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自动红外烘干机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制了微机控制远红人干机,用于经济作物,食用菌,蔬菜,药材等物料的烘干,该机根据物料的干燥工艺,实现干燥过程的温度,湿度,时间的分阶段自动控制,使物烊在整个烘干过程中满足工艺要求,经现场使用表明,该机工作稳定,正常,操作方便,省工省力,确保了物料烘干质量的提高,温度,湿度变化分别稳定控制在±1℃,±2%。  相似文献   

2.
红参干燥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红参加工质量,降低能耗与成本,在调查分析现有红参加工厂干燥设备与加工工艺基础上,研制了一套采用APPLE—Ⅱ计算机自动控制烘干温、湿度的硬、软件系统,经现场使用表明,该控制系统工作稳定、正常,既可将烘干关键阶段的温、湿度变化稳定控制在±5℃与±2%~3%范围内,又能实现各干燥室集中控制,操作方便、省时、省工、省力,确保了红参烘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业物料干燥机理研究的需要,设计研制了一套计算机测控的物料干燥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是一个调温、调湿、调速供风系统,通过对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的调节和控制,为模拟多种物料实际干燥工况提供条件,同时在线测量物料的质量和温度,最终确定了最佳干燥工艺及物料传热、传质特性。  相似文献   

4.
以8098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物料干燥曲线测定仪,在设定温度条件下,能连续自动称量显示出物料变化过程中的质量,进而对应算出相应含水率,并作出干燥曲线图,为烘干设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该测定仪也可用作物料收购、烘干及贮藏过程中含水率快速检测,保证物料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空气介质对苹果片红外漂烫的传热作用机制以及对膨化干制的影响,该研究将介质湿度控制技术用于苹果片红外漂烫预处理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苹果漂烫干燥试验,解析不同介质湿度下苹果片红外漂烫的传热传质规律,探究基于介质湿度控制的红外漂烫预处理对干燥效率和膨化干燥后产品色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红外辐射与对流传热原理的数学模型,并考虑物料水分蒸发与蒸汽冷凝能够较好描述红外漂烫的传热传质过程。物料含水率与温度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为0.54%和0.39%。在恒定120℃红外加热温度下,介质相对湿度对苹果片红外漂烫的热质传递、漂烫后干燥效率与产品色泽均具有明显的影响。在低湿的状态下(1%相对湿度)进行红外漂烫,物料表面水分快速向空气介质中蒸发扩散,伴随的水分蒸发耗热量占物料吸热总量的40%,致使物料升温缓慢。将介质湿度提高至50%相对湿度能够抑制苹果片表面的水分蒸发,同时介质中水蒸气冷凝放热能够大幅提高漂烫初期的物料升温速度,漂烫120 s后物料中心温度迅速提高至86.8℃。因此,提高红外漂烫的介质湿度能显著提高漂烫后苹果片干燥速率与产品色泽。与1%相对湿度相比,在120℃、50%相对湿度下红外漂烫后苹果片的预干燥时间缩短了8.3%,苹果片干燥的色差值与褐变指数分别降低了55.6%和37.4%,护色效果优于热水漂烫。研究结果为苹果片等果蔬高质高效干燥的红外漂烫预处理工艺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撞流干燥散粒状物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同轴对撞流干燥试验台上进行了对撞距离、对撞室体积、对撞室形状和不同物料的干燥试验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对撞流干燥的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对撞距离大, 干燥效果好;对撞室体积大,干燥效果好;长方形比竖直圆筒形对撞室的干燥效果好;对撞流干燥更适合于烘干高湿度粉状物料。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传统枸杞烘干的弊端和烘干的温度难以及时有效控制的问题,研究总结出枸杞干燥温度参数的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的模糊控制系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控制效果良好。达到枸杞干燥不同时段需要不同温度值的干燥工艺要求,提高了枸杞干果的质量,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冯谦  王冠  王芳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7):264-268
为更有效地利用巨大而宝贵的桑枝资源,该文针对桑枝屑工厂化生产利用中需对物料进行抽样并快速检测其含水率的要求,依据烘干失重的测试原理,比较了桑枝屑的高温真空干燥方法和微波干燥方法.着重考察了物料初始重量、初始含水率、温度、真空度以及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干燥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物料的干燥曲线大致为预热、恒速、减速干燥3个阶段;在高温真空干燥中,温度较真空度对干燥速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微波干燥中,微波功率对干燥速度的影响较大;微波干燥方法具有干燥速度快、对物料含水率检测更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空气源热泵干燥过程能耗,研究了空气源热泵干燥能耗特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MLRM)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模型来预测干燥工艺能耗。在分析干燥能耗影响特征参数的基础上,提出将干燥工艺过程进行切分处理的方法以降低数据获取难度。选取烘房设定温度、烘房设定湿度、烘房初始温度、烘房初始湿度、环境平均温度、环境平均湿度、物料质量和初始含水率8个特征参数作为模型输入,能耗和物料结束含水率作为模型输出。使用MLRM模型、BPNN模型和其他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能耗预测,MLRM模型对能耗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739,对物料结束含水率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931;BPNN模型使用Sigmoid函数作为激活函数时对能耗拟合的决定系数最高,为0.828,使用Identity函数作为激活函数时对物料结束含水率拟合的决定系数最高,为0.942,拟合效果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以复水豌豆为干燥对象设计加载物料65 kg、持续时间4 h的完整变温变湿干燥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总能耗为15.066 kW·h,MLRM模型和BPNN模型的预测总能耗分别为14.476 kW·h、15.183 kW·h,预测精度分别为96.08%、99.23%;试验结束含水率为8.541%,MLRM模型和BPNN模型的预测结束含水率分别为9.560%、8.889%,预测精度分别为88.07%、95.93%。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使用MLRM模型和BPNN模型对空气源热泵干燥能耗进行分段精准预测的有效手段,对于优化干燥工艺和降低干燥能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造米热风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循环热风干燥装置,对人造米进行脱水干燥。试验表明,在一定的工艺条件及相对湿度下,热风温度、风速对人造米产品品质有显著影响。该文建立了热风湿度为20%,温度在70~90℃,风速在1.8~2.4m/s范围内人造米品质及其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干燥模型为人造米干燥过程产品质量的预测、干燥条件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