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冬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使蜂群处于半蛰伏状态,消耗最少的饲料,维持最低的代谢,延长蜜蜂寿命,安全越冬.1越冬期蜂群的内部状况秋末,当蜂群内的蜂儿全部出房以后,蜜蜂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反应,气温低时就结团,气温高时就疏散。最后,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蜜蜂就在蜂王周围的巢脾上形成一个球体,即越冬蜂团。蜜蜂结团以后,依靠群体产生的热量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温度。  相似文献   

2.
怎样改善蜂群越冬气温每下降10℃,蜜蜂生化反应的速度就大约放慢1/2到3/4。蜂群对降温的反应,是结成密集的蜂团,以减少热量损失。此时,越冬蜂团结在越冬饲料的正下方,靠近巢门的巢脾下部。气温下降时,蜂团缩紧;相反,气温上升时,蜂团松散、扩大。从收缩到...  相似文献   

3.
我国温带、寒温带四季分明的地区,冬季蜜蜂在巢内结成越冬蜂团,处于半蛰居状态,以贮备的饲料度过寒冷的冬季。长江以南山区和半山区饲养的中蜂进入越冬期后,在蜂巢内形成越冬蜂团,蜂群内新陈代谢下降到最低限度,蜂群处于冬眠状态,越冬饲料逐渐被蜂群消耗。本试验就中蜂群培育适龄越冬蜂及适时断子与自然状态蜂群作了对比,测量了具体数据,为中蜂科学饲养与季节性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隧道式”布巢越冬法是我在蜂友们常用的圆弧形切割巢脾越冬法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以前由于缺乏越冬布巢的经验,在越冬后期,经常发生蜂群冻饿而死,造成严重的损失。后来我采用模拟自然野生蜂群球形结团越冬的方法,越冬很安全。在越冬前夕,人为将框内巢脾中下部分做半圆形的挖割切除,这样便于蜜蜂结成球形蜂团保温,不仅能节省越冬储备蜜,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越冬蜂群的存活率。5年前,我就按该蜂友的方法试用,至次年春季,全场蜂群安全度过漫漫寒冬,没有发生“剥皮死现象”,群势削减也不明显,越冬效果很好。但在春季取油菜蜜期间,却发现了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越冬蜂群要怎样布置蜂巢答:蜂群进入越冬前,要调整蜂巢,越冬蜂巢布置得好坏,是蜂群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冬季蜜蜂在贮存蜂蜜的巢脾上,随着气温的下降,慢慢结成蜂团,又叫冬团。蜜蜂吃食巢脾上的蜂蜜,依靠群体产生热量维持生命所需的温度,在活动的状态下过冬。因而,在布置蜂巢的时候,要根据蜜蜂冬季生活习性用蜜脾布置蜂巢。具体的方法是:弱小群双群同箱越冬,布置蜂巢时,在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 ,养蜂者在秋季管理工作结束后 ,直到春天来临以前都不会去惊动蜂群 ,即使是在比较寒冷的地方蜜蜂也能存活。蜜蜂对冬季恶劣的自然条件已经有了许多适应 ,包括在冬季停止产卵、停止飞翔和形成越冬蜂团等。这些适应性有助蜜蜂在越冬期间调控蜂群温度 ,而单个蜜蜂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方式达到上述目的。当蜜蜂形成足球大小的越冬蜂团时 ,其热量散失情况便发生了改变。蜂团散热面相对地来说小于其蜂团内部的产热面。结果蜂团散热速度减慢 ,蜜蜂通过聚集和分散便能够完成群体温度的调节。那么 ,让我们更加仔细地探讨一下越冬蜂团是如何形…  相似文献   

7.
如何保存弱小蜂群弱小蜂群通常难以越冬,在进行越冬包装前,首先应检查蜂王的健康状况。然而当外界温度在10℃或略高于10℃时,蜜蜂便开始结成蜂团,此时应将蜜脾放在蜂团的两侧。如果仍有少量蜜蜂在蜜脾的外侧,将其扫到蜂团中。内侧的包装材料可用1英寸的泡沫塑料...  相似文献   

8.
<正>北方蜂群越冬,室内比室外多。室外越冬的蜂群在初冬和越冬中期,一旦遇到暖和天气,就有少数蜂采水。夜晚外界结霜,空气湿度达60%左右,雨雪天会更高。刮西北风,干燥,蜂易口渴。气温下降到-5℃时,地面水结成冰,水分被固定,空气湿度下降,蜂一定会口渴。天冷时,蜜蜂结团抗寒,不能出巢采水,这时口渴只有多吃蜜。而室内越冬蜂群,由于遮光黑暗采不到水,  相似文献   

