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存蜂群越冬前喂足越冬饲料的前提下,趁蜂群还未结团(如果已结团,抖蜂时会冻死蜂),有少量蜜蜂出入时,撤出多余的脾。把蜂放在靠箱壁处,使蜂多于脾2脾,也就是5脾蜂放3张脾,4脾蜂放2张脾(都是2kg的封盖大蜜脾),外边不加隔板,把蜂板放在蜂箱的另一边。等到大地结冻不能融化时,冉包装蜂群(无论时间早晚均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重视城市绿化,栽花种草、广植树木,装扮得城市如花园一样,为城市业余养蜂创造了条件。但北方有5~6个月的越冬期,蜂群如何安全越冬,成为困扰城市养蜂的一个难题。因为城市人口密集,有小院的户已不多,多数住楼房,蜜蜂活动季节蜂群可放在楼顶平台上、...  相似文献   

3.
陶春林 《中国蜂业》2007,58(3):35-35
我仔细观察发现,越冬前蜂箱巢门所在的位置和蜂群越冬团所结的部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巢门设为冷式,也就是利用冷式巢门(巢门在有蜂的一侧,越冬时最佳的位置),那么,蜂团易结在蜂巢前部接近巢门处。这种情况,蜂群挂王的部位应放在巢内中间偏前些。如果巢门设为暖式,也就是利用暖式巢门(巢内空间部分的一侧,一般大群越冬不提倡使用此法,但对小群确实有益处),那么蜂团易结在蜂巢中间部位,这种情况,挂王部位应选在蜂巢中间处。有了以上的观察,我在扣王时,就能准确地选择每群蜂挂王的正确部位,不至于蜂群结团后弃笼,以致失王。  相似文献   

4.
秋季利用荞麦花、向日葵花等晚谢花精心管理蜂群,及时调整群势,可为蜂群安全越冬和来年高产打下良好基础。1育新王繁冬蜂秋季盛花期是育王的好时机,定点饲养的蜂群和小转地的蜂群都要有计划地培育一批蜂王。秋花后期是繁殖越冬蜂的最后阶段,也是养蜂生产不可忽视的关键时期。要在前段贮蜜脾、摇蜜、繁殖以及治螨的基础上,抓紧蜂群的繁殖,要把蜂巢内的全封盖蜜脾和空脾及时提出去,或者贮放在继箱内,逐渐把子脾集中在巢箱中,面积小的放在两侧,面积大的放在中间,每张子脾上应保持500克左右的边角蜜。蜂巢内不加空脾,不造新脾,不实行扩大蜂巢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温带、寒温带四季分明的地区,冬季蜜蜂在巢内结成越冬蜂团,处于半蛰居状态,以贮备的饲料度过寒冷的冬季。长江以南山区和半山区饲养的中蜂进入越冬期后,在蜂巢内形成越冬蜂团,蜂群内新陈代谢下降到最低限度,蜂群处于冬眠状态,越冬饲料逐渐被蜂群消耗。本试验就中蜂群培育适龄越冬蜂及适时断子与自然状态蜂群作了对比,测量了具体数据,为中蜂科学饲养与季节性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志鸿 《蜜蜂杂志》2009,(11):22-22
蜂群越冬一般有室外包装越冬、室内越冬、地窖越冬等方法,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越冬,其核心就是在整个越冬期给蜂群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从而达到越冬蜂死亡率低、寿命长、节省饲料等标准。近年来,阳泉市种蜂场及由我们带动起来的几十家蜂农,均采用了室内越冬,无一年失败。现将蜂群在室内安全越冬的几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在东北地区利用非越冬蜂早喂越冬饲料脾对蜂群越冬效果的观察。试验证明,利用非越冬蜂早喂越冬饲料脾比常规方法补喂越冬饲料脾的蜂群蜜蜂越冬死亡率低10%;饲料消耗量低26.7—28.6%。采用非越冬蜂早喂饲料脾的蜂群越冬期蜜蜂结团紧凑、活动量小,蜂群越冬安全。  相似文献   

8.
毕桂春 《中国蜂业》2013,(12):23-23
高寒地区蜂群越冬时间长达6个月左右,如果不科学、合理调整蜂群,在越冬期间,经常会出现饿死蜂群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怎样才能合理布巢?这就需要根据当地气候、越冬时间和蜜蜂生物学特性,为蜜蜂创造必要的生存条件,让蜂群顺利越冬。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蜂群越冬室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黄文诚1920年以前,北纬30度以北地方,冬季寒冷,加拿大和美国北部蜂群大多实行地下室越冬。1920年以后,由于美国育王和生产笼蜂事业的发展,并且室内的温、湿度调控比较困难,有的养蜂者春季购买笼蜂饲养,冬季将蜂群杀...  相似文献   

10.
侯万富 《蜜蜂杂志》2014,34(11):5-5
<正>蜂群入室前一天撬动箱底,活动巢门,用记号笔在蜂箱前面写明每群脾数,每群饲料的多、够、少、缺。蜂群入室不盖大盖,群强蜜足的放底层或冷处,巢门对着宽1 m多的过道,根据群势覆布后面折出适度散热气孔,同级别蜂群码放在同一组,缺蜜群、不放心群放顶层,若出现问题方便处理,尽可能做到整个越冬期蜂群不作调整。5框群开1-2小门,6框群开1-2中门,7~8框群取下大巢门,8框蜂以上群加空箱套防蜂群受闷。查看越冬室:如有透光及时处理;查看进、出气  相似文献   

