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胃肠道5-羟色胺(5-HT)细胞和胃泌素(Gas)细胞的分布和形态进行了观测,并比较了冬眠期和活跃期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5-HT细胞在胃和肠道各段均有分布,在胃分布于胃腺,在肠则分布于黏膜卜皮。在胃的前部和中部,5-HT细胞位于胃腺各部,而在胃的后部,5-HT细胞则主要集中于胃腺的上部和胃小凹底部。在肠道中,由前向后5-HT细胞的分布呈递减趋势,且大部分细胞呈上窄下宽的锥体形、梨形等,顶端伸达肠腔,为开放型内分泌细胞,少数细胞为封闭型。前、中部胃腺中,Gas细胞的分布数量较多,且位于腺细胞之间,一般为开放型。后部胃腺中Gas细胞数量减少。胃黏膜上皮和肠道中未见Gas细胞的分布。与活跃期相比,冬眠期Gas细胞的分布情况变化不大,但5-HT细胞的分布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
采用形态解剖、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消化道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口咽腔较小,上下唇有许多绒毛状突起;上下颌无齿,鳃耙内侧具有绒毛状细齿,口咽腔具有多种类型齿;食道粗短,内表面分布有许多较为宽大的黏膜褶;胃呈"U"形,盲囊部明显,贲门部和盲囊部具有丰富的胃小凹和胃腺;前、中、后肠黏膜褶丰富,后肠黏液细胞密度最大,肠长比为0.61;幽门盲囊细长,有25~35条。消化腺为肝胰脏。食道以Ⅰ型黏液细胞为主,贲门部以Ⅰ型和Ⅲ型黏液细胞为主,盲囊部、幽门部、前肠、中肠和幽门盲囊以Ⅲ型黏液细胞为主,后肠以Ⅱ型黏液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3.
褐牙鲆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阿利新兰—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和不同pH(1.0、2.5、3.1)的AB染色法,对褐牙鲆进行显微观察,发现褐牙鲆食管、胃、幽门垂和肠道均有粘液细胞分布.根据AB-PAS染色结果将褐牙鲆粘液细胞分成Ⅰ-Ⅳ4种类型:Ⅰ型呈红色,AB呈阴性反应,PAS呈阳性反应,含中性粘多糖;Ⅱ型呈蓝色,AB呈阳性反应,PAS呈阴性反应,含酸性粘多糖;Ⅲ型呈紫红色,AB和PAS均呈阳性反应,主要含有PAS呈阳性反应的中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AB呈阳性反应的酸性粘多糖;Ⅳ型呈蓝紫色,AB和PAS均呈阳性反应,主要含有AB呈阳性反应的酸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PAS呈阳性反应的中性粘多糖.AB(pH 2.5、3.1)染色显示,粘液细胞含酸性粘液(蓝色);AB(pH 1.0)染色显示,粘液细胞含弱的和强的硫酸化酸性粘液(蓝色).食管、胃、幽门垂和肠道含有大量粘液细胞,食管和中后肠以Ⅲ型和Ⅳ型细胞为主,幽门垂和前肠含有许多Ⅰ型细胞,胃只含大量的Ⅰ型细胞.通过对各部位粘液细胞的分类和比较可以看出,粘液细胞的分布和类型与其所在部位执行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于水牛胃肠道各段管壁中,但主要分布在胃腺和十二指肠的肠腺。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上皮,以及十二指肠腺也有少量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十二指肠以后段肠管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数量极少,偶而可见位于腺上皮细胞之间。胰中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位于胰岛,极少数分布在主胰管上皮和粘液腺以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根据其形态分为三类:(1)锥形细胞,主要分布在腺上皮,其顶端朝向腺腔;(2)长形细胞,存在于粘膜上皮中;(3)不规则形细胞,位于胰岛。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既不被Grimelius方法着色,又不与Masson改良法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黄缘盒龟消化道进行组织学研究.[方法]应用石蜡切片和显微照像技术,对黄缘盒龟的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消化道管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具有纵行皱襞,可见杯状细胞,有丰富的弥散淋巴组织和一些孤立淋巴小结,未见食管腺.胃有大量的胃腺,胃腺细胞可分成2类:一类是体积较大的细胞,胞核较大,胞质嗜碱性;另一类是体积较小的细胞,胞核较小,胞质嗜酸性.肌层特别发达.小肠的表面有大量绒毛,绒毛中未见中央乳糜管.绒毛上皮细胞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肠腺由柱状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构成.大肠具有粘膜皱襞和较多的杯状细胞,无绒毛,可见许多分散的淋巴小结,外膜较厚.[结论]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异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  相似文献   