9.
蜂群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五)●纪天祥蜂群越冬期对于蜂团中间温度和外层温度变化情况的试验蜂群越冬期,在测试蜂团中间温度变化的过程中,发现蜂团移动,温度计离开蜂团中间时,温度即下降。究竟蜂团中间和外层(不是外边)相差多少度?我作了如下试验:1...  相似文献   

10.
赵水林 《中国蜂业》2014,(10):22-22
<正>《中国蜂业》2014年第1期刊登的文章《蜜蜂室内越冬温度的选择和蜂群管理》,文中说:蜂群室内越冬的温度为78℃。我感到困惑,觉得和实际结果有差距。凡是养蜂的人都知道,蜜蜂越冬以热不散团,冷不结霜(霜指箱底)为基本原则。当蜂群进入晚秋,晚上低于4℃,蜂群开始结松散的蜂团,白天温度上升即散团。当温度在0℃以下时,结团紧密。冬天白天气温6℃以上蜜蜂仍出巢活动。我使用的标准蜂箱,木板厚度为19  相似文献   

11.
<正>蜂群在12℃时开始结团,这时蜂团松散;0℃以下蜂团紧密。越冬蜂团内部温度在24℃左右,蜂团外围保持在7℃左右。蜜蜂吃蜜产热,蜂团内部热量向外传递,通过蜂团外围蜂与内部蜜蜂互相拥挤换位活动来实现,随着饲料消耗蜂团也随之移动。越冬蜂群的蜂脾关系很重要,小群蜂多于脾,强群蜂脾相称,否则越冬期间会出现剥皮死蜂。大雪前后冷空气来临前做最后一次紧脾,将王笼向蜂团中央移位或放出蜂王。越冬蜂在半蜜脾上结  相似文献   

12.
吕纪增 《蜜蜂杂志》2006,26(12):15-16
蜂群安全越冬是来年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但常因管理不善发生蜂王死亡、鼠害、缺蜜等现象。现笔者谈谈在多年越冬管理中所采取的补救措施供蜂友参考。1检查越冬蜂群通常情况下越冬室保持通风、黑暗、安静、温湿度正常,蜂群则能安全越冬。但在每年的1~3月份,越冬蜂群有可能发生下列情况。1)丢失蜂王:气温0~4℃时,有个别蜂群不安静,时有喧嚷声,有时个别蜜蜂冲击蜂箱,蜜蜂散团,这种情况往往是丢失了蜂王。2)鼠害:当检查蜂群时,发现蜜蜂尸体腹和胸分开,死蜂一段段的或有碎巢脾,则无疑有老鼠危害蜂群。3)缺水:在正常温度下,越冬蜂群若发现有嗡嗡…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在东北地区利用非越冬蜂早喂越冬饲料脾对蜂群越冬效果的观察。试验证明,利用非越冬蜂早喂越冬饲料脾比常规方法补喂越冬饲料脾的蜂群蜜蜂越冬死亡率低10%;饲料消耗量低26.7—28.6%。采用非越冬蜂早喂饲料脾的蜂群越冬期蜜蜂结团紧凑、活动量小,蜂群越冬安全。  相似文献   

14.
蜂群安全越冬是来年丰产的重要环节。经验证明,在江西会昌一带养蜂,只要越冬场所适宜,管理上注重保温保湿,入冬前留足饲料,蜜蜂就可安全越冬。1 环境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环境干燥,空气清新,无污染的草地建好保暖房。保暖越冬房要用砖石建造,建双层墙便于保温;北面设进气孔,南面或房顶设排气孔,以调节室温。在蜂群入房之前,房子内摆好蜂架,架高应不低于40 cm,以免底层蜂群受潮。蜂群分3层摆放,强群放底层,弱群放上层,在摆放前要把靠越冬蜂团一侧的覆布叠起一角,以利通气。入房当天要打开进气孔,尽量降低温度,等所有蜂群结成蜂团后再维持一…  相似文献   

15.
李光河 《蜜蜂杂志》2004,(11):16-16
晚秋的天气虽然比春季冷,但由于蜂箱内没有子脾,而且希望蜜蜂安静结团,所以给蜂群包装不宜过早,在地面结冰以后进行即可。我地越冬的蜂群,一般只做箱外包装,不做内包装。箱内只在纱盖上面盖五六层吸水性良好的保温纸;如果用覆布,必须将布上的蜂胶去掉,并将其折起一角,以防止蜂群受闷;大盖和箱身一定要严密,以防止老鼠钻进蜂箱里。越冬期间,蜂群外包装的作用是:保持箱内温度稳定,使越冬蜂团不易受外界气温急剧升降的影响。蜜蜂是靠互相传递食物来维持生活的,只要有一部分蜜蜂紧靠蜜房,那么离蜜房远的蜜蜂就不会挨饿。如果保温不良,则当气温突…  相似文献   

