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规模化猪场,一般仔猪都需进行断尾处理.但笔者在重庆开县南门服务的3个月里发现随着养猪饲养密度的增大,咬尾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就群体而言,群内一旦出现一头或数头咬尾,其他猪便会模仿这种恶癖,并很快在群内蔓延;就个体而言,被咬尾的猪很容易继发感染,出现脓肿,脊髓炎等,导致败血症和瘫痪,再加上严重的应激反应,致使病猪往往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猪场,一般仔猪都需进行断尾处理。但笔者在重庆开县南门服务的3个月里发现随着养猪饲养密度的增大,咬尾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就群体而言,群内一旦出现一头或数头咬尾,其他猪便会模仿这种恶癖,并很快在群内蔓延;就个体而言,被咬尾的猪很容易继发感染,出现脓  相似文献   

3.
猪互残是规模化猪场高密度饲养条件下的常见问题,是一种行为恶癖,互相咬尾咬耳伤残对方,猪的模仿性很强,群内一旦出现1头或数头咬尾咬耳,其他猪都会随之。被咬猪很容易继发感染,出现流血不止、脓肿、败血。严重的甚至后肢瘫痪,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猪的咬尾又称为“反不适综合症”,是许多猪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猪的行为恶癖。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饲养密度的增大,这种恶癖的发生有上升趋势。我们对南平市猪场的调查表明猪咬尾现象十分严重,在2008年3月间,某猪场生长猪舍中被咬断尾的猪占猪群的21%,其中6%后肢瘫痪。  相似文献   

5.
1病因猪群密度过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会激发咬尾。据调查,某猪场饲养密度超过规定标准的2.0 ̄2.5倍,有50%的猪被咬尾。以后虽然降低了饲养密度,但恶癖已经形成,一时不易改掉。饲喂面积过小,也会激发咬尾。饮水不足,特别是没有自动饮水器的猪群,长期处于饥渴状态,咬尾行为增多。增加饮水量,保证水的供应以后,咬尾行为减少。猪群大小不均,采食时小猪吃不饱,小猪开始攻击大猪,偷咬大猪的尾巴。开始大猪只顾吃食,被小猪咬一口也不在意,出血以后其他猪看见红色血液,就蜂拥而上,群起而攻之。于是互相咬起来,愈发不可收拾,形成恶性循环,愈咬愈严重…  相似文献   

6.
猪群咬尾症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邦才 《猪业科学》2017,34(3):133-135
猪场猪群发生咬尾症,不仅影响猪的形态、生长性能,尾根伤口能继发感染,引起脊柱化脓、骨髓炎,影响胴体在屠宰场的评级,严重者导致猪只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洞口县开展对猪群咬尾症调查,调查652个规模化猪场,存栏猪39 944头,发生猪群咬尾症猪782头,发生率1.96%,死亡19头,死亡率2.43%,发生率,死亡率较2013年分别降低4.97、2.69个百分点;其中15~30 kg仔猪咬尾症发生数618头,占咬尾恶癖发生总数的79.0%;调查屠宰场收购4 763头猪中,因患咬尾症影响胴体评级的降级猪29头,占0.61%。并同时对猪群咬尾症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1猪的咬耳、尾行为猪群先出现异食现象,如哄食粪便,啃咬异物,食欲有所下降,猪群动乱不安。继而出现相互咬斗,猪体各部位都成为攻击目标,尤以耳、尾部最易受到攻击,成为主要的受伤部位。猪群咬斗,在效应激强烈,饲料内某些营养物质缺乏,猪合群和某些疾病情况下常发生群攻,呈现群发、急性经过,常导致猪群相互残杀,弱者、病者和好斗者常成为众矢之的,发现不及时,可导致死亡。被咬猪耳、尾尖出血,严重者尾巴、耳朵被咬掉,耳、尾部出血肿大、发炎,甚至发生坏死,继而波及全身,引起脓肿、跛行、瘫痪乃至菌血症。严重影响生长速…  相似文献   

