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中既包含着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万物、节制贪欲的积极元素,也有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朴素、直观、经验甚至迷信的一面,须加以辩证看待。提炼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中遵循天道命理的生态良心观、顺应自然禀赋的生态正义观、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义务观,可为美丽乡村建设寻求伦理依托、厚植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特色,进而使美丽乡村建设摆脱"千篇一律""有新村无新貌"的困境,探索出一条有生态伦理依托、靠生态经济支撑、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招牌型乡村建设之路。在此过程中,推动传统生态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确立现代科学自然生态伦理观,最终实现传统生态伦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互促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危机背景下教育的基本诉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该文基于环境德性伦理的视角,阐述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应注重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树立,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生态自觉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自然哲学观中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蕴,主要表现为老子自然哲学观中“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观,“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和“万物自化”的生态社会观。研究它们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结合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以大工程观为学术视野,探讨矿业工程与生态文明的伦理问题,并运用大工程观探讨矿业儋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矿业资源循环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富有深厚的伦理意蕴,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他有"珍惜生命、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有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态基本原则,还有"弋不射宿"的生态资源节约观等,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日益显示出对人类生态实践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地伦理是奥尔多·利奥波德创立的一种生态整体利益的环境伦理思想,由于当时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曾一度受到冷落。但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地伦理迎合了当代为拯救生态环境,在技术支撑和法规约束的基础上,最终达到认识上的自觉自律及伦理观念形而上的觉悟的需要。其扩大共同体的边界,改变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确立新的伦理价值尺度,以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为基本道德原则的思想内涵,为我们理解和建构当代生态伦理提供独特视角。从生态伦理理论层面、思想立足点和实践角度来看为当代社会提供丰富思想资源和实践行动指南。当然包括大地伦理在内的环境伦理学还存在着各种理论纷争,只有抛弃过时的,把握适时的,趋向顺时的,进而更好为解决生存危机服务。  相似文献   

7.
对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概况、基本概念、过程与途径以及大连湾森林公园生态恢复的目标、原则、规划与实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生态恢复与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次生演替不同,生态恢复强调人类的主动作用,它包括人类的需求观、生态学方法的应用、恢复目标和评估成功的标准、以及生态恢复的各种限制,如恢复的价值取向、社会评价、生态环境等基本成分,为今后森林公园生态恢复性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全面性地探索与分析,并论述了生态文明观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与含义,并且从室内与室外设计两个方面来说明生态文明观对现代环境设计的指导作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草原生态伦理在各游牧民族中,尤其是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思想文化中广泛存在,千百年来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生产力的进步等因素,各民族传统的生态伦理观念遭到了冲击。为了增强草原生态伦理在维护草原生态平衡中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规范人们的行为,重新构建科学的生态伦理观。生态奖补政策就是近十年来执行的这样一项政策,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有效地推进了农牧民草原生态伦理观念的构建,进而改善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10.
和谐环境伦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环境伦理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环境伦理观,它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和谐环境伦理推向实践,应当加强和谐环境伦理教育;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环境法律制度体系;发展绿色科技,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1.
由于红壤的生态脆弱性及亚热带的暖湿气候特征,亚热带红壤区已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与退化的严重区域,亚热带红壤的退化机理及恢复与重建成为土壤学、水土保持、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红壤退化的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退化红壤的生态恢复及重建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肖智  陈凯  刘娟  朱桂才 《湖北农业科学》2016,(15):3880-3882
研究从分析受损的山山体现状着手,提出了山山体生态修复方案:1先期按照山地质环境治理;2裸露边坡复绿;3缓坡补植补栽;4补水、排水配套措施。为突出生态修复效果,明确了植物种选择的原则。最后,通过对破损山体实施生态修复,形成整体协调、自然的景观观赏面,修复武汉市山山体良好的自然风貌,建立一个能够自我维护、运行良好的生态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污染与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金属在环境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属于持久性污染物。其不仅对环境中的生物个体造成直接伤害,还能沿食物链进行富集,危害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生态危害以及修复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鉴于此,在讨论了重金属的来源、分布、存在形态与迁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重金属污染的生态危害与当前常用的修复技术和方法,并对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草原有着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生物资源、人文社会资源,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良好发展,对其所在区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草原生态的保护与修护工作有着至关之重要的作用。草原生态景观的打造,不仅能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也能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针对生态修复背景下草原生态景观的营造,以康定市为例,把康定市草原作为研究对象,从当地的草原风光以及民族风情出发,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特点,提出相应的景观营造策略,将草原的保护利用与生态景观设计相结合,在生态修复优先的前提下提升草原旅游资源价值,为草原的修复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矿区废弃地实施生态恢复是目前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开展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至关重要。回顾了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发展历程,分析论述了国外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特点和我国在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特点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后对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王立华  杨莹  程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84-1186,1277
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山体修复与绿化营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2014年青岛世园会"背景山体的生态环境特征与现状。总结了背景山体生态修复与绿化营建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背景山体生态修复与绿化营建的主要措施与技术方法。旨在通过山体复绿技术与绿化景观措施来营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画面。  相似文献   

17.
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和相似学原理,将退化喀斯特森林演替系列各群落中所有的种划分为5个适应等级种组,并把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划分为6个演替阶段.通过考察不同适应等级种组在不同恢复阶段的变化过程,得出群落动态演替中种组替代规律,并通过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3个评价指标对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进行评价.在这些机理基础之上,基于GIS开发出一套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生态仿真系统,应用于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恢复对策及其变化的研究,制定相应的经营措施,加速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   相似文献   

18.
宝天高速公路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区域气候条件、自然植被、地形地貌的基础上,研究宝天高速公路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生态修复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景观设计注重树种选择与植物配置模式,因地制宜,在体现地域人文特点,打造生态环境良好公路空间的同时,实现景观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与支撑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分析黄土高原的历史和现状入手,论述了黄土高原生态自然恢复的可能性,认为自然恢复要有干预恢复作启动,着重指出了干预恢复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在充分考虑该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背景之后,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所必需的支撑体系和维持体系,并进一步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