6.
张婷  史晋绒    柯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445-7448,7458
鱼类体表粘液来自体表粘液细胞,其成分和量受到粘液细胞的分布、数量、发育情况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粘液的主要成分是粘多糖和蛋白类,同时还含有少量脂质。多糖类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在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蛋白类的含量达55%,主要成分为88~95 kD的免疫球蛋白、溶菌酶、凝集素、补体、抗病毒蛋白/肽以及SOD酶,在鱼类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分离鱼类体表粘液中生物活性蛋白的方法主要有柱层析法、盐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等。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鱼类体表粘液分泌机制、粘液的组分及Ig的分离、体表粘液的免疫功能研究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体表粘液免疫蛋白的应用研究提供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酪酪肽(Peptide tyrosine-tyrosine 即 Peptide YY,简称 PYY)是一种胃肠激素,主要由结肠和回肠黏膜的L细胞分泌.它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氨基端为酪氨酸残基,羧基端为酪氨酸酰胺结构.目前已发现PYY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抑制胰腺外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等.目前的大多数研究表明,外周灌注PYY3-36可以抑制人和啮齿动物摄食.现将酪酪肽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之一酪酪肽3-36(即PYY3-36)与摄食调节之间关系的研究概况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显示绍兴麻鸭胚后期腺胃蛙皮素免疫反应细胞(P细胞)的形态及其分布,分别计数每个周龄阶段的腺胃腺叶和表面上皮中蛙皮素免疫反应细胞的数量,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细胞形态多样,以卵圆形、多面体形为主,并且有胞质突起。P细胞多分散分布于腺叶的中间与内侧区,个别分布在表面上皮中。腺叶P细胞的生长峰期为0~6周龄,以后下降,表面上皮P细胞生长峰期为0~10周龄,以后迅速下降。各周龄腺叶P细胞数明显多于表面上皮P细胞数。  相似文献   

9.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哲罗鱼腺体及腺体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分布,并对腺体细胞的细胞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型腺体有肝、胰脏;腺体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鳃(由3种黏液细胞组成)、口咽部(由2种黏液细胞组成,不同部位所含数量不同)、食道(有大型的黏液细胞)、胃(有2种黏液细胞,胃上部贲门部为黏液细胞,胃底为胃腺细胞,幽门处无腺细胞)、盲囊(有大量的黏液细胞,可分泌灰白色的胶冻状物质,上皮游离面具有微绒毛,黏膜层突入腔内形成窄长的绒毛)、肠(肠道中的黏液细胞从前向后逐渐增加,黏膜层中有单管状的肠腺细胞).  相似文献   

