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遂如 《养猪》2012,(5):114-116
2011年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口蹄疫,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疫情较为严重。当前我国规模化猪场如何防控口蹄疫?本文就防控猪口蹄疫的技术措施谈点意见,仅供参考。1当前猪口蹄疫流行中出现的新情况1.1 O型口蹄疫病毒变异加快世界上口蹄疫病毒共有A、O、C、亚洲1型和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种血清亚型。各主型口蹄疫病毒之间无免疫学交叉反应,同型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口蹄疫,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疫情较为严重。当前我国规模化猪场如何防控口蹄疫?本文就防控猪口蹄疫的技术措施谈几点意见,仅供参考。1当前猪口蹄疫流行中出现的新情况1.1O型口蹄疫病毒变异加快世界上口蹄疫病毒共有A、O、C、亚洲1型和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  相似文献   

3.
李笠 《兽医导刊》2011,(Z1):70-72
一、病原体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为无囊膜的RNA病毒,其核苷酸变异频率很高,导致病毒表层蛋白质具有高度变异的特性。目前口蹄疫病毒已有A、O、C、亚洲1型、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种亚型,各主型病毒之间无免疫学交叉反应,同型的不同毒株  相似文献   

4.
李笠 《动物保健》2011,(Z1):70-72
一、病原体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为无囊膜的RNA病毒,其核苷酸变异频率很高,导致病毒表层蛋白质具有高度变异的特性。目前口蹄疫病毒已有A、O、C、亚洲1型、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种亚型,各主型病毒之间无免疫学交叉反应,同型的不同毒株  相似文献   

5.
猪的口蹄疫病是一种急性烈性的接触性传染病.高温季节发生较少,尤以冬春季节多发.其临床特征是在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部分病猪口腔黏膜、鼻盘、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口蹄疫病毒已有A、O、C、亚洲1型、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种亚型,各主型病毒之间无免疫学交叉保护,同型的不同毒株之间,抗原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该病难控、难防、难消灭.目前我国发生的主要是O型、A型和亚洲1型.2015年和2016年相继在我国广东、湖北和安徽已经发现A型口蹄疫的迹象,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此类病毒病单纯靠疫苗防控效果不会很理想,必须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6.
<正>猪O型口蹄疫(FMD)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根据交叉保护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可分为A型、O型、C型和AsiaI型、SATI型、SATⅡ型、SATⅢ型7个血清型。近2年,口蹄疫不断出现新的变种,使得口蹄疫防控工作面临巨大考验。2010年O型口蹄疫的致病毒株又一次发生变异,属新传入的缅甸98(MYA98)谱系病毒。在亚洲多个  相似文献   

7.
1疫苗因素疫苗的质量。如果疫苗菌(毒)株的血清型与当前传染病流行毒株之间存在差异,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如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其中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以O型和亚洲Ⅰ型为主;而链球菌的血清型有脑炎型、败血型、关节炎型及淋巴结型。疫苗使用时,应选择疫苗毒株与当地猪群流行的病毒株的抗原型越近的免疫保护越  相似文献   

8.
<正>口蹄疫分O型、A型、C型、南非Ⅰ型、南非Ⅱ型、南非Ⅲ型、亚洲Ⅰ型等7个血清型,各主型又分若干亚型,各主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且可在不同种动物间传播,同一主型内的不同亚型之间也只有部分有交互免疫性。近年来,口蹄疫O型变异中国株(新猪毒)的出现,加上危害逐步加大的亚洲Ⅰ型、A型口蹄疫,给我国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死亡率明显上升。笔者从事规模猪场口蹄  相似文献   

9.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烂斑。1猪口蹄疫特点本病以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大为特点。口蹄疫病毒在目前有7种血清型,而每种血清型还有若干亚型,我国目前主要以O型为主,A型次之,其他型不多见。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且病毒毒株不断变异,给该病的防疫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疫苗的型号选择应高度重视。2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5,(5):108-111
近年来,世界上多个国家已发生O型、亚洲Ⅰ型等多种亚型口蹄疫疫情。规模化猪场防治亚洲Ⅰ型、O型口蹄疫的工作难度逐步加大。现阶段为猪场选择合适的预防亚洲Ⅰ型、O型口蹄疫疫苗,在生产中显得十分迫切。通过用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二价灭活苗对猪群进行免疫,免疫后猪群的应激反应和体重没有明显影响的前提下,用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口蹄疫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牛源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双价灭活疫苗可以使猪产生较高水平的O型和亚洲Ⅰ型抗体。  相似文献   

