、S形或逗点状.  相似文献   

5.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以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综合征。该病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影响饲料转化率,延长上市时间,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为革兰氏阴性,主要在细胞内寄生。病菌可在5~15℃的环境中存活至少1~2周,细菌的纯培养物对季铵盐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相似文献   

6.
猪增生性肠炎(简称PPE)又称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此病是由一种细胞内劳森菌(亦有人称之为细胞内罗松菌,编者注)引起猪的一种肠道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正>1病因猪增生性回肠炎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是猪的一种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细胞内劳森菌是一种生长于肠黏膜细胞中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菌。菌体杆状,两端尖或钝圆,革兰氏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阳性。本菌从发病猪、带菌猪排出,通过粪便污染饲料、饮水传染给健康猪。本病潜伏期2周~3周,生长育肥猪最易感,2月龄以内和1周岁以上的猪不易发病。各种应激在本病的发生中  相似文献   

8.
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综合征,在不同的文献中又有不同的名称,诸如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  相似文献   

9.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猪增生性肠病,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接触性传染病,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一种猪肠道综合症,本文介绍其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猪增生性肠病(PPE)也被称为回肠炎(ileitis),自从1931年美国首次报道发生该病以来,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的猪病。在美国生长和育肥猪场被认为是无处不在。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小肠黏膜增厚。可以确定疾病的特定病变包括在肠上皮细胞中发生未成熟隐窝细胞增生,在顶端细胞质中存在自由浮动的细菌。病原体是专性细胞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内劳森菌。临床回肠炎的表现为食欲缺乏,腹泻,性能表现不良和死亡,也可能发生亚临床型回肠炎。  相似文献   

11.
<正>猪增生性回肠病(PPE),又称坏死性肠炎、猪回肠炎、增生性和出血性肠炎。PPE是由专性寄生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弯曲杆菌(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增生性肠病。多发于4~12月龄的成年猪,主要表现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转为黄色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在临床上尤其以急性增生性回肠炎致死率  相似文献   

12.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又称猪回肠炎或坏死性肠炎,是由一种生存于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引起的。是主要发生于生长育肥猪和成年猪以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  相似文献   

13.
<正>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接触性传染病,引起猪肠道病变,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病猪生长受到影响,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我国疑似病例有增多趋势,本文就我地区发现的疑似病例作一概述。1病原与流行病学PPE的病原为胞内劳森菌,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病猪肠黏膜细胞中。该菌多呈小弯曲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阳性,一旦  相似文献   

14.
正猪增生性肠炎也叫猪增生性肠病,是感染胞内劳森菌而发生的一种肠道综合症,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易感,主要特征是发生出血性、间歇性或顽固性下痢。尽管猪只患病后的死亡率只有5%~10%,但会导致生猪的饲料利用率降低,淘汰率增加,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损失。1流行病学1.1病原本病的病原是胞内劳森菌。菌体通常呈直杆状或者弯曲状,两端钝圆或者细尖,没有运动能力,只能在细胞内寄生。  相似文献   

15.
<正>猪回肠炎是由于感染细胞内劳森菌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主要特征性病变为保育后期和生长猪慢性腹泻,粪便稀软、不成形,或育肥猪、后备母猪血痢,病猪死亡率较高,一般使用多种抗生素和一部分抗病毒药物进行综合治疗。1病原学回肠炎的病原是细胞内劳森菌,这种细菌严格细胞内寄  相似文献   

16.
1病原学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是胞内劳氏菌(也称为胞内劳森菌),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菌,胞内劳氏菌主要寄生在病猪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内,属于脱硫弧菌属,具有典型的弧菌外形,多呈弯曲形、逗点形、S形或直的弧状杆菌,具有波状的3层膜作外壁,无鞭毛和孢子,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在培养基培养未获成功,也不适应鸡胚生长,但在鼠、猪和人肠细胞上均能生长,细菌在5℃~15℃环境中至少能存活2周,细菌培养物对季铵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相似文献   

17.
刘国信 《养猪》2020,(1):111-112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劳森氏菌是一种在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在肠黏膜柱状上皮细胞胞浆中寄生与繁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从而引起节段性回肠炎、坏死性肠炎以及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肠道等病变。  相似文献   

18.
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接触性、慢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由于接触性感染胞内劳森氏菌所引起的,虽然不会导致大量猪死亡,但是仍有5%-10%的病死率,同时会导致猪群生长迟缓以及饲料利用率下降,从而给养殖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几点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又称坏死性肠炎、增生性肠病、增生性出血性肠病、猪肠腺瘤等,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是革兰氏阴性菌(用药需有针对性)。该菌主要感染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偶见保育猪和成年公、母猪,侵害其回肠黏膜,使回肠内层黏膜增厚。1症状与诊断(1)该病常见慢性型,病猪精神低迷,食欲下降,消瘦,被毛粗乱,间歇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或呈糊状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皮肤苍白,  相似文献   

20.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的疾病,在群体中的流行率很高,导致动物饲料转化率的降低和全球养殖业的重大经济损失。然而,由于该病的病原胞内劳森菌属专性胞内细菌,其分离和培养方法都不完善,并且该病经常呈亚临床症状,养殖者对其的重视程度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对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现就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引起大家的重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猪增生性肠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