8.
规模猪场猪群咬尾、咬耳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群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尤其在断奶、保育猪群中发生的较多。该恶癖症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的猪群下降20%~30%。本人在规模化猪场从事生产管理与技术工作10多年,下面就引起该病的原因以及在防治上的有关措施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尤其在断奶、保育猪群中发生较多。该恶癖症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的猪群下降20%~30%。本人在规模化猪场从事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初生仔猪剪尾可预防猪群咬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大中型猪场,中小猪咬尾问题时有发生,被咬尾的有时高达10%,原因不清。据本人观察咬尾的发生,多由猪群在舍内伏卧休息时无聊,后面的猪开始只是咬着前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根据资料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在现代养猪业生产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猪只咬尾的现象,可能是一只猪咬其它同圈猪,  相似文献   

12.
付建福 《中国猪业》2008,3(9):38-38
猪咬尾综合症是异食癖的一种,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机能絮乱及味觉异常所引起的一种应激综合症。特别是在1~3月和8~12月猪咬尾症发病率较高,一般发生在18~80kg猪和24~40kg猪当中。猪的咬尾是许多猪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癖。随着咬尾的发生,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猪被咬后体表的创伤还会增加了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机会,尤其会引起脚破、瘫痪,  相似文献   

13.
<正>猪咬尾症是应激综合征的一种表现。规模化养殖中,猪咬尾现象较常见,一旦发生咬尾,会很快蔓延至全群。猪被咬部位易发生感染,可导致后肢瘫痪、淘汰,甚至死亡。被咬猪生长速度降低、饲料转换率下降、肉品品质降低。1病因接种、运输、转群、换料等导致猪发生应激反应;养殖环境不良,遇高温、高湿、噪音,舍内光照强度过高、光照时间过长,长期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大量蓄积;  相似文献   

14.
正猪咬尾咬耳综合症是猪行为异常的一种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集约化猪场处于应激状态的生长猪群,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轻症者猪尾巴咬去半截,重者猪尾巴被咬光,直至在尾根周围咬成一个坑。被咬猪的耳朵充血,出血和水肿。发生咬尾咬耳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可下降20%左右,有的甚至发生感染而死亡。1病因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引发猪咬尾咬耳综合症现象。管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造成的应激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猪场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咬尾症在规模化猪场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猪场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管理稍差的情况下,发生猪咬尾症的机率就会更大。如果对这种不良行为不及时加以制止,极易导致猪的尾巴溃烂、化脓甚至死亡,继而对猪只的生长发育以及猪场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影响。找出诱发猪咬尾症的真正原因是防治该病发生的关键所在。但在实际生产中其诱发因素可能有很多,猪场管理者很难准确地找出发病的具体原因。最好的方法是要首先将有恶癖的猪移出原来的圈舍单独饲养;其次是找出最有可能的原因及时进行解决;最后采取综防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正>猪咬尾症的影响作用非常大,咬尾症病例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其育成率,对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威胁。1 猪咬尾症介绍猪咬尾症的另一种叫法是"反不适综合症",这是在有一定规模的猪场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猪群里猪可能经受各种外部不适因素的刺激,导致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从而会形成咬尾症,如果一旦发现猪有咬尾症一定要及时治疗,不然发展严重了,受伤的尾巴可能发生感染,影响猪的身体健康,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猪咬  相似文献   

17.
猪咬尾原因及防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猪咬尾症在猪场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对养猪生产者来说,是一件非常伤脑筋的事。根据资料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8%。1临诊特征有咬尾癖的猪常常表现啃食槽、  相似文献   

18.
陈淑芹 《北方牧业》2005,(21):16-16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0%~30%。该现象在育肥猪群很少见。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的猪群下降20%~30%。本文仅就引起该病的原因以及在防治上的有关措施作简单介绍。1猪群咬尾、咬耳的危害猪互相撕咬有时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因为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咬耳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或饥饿)时,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组织坏死,甚至死亡,降低胴体质量,因…  相似文献   

20.
1发病原因1.1营养因素舍饲条件下,猪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依靠饲料供给,如饲料营养不全,就会引起咬尾、咬耳等恶癖症状。1.2环境因素猪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过高,室温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光照太强,均易引起猪群不适而导致恶癖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