11.
养蜂是项系统的技术工程 ,每个技术环节都必须抓紧抓好 ,否则会造成损失或导致失败。蜂群越冬前后的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环节 ,同样应该重视。现就本地区蜂群越冬前后的具体管理谈几点意见 ,供参考。1、培养适龄越冬蜂。培养适龄越冬蜂是在秋繁一定群势基础上进行的 ,在这之前 ,要治一次蜂螨和更换老劣残蜂王 ,为培养健康的越冬蜂打下基础。本地区培养适龄越冬蜂的时间山区应放在 8月 2 0日— 9月 1 0日 ;平原区放在 9月 1日— 9月 2 0日 ,根据气候可稍提前或推后。在这段时间 ,外界蜜源基本结束 ,所以在组好群势以后 (7框以上足蜂 ) ,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两个冬季对蜂群四种不同越冬方式下的环境温度、湿度、饲料消耗量及蜜蜂成活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将蜂群放于冷库中越冬,其饲料消耗量极显著高于(F>F0.99)其他三种越冬方式,蜜蜂成活率极显著低于(F>F0.99)其他三种越冬方式。将蜂群放在室外向阳处、背阴处以及室内越冬这三种方式,其所处温度环境及饲料消耗量不存在差异(F<F0.95),环境湿度以室内越冬显著(F>F0.95)高于其他二种方式,蜜蜂成活率以室内越冬极显著高于(F>F0.99)其他二种方式。因此,在冬季蜂群越冬以室内越冬为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11,62(9)
位于北纬42°的吉林东南部地区,冬季昼夜温差小,最低温度在零下28°左右,所以许多养蜂者都将蜂群放在室外越冬。笔者经过多年对蜂群在室外越冬的实践,对比单王群与双王群在室外越冬的效果有很大差异,更加突显双王群室外越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东北严寒地区蜂群越冬指南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冬季气候寒冷,越冬期长达6个月,给蜂群越冬带来不利因素。因此,在蜂群的管理上必须做好下列基础工作,一环扣一环,否则,会给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一、选用优质蜂王1、饲养适合本地区气候、蜜源特点品种。衡量...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笔者在抓科学养蜂工作中,通过广泛的总结养蜂经验,深刻的体会到,只要认真实施“7防”、“3包”“空心墙”,蜂群越冬有保障、其具体做法。1“7防”(1)防伤热。蜂群在入室的初期和后期。多发生伤热,受热不安的蜂群,可暂时抬出室外,强群宜早出室,要求室温保持0~2℃;可有效的杜绝蜂群伤热。(2)防受冻。越冬室的温度如降到零下或寒流来临,室温太低应加强蜂群保温,缩小巢门和通风筒活门,如室内湿度大,要趁中午或天暖时扩大通风筒活门排除湿气。室内如有挂霜的地方,是漏风,要及时修理,如因室顶太薄,要加厚保温层。间…  相似文献   

16.
何京 《饲料世界》2004,(11):60-61
防伤热。蜂群在入室的初期和后期,多会发生伤热,受热不安的蜂群,可暂抬出室外,强群宜早出室,要求室温经常保持在0~2度。  相似文献   

17.
江名甫 《中国蜂业》2009,60(1):22-22
蜂群越冬时间长,由于种种原因常在“大寒”前后会有蜂群因饲料短缺而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管理越冬蜂群经验,综合为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秋季没喂足越冬饲料。这时外界蜜粉源缺乏,常因盗蜂干扰而无法饲喂充足,也因天气突变,寒流早至,低温喂不进饲料等;二是因管理不当越冬蜂群耗蜜多。有的蜂群虽并群,但并人的蜜脾多,蜂少,巢箱内常形成多个小蜂团,耗蜜多,损蜂多;  相似文献   

18.
一救:缺蜜群。由于种种原因,越冬期往往会引起蜂群缺蜜,应及时补给饲料。可将储备脾放在室内温暖一天,然后换入蜂群。换脾时,把多余空脾抽出,将蜜脾靠近蜂团;也可将蜂蜜加热溶化,冷却到25℃左右灌脾,待脾面不滴蜜汁时加入蜂群。二救:口渴群。冬季严寒干燥,往往会使越冬饲料浓度提高,甚至结晶,引起蜜蜂口渴而散团,急躁不安。可用干净棉花沾水在巢门口试一下,如有蜜蜂吮吸,说明口渴,可用成熟蜜脾将结晶蜜脾替换出来,或用棉花沾水从巢门放入箱底,供蜜蜂采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 1 996年和 1 997年两个冬季对蜂群 4种不同越冬方式的环境温度、湿度、饲料消耗量及蜜蜂成活率的研究 ,结果表明以将蜂群放在冷库中越冬 ,其饲料消耗量极显著高于 (P <0 .0 1 )其他 3种越冬方式 ,蜜蜂成活率极显著低于 (P <0 .0 1 )其他 3种越冬方式。将蜂群放在室外向阳处 ,背阴处以及室内越冬这 3种方式 ,其饲料消耗量不存在差异 (P >0 .0 5) ,环境温度以室内越冬显著 (P <0 .0 5)高于其他3种方式 ,蜜蜂成活率以室内越冬极显著高于 (P <0 .0 1 ) ,其他 3种方式。因此 ,冬季蜂群越冬以室内越冬为佳  相似文献   

20.
王海全 《中国蜂业》2007,58(9):19-19
长白山区蜂群的秋季管理是指蜂群采完椴树蜜以后到培育越冬蜂结束前的蜂群管理,是一年养蜂的关键环节。蜂群管理的好坏关系到蜂群是否以强群安全越冬和第二年春季群势的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