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新郑县梨河乡是河南省黄淮海开发乡,该乡以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进行吨粮开发。计划4年完成2万亩吨粮田开发任务。1990年计划3000亩,已经按计划实现了亩产吨粮,平均亩产达1011.8公斤。其中:小麦平均亩产462.5公斤;夏玉米平均亩产549.3公斤,陈庄试点500亩连片高产样板田,达到亩产613.2公斤。实现亩产吨粮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 商丘县常年种植夏玉米50多万亩,其中单交种面积已达95%以上,每年约需玉米杂交种150万公斤。但夏播玉米单交制种产量较低,一般亩产100公斤左右,大量供种主要靠从外省调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推广单交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我们于1986~1988年,较系统地进行了夏玉米高产制种综合技术措施的研究。经示范推广,平均亩产杂交种突破200公斤。1986年配制豫玉1号杂交种385亩,平均亩产215公斤;1987  相似文献   

3.
<正> 1990年滑县县委、县政府组织22个乡镇,对30万亩夏玉米进行高产开发,经县高产开发指挥部验收,平均亩产566公斤。有165块高产田,面积1007.3亩,平均亩产650公斤以上。枣村乡西莹村唐福吾种植的一亩掖单13,亩产达906公斤。在开发方的带动下,全县53.6万亩夏玉米平均亩产370公斤。高产开发田普遍实行麦垄套种,主要抓了四项关键技术措施。一、扩大种植良种,改平展叶型为竖叶型玉米品种。开发方种植竖叶型玉米品种面积占70%以上,竖叶型品种上部叶片上冲,叶相直立,夹角较小,有利于光的投射,植株冠层形成了良好的透光层,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大面积旱作两熟达吨粮的高产栽培途径,连云港市作栽站于1983年开始,连续三年在赣榆县海头镇、东海县洪庄乡、云台区中云乡等地进行了1318亩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实现了亩产一吨粮的高产指标。其中赣榆县海头镇102亩小麦玉米吨粮田,1984年亩产976.6公斤,1985年亩产1008.12公斤,1986年亩产  相似文献   

5.
玉米比空栽培是近年出现在我省的一种高产栽培方式,其特征是,在玉米行间留有空行,种两行空一行称"二比空",种三行空一行"三比空"…….据1984年铁岭市51个乡(镇)102个点调查,30万亩二比空玉米平均亩产611.65公斤,比清种增产67公斤,增产率12.3%.同年开原县八棵树镇玉米比空面积2.5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75.8%,平均亩产698公斤,比清种增产14.9%.1987年在省开展的作物丰产杯高产竞赛中,有5块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6.
国外和我国黄淮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目前世界上玉米产量较高的国家为美国,1986年,该国4亿多亩玉米平均亩产达499公斤,高产记录达到1554公斤。M·Tollenaar研究认为,在美国玉米带优越自然条件下,利用最佳的农艺措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每亩理论产量可达5495公斤,而目前生产力上限为2130公斤。美国玉米一般为春播,生长季节较长,因此,增产潜力也较大。我国玉米有相当大一部分为夏播,在夏玉米高产研究方面,山东省处于领先地位,1987年,该省3500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达337公斤,高产记录从1986年以来一直保持在每亩9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达1096公斤。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1990,(1):24-25
<正> 祁县是山西省农科院“六六六工程”科研成果综合示范县,也是晋中地区农业现代化试验县,1988年在两个乡(镇)5个自然村1200亩水地春玉米示范田获得丰收后,1989年6万亩水地春玉米获得大面积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了659.9公斤,其中2万亩农大60平均亩产730公斤,1万亩高产方平均亩产755公斤,41.2亩高产地块,平均亩产922.41公斤,贾令镇吴家堡村武祥中承包的1.386亩,经晋中地区科委、农业局组织验收,亩产1005.59公斤。祁县玉米获得丰收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微山县粮作区沿湖分布,地势低洼,土质多粘重,土壤理化性状不良,宜耕期短,可耕性差,活化程度低,养分含量比例不协调,前期难保苗、发苗慢,中期发势强,后劲足。因受自然条件制约性较强,玉米产量常年低而不稳。1990年我站在留庄等乡镇设立“低湿粘土地夏玉米高产栽培试验”,面积2万亩,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于1992年秋经济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实地测产验收,2万亩夏玉米平均亩产达658.05公斤,比开发试验前三年(1987~1989)平均亩增183.05公斤,增长38.5%,三年累计增产770万公斤。  相似文献   

9.
<正> 豫玉二号(原名郑单八号),系河南省农科院粮食所玉米室育成。1982年参试以来,表现高产、稳产,一般亩产500公斤以上,比对照种郑单二号增产17.2—32%。经1985—1986两年全国北方夏玉米良种区试和省区试,产量均居首位,分别比对照种鲁原单8号、郑单二号增产15.6%和27.7%。1986年住临汝县汝州镇城关村高产示范2.2亩,最高单产794.7公斤,比丹玉13增产16.2%,创造我省有史以来夏玉米单产最高记录。1987年,参加省高产示范,平均亩  相似文献   

10.
亩产吨粮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桓台县39.41万亩粮田,冬小麦套种夏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020公斤。其中39.7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19公斤,38万亩夏玉米平均亩产611公斤。经山东省科委组织鉴定验收和桓台县统计局实产统计,成为全国第一个夏玉米亩产突破600公斤的县,长江以北  相似文献   