10.
长薄鳅消化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薄鳅属典型的有胃鱼,胃呈Ⅴ型;消化道较短,仅为体长的0.704;肠长为体腔长的1.14倍。食道粘膜层中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和棒状细胞,杯状细胞H.E染为蓝紫色,棒状细胞着色较浅;外肌层为横纹肌,纵行;内肌层为平滑肌,环行。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均有较丰富的胃腺组织,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但直肠粘膜褶明显平缓,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肌肉层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11.
应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多种激素标记物的免疫组化技术,在鼻咽部发现有两类神经内分泌细胞,即上皮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存在于披复上皮和陷窝腺体)和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弥散分布或灶状聚集于固有膜和陷窝腺体周围)。作者对这两类细胞的来源、生物学特性和病理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梅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67-4869
[目的]探究瑞香狼毒的致病作用。[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法从瑞香狼毒根中提取瑞香狼毒粗提物,并测定了其对进小鼠的毒性。[结果]小白鼠灌胃LD50为2 083.33 mg/kg,灌胃后表现为:身体无力,全身蜷缩,皮毛无光泽,抽搐、挣扎甚至死亡。剖检症状为:肺呈红色;肝、脾呈暗紫色;胃壁浆膜下有出血斑,胃黏膜广泛出血,内容物色红。病理变化为:心肌变性,横纹消失,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肝细胞颗粒变性、脂肪变性,中央静脉扩张,瘀血;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肾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脾窦高度扩张,含有大量红细胞,脾小梁结构不完整,断裂肺血管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有出血,肺泡壁增厚,有中性白细胞浸润,部分肺泡腔扩张,肺泡壁断裂,细支气管扩张,管腔中有浆液性渗出和脱落的上皮细胞;肠黏膜血管扩张充血,黏膜层上皮细胞溶解,呈网状。[结论]为今后瑞香狼毒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um Helicobacter pylori is a causative agent of gastritis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humans. Strains producing the CagA antigen (cagA(+)) induce strong gastric inflammation and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adenocarcinoma and MALT lymphoma. We show here that such strains translocate the bacterial protein CagA into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by a type IV secretion system, encoded by the cag pathogenicity island. CagA is tyrosine-phosphorylated and induces changes in the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state of distinct cellular proteins. Modulation of host cells by bacterial protein translocation adds a new dimension to the chronic Helicobacter infection with yet unknown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14.
小鼠急性缺氧后心肌肥大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对对照组、缺氧组、雌激素预处理缺氧组小鼠心肌肥大细胞的数量、活性及组化性质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缺氧组小鼠肥大细胞和脱颗粒数目均极显著地高于同期对照组和雌激素预处理缺氧组(P<0.01),随着急性缺氧时间的延长,缺氧组小鼠肥大细胞和脱颗粒也呈直线上升趋势.雌激素预处理缺氧组小鼠的肥大细胞和脱颗粒极显著地低于同期缺氧组(P<0.01),而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AB-S染色显示,心肌肥大细胞多数为黏膜肥大细胞,少数为结缔组织肥大细胞.试验结果为:肥大细胞参与急性缺氧造成心肌损伤的病理过程,雌激素对心肌缺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红尾副鳅消化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尾副鳅的消化系统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口咽腔顶壁有味蕾分布,粘液细胞较底壁多;胃呈"U"形,贲门部和盲囊部含有大量胃腺,而幽门与肠交接处胃腺消失;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肛门粘膜下层发达。消化腺主要为肝脏和胰腺。肝细胞索明显,但无明显的肝小叶,亦无明显的中央静脉存在,但肝血窦发达;胰腺主要弥散分布于肝脏中以及胃与肠交接之处,其他还伴随着肠呈纵行分布。  相似文献   

16.
17.
稚鳖粘液性肠炎病的主要眼观病变是病鳖肛门排出粘液块,组织病理变化主要为肠腺分泌亢进,肠上皮细胞脱落,肠壁充血,肝脏脂肪变性,脾脏炎性细胞浸润,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泡变性,肺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电镜下观察,发现随着病程的延续肠道的病变相应地加重,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胸腺的组织结构。花鲈胸腺位于鳃腔背侧上角深处,第4鳃弓背侧,紧贴在鳃腔上皮层之下,为鳃盖粘膜所覆盖,呈一对卵圆形的薄片组织。光镜下,胸腺实质的结构可明显分为外区、中区和内区。外区为鳃腔膜之下,由粘液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中区细胞多且排列紧密,染色深;内区细胞少,排列疏松,染色浅,中区和内区主要由淋巴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构成,类似于哺乳动物胸腺的皮质和髓质。电镜下观察了花鲈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凋亡的淋巴细胞、血-胸腺屏障。并对花鲈胸腺各分区的结构、各种细胞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珠颈斑鸠腺胃结构及相关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分布规律,通过普通光镜技术和3种组织化学的方法阐明了腺胃复管腺的显微组织结构,并对黏液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银细胞进行了鉴定和统计分析。PAS反应结果显示,腺胃复管腺腺细胞呈PAS阴性,但窦上皮细胞呈PAS阳性,胞质紫红色;甲苯胺蓝染色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呈卵圆形,呈暗紫红色,多位于腺体之间或腺细胞底部的结缔组织内,血管周围分布较多;Grimelius银染表明,嗜银细胞呈纺锤形或长梭行,被染成棕黑色,多位于腺细胞底部的结缔组织内。  相似文献   

20.
生长育肥猪胃肠道正常厌氧菌群的数量和分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厌氧微生物学方法,对2头育肥猪的胃、小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固相、液相和粘膜中的总厌氧菌、淀粉分解菌,纤维分解菌和蛋白分解菌的数量分布和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总厌摒力和3种功能菌群的数量在胃和小肠区段固相内容物中占绝对优势,而在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中以液相菌群占绝对优势,在胃和小肠区段,固相,液相内容物中3种功能菌群的数量间无明显差异,但在盲肠、结肠和直肠段,固相、液相内容物中淀粉分解菌和蛋白分解菌为优势菌群,在各区段胃肠道粘膜中,胃和小肠的3种菌群的数量相对较低,盲肠粘膜中主要菌群数量分布为蛋白分解菌>淀粉分解菌>纤维分解菌(P<0.01);而结肠和直肠粘膜中以淀粉分解菌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