16.
蜜蜂在越冬期中,生命活动大大减弱,蜂团中的物质代谢和能量消耗大大减低。全群静息无声,结成紧密的蜂团。蜂群就这样平静地渡过了漫长的越冬生活。与此相反,蜂群发生较大骚动、蜂团散开,蜜蜂飞出,声息大作,就会造成严重的削弱,甚至全群死亡。怎样才能使蜂群过着平静的越冬生活呢? 这就需要进一步了解蜜蜂越冬的特性,并根据特性进行合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蜂友尝试在外界温度10℃左右时对越冬蜂群进行排泄飞行,但是,在排泄过程中,有大量的蜜蜂被冻僵,无法飞回蜂巢,该蜂友捡起一些蜜蜂放到瓶子里拿到室内,蜜蜂活了过来。这次促蜂排泄,损失了不少蜜蜂。同时,也有很多蜂友咨询蜜蜂越冬期间是否需要促蜂排泄,本文就这一问题加以探讨。在北方广大地区,按照传统蜂群越冬的做法,蜂群越冬期间是不需要进行排泄飞行的。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暖冬的出现,扰乱了蜜蜂正常的越冬规律,晚秋和初冬外界温度较高,甚至在越冬中期有时气温达到10℃左右,这就给蜜蜂越冬带来一定的难度,有时蜜蜂会出现散团,出巢空飞,甚至还会出现蜂王产卵的现象。因此,有的蜂友认为期间应该让蜜蜂排泄,现在也有很多蜂友这么做,笔者认为是否进行排泄飞行应根据蜂群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蜂群室内越冬技术体会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蜂群越冬技术就是给蜂群创造良好的冬季生活条件 ,使越冬蜂的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 ,延长越冬蜂的寿命 ,同时节约饲料。现将我学习和实践的体会介绍一下 ,供同行们参考。一、保持室内宁静黑暗建成的越冬室要绝对避光 ,排气管内要涂黑色油漆。因为从门进入室内的微弱光线能造成蜜蜂不安或产卵 ,从而造成越冬失败 ,所以门要设两道 ,另外还要避免震动和声音。二、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室内越冬的温度有很多资料不完全一致。纪天祥[1]通过3年的实践 ,揭示了蜂群室外越冬蜂团中间的温度变化规律 :早晨六七点钟气温下降到最低时 ,蜂团中间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19.
蜂业短讯     
王时明 《蜜蜂杂志》2006,26(3):38-38
据多年来寒地越冬实践,越冬蜂在窖内或室内下痢有如下几种原因,分析如下供蜂友们参考。1入室早我地越冬期近6个月,进入10月份后天渐变冷,蜂群开始结团。但冷暖气流交替频繁,遇有暖天,蜜蜂仍能爽身飞翔。记得2004年11月21 ̄22日,气温升高,大量蜜蜂出巢飞翔排泄,然后重新结团。有的蜂友怕蜂群“剥皮”(即外层蜂被冻死),在10月中下旬就将蜂群入室(窖),以后虽遇有好天气,因怕麻烦,便不再搬出排泄,引起下痢。2不关王我地喂饲越冬饲料时没有关王习惯,导致越冬饲料喂完了,还有大片子脾没有羽化出房,等这批幼蜂出房时天气已寒冷,蜂群已结团,使这批蜂…  相似文献   

20.
中华蜜蜂的秋季管理是四季管理的重要环节,决定来年蜂群复壮与扩群。管理中最重要技术措施是如何准确确定时间段,培育足量的适龄越冬蜂,进而保障蜂群安全越冬。笔者经过多年的中华蜜蜂养殖指导生产实践,总结提炼了一种在中国北方确定中华蜜蜂(土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并经过多次生产验证,可以取得明显的生产成效。此方法是在秋末进行越冬准备的基础上,参考本地气象记录,预先确定当年本地气温在后期可能下降到7℃的日期。以此日期为起点,向前推算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起始时间点,促使蜂王连续产卵20天后让其停止产卵。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哺育蜂子,直至所有新蜂出生之后让其外飞排空,达到临界7℃的气温之日,关小巢门,促使整群蜂结团,进入越冬状态。此方法能有效提高越冬蜂成活率,保障蜂群安全越冬,为来年开春蜂群的快速扩繁复壮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