11.
<正> 土壤瘠薄且保水性差的旱薄地,产量低而不稳,一直影响着玉米生产的平衡发展。提高旱薄地春玉米产量对提高丰南市粮食总产起着重要作用。为此从90年代初开始,对旱地春玉米种植形式,从栽培、耕作、生物、激素等多方位进行了抗旱综合增产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形成了旱薄地春玉米蓄水保墒高产栽培技术体系。1992年示范1.2万亩,平均亩产424.3公斤,比常规种植的对照田增产91.5公斤,增产率达到27.5%;1993年示范推广3.5万亩,在严重干旱的条件下(玉米生育期自然降水较正常年份少55毫米,少13.5%),平均亩产375.5公斤,比对照田增产85.5公斤,增产率达到29.5%;到2001年推广面积达20万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2.
<正> 新郑县是黄淮海平原的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长期以来是以小麦为主,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为了打破粮食生产长期徘徊的局面,从1987年起,我们在县农技中心试验站和城关乡贾庄村分别开展了10亩小麦—玉米年亩产吨粮攻关试验研究和百亩吨粮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系列化、模式化栽培和科学化管理,夺得了两季高产。1987年攻关试验亩产1044.8公斤(小麦413.4公斤,玉米631.4公斤);百亩连片(107亩)亩产930公斤(小麦450公斤,玉米480公斤)。1988年攻关试验亩产1039公斤(小麦400公斤,玉米636公斤);百亩方亩产1003公斤(小麦494.5公斤。玉米508.5公斤),1989年攻关试验年亩产1040.7公斤(小麦420.5公斤,玉米620.2公  相似文献   

13.
<正> 1987年9月由新乡市科委牵头,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对全市各乡进行调查研究。决定对土地肥沃、水电条件优越,而单产长期徘徊在300—325公斤的卫辉市孔杏村乡进行3万亩高产高效益综合开发研究和技术指导。经过两年的开发实践,使该乡成为我省第一个亩产吨粮乡。1989年小麦单产达到446.5公斤,比1987和1988年分别增产116.5公斤和95.5公斤;比历史最高的1984年增产29.5公斤。从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引进的冀麦5418品种,在孙杏村创亩产超500公斤的农户有50户;450—500公斤的500  相似文献   

14.
<正>一、实施效果六年来,扶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在太白、城关、召公、杏林四乡镇建立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13个,百亩核心攻关田20个,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在太白乡建立的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经农业部专家组实产验收,平均亩产526.7公斤,首次实现了全省万亩小麦过千斤的实产记录;2009年-2012年小麦高产万亩示范方平均产量连年攀升,2012年万亩方平均亩产达到561.5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增加172.5公斤,较2008年万亩方亩增产34.8公斤。大旱之年的2013年万亩方平均亩产达到517.5公斤,超过高产创建目标任务。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全县粮食生产的九连  相似文献   

15.
金陵57自1982年引进我县试种以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87年达10.9万亩,平均亩产为505公斤,其中周岗乡109.6亩丰产方,平均亩产631.5公斤,並有6.8亩亩产达688公斤;龙都乡农科队104亩丰产方,平均亩产达623.9公斤。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验结果及大面积调查,对金陵57的高产途径与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南通地区的春玉米,历年来实行间套复种。东部沿海旱作地区,春玉米以间作夏大豆夹种赤豆为主,部分间作甘薯和秋大豆;西部高沙土和部分稻区,春玉米以复种后季稻为主,部分复种胡萝卜、大头菜和大白菜等晚秋作物。近几年来,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发展了一部分春玉米间作秋花生的种植方式。据启东县1985年对11个乡46家农户的典型调查,26.34亩秋花生,平均亩产102.8公斤,春玉米亩产436.7公斤,加上夏粮,全年粮食亩产达600公斤以上;1986年又调查了33家农户,11.3亩秋花生,平均亩产124.5公斤,  相似文献   

17.
<正> 豫玉二号原名郑单八号,是我院培育的玉米单交种。它具有三大特点:高产、稳产、适应性强;适合密植;株型理想、抗病抗倒。一、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在1985~1986年河南省和全国夏玉米区试中,豫玉二号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520.9公斤和518.3公斤。1985—1986年,我院粮作所玉米栽培组以该品种作高产栽培研究,分别获得了亩产713.4公斤和724.2公斤,创造了我院玉米高产纪录。1986年,临汝县汝州镇城关村,用豫玉二号作高产示范,面积2.2亩,经省农牧厅、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18.
育苗移栽夏玉米高产原因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县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地区,长期实行两年三熟制。1980年以后,随着杂交玉米的推广利用,在粮食生产上实现了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但是,玉米单产却一直在300公斤左右徘徊,尤其1985年以后,种植了高产的杂交玉米,因其生育期较长,株型偏高易倒,产量难以提高。为此,我们从1985年起开展了玉米育苗移栽夺取高产的栽培技术研究,並于1987年开始连续在百亩连片丰产方进行示范种植,都获得了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特别是1988年种植的百亩连片丰产方102.44亩,平均亩产610.5公斤,其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麦收后的直播玉米。  相似文献   

19.
唐山市丰润区李钊庄等镇地膜豆角-夏玉米-棉花两年三熟栽培模式播种面积有2万余亩,在稳定了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效益。地膜豆角平均亩产1750公斤,效益3000元左右;玉米亩产500公斤左右,效益600元左右;棉花亩产籽棉300多公斤,效益2000元左右。三茬合计亩效益5600元,平均年亩效益2800元。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省淮北地区是夏大豆主要产区,但目前单产较低,限制着大豆生产的发展。1983~1985年在淮北夏大豆产区的灌云县,我们进行了万亩夏大豆亩产150公斤的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了相应的一套栽培模式。1985年示范推广面积达20万亩,平均亩产115公斤;其中,试验区1.14万亩单产达157.9公斤,创本区夏大豆大面积单产最高水平。本文就三年研究结果,对夏大豆亩产150公斤的生育形态指标及栽培模式进行总结。这一技术适于苏、皖、鲁、豫黄淮夏大豆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