11.
科技     
正新型疫苗填补我国口蹄疫防控技术空白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与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的一类新兽药——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家口蹄疫防控的技术空白,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口蹄疫的防控工作。由于O型和A型口蹄疫在猪群中长期、反复流行,因此,猪用口蹄疫疫苗往往只能免疫一种病毒,针对性不强,疫苗稳定性及保  相似文献   

12.
科技     
正新型疫苗填补我国口蹄疫防控技术空白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与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的一类新兽药——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家口蹄疫防控的技术空白,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口蹄疫的防控工作。由于O型和A型口蹄疫在猪群中长期、反复流行,因此,猪用口蹄疫疫苗往往只能免疫一种病毒,针对性不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与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的一类新兽药——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家口蹄疫防控的技术空白,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口蹄疫的防控工作。由于O型和A型口蹄疫在猪群中长期、反复流行,因此,猪用口蹄疫疫苗往往只能免疫一种病毒,  相似文献   

14.
引发口蹄疫的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0 nm~25 nm,近似圆形,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病原血清主要分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 1型。各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目前国内流行的病毒以O、A、和亚洲I型这三个血清型为主。口蹄疫的预防以免疫接种为首要措施,接种时应考虑疫苗株与流行株意愿同源性,同时还应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引发口蹄疫的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0 nm~25 nm,近似圆形,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病原血清主要分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 1型。各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目前国内流行的病毒以O、A、和亚洲I型这三个血清型为主。口蹄疫的预防以免疫接种为首要措施,接种时应考虑疫苗株与流行株意愿同源性,同时还应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秋冬季节气温下降,为细菌和病毒繁殖创造了条件,使生猪口蹄疫更易传播和流行。口蹄疫具有易感动物种类广泛,传染性极强的特点。口蹄疫病毒共有7个血清主型,70多个亚型,每个亚型又不能产生交叉免疫,病毒抵抗力强,口蹄疫病毒传染性可保持数周至数月。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牛、羊、猪),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口蹄疫病毒已知有7个血清型,分别为A、O、C型,南非1、2、3型和亚洲I型(以下简称亚I型),而我国流行的血清型主要为A、O和亚I型。口蹄疫病毒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给该病的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对易感动物进行疫苗免疫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该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口蹄疫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利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对哈密市14个乡镇的存栏家畜进行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多呈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感染的烈性传染病。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主要发生于偶蹄兽(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目前已知可感染口蹄疫的动物有3O多种。人也能感染口蹄疫病毒。感染口蹄疫病毒后的主要表现为舌面、口腔及蹄部形成水疮、糜烂。口蹄疫有几大主要特点:1、宿主范围广,口蹄疫能侵害多种动物,而偶蹄兽最易感染。2、发病率高和幼畜死亡率高。新流行地区发病率高达90%~100%。3、传播迅速和传播范围广,其传播具有蔓延式的也有跳跃式的,一般呈流行性,但可形成大流行。4、病毒血清型多且易发生变异。目前有7个血清主型。各流行地区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在各主型下又可分若干亚型。各亚型的免疫属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迄今为止已发现65个亚型且仍可能在不同的地区出现新的变异株和新的亚型。因而给预防带来了不少困难。5、口蹄疫的危害大。虽然成年动物感染了多呈良性,若不  相似文献   

19.
<正>1猪口蹄疫猪口蹄疫以防控伊O型为主,但要警惕A型。口蹄疫防控存在病毒血清型多、传播途径多、免疫原性弱等难点。猪口蹄疫仍以免疫预防为主。1.1猪口蹄疫疫苗口蹄疫疫苗有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全病毒灭活疫苗是用双毒株生产,有O/MYA98/BY/2010株+O/XJ/10-11株,O/GX/09-7株+O/XJ/10-11株,旧猪毒单毒株灭  相似文献   

20.
一、对猪蓝耳病的认识(一)充分认识蓝耳病病毒的变异特性蓝耳病病毒(PRRSV)是变异率较高的病毒之一。当前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RRSV流行株呈现多样化趋势,不同毒株之间出现基因重组,活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